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村沿革
東向村立村於元成宗大德年間(約1297年),何四胡因被迫害而從南雄遷來涌尾(土名)定居並立祠,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約1368年)明將鍾瀧泗受封於中堂巡檢署,其後部屬多在此就地轉業落籍為民,取村名為大東向,建國後與新田自然村合併,稱東向村,有何、馮、鄧、梁、鍾、黃、葉等10姓,馮、鄧、何三大姓都是1370年當兵轉業後就地落戶的,並相繼建立本姓宗祠。
經濟狀況
東向村的經濟一貫以來都是大東向和二村(小東向)兩個自然村獨立核算,而行政領導和辦公地方則是統一和集中的。大東向地下資源豐富,岩鹽儲量達5600多萬噸,1989年村委會與廣東省鹽務公司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三方合資,在中麻路段東向路口附近辦起東騰鹽礦,日產滷水1600方,形成年產滷水折鹽18萬噸的生產能力。
1979年村有建材廠3間,以聯營模式生產紅磚,泥土主要在本村開挖,造成部分土地不能耕作而荒棄多年,這些些磚廠計畫於2005年全部停產。1994年東向村集資興建東華水泥廠,1996年轉私人承包。1987年5月村集資建成東江紙廠第一條生產線,2000年4月擴建了第二條生產線,至2000年轉由私人承包。20世紀90年代有水泥船製造廠1家、龍舟製造廠3家,成為東莞市乃至珠三角地區龍舟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2002年全村企業及個體戶總數為217個,工業總產值為8030萬元,村本級資產總額為2115萬元,農村人均年純收入為7280元。
環境設施
1 1990年建成農貿市場、1996年建成大眾海鮮酒家。2002年村內公路通車裡程達5千米,20世紀90年代新建了6座橋樑。2001~2002在全村的池塘和河堤上加築防護欄。1991年在東向國小原有教學樓的基礎上增建了1幢教學樓720平方米。
江門行政區劃百科(一)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全市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410萬,江門市屬河流三角洲沖積平原,沿海有大小島嶼96個,海岸線總長328.7公里。江門屬亞熱帶海洋氣候,少霜無雪,溫和多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