簡介
醴陵市轄鄉。1950年屬第七區,1951年屬第八區,1956年屬茶山嶺鄉,1958年屬茶山公社,1961年析置栗山壩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於市境西南部,距市府33公里,面積41平方公里,人口1.6萬。鄉政府駐龍井。轄石橋鋪、大石寺、栗山壩、羅嶺、妙材、白鶴、冷水、江富、焦村、南塘、攸塢、長富、上茶、大壩沖、下茶、龍井16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主要產品有原煤、石灰、水泥、耐火材料、矽火泥等。農業主產水稻。盛產茶油、柑橘等。
資源
土壤成分以板頁岩為主,占47.8%;次為紅色粘土,占20.7%。植物資源豐富,具備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林木生長的良好自然條件。瓷土、陶土、耐火泥、石灰石、沙石等非金屬礦產和鉛、鋅等金屬礦產蘊藏豐富。
氣候
屬中亞熱帶東南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8℃左右,無霜期305-27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588-1321小時,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至1600毫米之間。
命名由來
![栗山壩鎮](/img/d/03f/wZwpmLz9FM0EzX2UDM5cjN5EjMzUDMzITM1QjM3gjMwADMwAzMxAzLxI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栗山壩鎮以山中特有樹木命名。栗山壩鎮在醴陵市西南部,鎮政府駐地龍井,距市區33公里。
相傳明清之際,境內有一山,栗樹成林,濃蔭蔽日,山下有一座壩,故名栗山壩。
鄉、社、鎮均以此命名,這是將特有山林與人工造物結合稱呼其名的,含有紀念之意。如今栗樹山已成油茶山林,古壩還在,是可為證。
旅遊景點
![栗山壩鎮](/img/a/fbc/nBnauM3XzQjN1AjM1QDNzkzNyITMxMjN0EzMwADMwAzMxAzL0Q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廟座北朝南。主殿為磚木石結構,硬山式頂,門兩旁有對聯:“孝於親,忠於君,勞心於國,施惠於民,德望重千秋,今日猶思賢宰輔;冤則雪,訟則解,弊政則除,貪官則賅,威名傳萬代,當年共頌話閻羅”。戲台面積約50平方米,歇山式頂,翼角鳳狀上翹,藻井與梁、木方均繪彩龍。戲台與主殿間為庭院,中有石板過道,兩側走廊相連。1989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下轄村
領導風采
![栗山壩鎮](/img/2/26f/nBnauM3XyQDN5kDM0cTNzkzNyITMxMjN0EzMwADMwAzMxAzL3U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人物簡介:
劉湘玲,1997年擔任湖南省醴陵市栗山壩鎮上湖村婦女主任,2004年擔任村支書。是市、鎮人大代表、鎮黨代會代表,曾獲市“兩法知識學習競賽一等獎”,多次被評為鎮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村支書、雙文明建設先進個人、栗山壩先進婦女工作者。她在上湖村這個全鎮經濟困難、矛盾多發村,帶領兩委成員努力工作,基本實現自己上任時許下的3個諾言:“盡心盡職,乾出實績,做一個民眾說聲好的幹部”。
當選“醴陵市市人大代表”、“栗山壩鎮人大代表”、“栗山壩鎮黨代會代表”、獲市“兩法知識學習競賽一等獎”,多次被評為“栗山壩鎮優秀共產黨員”、“栗山壩鎮優秀村支書”、“雙文明'建設先進個人”、“栗山壩先進婦女工作者”。
名人風采
汪澤楷 1894年8月生。湖南酸陵縣西鄉栗山壩(今為醛陵市栗山壩鎮)人。1949年4月因支持學生運動被廣西南寧法院傳訊,遂辭職回湖南。湖南和平解放後,曾任湖南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省政協委員、湖南大學圖書館館長。1951年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53年春任武漢中南財經學院教授、綜合資料室主任。1958年因“歷史反革命罪”被捕,被判處5年徒刑。1958年12月在湖北潛江勞改農場因病逝世(又一說1959年12月)。1979年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撤銷判決,為其恢復名譽。
湖南省鄉鎮導航
湖南省,簡稱“湘”,位於長江中游,因大部位處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貫穿全境而簡稱“湘”(別稱:楚、湘楚,三湘四水),為中國國家一級行政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