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源鄉

竹源鄉

竹源鄉,位於浙江省松陽縣境中部,東鄰縣城西屏鎮、南臨大東壩鎮。境內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勢西部高,東部低,由西向東傾斜,西南多山延綿。截至2005年,全鄉已建立竹筍兩用林基地2648畝,其中,毛竹高效益經營試驗示範林934畝。

基本信息

松陽縣竹源鄉
浙江省松陽縣竹源鄉
一、概況

(一)位置與面積:竹源鄉位於浙江省松陽縣境中部,東鄰縣城西屏鎮、南臨大東壩鎮、西接玉岩鎮、北與葉村鄉毗鄰,鄉人民政府原駐地小竹溪村,1996年搬入現駐地小竹溪村創古基,全鄉面積5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529畝、林地75229畝。
(二)氣候、水文:境內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1.8℃,平均最高氣溫17.8℃,平均最低氣溫10.5℃,極端最高氣溫33.1℃,極端最低氣溫-6.7℃,全年各月平均氣溫一月最低為4.3℃;七月最高為23.7℃,比縣城西屏鎮氣溫約低5℃。年平均降水量1532mm,年平均相對濕度82%。
發源自周嶺根村的黃莊源、發源於後畲的潘殿源和發源於小竹溪的小竹溪源匯合成竹溪源至葉村寺嶺下出口注入松蔭溪。境內水庫1處,集雨面積38 平方公里,正常庫容60萬立方米,竹溪源是縣城自來水廠的重要飲用水取水源。
(三)自然資源:地勢西部高,東部低,由西向東傾斜,西南多山延綿。山地占總面積87%,耕地占總面積4 %。全鄉境內已發現鉛、鋅、銀、銅、高嶺土等礦產資源。
(四)特色產業:竹源人采松脂歷史久遠,自2000年以來全鄉有近3600多人外出采脂或辦松脂加工廠,在全國十四個省(市)建有大小松脂加工廠100多家,他們每年從外地帶回大量的資金,是竹源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部分,松脂行業成為竹源的一大支柱產業。
竹源另一支柱產業是竹筍兩用林。截至2005年,全鄉已建立竹筍兩用林基地2648畝,其中,毛竹高效益經營試驗示範林934畝。

二、建置沿革

(一)歷史沿革:因竹源的環境特殊,其區域劃分和鄉址變遷也較頻繁。元時都制,為十八都,都址在大竹溪。明清時為鄉里制,為九芝鄉。民國時,初時一分為三,後畲、大嶺頭屬歸正鄉,鄉址在今蛤湖橫樟;小竹溪、橫崗、呈田屬竹溪鎮,鎮址在今大竹溪;其餘六村潘坑、可重旺、燕莊、黃莊上、下村、周嶺根為化南鄉,鄉址在今黃莊下村。民國33年,小竹溪、橫崗、呈田歸化南鄉,鄉址遷至小竹溪村;建國後屬於第一轄竹區(後改城關區)後畲、大嶺頭劃歸管轄,定名為竹源鄉,鄉址為小竹溪,隸屬江南區公所。1950年10月,建立竹源鄉政府。1958年10月,改為竹源鄉管理區。1961年9月,撤消管理區,改建為人民公社。1968年12月,建立竹源公社革委會。1981年4月,革委會改為管委會。1984年7月,復稱為竹源鄉政府。下轄:小竹溪、橫崗、周嶺根、黃上、黃下、後畲、大嶺頭、潘坑、燕莊、可重旺、呈田11個村委會,鄉政府原駐地:小竹溪。七十年代,大嶺頭村的赤圩升為行政村,劃歸蛤湖管轄,此後直至92年轍區並鄉,區域、鄉址未變,1996年9月24日,鄉政府所在地搬遷至小竹溪創古基。
(二)行政村和人口分布:全鄉轄後畲、大嶺頭、小竹溪、橫崗、呈田、可重旺、潘坑、燕莊、黃上、黃下、周嶺根11個行政村、62個村民小組。至2003年底,全鄉總人口6496人,戶數1917戶,有10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漢族人口總數0.3%,非農業人口34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130人。

三、經濟發展狀況

竹源鄉政府駐地距縣城僅8千米,交通方便,山清水秀,空氣新鮮,自然資源豐富。竹源的地理環境相當特殊,被喻為“一臂三指”。全鄉11個行政村分布在小竹溪源、黃莊源、潘殿源內。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山區氣候特徵明顯,宜種一年一熟糧食品種。雖屬山區鄉,但有349畝良田坐落在境外大竹溪坌,宜種一年兩熟糧食品種和其他經濟作物。獨特的生活環境,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部分竹源人走上了外出采松脂的道路。自本世紀初以來,松脂行情看好,外出采脂或辦松脂加工廠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捷徑。為此,從事松脂生產已成為竹源的一種態勢,從事該行業的人數年年遞增。據不完全統計,全鄉每年有近60 %左右的人外出采松脂或辦松脂加工廠,在全國14個省(市)建有大小松脂加工廠140多個。如今,部分企業已發展成為產值千萬元、利稅幾百萬元的集團公司。農業主產稻穀、薯類,特產筍乾、毛竹、楊梅等。水力資源豐富,已建成竹溪一級、二級電站,裝機4台,容量360千瓦。竹源因盛產毛竹而得名,全鄉竹林面積3萬餘畝,毛竹面積1萬畝,年產毛竹10萬支。
(一)農業:竹源鄉是典型的勞務輸出人數較多的鄉,留守在家農民既缺乏資金、技術,又缺市場信息,缺乏有效的增收途徑。該鄉立足區域優勢和現有基礎,進一步抓好毛竹優勢產業,全鄉已建立竹筍兩用林基地2648畝,其中,毛竹高效益經營試驗示範區934畝。以竹源高山有機茶基地為依託,抓好高山有機茶生產,有機茶基地面積600畝。因地制宜發展山野菜開發項目,引資創辦松陽縣綠冠食品有限公司,向國家商標局註冊 “活力健”牌商標。在小竹溪村試種無公害山野菜,建立無公害山野菜基地。
水果主要以柿、楊梅為主,柿產量可達112噸,呈田楊梅比較出名,產量可達40噸,小竹溪翠冠梨、桃已投產。
(二)林業:全鄉林業用地面積75229畝,占總面積的87%。生態公益林面積25273畝,竹林面積9515畝。鄉內建有呈田、東嶺林場、潘坑空曹源森林保護區,境內森林木材蓄積量112198立方米,毛竹276160支。
(三)工業:全鄉境內僅有一家竹製品加工廠,建有潘殿源電站、橫崗高嶺土礦,工業經濟是該鄉的弱項。
(四)一方特產——冬筍:松陽民間有一種說法,即把人睡覺喻為到“橫崗挖筍”,意為人做夢都想去橫崗挖筍,由此可見,橫崗冬筍的知名度。橫崗村有竹林1170畝,由於該村竹山土質好,土層厚,產出的冬筍鮮嫩、白淨、口味鮮美,而且好看,去殼後可食比例高,因而特受人們的青睞。另外,竹源的冬筍存在著“人有大家有,人無我獨有”的特點,在別的許多地方盛產冬筍年份,而竹源恰逢是產筍“小年”,由於這時市場上冬筍甚多,因而價格也便宜。在全縣別的地方不產冬筍時,而竹源正是產筍“大年”成為一枝獨秀。儘管價格高,顧客仍是紛至沓來。隨著農業綜合開發的深入,竹源冬筍的數量增多,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供不應求。竹源冬筍已經成為竹源人一條致富門路。

四、社會發展狀況

(一)教育
國小:松陽縣竹源鄉中心學校校址設小竹溪村,前身是1925年創辦的小竹溪村短期國小。1952年稱竹源鄉小竹西溪初級國小,校址設該村吳氏宗祠。1963年,增設高小班,改稱竹源公社中心學校。1969年8月,附設國中班。1971年,縣撥款建成新校舍。1984年,改名竹源鄉中心學校。1987年縣政府劃撥林場,計500畝。1988年國中獨立辦學。1991年,學校有5個班級,學生105人,教職工9人。校園占地面積0.8畝,校舍建築面積868平方米。2000年,呈田村小併入鄉中心學校,2003年8月,全鄉完成國小“撤班並點”工作。1999年,鄉國中併入城南中學,鄉中心學校搬遷至原中學。2003年,鄉中心學校校舍擴建工程開工興建,2004年9月,新校舍投入使用。2005年,學校有10個班級,327名學生,28名教職工,校園占地面積55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888平方米。
中學:松陽縣竹源鄉初級中學原系竹源鄉公社中心學校附設國中班,創辦於1969年8月,校址設中心學校內。1988年縣教育局撥款5萬元,鄉集資6萬元,在祠堂下新建1325平方米教學樓和教師宿舍各一幢。同年,國中搬進新校舍,並單獨建制,稱竹源鄉國中。1991年,學校有班級6個,學生228人,教師19人。校園占地面積2畝,校舍建築面積1325平方米。1999年,鄉國中併入城南中學。
利用成人文化教育學校開展掃盲,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做好勞動力轉移工作。截至2005年,已有98.87%以上的農民脫盲。
(二)衛生
全鄉有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所。現在,鄉衛生院有醫務人員3名,床位2張,年門診人數700餘人次。
(三)基礎設施建設
鄉道柏油路橫貫境北。2004年是全鄉“基礎設施年”,鄉政府確立“以堯周公路路面硬化改造工程為重點,逐步推進其他村道改造”的工作思路。緊緊抓住“康莊工程”這一千載難逢的大機遇,先後完成了堯周、新後公路的路面硬化改造,開通橫崗機耕路,興建完成呈田公路;至2005年底,全鄉11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四)人民生活:2003年,全鄉人均收入1998元。全鄉有一百多個松香老闆,農民在西屏縣城建房買房的150多幢,農民買小車30多輛,摩托、手機、電話早已成為農民必備的交通、通訊工具,電視、音響已較普及。

五、名勝與文化民情

(一)名勝古蹟:竹源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境內有“竹源峽”瀑布群、潘殿源瀑布、堯橋觀景亭、東嶺蝙蝠洞、

竹源鄉潘坑瀑布群冬景
水庫湖心島等,其中“竹源峽”已列入“浙江綠谷·十大峽谷”,列入縣級風景名勝區。據專家初步考察,潘坑瀑布群風景資源優美,大小瀑布形狀各異,千姿百態,四季泉水不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是遊人觀光旅遊的好去處。
“竹源峽”瀑布景區位於距松陽縣城僅14公里的竹源鄉潘坑村境內,峽谷內群山延綿,重巒疊嶂,氣勢磅礴。山上古樹蒼翠,綠竹成林。“竹源峽”峽谷幽深,幹流長2800多米,流域面積5900畝,幹流內有大小瀑布20餘個,其中高度在10米以上的就有7個,俗稱“竹源七漈”。竹源峽谷瀑布群瀑秀水美,這些瀑布或橫空飛瀉、或垂天白練、或騰挪跌宕、或曲折婉轉,組成一幅幅靚麗的山水圖畫。“竹源峽”以“山峻、岩奇、水秀、潭幽”純自然風光被列入首批“浙江綠谷·十大峽谷”。
王氏、潘氏、葉氏、項氏宗祠屬清晚期古建築,橫崗、黃莊廊橋歷史悠久,山鎖坳唐葛周殿內還有許多碑刻,小竹溪、橫崗祠堂內有同治、光緒年間寂成孔安匾、孝思堂匾、品立經明匾等民俗文物。
(二)民情民俗:
小竹溪元宵排祭
相傳明末清初年間,在松陽大竹溪、小竹溪兩村流傳元宵排祭習俗。大竹溪循舊制全村以坦為單位,每社亭內設一祭壇,各戶輪值供奉果糕點外。小竹溪的排祭與大竹溪略有不同,小竹溪每年從農曆正月十四至正月底間擇一黃道吉日,以戶為單位,擺獻者無貴賤貧富之分,每家每戶均可參加。在一條村主要道路上擺上方桌,將各自家中的雞鴨魚肉、美味糕點等擺上,更多的供品簡直是一件又一件工藝品,一張又一張供桌就成了主婦們爭奇鬥巧和比試場。擺獻者點上蠟燭,時不時有鞭炮燃放。結束時,從村頭第一桌開始放鞭炮,一桌接一桌,一直到最後一桌放完才能撤桌。平日裡難得聆聽的竹溪鑼鼓鏗鏘之聲不絕於耳;入夜,龍燈獅舞此起彼伏,煙花爆竹響徹夜空,全村喜慶,老少同樂的歡暢場面令人振奮。人們以這種方式表達對過去一年豐收的喜慶,祈求今年風調雨順、平安康泰。兩村排祭期間遊人不斷,熱鬧非凡,遊人至此才真正品味到浙西南民俗風情的濃醇。
橫崗七月半的饅頭、大嶺頭的芝麻果、清明節的青果與別的地方有所不同,而竹源人端午節包的粽子特別多,山上新鮮的箬葉包的粽子特別好吃,他們要送給西屏等平原鄉鎮的親戚朋友,與他們共同分享節日的快樂。
(三)民間文化:橫崗、潘坑、大嶺頭等村正月間民眾會自組舞龍隊,到全鄉各村進行表演,遠的還會到葉村、西屏等地表演,為節日增添了濃厚的氣氛。 六、鄉鎮領導

歷任竹源鄉主要負責人一覽表
姓名 職務 任職 時間
潘樹信 鄉黨委書記 1954.4-1955.1
曹仁亮 鄉長 1950.10-1953.4
王金泉 鄉黨委書記 1956.3-1957.3
潘樹聲 鄉長 1953.4-1958.2
鄭世賢 鄉黨委書記 1957.3-1958.4
余智和 鄉長 1958.4-1958.10
王金泉 鄉黨委書記 1958.4-1958.8
潘樹聲 大隊長 1958.10-1959.2
葉陽照 鄉黨委書記 1958.8-1960.2
王金泉 大隊長 1959.2-1960.2
王金泉 鄉黨委書記 1960.2-1963.9
葉偉朝 大隊長 1960.2-1961.7
葉陽照 鄉黨委書記 1963.9-1968.12
吳松海 社長 1961.11-1968.12
吳松海 鄉黨委書記 1970.8-1976.10
吳松海 主任 1968.12-1979.3
葉祖順 鄉黨委書記 1979.2-1980.9
吳雲根 主任 1979.3-1980.9
楊壇松 鄉黨委書記 1980.12-1984.4
周國法 主任 1981.4-1983.10
方基土 鄉黨委書記 1987.4-1989.7
江 水 鄉長 1984.7-1987.2
周國法 鄉黨委書記 1989.7-1996.1
何樹林 鄉長 1987.7-1989.7
黃顯明 鄉黨委書記 1996.1-1998.5
潘菊香 鄉長(女) 1990.1-1993.1
廖寶雲 鄉黨委書記(女)1998.5-2001.2
紀日貴 鄉長 1993.3-1996.3
盧丁方 鄉黨委書記 2001.9-2004.6
陳寶清 鄉長 1996.3-1998.12
包朝龍 鄉黨委書記 2004.6-
盧丁方 鄉長 1999.1-2001.9
盧貞梅 鄉長(女) 2001.9-2004.6
吳利民 黨委副書記 2004.6-

七、大事記

1、1993年堯橋至山鎖坳公路開通,全長4公里,總投資30萬元。
2、1996年1月,新一屆黨政班子到位。
3、1996年2月6日,鄉十二屆人代會召開。
4、1996年2月10日,橫崗公路驗收。
5、1996年3月11日,小竹溪香菇風波。
6、1996年7月2日,全鄉土地清理開始。
7、1996年8月28日,小竹溪鄉政府排賣,竹源鄉開通程控電話。
8、1996年9月24日,鄉政府搬遷至創古基。
9、1996年12月9日,農村養老保險工作開始。
10、1997年,新後公路開通。
11、1999年3月,順利通過麗水地區行署驗收,被命名為“文化山花”鄉鎮。
12、1999年9月,西小公路大竹溪至小竹溪長5.7公里黑色柏油路面澆築順利驗收,共投資79.8萬元。
13、1999年12月,投資10萬元、總長1.5公里的堯周公路祥對至周嶺根路段開通。
14、2000年1月26日,首次召開松脂行業座談會,竹源籍56位老闆參加了會議。
15、2000年8月,對烏尼坌低產田進行了改造。
16、2001年6月11日,召開竹筍開發現場會,開始推行毛竹高效益經營技術,會後建立了五個高產試驗林基地。
17、2001年12月,可重旺機耕路開通。
18、2002年9月,鄉中心學校圍牆建設順利竣工。
19、2002年6月,竹源峽谷以“秀、奇、險”著稱,被評為麗水市首批“浙江綠谷·十大峽谷”之一。
20、2002年6月19日,成功舉辦“浙江綠谷·十大峽谷”之竹源風光攝影大賽,歷時3天,來自全省各地的攝影專家70多人參加了比賽。經過專家們的認真評定,有10幅作品分獲最佳獎,60餘幅作品分獲優秀獎。
21、2002年10月,潘殿源電站動工,2002年10月8日,小竹溪竹製品廠動工,為該鄉工業經濟的發展邁出了新的一步。
22、2003年9月,全鄉高效益毛竹林面積達934畝,以毛竹高效益經營為主的毛竹林開發取得了新突破。
23、2003年8月,呈田茶場生產的“碧雲天”茶葉符合有機茶標準,獲得了有機茶原料生產證書。
24、2003年12月,堯周公路改建工程破土動工。
25、2003年12月,後畲、大嶺頭程控電話安裝工程啟動,整個工程投資70多萬元,裝機量可達185門。
26、2003年5月,突出竹源峽自然風光的宣傳工作,把名木古樹、千畝竹海與竹源風情融為一體,圍繞“竹源七漈”編寫民間傳說和景區名稱,製作項目建議書,面向上海、杭州等長三角地區開展招商引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