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文聖

束文聖

束文聖,男,安徽省廬江人,1968年9月出生,博士,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浸會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榮譽研究員,主要從事環境生物技術研究。 1989年獲西北大學學士學位,1994年、1997年分別獲中山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00年以後,他在國際雜誌發表論文4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5項。曾獲泰國國王香根草研究獎、中國高校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三屆青年科技獎。獲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廣東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束文聖主要從事環境生物技術研究。1989年獲西北大學學士學位,1994年、1997年分別獲中山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其研究方向包括:酸性礦山廢水(AMD)的宏基因組研究、礦業廢棄地生態恢復、中國重金屬異常區的植被特徵、重金屬污染土壤生態系統演替及分子生態學特徵、超富集植物富集重金屬的機理及其在重金屬污染的植物修復中的套用、人工濕地處理礦山酸性和重金屬廢水的效能和機理等。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與面上項目、“863“項目等各類項目20餘項。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 ISME Journal、Ecology Letters、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New Phytologist、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l等雜誌發表SCI論文9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Citations >3,000, H-index, 30 based on Web of Science)。 曾獲泰國國王香根草研究獎(2000年)、中國高校自然科學二等獎(2001年)、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三屆青年科技獎(2002年)。

人物事跡

潛心鑽研

作為一位優秀的青年科學家,束文聖長期從事礦業廢棄地的生態恢復與重金屬污染的生態修復研究。確定了礦業廢棄地酸化的閾值;篩選和報導了一批重金屬耐性植物;分析了礦業廢棄地影響植物定居的主要因素,初步建立了“以廢治廢”和重金屬耐性植物的套用為主體的、經濟有效的礦業廢棄地生態恢復理論技術體系。作為國內本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和他的團隊的研究工作為國內本領域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大型鉛鋅礦區建立了兩個總面積為1500畝的生態恢復研究示範基地,同時,相關成果已在華南和華東30多個礦山廣為套用,取得顯著社會效益,為中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出重要貢獻。

束文聖教授團隊通過對中國東南部14個礦區的59個AMD樣本進行微生物群落分布研究,證明了PH是決定酸性礦山廢水(AMD)這一極端環境中微生物群落結構和多樣性的主要因子,揭示了相關微生物類群在AMD生成中的作用和適應極端環境的可能性機制,對將來利用微生物技術對AMD進行處理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生態學著名雜誌ISME Journal上,被Nature China選為研究亮點。

科學管理

束文聖作為學院科研副院長,是一位出色的科技管理工作者。他任職期間,該學院科研經費從2003年的2600萬元增至2005年的7300萬元;SCI收錄論文由2003年的100篇增加到2005年的150篇,數量和質量都得到明顯提高;僅2005年,該學院共獲得省、部級一等獎6項,在廣東乃至全國都產生重大影響。束文聖協助主持學院985一期的學科建設工作,主持了學院985二期學科建設的論證工作。據統計,該學院國家重點建設學科從1個增加到3個,新增了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1個廣東省海洋生物產學研基地。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尤為突出,新增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新增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新增中山大學“百人計畫”人才6人,新增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生命科學學院已成為國家重要的生命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與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

勇擔重任

2004年,束文聖受中山大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委託,擔任籌建廣州生物資源國家實驗室的申報材料總執筆人。2004年10月,中山大學向國家教育部提交了由束文聖教授主持起草的、以國家實驗室為目標,建設“廣州生物資源科技創新平台”的“985”二期建設報告,該報告已於2004年11月通過教育部論證,項目總建設經費達1.6億元。此外,他還受廣東省科技廳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題研究領導小組的委託,擔任廣東省科技中長期規劃高新科技產業化專題研究報告總執筆人。他的研究報告先後在3輪專家論證中獲廣泛好評。束文聖共指導博士後1名,博士生8名,碩士生7名。他長期主講的兩門研究生必修課:《生態學研究進展》和《生態學原理》。2003年,他開設並主講了兩門研究生選修課:《污染生態學》和《恢復生態學》。授課內容緊跟學科發展前沿,並針對學科問題提出一些個性化見解,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啟迪思維,激發學生對未知的領域的探索熱情。

具體獲獎情況

2000年獲泰國國王香根草研究獎;

2001年獲得中國高校自然科學二等獎;

2002年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三屆青年科技獎;

2003年獲國際香根草組織香根草研究二等獎;

2004年獲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2006年獲廣東省五四青年獎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