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地理位置
![西屏鎮](/img/a/692/nBnauM3X3ADMwEjMxMzM0kDO4QTM5YDMwIjMxADMwAzMxAzLzM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西屏鎮是松陽縣治所在地,是松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松古盆地東南部,50省道龍(游)麗(水)線和上(武義上交道)松(陽)線在城東交匯。距麗水68千米,距金華市121千米。全鎮總面積10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5257畝,林地面積81465畝。西屏鎮下轄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城中、古城6個社區居委會和西屏、陽溪、水南3個辦事處,共有53個行政村(包括瓦廠村),117個自然村,總人口58萬人。
西屏原名紫荊村,古因西屏山而得名。西屏山奇水秀,城西、城南有“望松觀日”、“石筍仙蹤”、“百仞雲峰”、“雙童積雪”、“石空飛瀑”、明清古街等景點,城西2公里處有始建於北宋的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延慶寺塔”。城內有兄弟進士牌坊、鸚鵡冢、湯蘭公所、城隍廟等名勝古蹟,宋代四大女此人之一張玉娘(1250~1277,字若瓊,號一貞居士)出生於此,其愛情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遺稿《蘭雪集》“可與風、雅、頌並稱”。
風景
西屏山奇水秀,自然條件優越,甌江支流松蔭溪穿城而過,城西、城南有“望松觀日”、“石筍仙蹤”、“百仞雲峰”、“雙童積雪”、“石空飛瀑”等景點;城西2公里處有始建於北宋、現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的“延慶寺塔”。交通便捷,50省道縱貫境域,建設中的龍麗高速公路將把松陽融入了浙江省4小時經濟圈。
氣候
境內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交替明顯,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四季中春秋季短,夏冬季長,季節特徵明顯。全年平均氣溫16-17℃,最高氣溫7月,最低氣溫為1月。降水量1500~1600毫米,降水日數161天,年太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85—105千卡,年日照時數1840小時,年無霜期236天。
水文
境內水系分布涉及同屬於松蔭溪的六大支流:五都源、四都源、竹溪源、三都源、黃坑源、活源。
建置沿革
歷史沿革
西屏因有西屏山而得名,原名紫荊村,唐貞元年間(785~805)松陽縣治由古市遷入,始為縣治所在地。民國23年(1934)縣城稱城鎮。民國29年(1940),現城置南鎮、北鎮。民國33年(1944),南北兩鎮合為西屏鎮。解放初期為區屬鎮,1952年改為縣屬鎮,1959年分設西屏鎮和西屏管理區,1961年改為西屏鎮和西屏人民公社,1964年鎮社合併,復稱西屏鎮,1980年更為縣屬鎮,1992年,陽溪、水南兩鄉併入西屏鎮,仍稱西屏鎮。
人口分布
西屏鎮下轄西屏、陽溪、水南3個辦事處,有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城中、古城6個社區居委會,行政村53個,自然村111個,總人口56716人,戶數21132戶,其中非農業人口22275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29人。
經濟發展
特色
改革開放使西屏鎮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農業圍繞“綠色、優質、高效”的目標,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培育優勢特色產業,目前已形成名優茶、水果、小竹筍、蠶豌豆等10餘個千畝以上基地和中華鱉繁育基地、西坌生態養殖示範基地,擁有“銀猴”茶葉、“夢陽”臍橙、“白雲山”楊梅、“森爾”香菇等馳名特產。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已擁有企業450家,形成了機械製造、竹木加工、外貿服裝等支柱產業。為實現“工業興鎮”,還在招商引資、嫁接改造現有企業等方面制訂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新建的省級特色工業園區——西屏工業園區已吸引40家企業入駐生產。2004年,全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85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1.38億元,農業總產值1.47億元。社區建設蓬勃發展,從實際出發整合社區資源,拓寬服務領域,強化社區功能,社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先後有2個社區分別被評為省級示範社區、綠色社區。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先後建成了新華路、紫荊路、太平坊路、長松路、要津路,城區街道形成三縱三橫的格局,城區面積達到4平方公里。新建了江濱公園、西屏山公園、青少年宮、圖書館等文化娛樂設施。一個既有文化底蘊又具有現代感的山水生態城鎮正日趨完美。
農業
![西屏鎮](/img/e/af0/nBnauM3XxczN5ATMwQzM0kDO4QTM5YDMwIjMxADMwAzMxAzL0M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工業
堅定不移地把工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依託本地資源條件,積極開展招商引資,不斷加大工業的投入,合力興工,工業經濟健康快速發展。一是工業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合力扶工的氛圍基本形成。堅持以項目帶開發的原則,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加強西屏工業園區、城東工業小區和工業重點村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健全管理體系,完善服務功能,各園區和塊狀經濟區的集聚功能日益顯現。目前,城東工業園區已實現固定資產投入1.05億元,形成重點集聚機械製造、竹木加工、化工等產業,年產值近3億元的工業窪地。二是重中之重抓招商,引資為工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彌補該鎮硬體條件的不足,加大了招商引資工作的力度,一方面通過廣泛的宣傳,營造良好的招商氛圍。另一方面,採取行政和經濟手段雙管齊下的辦法,開拓招商渠道。一是建立招商引資責任制,將招商引資工作與幹部年度考核掛鈎。二是設立引進獎,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的積極性,全民招商的氛圍正逐步形成。城東工業小區工業企業從1998年的160餘家發展到現在的300餘家,金億特有限公司、三陽紙業公司、東俊製衣有限公司等外來企業注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快該鎮工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堅持扶優扶強,鞏固提高現有企業。實施主要領導聯繫重點企業制度,每年選擇30家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實施"三優一高"工程,加強企業經營者隊伍建設,提高企業科技含量,大力培育骨幹企業和優勢產品,努力把現有一定規模和優勢的企業和產業做大做強。1995年引資的雷克機械有限公司通過多年的培育,已成為年生產機車4萬餘輛,產品出口,年產值超億元的浙南機車生產龍頭企業;金星文教具用品有限公司、綠野木業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也成為年產值超2000萬元的縣重點企業。2003年,全鎮實現產值超億元企業1家、超千萬元企業8家,銷售產值超500萬元企業16家,通過IS9000認證企業有10家,有13家企業註冊了商標,10家企業的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此外,注重加強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積極開展安全生產月和《安全生產法》宣傳活動,組織安全生產檢查,企業安全生產意識增強。積極穩妥開展破產企業的改制,促進了工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西屏鎮現有城東工業區塊,通過招商引資、嫁接改造現有企業等,形成了不鏽鋼製造、竹木加工、外貿服裝等支柱產業,共有37家企業入駐生產;2003年建成的省級特色工業園區——松陽工業園區坐落於該鎮北面,該園區已吸引68家企業入駐生產。2009年,工農業總產值10.89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8.92億元,農業總產值1.97億元,財政總收入1760萬元。
第三產業
工農業的迅速發展,從而帶動了其他各種行業的發展。在大力發展效益農業的基礎上,組織農產品行銷隊伍,2003年,全鎮有35個流通大戶,年流通農副產品量達19600噸,毛豬35617頭,流通金額達1.1億元。在每年香菇、蠶碗豆、毛芋、茶葉等農副產品交易旺季,各種汽車、拖拉機晝夜裝運。
一方特產
![西屏鎮](/img/b/d60/nBnauM3X1IjNzQjN4QzM0kDO4QTM5YDMwIjMxADMwAzMxAzL0M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集市貿易
改革開放後,隨著農村的經濟發展和市場的漸趨繁榮,各村個體經銷店及商販不斷增多,市場經濟的確立完善,更促進了西屏鎮商貿事業的發展。隨著茶葉、毛芋、楊梅、香菇等農副產品的發展,市場交易也逐步興旺起來,形成了項橋下、竹客口村茶青市場,竹溪毛芋市場,水車、南山楊梅市場,源內香菇市場等8個農副產品產地市場。
教育
史料記載
西屏鎮教育源遠流長,史料記載始於唐,唐武德四年(621)創立了縣學,宋鹹淳年間(1256—1274)創辦了明善書院。建國後,學校更是雨後春筍般湧現,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西屏鎮的教育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自1984年以來,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以上,在校生鞏固率達100%。1984年普及初等教育,經省政府驗收通過。從1986年開始全縣首批實施八年義務教育的鄉鎮之一。
師資力量
1995學年,全鎮有國中4所:縣一中、縣三中、陽溪國中、水南國中,在校國中學生2609人,教職工201人。國小34所:縣實驗國小、鎮中心學校、南門國小、陽溪輔導國小、水南輔導國小及完小、村小等,在校小學生4232人,教職工232人。到2003年,全鎮有中學5所,縣一中、縣三中、縣職業中專、縣民族中學、聯辦城南中學。國小6所,縣實驗國小、西屏鎮中心學校、陽溪中心國小、水南中心國小、西坌國小、大竹溪國小等。幼稚園45所,縣實驗幼稚園、鎮中心幼稚園、勤勤幼稚園等。
幼兒
西屏鎮現有49所幼兒園(班),其中教育部門辦的有5所,全鎮在園幼兒2105人;社辦幼兒教職工138人,35歲及以下91人,35歲以上47人,合格學歷達標85%。2003學年等級考核評估,確認為縣一級幼稚園的有6所,二級的有11所,其它為三級。全鎮社辦幼稚園組織健全,建立了安全工作、等級考核等領導小組,設有幼兒教研大組和二個教研小組,有120多名幼兒教師積極加入民辦工會。2003年評出幼兒教育工作先進集體10個,先進工作者24人。
國小
![西屏鎮](/img/4/ef1/nBnauM3XzYTOzQDN1UzM0kDO4QTM5YDMwIjMxADMwAzMxAzL1M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依託名校優勢,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松陽縣實驗國小集團學校新學期開學典禮暨升旗儀式分別在綠洲分校、毓秀分校、育英分校同時舉行,松陽縣實驗國小集團學校順利開學。因此,松陽縣首個國小集團學校正式成立。
西屏鎮中心學校是一所市級示範性國小,2003年被市政府授予“模範集體”,1999年—2003年被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學校原校址設在要津路2號,其前身是光緒三十一年(1905)創辦的公立育英初等國小堂。94年縣城太平坊改造工程實施,校園整體搬遷重建,新校園坐落在縣城太平坊路11號,占地面積9356㎡,建築面積4470㎡。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優雅,是兒童學習和生活的一座樂園。
1998年西屏鎮校有教師64人,有21個班級,在校學生有884人。全鎮有國小24所(鎮校3所.南門1所.水南9所.陽溪11所)教師有171人,有83個班級,在校學生有2650人。
松陽縣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要求,建立該鎮教育與經濟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新機制,在主管部門和鎮政府的支持下,實施以布局調整為主線,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率,初步形成比較科學、合理的辦學格局,到2003年全鎮國小布局,以西屏鎮校為中心,陽溪國小、水南國小為輔導點,西坌國小、大竹溪國小為村級完小點,南門國小(2001年9月)併入鎮校,將南門國小定為鎮屬中心幼稚園。水南國中於1999年9月併入城南中學,陽溪國中於2003年9月併入民族中學,原陽溪國中校址擴建為陽溪中心國小,陽溪國小原址將建成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形成全鎮五所國小,一所幼稚園,一所成技校的格局)。
2003年,西屏鎮校有教職工75人,大專以上學歷達到53%,國小高級職稱達到65%,有2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897人;全鎮國小有教職工176人,大專以上學歷達到38%,國小高級職稱達到59%,有5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有2308人。
中學
松陽縣第三中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西屏山南麓,學校校園整潔、布局合理,環境幽雅,一年四季,綠樹掩映,鮮花盛開。為學習、生活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環境,是莘莘學子讀書成材的理想之地。學校創建於1974年,學校主動適應社會發展要求,不斷更新辦學理念,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一躍成為麗水市規模最大的國中。
松陽縣城南中學創建於1999年8月,是在撤併的原水南、竹源、竹溪三所國中基礎上易地重建的一所聯辦中學。2003年8月原葉村國中併入,2004年8月原齋壇國中併入,學校辦學規模逐步擴大,辦學力量得到整合,辦學水平顯著提高,達到強強聯合的效果。學校坐落於松蔭溪畔,現占地面積38畝。學校辦學設施優良,擁有3個多媒體教室和300米環形跑道的田徑場,電腦房、物理實驗室、生化實驗室一應俱全。學校現有25個班級,1200名學生,生源主要來自西屏、葉村、齋壇、竹源一鎮三鄉。現有105名教職工,中高級教師66名,本科以上學歷教師占70%以上。
衛生
西屏各地治病主要依靠個體中醫,草藥郎中和中藥鋪等為主,缺醫少藥現象突出。1958年8月,由縣人民委員會統一調動聯合診所和個體開業醫務人員建立了陽溪衛生院和水南衛生院,在鄉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成立鄉醫院管理委員會,1958年9月實行人民公社化,鄉衛生所改稱管理區衛生所,1961年改稱公社衛生所,1982年改稱公社衛生院,1984年改稱鄉衛生院,1992年後改稱陽溪衛生院、水南衛生院沿襲至今。西屏鎮中心衛生院創建於1993年8月,其前身為西屏鎮衛辦門診部,院址在西屏鎮人民大街120號。1994年10月在門診部基礎上,正式建立西屏鎮中心衛生院。負責本單位的衛生行政管理、醫療業務和原松陽區八個鄉級衛生院及西屏鎮衛生辦公室的衛生行政、財務監督管理、預防、婦幼、初級衛生保健、社區衛生服務、公共衛生管理工作。2000年在西屏鎮城南路(現長松路)新建五層988平方米門診大樓一幢,現在職工34人,擁有先進的胎心監護儀、血球計數儀、B超、電腦婦科治療儀、牙科治療儀、尿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儀、心電圖機等醫療設備,2003年門診病人33323人次,業務收入268.78萬元。
基礎建設
![西屏鎮](/img/b/2f5/nBnauM3X0YTM5AzNxYzM0kDO4QTM5YDMwIjMxADMwAzMxAzL2M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人民生活
該鎮人均收入逐年攀升,1998年人均收入為1884元,2004年為3382元。進入西屏鎮,高樓林立,轎車、機車成了居民的日常交通工具,電話、手機也早進入西屏鎮的千家萬戶,是農戶必備的通訊工具,家中電視機由黑白換成高檔彩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