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陽廟鄉

坪陽廟鄉

坪陽廟鄉位於湖南省攸縣西北部。東與湖南坳鄉毗鄰,南與網嶺鎮接壤,西靠丫江橋、賈山鄉,北連攸縣的皇圖嶺鎮和 醴陵市的賀家橋鎮。區域總面積100.4平方公里,擁有耕地2.3萬畝,其中水田2.1萬畝。轄21個行政村,291個小組,6640戶,26094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坪陽廟鄉 坪陽廟鄉

攸縣轄鄉。1950年屬四區,1956年置坪陽廟鄉,1958年撤鄉併入東風公社,1961年析置坪陽廟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於縣境中南部,距縣城45公里,面積100.4平方公里,人口2.6萬,鄉政府駐杏花坪。轄聯和、聯盟、龍中、坪雙、坪塘、坪龍、中心、雙凡、雙松、沖台、南洋、寧家坪、龍興、龍旺、坪泉、坪台、公平、桐嶺、雙雅、龍泉、筆武21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耐火材料、陶瓷、冶煉。農業主產水稻,兼產生豬、魚類。盛產辣椒、油茶、茶葉、生薑。  坪陽廟地形西北高,多山嶺;東南低,多平川,間有丘陵。此地山土含沙甚多,故有些村名、河名、山名冠以“沙”字。主要河流有沙河、沙江兩條。沙河發源於丫江橋鎮,自南入境,經聯盟、寧家坪兩個村,下流皇圖嶺鎮;沙江主支發源於本鄉西北部的銅嶺村;分支發源於雙雅村,兩支在河家壠雙江口匯合。穿流中心、雙松、坪龍、坪台、龍前、筆武等八個村於鄧家村流入沙河,全長10餘公里。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多在2至6月,秋季常有乾旱,是一個以水稻為主的農業經濟區。

坪陽廟交通便利,自然條件優越,湘東鐵道和106國道穿境而過,境內有皇坪公路、寧坪公路、坪大公路、坪丫公路四條主要鄉道,拉通了東西南北交通道路網,全鄉共硬化道路140公里,基本達到水泥道路進村到組。

坪陽廟風光旖旎,前人曾書有沙村八景:沙江夜月、大雅瀑布、桐嶺曉嵐、大坪霽雪、朝陽晚磬、金峰夕照、雷岩古木(或稱江上浮圖)、水口石鴨。

坪陽廟物產豐富,全鄉有12萬畝山地,3.6畝油茶林,森林總蓄積量5.2萬立方米,林產品主要有:松、杉、雜木、楠竹和油茶5種。茄子、辣椒和生薑譽稱坪陽“三寶”。

通過坪陽廟鄉黨委、政府近年來的不懈努力,鄉鎮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鄉工業產業實現了新的突破,基礎農業迸發了新的活力,傳統商貿擔當了新的重任。

下轄村

聯和村 南洋村 沖台村 龍泉村 雙雅村 雙凡村
筆伍村 公平村 雙松村 桐嶺村 中心村 坪泉村
坪塘村 坪龍村 龍興村 坪台村 坪雙村 聯盟村
龍旺村 龍中村 寧家坪村    

地理表征

坪陽廟鄉 坪陽廟鄉

坪陽廟地形西北高,多山嶺;東南低,多平川,間有丘陵。此地山土含沙甚多,故有些村名、河名、山名冠以“沙”字。主要河流有沙河、沙江兩條。

沙河發源於丫江橋鎮,自南入境,經聯盟、寧家坪兩個村,下流皇圖嶺鎮;沙江主支發源於本鄉西北部的銅嶺村;分支發源於雙雅村,兩支在河家壠雙江口匯合。穿流中心、雙松、坪龍、坪台、龍前、筆武等八個村於鄧家村流入沙河,全長10餘公里。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多在2至6月,秋季常有乾旱,是一個以水稻為主的農業經濟區。

經濟

坪陽廟鄉茶園 坪陽廟鄉茶園

坪陽廟物產豐富,全鄉有12萬畝山地,3.6畝油茶林,森林總蓄積量5.2萬立方米,林產品主要有:松、杉、雜木、楠竹和油茶5種。茄子、辣椒和生薑譽稱坪陽“三寶”。

朝陽產業,它引領坪陽人闊步前行。

坪陽人正用勤勞智慧創造著一個個屬於自己的神奇,如今的坪陽廟正向神州大地展示出一幅幅動人的畫卷。

鄉鎮生產

坪陽廟鄉工作會議 坪陽廟鄉工作會議

在2007年全縣的“三冬”生產熱潮中,坪陽廟鄉充分利用國家項目資金扶持,以“冬修”為龍頭,大力發展冬季農業,以“三冬”生產夯實區域經濟發展基礎。 冬日的陽光暖暖的鋪撒在坪陽廟鄉這片土地上,在徐徐的微風中,坪陽廟鄉中心村的村民們一吃完早餐就來到了工地上。村2007年全村2000餘畝土地得到國家土地整理項目資金的支持。對於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村民們來說,有了國家項目資金的扶持,土地通過系統科學的翻修、整理,村民們從土地上獲取的收成也會大大的提高。所以村民們熱情都很高,積極投工投勞。

中心村土地整理是坪陽廟鄉“三冬”生產熱潮中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鄉鎮,如何拓展土地利用價值,從有限的土地資源中提煉出新的經濟成長點,一直是該鄉黨委、政府著重思考的一個問題。2007年以來,該鄉爭取到國家土地整理項目資金600餘萬元,用於該鄉7個村160個村民小組近5000畝的土地整理。土地整理項目的實施,也給該鄉的農業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坪陽廟鄉8000畝油菜種植、2000畝蔬菜栽培、20000畝油茶低改、2000畝冬季造林、20000米的渠道整修、200口山塘的加固等一系列“三冬”生產活動全面啟動。這些活動的實施,也將為坪陽廟鄉的農業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蔬菜產業

坪陽廟鄉 坪陽廟鄉

2008年以來,坪陽廟鄉在市縣工作隊的支持下,通過加強技術指導,制定保障激勵措施,積極引導村民自覺改糧種蔬,進一步擴大無公害蔬菜生產。工作隊聘請了農業局專職農技員駐村全程跟蹤指導蔬菜生產,及時幫助菜農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切實幫助菜農提高蔬菜種植水平。成立了無公害蔬菜農資供應點,實行蔬菜生產所需農資統一採購、統一供應,對新增蔬菜面積給予每畝200元的獎勵,並由村委擔保幫助解決發展資金。此外,鎮裡通過經紀人與廣東某公司簽訂了蔬菜購銷契約。該鄉蔬菜生產已掀起新的高潮,新增蔬菜種植面積200餘畝,新增大棚100餘個。

油茶產業

坪陽廟鄉 坪陽廟鄉

油茶林效益差,品種不良、經營粗放是表象,“單幹”是深層次原因。攸縣坪陽廟鄉7位農民決定改變現狀,抱團發展。2007年11月25日,我市第一家農民油茶專業合作社——攸縣金嶺油茶專業合作社在坪陽廟鄉坪泉村正式成立,3000畝油茶林實現有償流轉。

坪陽廟鄉擁有12萬畝山地和3.6萬畝油茶林,發展油茶基礎良好。為提高油茶產業的專業化、規模化水平,去年8月,在縣經管局指導下,坪前村支部書記王正良牽頭,聯合農民賀朝明、唐根勝、王湘成、王邁先等,成立油茶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採取統一茶苗供應、生資購買、技術培訓、低產改造、病蟲防治和產品銷售。

一年多來,該社在坪陽廟鄉周邊發展合作社成員260多戶,在桐嶺等村建立油茶基地12個、良種油茶種苗基地2個,新造良種油茶林2000畝,改造油茶林3萬多畝,畝增茶油20公斤。

旅遊名鄉

風景優美的天台山風景區位於坪陽廟鄉中部。天台山風景區有一座湖南最高求雨寶塔。供奉有雷神塑像!據坪陽籍報人——解放時“長沙交通報”記者王漢青老人生前記載:地處攸縣北江鄉(今坪陽廟)的石城觀上,原有一座純用本地紫褐色巨石建成的七層八角古塔,叫天台塔。它創建於元朝初期,到現在已經有近700年的歷史了……古塔門窗沒有用一寸木頭做的,都是用紫褐色石塊巧妙地架設而成,匠心獨運,饒有風韻。塔內有螺旋式石梯,盤旋而上,到第七層塔頂憑窗遠眺,不但沙村(坪陽廟名沙村)景物盡收眼底,而且南面可依稀瞧見攸城輪廊,北面可俯瞰相距40華里的禮陵泗汾鎮。塔門上方有石刻凹形正楷“天台”兩個大字,字約2尺,筆力勁秀,耐人欣賞。夕陽餘輝,反射到塔身上,金碧輝煌,燦爛耀眼。據說,早先塔頂,原系有一響鈴,每當山風吹來,叮鈴叮鈴聲,數里可聞。塔下建有“石城觀”,正殿供奉“風伯雨師”,旁殿供“杉仙真人”。每逢大旱之年,砂村士紳,帶領民眾,殺豬宰羊,到此祈雨,並抬杉仙真人偶像,週遊滿村田壟,謂之“掃水”。觀門口有兩株側柏和一株枝繁葉茂的桂花樹和一棵大樟樹,觀內設有玉皇、杉仙、六尊神像及十八羅漢繞觀音。八月金秋時節,香飄數里,沁人肺腑;每株側柏,胸圍足有五尺多,柏葉呈圓錐形,直刺藍天。雄偉中又透露些幽靜風度。觀前觀後,或柿子樹,或苦櫧樹,或枝葉亭亭如蓋、盤根錯節的勁松,遮天蔽日。
天台塔建成後,這裡遠近聞名,遊人如織,世人無不形容:“攸洲府北有‘筆架’山(指天台山),南有‘接官亭’。”據說,建塔前,無論Ë任攸縣知府,任期難滿三個月;建塔後,攸洲大地人才輩出,輔佐國事,職位穩如泰山,天台古塔更顯神氣。
以後,明、清兩朝的當地紳士和社會名流,曾第二次大型重修此塔,使它風雨近700年而巍巍矗立於攸北大地不毀!

湖南省鄉鎮導航

湖南省,簡稱“湘”,位於長江中游,因大部位處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貫穿全境而簡稱“湘”(別稱:楚、湘楚,三湘四水),為中國國家一級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