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32年11月6日,楊芙清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留芳聲巷52號楊家大宅院,她的父母望著女兒花朵般的小臉龐,不由聯想起每年夏天,當地芙蓉花開,滿城清香的美景,就給女兒起名叫楊芙清。少年時期,楊芙清學習好是出了名的,班裡的同學都叫她“小先生”,但是她可不是那種書呆子,甚至她曾一度幻想能修煉成一個武藝高強、懲惡揚善、救人危難的女俠客。為此,她還真在自家庭院裡練就了一手讓表妹們交口稱讚的扔紙飛標的本領。而且她曾一夜之間,以舞蹈聞名全城。
1945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無錫市最有名的女子一中。楊芙清在這裡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49年,無錫市解放,當時楊芙清剛剛升入高中。有一天,市政府在人民劇場組織了一場救濟貧寒學生義演活動,楊芙清也參加了演出。在軍樂團的伴奏下,楊芙清和8名女生身穿白上衣和軍綠色短褲,手執紅旗登上舞台。她們揮舞著紅旗,隨著樂曲輕盈跳躍,宛如一隊英姿颯爽的女兵,在紅旗漫捲的田野里練操場習武,舞姿優美,英武動人。義演結束之後,“紅旗”舞轟動全市,各單位爭相邀請,十分火爆。楊芙清等9位姑娘,一夜之間成為無錫市紅極一時的業餘舞蹈明星。從此,舞蹈成了楊芙清的終身業餘愛好。少年的楊芙清學習基礎紮實,各科成績在班上都是最高分。
1951年,這位江南才女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數學系。她考上清華之後,很快就被推舉為校舞蹈隊長。她的老同學至今還記得她表演大頭娃娃舞、採茶捕蝶以及她在中南海為外賓演出紅綢舞的動人風采。不久,楊芙清就被選為清華學生會文化部長,在同學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1952年,我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把文科理科併入北京大學,楊芙清也隨著同學來到未名湖畔。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都是我國的一流大學,治學嚴謹,學術氣氛濃厚,老一輩科學家如江澤培、吳光磊、程民德、徐獻諭等著名教授對楊芙清的成長都產生過重要影響。楊芙清在北京大學艱苦的學習中掌握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使她一生受益良多。
1955年,品學兼優的楊芙清一畢業就留校當了研究生,參加計算數學研究室的創建工作。這裡一窮二白,資料奇缺,只有一本蘇聯的《線性代數計算方法》和一台手搖計算機。楊芙清每日踏實的收集資料,鑽研《線性代數計算方法》直到深夜。
1962-1964年楊芙清以中國專家身份被國家派往莫斯科杜勃納聯合核系物理所計算中心工作。歸國後一直在北大任教。
留蘇求學
50年代初、西方計算機剛剛進入實用化階段,並且在軍事、科研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歐美各國都把計算機技術當做絕密資料,對中國嚴加封鎖。新中國的國民生產、軍事科研急需自己的計算機,於是1957年我國派出了一個計算機代表團赴蘇聯學習。楊芙清作為代表團的成員在蘇聯科學院計算中心第一次接觸了電子管計算機,開始學習編寫程式。這裡的計算機屬於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編程十分繁瑣。新手接觸編程,往往要修改多次才能通過,但楊芙清總是一次通過,屢獲老師表揚。次年,她轉入莫斯科大學數力系學習,師從世界一流科學家、蘇聯著名教授米哈伊爾·羅蒙諾維奇·舒拉波拉學習程式設計自動化。楊芙清工作踏實細緻,又極富獨創性。她獨立設計出的逆向驗證方法《分析程式》(即逆編譯程式)被西方雜誌稱為“程式自動化早期的優秀之作”。
1962年底,楊芙清赴蘇聯杜勃納聯合核子物理研究所計算中心工作,以中國計算機專家的身份負責科學計算。她努力學習核物理基本概念,及時總結程式設計的規律,積累有關資料,為回國後開展有關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前蘇聯著名教授,世界一流的科學家蘇拉勃拉是幸運的,他遇到了這樣一個思維敏捷而又勤奮好學的中國學生。程式設計必須經過一步步的檢查來驗證它的正確性。特別是編譯程式這樣一個大而複雜的程式更是如此。因而這是一項極為繁瑣的工作。蘇拉勃拉教授說,能否反譯過去看看。兩個思維優勢的相互碰撞定會閃現出智慧的火花,蘇拉勃拉教授一閃而過的想法,觸動了楊芙清那敏感的思維網路。
不久,一篇反向思維的畢業論文“逆編譯程式”橫空出世。編寫電腦程式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工作,而檢驗所編寫的程式的正確與否更為艱難。在一般人看來,解決問題都是按事物的發展過程“順流而下”。這是常規思維之路,而楊芙清反編譯程式的正確性,一下子使這項極為艱難的程式驗證工作“柳暗花明”。楊芙清的這一論文立即引起了各國專家的關注。後被西方雜誌稱為“程式自動化早期的優秀之作”。至今,年邁的蘇拉勃拉教授仍念念不忘楊芙清這個優秀學生,每逢有中國學者去訪問時,總是關心地問起她的現狀,稱讚她是一位思維敏捷,具有創造性、工作認真的年輕軟體科學家。
汗浸科研
1965年1月,楊芙清回國,立即投入科研和教學工作。1969年12月,楊芙清作為總體設計組成員,參加了我國第一台百萬次積體電路計算機——150機的研製任務,負責指令系統和作業系統的設計。當時我國尚沒有研製類似計算機的經驗,楊芙清和她的課題組發明了很多獨創性的方法克服研發和調試150機作業系統的困難。她和同事們於1974年獨立設計出在當時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型計算機多道運行作業系統。
1973年,北京大學被邀參加了研製大型機DJS200系列的總體設計。楊芙清被任命為200系列軟體總體設計組成員,並任240機軟體項目負責人。期間,她深入研究了計算機作業系統的體系結構,提出了“層次管程結構模型和PCM設計方法”,並與徐家福教授和仲萃豪研究員共同設計了系統程式設計語言(XCY)。在240機作業系統(DJS200/XT2)的設計中,採用了先進的層次管程結構,並全部用XCY語言書寫。1981年,DJS200/XT2通過電子工業部鑑定,1985年獲電子工業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青鳥展翅
20世紀80年代初,楊芙清開始進行軟體工程基礎技術的研究工作,主持了歷經國家四個五年計畫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青鳥工程。作為青鳥工程的領導者和首席科學家,楊芙清傾注了她全部的智慧和心血。
經過10多年的科研實踐經驗,楊芙清發現科研軟體過程異常的艱巨與複雜,要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必須攻克高(軟體複雜程度高)、長(軟體的研製周期長)和難(軟體質量保證難以保證)這三大難題。1982年,楊芙清在全國計算機學術年會上詳細闡述了“軟體工程”的內涵;同年,楊芙清在長春召開的中科院學部擴大會議上作了題目為《軟體的結構和工具》的報告。這一系列的行動,標誌著楊芙清已經把科研思路和方向轉為“軟體工程”。
從1983年開始,楊芙清帶領科研團隊歷經四個五年計畫開展“青鳥工程”的研發。青鳥工程經歷了“基礎技術——實用技術和產品化技術——工程化、工業化生產技術”的研發階段。其中,“六五”、“七五”,主要開展了軟體工程技術的基礎研究,研製開發了“核心支撐環境BETA--85”,進而開發了我國第一個大型的“集成化軟體工程支撐環境”,命名為青鳥Ⅰ型系統(JBⅠ)。它的誕生,縮短了我國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在1991年的國際軟體工程研討會上,國外專家認為“青鳥系統可以和國際上同類軟體相媲美”。“八五”攻關的重點是建立產業基礎,一方面在跟蹤研究國際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了青鳥標準規範系列,採用面向對象技術開發出“大型軟體開發環境—青鳥Ⅱ型系統(JB2)”,另一方面,集中研究軟體產品化技術,對青鳥Ⅰ型系統進行了實用化和產品化,推出了以“青鳥”命名的系列軟體產品。在研製青鳥系統過程中,楊芙清組織全國22所高校和科研單位、330多名科技人員,組成了一支空前壯觀的高科技攻關團隊。在楊芙清的帶領下,科研工作進展非常順利,不僅建立了“總體組——工作組——專題組”的三級管理模式而且確定了三個狠抓、三個統一和三個意識的12字指導思想。為了順利完成科研成果的轉化,經過長時間的努力,1994年11月,北大青鳥有限責任公司正式註冊成立,楊芙清任董事長。為了實現和完善青鳥軟體生產線,制定軟體工業化生產標準,推進我國軟體企業的技術改造,楊芙清帶領團隊人員開發出基於異構平台、可訪問多信息源的套用系統集成環境——青鳥Ⅲ型系統(JB3),為形成規模經濟準備了條件。
青鳥系統是我國第一個,更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大規模綜合性軟體工程支撐環境,青鳥系統的研製成功被譽為“我國基礎軟體技術的重大突破和重大成果,為我國軟體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標誌我國軟體開發從手工作坊式向工業化生產轉化的一個里程碑,對軟體產業的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
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院士。現任北京大學信息與工程科學學部主任、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軟體與微電子學院理事長、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1993年,世界微軟大王、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首次來華訪問時,他向中國鄭重提出了他最想拜訪的兩位科學家:一位是德高望重的科學界老前輩周光召,另一位就是著名的女科學家楊芙清。楊芙清教授在北京大學接待了大名鼎鼎的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參觀了青鳥工程展覽室之後,他承認中國的軟體開發已達到很高的水平。
主要成就
楊芙清主持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百萬次積體電路計算機多道運行作業系統和第一個全部用高級語言書寫的作業系統;倡導和推動成立北京大學計算機科技系,1983-1999年擔任系主任期間,將該系建成國內一流和國際知名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在國內率先倡導軟體工程研究,創辦了國內第一個軟體工程學科;開創了軟體技術的基礎研究領域;主持了歷經四個五年計畫的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青鳥工程和國家863計畫若干重點課題的研究;創建了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提出"人才培養與產業建設互動"的理念,創建了以新機制、新模式辦學的示範性軟體學院。發表論文150餘篇,著作8部,培養了百餘名碩士、博士和博士後。
幾十年來一直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於系統軟體、軟體工程基礎理論和軟體工程環境、軟體工業化生產技術等方面。她對程式自動化的早期研究成果,被西方雜誌稱為是"程式自動化研究早期的優秀工作";70年代中後期,開展系統軟體研究,主持研製了中國第一台百萬次積體電路計算機的作業系統和我國第一個全部用高級語言書寫的多道作業系統,具有首創性和開拓性;80年代以來,在國內首先倡導開展軟體結構與工具、軟體設計技術等軟體工程基礎研究"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間,一直主持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項目)青鳥工程的研究開發工作,在大型軟體工程開發環境、軟體工業化生產技術及系統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促進了中國軟體產業基礎建設,對軟體產業規模經濟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技術支持;承擔了多項863高技術課題研究工作,在軟體復用和軟體構件技術的理論體系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重要成果。1984年被聘為博士研究生導師,已培養出百餘名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發表論文90餘篇,著作7部。
楊芙清教授的突出貢獻是組織了全國22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380多名科技人員,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創新曆程,終於研製成功大型軟體開發環境青鳥系統。它是我國第一個大規模、綜合性的軟體工程環境,不論在集成度,還是對軟體開發的支持力度等方面,都達到或超過了九十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計算機以迅速之勢走進了工廠、機關學校和家庭。286、386、486、586,當人們使用電腦、享受電腦的恩惠時,可曾知道和想到為此作出突出貢獻的我國第一位從事計算機軟體研究的女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系主任楊芙清教授又在為軟體的工業化生產進行研究。她因是中國第一個研製出可支持高級語言及多道運行的作業系統,第一個研製出用高級語言書寫的作業系統,第一個研製出初具規模的軟體工程支撐環境……而被美國名人錄列為世界最傑出的5000人之一,被英國名人錄中心列為終身研究院士、被列入澳洲和遠東名人錄。
1970年代七十年代。她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規模大、功能強、支持多道程式運行的計算機(150機)作業系統。這一成果大大縮短了我國與先進國家的差距。該成果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0年代中後期,她又主持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全部用高級語言書寫的作業系統——DJS240機作業系統,獲電子工業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1986年,楊教授主持研製成功的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軟體工程核心支持環境BETA—85》,獲電子工業部科技成果一等獎。北京地區優秀軟體一等獎。
我國在“兩彈”研製過程中許多複雜計算因條件所限,都是用手搖計算機來做。直到70年代末,我國僅擁有2000多台微機和小型電子計算機。為了加快我國經濟建設步伐。80年代初,上級決定由楊芙清負責主持我國第一台百萬積體電路數字計算機,當成功榮譽來臨的時候,楊芙清沒有像有的人那樣以有功之臣自居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如何嘔心瀝血以及那些不眠之夜,她像居里夫人一樣只對科學本身保持興趣,而科學所帶來的身外之物,她不是那么掛在心上的。
人物事跡
老驥伏櫪
為了加快我國軟體人才建設的步伐,國家教育部和國家計委於2001年下發了試辦示範性軟體學院的通知。看到通知後,楊芙清立刻組織人員,提出了北京大學軟體學院的建設方案,建設軟體學院的方案得到校領導的支持和教育部的批准。北京大學任命楊芙清負責軟體學院的籌備和建設工作,年近70的楊芙清又一次鬥志昂揚地迎接了新的挑戰。
楊芙清曾說過:“別人說我在快到70歲的時候,找了最苦最累最難的活來乾,我說我這個人最喜歡挑戰性工作,老想去創一點新的東西。”正是在“老想創一點新的東西”的思想牽引下,楊芙清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到學院建設當中。
楊芙清為軟體學院的發展提出了“人才培養與產業建設互動”和堅持創新的指導思想;制定了“堅持創新創業、堅持面向需求、堅持質量第一”的建院宗旨;確立了“面向產業、面向領域、培養高層次、實用型、複合交叉型、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目標;提出了“專業教育學分制,素質教育學苑式,產、學、研、用一體化”的辦學模式;設計出“多層次、多方向、多領域、模組化”的開放式課程體系;擬定出“軟體學院建設運作框架”;明確了“全方位深入開展國際合作”的發展戰略,與國際著名高校和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面向全球招聘教師,推行雙語教學,培養國際化人才。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軟體學院已發展成為兩個學科、四個基地、十個系所的教學研究單位。2003年12月,在教育部組織的對全國35所示範性軟體學院中期評估中,北京大學軟體學院綜合評比排名第一,被譽為“示範中的示範”;2004年11月9日,學院榮獲“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12月9日,榮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9月,榮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6年,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示範性軟體學院的驗收評估,評估結果為“綜合排名第一”。
面對所獲得的榮譽,楊芙清並沒有滿足,她給軟體學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育人是百年大計,一定要做到“實、深、精、透”。在初步形成工程碩士培養體系的基礎上,提出了下一步目標:如建設精品課程和精品教材、與企業合作開展套用性研究、嚴格規範工程碩士論文標準提高論文質量、以軟體工程學科為主發展大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學科、面向行業定製發展終身教育計畫、為學生(包括畢業生)提供多元化服務等。楊芙清被譽為 “示範性軟體學院的開拓者和設計師”,她正繼續帶領全體師生員工向實現創世界一流軟體學院的目標挺進。
學科情懷
“回顧20年的歷程,無不凝聚著全系師生員工艱苦創業、爭創一流的創新勞動。今天我們能無愧地說,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已經是國內一流,部分學科是國內領先,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這一切是心血的凝聚,是事業的凝聚,是團結奮鬥的結果。”這是楊芙清院士在1998年系慶20周年大會上的肺腑之言。
時至今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已經走過了30年的歷程。如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已經成為北京大學重要的大系,不僅擁有微電子學、計算機語言學、計算機軟體與系統三個研究所而且還有微米/納米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和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兩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這所有的成就都是楊芙清和她團隊所有同事共同辛勞的結果。
1978年,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成立,楊芙清擔任作業系統教研室主任;1981年,楊芙清被學校任命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主管科研工作;1983年,系裡領導進行換屆,在領導和民眾的一致推舉下,楊芙清挑起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的重擔。
儘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已成立六年,但是系裡面臨著非常尷尬的局面。一無資料,二無辦公用房,三無機器,四無經費,總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的發展遇到了極大的困難。楊芙清上任之後,下定決心改變當時的局面。
1984年初,趁著國家科委發展軟體科學的機會,北京大學“承包”下了培訓高級軟體工程人才的項目,正是這一舉措為學校贏得了400萬元的經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的“貧困”狀態也得到了緩解;這之後,電子工業部15所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贈送了一台HP3000/68型號計算機,同時成立了“北京大學HP計算中心”;當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急需資料室,楊芙清向校領導保證,系裡的資料室將對全校計算機學科開放,這一舉措得到了領導的大力支持。
要建設一流的學科,沒有好的教材和師資是不行的。楊芙清一方面組織人員翻譯、引進國外優秀教材;另一方面聘請外國教員,外派本系的教師出國深造。同時,楊芙清身體力行,親自製定了“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崗位責任制規劃”。這一系列的舉措,使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擺脫了“貧困”的帽子,真正的踏上了高速發展的征程。
進入90年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成為全國第一批一級學科授權點,不僅建立了博士後流動站而且還出版了《作業系統結構分析》、《數據結構》、《離散數學》等58本專著,編寫教材18本。
在楊芙清擔任系主任的16年,正是計算機系的建設成長期。沒有楊芙清和她團隊的沃土耕耘就沒有北大計算機學科燦爛輝煌的今天。
個人榮譽
多次獲得各種榮譽稱號和獎勵,包括: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特等獎等十餘項國家及部委級的獎勵,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國家"七五"、"八五"科技攻關突出貢獻先進個人,"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畫先進個人,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潘文淵研究傑出獎等。
楊芙清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98年、200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年獲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特等獎、2005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等十七項國家及部委級的獎勵。
2016年3月,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人物軼事
院士教誨
第一個問題基礎軟體所占份額尚小,在產業中的基石作用未能凸顯,基礎軟體是軟體產業的基石,是軟體產業的主要核心競爭力。在中國軟體產業規模中,基礎軟體雖有較快的增長,但所占的份額尚小,在產業中的基石作用未能凸顯,所以我國雖然是軟體套用大國,因為滲透各行各業,但還不會是一個軟體產業的大國,更不是一個軟體產業的強國。
問題二、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燃燒企業集團,我國軟體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缺少品牌產品,還沒有形成面向領域的專業化軟體企業集團。2006年中國軟體產業年鑑上看出,統計2005年中美軟體企業前三強軟體銷售額對比,中國軟體企業前三強是華為、海爾、中興,如果我是搞軟體的話,軟體都不是我們以為的軟體企業,當然華為是很強的軟體企業,華為年產值19億美元,美國軟體前三強,IBM613億美元,所以這方面可以看到差距很大,有待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軟體企業集團。
問題三、軟體人才結構性的矛盾突出。產業發展的品牌化需要相對應的人才質量,但是高管人才供給匱乏,缺少高層次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產業發展規模化需要相對應的人才規模,離產業發展需求的人才規模還有較大的差距。產業發展多元化,需要高層次,實用型,複合交叉型的人才。缺少面向產業,適應社企業需求,工程能力強的人才,學生我進入企業學要有一到兩年的轉型,才能真正適應企業的工作,形成企業人才滯後的現象。
北大講壇
“將無錫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區域優勢,與北大綜合性學科優勢相結合,走產業化、國際化發展之路,將無錫基地建設成為北大進軍長三角、面向世界的橋頭堡”。對無錫基地的發展,楊芙清有著清晰的定位。她告訴記者,為了充分發揮北大多學科的學術優勢,2012年9月將在無錫設立“北大講壇”,邀請厲以寧等一批北大著名學者前來授課,為無錫創新城市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建設創新型城市,關鍵是要有創新型人才。50年的科研教學生涯,使她對人才培養有著自己獨到的心得。針對人才培養跟實際需要脫節而產生的“人才滯後”現象,無錫基地在研究生培養上將採用1年課程學習、1年半或2年深入企業搞研發的教學模式,並通過與國際著名院校合作,把海外最優秀的學子和專家引到基地,為無錫和長三角地區軟體、微電子、數字動漫等產業培養一大批貼近實際、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層次領軍型人才。基地就將與美新半導體等海內外著名企業、院校聯合建立5個研究中心。
成功訣竅
做實、做精、做透 身為國內第一位軟體研究生、主持研製我國第一台百萬次積體電路計算機作業系統、國家重點科研攻關項目“青鳥工程”的領銜者……楊芙清以其一系列首創性、開拓性的研究成果,贏得了我國“軟體工程鋪路人”的美譽,成為家鄉的驕傲。 回望自己的成長曆程,楊芙清把成功歸結於兩點:一是將國家的需要作為自己發展的目標;二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實、做精、做透。她也把這兩句話送給了廣大的家鄉學子。她告訴記者,隨著無錫基地規模的擴大,將通過招收在職研究生、開展人才培訓等方式,讓越來越多的家鄉學子有機會在家門口享受北大優質的教育資源。
社會任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及學科評議組第一召集人
中國計算機學會、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團顧問
IEEE Fellow(2003年),貝爾實驗室基礎科學研究院(中國)高級顧問,《中國科學》、《科學通報》、《電子學報》副主編。
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校兼職教授,北大青鳥集團董事長,無錫市第一女子中學名譽校長。
個人生活
1957年初,楊芙清結束了留蘇前的俄語集訓。出國前夕,楊芙清和北大物理系高材生王陽元,在晨霧迷漫的未名湖畔訂下了終身大事。
“才貌雙全的楊芙清,選定了一個窮大學生!”楊芙清的抉擇,在親朋好友當中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當年的王陽元,是位濃眉大眼、身材魁梧的美少年。但他出身清貧,親友們對王陽元本人都很滿意,只是他的家庭經濟條件太差了!王的父母在鄉鎮經營著一家不景氣的小雜貨店,他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7個弟妹,如此貧困的家庭,哪年哪月才能翻身哪! 楊芙清是名門閨秀,書香門第,她本人更是才貌出眾的姑娘,馬上就要出國留學,前程遠大,不可限量,憑她的條件,什麼樣的白馬王子找不到?幹嗎找這么個窮大學生!楊芙清聽了親友們的議論,只是淡淡一笑:我的擇偶標準是人品和才華,是真誠的愛。他的弟妹雖多,但總有一天會長大。
1959年末,楊芙清在莫斯科進修了兩年程式之後,如期歸國。那天,王陽元早早地就趕到了火車站。當他見到了久別的未婚妻時,才發現自己腳下的一雙舊布鞋正超期服役,一隻腳的大腳拇趾,在鞋面下隱約可見,走不了多遠就可能從鞋尖處露出頭來。嗨!又忘了買鞋了!
王陽元正為此感到尷尬的時候,未婚妻已經悄悄遞過來一具紙匣子。他接過來一看,是一個印著俄文商標的鞋盒兒,裡面裝著一雙漂亮的黑色牛皮鞋。1960年金秋時節,楊芙清和王陽元在北京大學物理大樓舉行了簡樸的婚禮。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這一對新人,每月工資合起來才112元。他們沒買毛料禮服,也無力購買當時流行的三大件:手錶、大衣櫃和腳踏車。他們也沒有大宴賓客,只花了幾十元錢買喜糖招待親友們。新郎、新娘的穿著雖然樸素,但新婚夫婦那俊俏的外貌和端莊的風度,依然使他倆風采照人。
當年參加婚禮的親朋好友們未必能料到:13年後,楊芙清將親手研製出中國第一台多道運行的百萬次電子計算機作業系統。20年後,楊芙清和丈夫都將成為世界知名的科學家。30年後,他倆將共同踏進中國科學院殿堂,成為令人敬佩的“中科院院士”。當然,作為女人,楊芙清還獲得一系列值得驕傲的成功;她不僅選中了一位出類拔萃的好老公,而且養育了一個可愛的兒子和一位可愛的女兒。他們都獲得了博士學位。
人物評價
楊芙清是我國第一代計算機軟體專家。
2009年5月15日,澳洲ISTS(國際七三學社)主席陳恩田在中科院向楊芙清院士贈送了中國道教書法大師泰山仙翁的題詞:未湖飛楊,芙出冰清。高度讚揚了楊芙清院士的才學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