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板橋畲族鄉在清代為惠治鄉安樂里,屬松陽縣廿五都。民國初屬靖居鄉。民國21年(1932),從靖居新置桐川、後潘鄉、板下黃金鄉、嶺東大筋鄉、東半山嶺鄉和張山鄉等5鄉。民國24年(1935),5鄉合併,改稱桐川鄉。建國初,併入靖居鄉。1950年,設板橋鄉。1958年,改為先鋒公社板橋管理區。1961年,成立板橋公社。1984年10月,經浙江省民政廳批准成立板橋畲族鄉,因駐地板橋村而得名。
地理環境
水文氣候
全鄉諸水匯合於桐榔村,95%的地表水流入蓮都區境內的宣平溪。歷年主導風向,夏天為東南風,秋冬為西北風。夏秋季節短,而春冬季節長。年平均氣溫約17攝氏度,年平均無霜期250天,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
地形地貌
地勢自西向東北傾斜,700米以上山峰有6座;四面山巒疊起,環抱全鄉,中部為丘陵地帶。東南隅桐榔村三條溪坑上下交匯處有狹小平地,整體屬半山區。
位置境域
板橋畲族鄉是浙江省松陽縣轄鄉,東鄰麗水市蓮都區麗新畲族鄉、高溪鄉,南連裕溪鄉,西毗象溪鎮,北接三都鄉。鄉人民政府駐地板橋村,距縣城37千米,距麗水市38公里,全鄉總面積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1公頃,林地2044公頃。
自然資源
鄉範圍內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經省、市地質部門多次探測主要有銅、鉬、鉛鋅及輝綠岩礦等,鄉境內還有大面積的稀土礦區。主要岩石為變質岩,是古生代前泥盤系岩石,是縣內出露最古老的地層,主要岩石有片麻岩及混合岩石,植被條件較好,土壤層較厚,屬黃紅壤的紅松泥,土質深厚,立地條件較好,氣候適宜,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有利於茶葉、油茶的發展,是全省茶葉的一類適生區,特別適宜發展有機茶。
經濟概況
綜述
板橋畲族鄉是傳統的農業鄉,經濟以農業為主,沒有上規模的工業企業。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低,農業生產以糧食、油茶和畜牧業為主。近年來,通過發展茶葉生產,經濟發展較快。目前全鄉名優茶麵積達8118畝,其中通過無公害認證的4500畝,通過有機茶認證的471畝,發展茶葉加工企業共29家,日加工茶葉能力9噸。2009年全鄉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717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為1866萬元,工業總產值185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633元。
第一產業
農業
板橋畲族鄉在大力發展農業主導產業——茶葉生產的同時,積極尋找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2005年全鄉新增土雞養殖戶19戶,全年飼養量達26.4萬羽,年內出欄21萬羽,新增產值256萬元。積極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流通大戶,重點扶持茶葉加工廠和流通大戶,2005年,年銷售額在50萬元以上的流通大戶有5戶,最好的年銷售額有110多萬元。
林業
該鄉是全縣油茶的重點鄉之一,全鄉有油茶林12837畝。茶油不僅色純,口感好,而且是純天然的有機食品,深受市場歡迎。但由於經濟收入不高,油茶林被開發種植板栗、茶葉、水果等經濟作物,面積有所減少。毛竹、杉木等亦有一定數量。
第二產業
20世紀70年代,幾乎沒有什麼工業,只有少數幾個竹木、泥水等手工業工人。80年代初期發展了瓦窯、小水電等工業。進入21世紀初,資源類的工業項目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板橋銅礦得到了開採。自2000年以來隨著茶葉的迅速發展,茶葉加工業也發展了起來,茶葉加工企業有15家。2005年,該鄉完成工業總產值2800萬元。自2002年以來先後從麗水、溫州等地引進資金建設了佰順茶葉有限公司、沙岸坑水電站以及凱華興同有限公司,工業發展的勢頭較好。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發展比較慢,只有幾家個體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種類不全,規模小。但外出打工、經商的人口有1200多人,主要分布在杭州、溫州、麗水等城市,占全鄉總人口的25%以上。
2003年3月以來興建了桐榔、板橋兩個茶青市場。為全鄉的茶葉種植戶和流通戶提供了方便,市場吸引了松陽縣及外縣市的購銷戶前來收購,產銷兩旺,交易紅火。據統計,兩個茶青市場2005年交易量達800多噸,交易額600多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自1984年以來,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在校學生鞏固率達到100%。2000開始先後對後塘、高山、潘八、大毛科、桐榔、東坑等國小進行了撤併,2002年鄉國中併入松陽縣民族中學,教學質量有了很大提高。自2003年以來全鄉只留一所國小,有六個班,2005年教職工21人,學生298人。
衛生
2005年有鄉衛生院一所,醫務人員4人。村衛生室3個。醫療設備簡陋,缺乏必要的醫療設備,辦公場所也比較破舊。
基礎設施
自2000年以來,通過結對扶持新建了鄉自來水一、二期工程,投資200多萬元,分別解決了板橋、金村、桐榔、後塘、潘八以及大毛科、張山、東坑等村的自來水問題。投資修建了金村、後塘、東坑等村的簡易公路。至2005年,村村開通了程控電話,實現了鄉有線電視與縣聯網。
人民生活
該鄉人均收入逐年提高,2002年實現了脫貧目標,人均收入達到了1572元,2005年農民人均收入2010元。農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風景名勝
崇覺寺位於桐榔村東1里許的小山上,建於南宋開慶元年(1295),距今已有700餘年,寺前尚存兩株近兩圍粗的宋代羅漢松。原寺院占地5.8畝,曾有和尚80餘人。清時有方丈林忠,與杭州靈隱寺住有來往,林忠以“殿前獅子滾繡球,殿後朝山伏綿羊,白象滾鼻在右首,左邊鳳翔過水口”一詩,題於靈隱,形容崇寺界勝地靈,山鄉寺院就此聞名遐邇。此寺門對一圓形孤山,形象“九龍搶珠”。原有三進殿堂、禪房、大鐘樓、觀音堂、魁星閣、土谷祠和百子岩,天燈柱點著日夜不滅的長明燈,甚是氣派。1996年,桐榔村村民自籌資金,對寺院部分設施進行修建。板橋村連線桐川溪坑的三座廊屋橋,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既是村民的交通要道,又是休閒的重要場所,現已列入縣重點保護文物。
民情風俗
板橋畲族鄉是松陽唯一的畲族鄉,畲族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25.2%。賽歌是畲族不可缺少的習俗。賽歌即對歌,畲族稱“嘮歌”。對歌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形式與內容,婚嫁對歌是村上的女歌手同“赤郎”接親隊伍人員對歌,女歌手不論年齡和人數,“赤郎”都要回歌。勞動時是自由找本村、鄰村的異性對歌,邊勞動邊唱,不講究輸贏。談情說愛,新女婿上門姑娘跟他對歌。跟遠方客人對歌為兩性不嫡親、年齡相稱者。常唱的有勞動歌、情歌、謎語歌、大講歌、生活歌等。三月三是畲族的集體對歌日。1994年,蓮都區老竹鎮、麗新鄉、武義縣柳城鎮、松陽縣板橋畲族鄉四鄉鎮在老竹鎮舉辦首屆三月三畲鄉歌會,此後每年在這四鄉鎮輪流舉辦。
名優特產
該鄉的茶葉生產已頗具規模,到2005年底全鄉有茶葉面積6374畝,年產茶葉847噸,有茶葉加工企業15家,主要生產“觀音露”牌有機茶,以及龍井、碧螺春、香茶等名優茶。茶葉成為該鄉的主導產業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觀音露”茶2002年參加中日韓國際茶葉博覽會還獲得了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