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線

林口線

林口線是由台灣鐵路管理局(簡稱台鐵)經營的鐵路支線,俗稱桃林鐵路。

簡介

林口線(國音電碼:ㄌㄎㄒ)是由台灣鐵路管理局(簡稱台鐵)經營的鐵路支線,俗稱桃林鐵路。昔日僅作為貨運支線,近年來由於沿線人口快速增加,而且路線接近台灣桃園國際機場,在機場捷運BOT案失敗,由政府收回自建的同時,曾出現提升林口線路線規格,興建支線連線中正機場,並開行沿台鐵路線而行的「台北—中正機場」直達車的構想,但並未被立即採納。2005年10月27日起,在桃園縣政府主導下,協調台鐵在本線增設數個簡易車站,並行駛免費客運列車。
本線客運化後受到居民好評,但由於煤運需要而無法增加班次。須至2008年台北港完工後,煤運改由海運後才能進一步規劃新班次或路線改善。並計畫2006年底將客運路線延伸並加設海湖、山腳(暫訂)兩車站。

路線資料

經營管轄:台灣鐵路管理局
路線距離:桃園=林口間18.4km
軌距:1067mm
車站數:7(含起迄站及4個試辦客運車站;2006年5月)
開業時間:1968年1月1日全線開通
雙線區間:無,全線單線
電化區間:無
主要用於林口火力發電廠的煤運輸
現行最高速限為30km/h

使用車輛

貨運:運煤列車、水泥列車
客運:初期使用DR2700型日本東急制柴油客車(原光華號車廂),2005年12月26日起改用DR2511與DR2512,但若DR2511與DR2512進廠維修則會使用DR1000型冷氣柴客代跑。

簡介

林口線的興建主要與林口火力發電廠所需煤原料的運輸需求有關;由於沿線工廠林立,所以也兼辦其他貨運業務。路線完工後初期沿線居民稀少,因此僅設二座車站(五福、林口);一度試行客運列車後即無疾而終。不過數十年後,沿線蘆竹鄉的南崁等地發展迅速,公路容量迅速飽和;加上鄰近的台灣桃園國際機場有興建聯外軌道系統的構想,使得客運化、高架化、電氣化與路線進入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的計畫浮出台面。
林口線距離台灣桃園國際機場極近,沿線線型與機場捷運預定路線相比較為良好,也沒有路線爬升坡度過大的疑慮,此外,全國各地乘客均可經由台鐵路線到達台灣桃園國際機場,服務範圍較廣;但也有人認為台鐵營運上造成影響的突發事故(如號誌故障)過於頻繁,列車經常性誤點的情形亦未能有效改善,而質疑其經營機場直達列車的能力。對於台鐵營運效率的不信任,加上機場捷運台北縣境內預定路線沿線居民、地方民代與土地開發業者反彈壓力的影響,林口線升級方案最終未獲採納 。
後來桃園縣政府編列預算修建月台,整修車輛DR2511 DR2512與台鐵合作辦理,原本預定於2005年9月28日起試辦短程客運,以培養客源。但最後因部分場站工程來不及完成,而延宕至2005年10月27日舉行通車典禮(列車僅行駛至桃園高中站),次日才正式通車。另外,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在正式通車前,曾於2005年10月23日舉辦活動,包車進入本線。
2006年1月20日出版的台鐵時刻表首次出現林口線客運時刻表(前一版為2005年9月30日出版,當時林口線尚未辦理客運),但將林口線的英文名稱誤譯為「Linco Line」(依通用拼音應譯為「Linkou Line」)。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