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東南大學醫學院位於四時秀麗的 玄武湖畔,美麗的金川河環繞而過,校園裡風景優美、環境清幽,處鬧市而不喧囂。學院的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35年, 國立中央大學以“南京為首都所在,而無一完善之醫學教育機關”為由,報呈國民政府獲準增設醫學院。抗日戰爭爆發後,醫學院隨校西遷入川,並與 齊魯、 華西兩校聯合建立“三大學聯合醫院”,公推中央大學醫學院戚壽南院長任總院長。抗戰勝利後,遷回南京,安置在國立中央大學丁家橋二部(學院現址)。風雨蒼桑,幾多變遷。後相繼成為南京大學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軍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醫學校、南京鐵道醫學院。2000年4月,南京鐵道醫學院與東南大學合併。在70餘年辦學歷史中, 潘銘紫、戚壽南、 鄭集、 蔡翹、 周金黃、康錫榮、郭紹周、 榮獨山、 黃克維、董秉奇、程玉麐、湯飛凡、 姜泗長、 陰毓璋、 張致一、 王世真、 丁光生、 王士雯、 張滌生、 牟善初、 賀林、 楊煥明等一批聲名卓著的醫學名家和教育大家曾在這片土地上工作或學習,為祖國的醫藥衛生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賀林與楊煥明為學院改革開發以後培養的優秀畢業生。
東南大學醫學院現設有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遺傳學與發育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生理學與藥理學五個基礎醫學系,內外婦兒,護理,神經精神,影像,腫瘤,重症醫學,檢驗,傳染病, 運動康復,等十二個臨床醫學系,數十個教研室;有2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十四個醫學科學研究所,一個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和一個省級實驗示範中心。 學院擁有2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江蘇省重點實驗室。臨床教學基地包括1所直屬附屬醫院和9所非直屬附屬醫院,總床位數萬餘張。直屬附屬醫院— 中大醫院是江蘇省首批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其重症醫學,影像醫學等學科在國內有重要影響。
學院擁有切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基礎醫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並擁有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遺傳學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 特聘教授設崗學科。醫學影像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學院已形成了從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到留學生一整套人才培養體系。招生專業包括臨床醫學(7年制和5年制),醫學影像,醫學檢驗,護理學,生物工程等5個專業,2010年有在校學生2400餘人,其中本科生1400人,碩士生622人,博士生143人,海外學院留學生322人。
學院擁有一支以學術造詣較深的專家教授為龍頭、中青年骨幹教師為主體、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隊伍,有一批碩博士生導師,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博士學位擁有率達60%,並有一批在歐美等先進國家獲得博士或完成博士後訓練的學術骨幹教師。現有“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一批包括教育部跨世紀人才,江蘇省“333工程(興衛工程)”和“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和優秀骨幹教師多名;國家、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興衛計畫學科帶頭人,重點培養人才,江蘇省醫學傑出貢獻獎獲得者等學術帶頭人。學院及附屬醫院有100餘人才分別擔任 中華醫學會各級分會的主委、副主委和委員,全國及省部級醫學雜誌的主編、副主編及編委等職務。
近五年來,學院承擔了包括973首席,973二級課題,863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國家十二五攻關項目等國家級課題100餘項,省部級課題近300項,獲縱向經費5600多萬元,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鑑定5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廳級科技獎勵近120項,獲發明專利27項,在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329篇。
學院特別重視國際化建設,與一批歐美等國的著名大學建立了科研合作,學術交流,聯合培養研究生等多種形式的合作,並與 德國Ulm大學,德國Hamberg大學建立了暑期交換學生計畫。300多名海外留學生分別來自 印度, 美國, 非洲等50多個國家,培養具有 國際視野的教師和學生,和色彩斑斕的多元文化已在醫學院悄然成風。
具有70多年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的積澱,站在東南大學建設國際知名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平台上,在十二五發展規劃和985三期建設的契機下,醫學院已具備了跨越式發展的條件,醫學院將強化醫學精英教育的理念,不斷探索醫學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集成綜合性大學理、工、醫、文等多學科交叉的優勢,為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適應現代醫學科學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高層次、精英型醫學人才而努力。
附屬醫院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始建於1995年,其前身解放軍84醫院及南京鐵道醫學院附屬醫院等幾個重要歷史階段。歷史上名家輩出,戚壽南、姜泗長、張滌生、王士雯、賀林、楊煥明等眾多專家學者曾在此校園求學或執教,奠定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篤學重研的傳統。經過77年的發展,現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是江蘇省“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附屬醫院,也是江蘇省通過衛生部醫院。
附屬中大醫院現有編制床位1800張。年門急診量近100萬人次,年出院病人3.6萬餘人次。擁有高級職稱人員202人,博士116人,碩士294人,博士生導師21人,碩士生導師100人。醫院擁有一批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國家傑出傑出基金獲得者、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和江蘇省醫學優秀重點人才等各級人才工程專家20餘人次,分別在全國及省級專業學會中擔任要職的專家100餘人次.
醫院設有臨床科室32個,醫技科室20個,實驗室18個。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臨床醫學;1個Ⅰ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臨床醫學;1個江蘇省優勢學科:醫學技術學;1個臨床專科:重症醫學科;2個江蘇省重點學科: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臨床醫學;1個南京市重點實驗室:分子影像與功能影像重點實驗室;5個江蘇省醫學重點學科:醫學影像與介入放射學、重症醫學、神經病學、腎臟病學、血液病學(聯合共建);2個江蘇省專科(病)診療中心:重症醫學中心、介入放射診療中心;17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介入放射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內科、骨科、血液內科、急診醫學科、消化內科、腎臟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麻醉科、腫瘤科、重症醫學科、整形外科、病理科、兒科、婦產科;13個校級研究所,形成了一個較為合理的學科梯隊。2012年新病房大樓的啟用,使附屬醫院的實力又上已新台階,新大樓內有南京的重症醫學科,南京最大的單體血液透析中心。
2009年,東南大學與南京市第二醫院簽署合作協定,南京市第二醫院成為東南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2012年,東南大學與南京市同仁醫院簽署合作協定,南京市同仁醫院成為東南大學附屬南京同仁醫院
歷史沿革
1935年國立中央大學在南京重建醫學院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大學遷往成都華西壩
1946年11月抗戰勝利,隨大學遷回南京
1949年5月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醫學院
1950年10月新中國成立,更名為南京大學醫學院
1952年1月醫學院正式獨立,更名為華東軍區醫學院
1952年3月更名為第三軍醫學院
1953年3月更名為第五軍醫大學
1954年隨第五軍醫大學遷往西安,成為今日第四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主要前身
1954年留下的部分專家教授及老師與三所軍隊醫科學校共同組建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醫學校
1958年名為南京鐵道醫學院
2000年4月合併至東南大學
2009年12月基礎醫學院和臨床醫學院合併成為東南大學醫學院
歷史名人
東南大學醫學院自1935年以來,潘銘紫、鄭集、蔡翹、周金黃、戚壽南、康錫榮、郭韶周、湯飛凡、姜泗長、陰毓璋、張致一、王世真、丁光生、王士雯、張滌生、牟善初等一批聲名卓著的醫學名家和教育大家曾在這片土地上工作或學習,為祖國的醫藥衛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我校為國內外培養了大批優秀醫學人才,湧現出了著名遺傳生物學家楊煥明、賀林院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內科學 吳健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內科學馮清平教授,英國 倫敦大學醫學院重點實驗室主任阮雄中教授,全軍腫瘤中心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八一醫院副院長秦權逵教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副主任委員、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 翁建平教授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黃鋼教授,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上海中山醫院副院長 樊嘉教授, 四川省衛生廳沈驥教授等一批出類拔萃的傑出校友。院系設定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系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系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系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
生理與藥理學系
內科學系
外科學系
婦產科學系
兒科學系
神經和精神病學系
重症醫學系
腫瘤學系
傳染病學系
醫學影像學系
護理學系
醫學檢驗學系
生物工程系
學院領導
院長: 滕皋軍書記:曾水林
副院長: 張建瓊孫子林王立新 劉漢義 張俊琴(兼)
副書記:張俊琴(兼)
師資隊伍
為保證本科教學中心地位,重視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競爭力,經過幾年的努力,在數量、整體結構、學科布局、拔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創新團隊建設等方面進步明顯,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全面落實了學校制定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為各項任務的完成起到支撐保障作用。
現有專任教師240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比例為42.08%,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為83.33%,教師隊伍的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逐漸最佳化。形成了以國家“傑出青年”為首的優秀師資隊伍
南京重點二級學科
遺傳學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功能成像與分子成像”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