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林為乾](/img/4/f55/nBnauM3XygjNwEDM3kDMykTMyITMyIjM0AjMwADMwAzMxAzL5A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關於一腔多模的微波濾波器理論》首先發現一個圓柱諧振腔中有5個同諧振頻率的簡併模可資利用,受到同行們的重視,至今仍廣被引用。在發表的百篇科學論文中,保角變換套用方面的研究尤為重要。《英國馬可尼叢書》第二卷大量引用他的外圓內矩的特種截面的數據和公式,認為其特性抗阻的公式和數據是當時最準確的。對高校教學作出了貢獻,1989年獲首屆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特等獎。
1979年以來已出版著作四部:《微波網路》、《微波理論與技術》、《電磁場工程》和《電磁場理論》共300多萬字。近十年來,發表論文近百篇,分別發表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由於他的突出貢獻,1989年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及國家級、部省級科技獎十多項,1991年獲國務
![林為乾](/img/1/8fd/nBnauM3X4ATO1gjN0EjMykTMyITMyIjM0AjMwADMwAzMxAzLxI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院政府特殊獎,1999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曾任成都市科協主席,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委,現任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士、微波專業主任委員會主任委員。1980年以來他多次赴美、英、德、加拿大等國講學和參加學術會議,是美國IEEE高級會員、IEEEMIT北京分會主席,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加拿大曼托巴大學、日本九洲大學和香港大學的客座教授,2003年5月榮獲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名譽博士學位。
因病醫治無效,於2015年1月23日9時30分在成都逝世,享年96歲。
生平
![林為乾](/img/e/57e/nBnauM3XzUzN1ATMwAjMykTMyITMyIjM0AjMwADMwAzMxAzLwI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近十年來,發表論文近百篇,分別發表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由於他的突出貢獻,1989年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及國家級、部省級科技獎十多項。199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獎。1999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林為乾教授曾任成都市科協主席,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委,現任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士、微波專業主任委員會主任委員。1980年以來他多次赴美、英、德、加拿大等國講學和參加學術會議,是美國IEEE高級會員、IEEEMIT北京分會主席,美國加洲伯克利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加拿大曼托巴大學、日本九洲大學和香港大學的客座教授。
微波之父
微波(通常是指波長為1米至1毫米之間的電磁波)形成為一門技術科學開始於上世紀30年代,在二次大戰期間得到了全面的發展。當時出於反法西斯戰爭的需要,微波的研究集中在雷達方面。在這以後,隨著套用研究的不斷
![林為乾](/img/8/089/nBnauM3X2IjN0YDN3UTMykTMyITMyIjM0AjMwADMwAzMxAzL1E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林為乾對傳輸線理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拓寬和發展了保角變換在電磁場中的套用。他從1962年在《物理學報》18卷首頁上發表的《關於外矩內圓同軸線的工作特性》論文後的30年內,連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幾十篇這方面的論文,其理論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地套用。其中他和助手鍾祥禮副教授發表在《物理學報》1963年第4期的論文《傳輸線特性阻抗的一個新計算方法》被國外學者稱為“林、鍾方法”。英國1972年出版的馬可尼叢書第2卷第4章的作者哥斯頓(Gunston)認為林、鐘的方法是到那時為止最準確的方法。林為乾於1979年1月和1980年9月先後在《電子學報》上發表的《橢圓直波導理論》、《扇形、橢圓、半橢圓波導的研究》這兩篇重要論文,糾正了國外的某些結論,成功地為中國制定橢圓直波導標準尺寸提供了依據。
改革開放後,林為乾開展了毫米波技術和寬頻光纖技術等方面的系統研究,完成了一大批國家科研任務,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多種獎項。正是由於他在國內微波理論方面作出的開拓性貢獻,香港中文大學在1993年邀請林為乾做學術報告時,尊他為“中國微波之父”。
貢獻
![林為乾](/img/a/799/nBnauM3X4ITMyIDN4ATMykTMyITMyIjM0AjMwADMwAzMxAzLwE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林為乾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都集中在電磁場的數理方面,在這個領域裡耕耘五十年,對中國電磁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被稱為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的41號。
發表論文
![林為乾](/img/f/2ed/nBnauM3XzYTO1IDM3gTMykTMyITMyIjM0AjMwADMwAzMxAzL4E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雙扭線和雙曲線波導”,A-1,pp.1-3(2001,全國微波會議)
3.“Theoryofdnfunctionwaveguide”,IP-1pp.1-4,ILLM2001,Nov.2001,Shanghai;
4.“dn函式波導理論”,微波學報,V.17增刊,pp.1-5,2001;
5.“ACirticalStudyoftheSammpleCurvesoftheThreeEllipticFunctionsnw,cnwANDdnwatw=u+jK/2andw=K/2+jv”,J.ofElectromagn.WaveandAppl.V.16,N.5,pp.702-710,2002。
教育事業
林為乾回國時,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國內熟悉微波技術的人很少。當時高等學校主要是使用前蘇聯的教材,為了使學生們能夠用上中文的教科書,他在工作繁忙之餘,利用業餘時間在短期內掌握了俄譯漢的技巧,組織
![林為乾](/img/c/842/nBnauM3XzIzN1QzMzMTMykTMyITMyIjM0AjMwADMwAzMxAzLzE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在1959—1978年期間,林為乾先後為中國的各研究所、工廠的科技人員和高校的教師系統地講授了微波網路,微波理論與技術、電磁場工程和電磁場理論等課程,並將這些講稿整理出版了4部專著:《微波網路》(國防工業出版社,1978)、《微波理論與技術》(科學出版社,1979)、《電磁場工程》(郵電出版社,1982)和《電磁場理論》(郵電出版社,與助手合作,1984)總計380萬字。這些著作對提高中國電子科學技術隊伍的理論水平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微波理論與技術》一書於1987年獲全國高校優秀教材獎。《電磁場工程》一書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圖書。1988年林為乾由於在微波理論方面的貢獻而單獨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89年在他70周歲時,電子工業出版社為他出版了《微波場論與套用研究論文選集》。
在國內,林為乾早在1952年就開始招收研究生。由他帶出的研究生,有不少已成為國內很多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學術或技術帶頭人。1978年國家學位制度實施以來,林為乾領銜的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被確認為國家重點學科,並在當年成為國家首批碩士點,1981年又被批准為國家首批博士點,1985年則成為國家首批建立的博士後流動站之一。截至1994年,由他指導而獲得博士學位的就有63人,是中國帶出博士生最多的博士生導師。他也是中國最早帶博士生的指導教師之一。由於他帶的博士數量多,成才好,1989年獲得“優秀教育成果國家級特等獎”。
一生榮譽
美國IEEE高級會員、IEEEMIT北京分會主席,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加拿大曼托巴大學、日本九洲大學和香港大學的客座教授,2003年5月榮獲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名譽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