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山東河工事

張惠言曰:余居江南,輒聞山東河工事,未審。 [3]伊江阿:滿族人。 [7]加沙:即“袈裟”,佛教徒的法衣。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書山東河工事作品年代:清代作者:張惠言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嘉慶二年[1],河決曹州[2],山東巡撫伊江阿臨塞之[3]。伊江阿好佛,其客王先生者,故僧也,曰明心,聚徒京師之廣慧寺,詿誤士大夫,有司杖而遂之,蓄髮養妻子。伊江阿師事之謹。王先生入則以佛家言聳惑巡撫,出則招納權賄,傾動州縣,官吏之奔走巡撫者,爭事王先生;河工調發薪芻夫役之官[4],非王先生言不用也。不稱意,張目曰:“奴敢爾,吾撤汝矣!”其橫如此。內閣侍讀學士蔣予蒲[5],王先生廣慧寺之徒也,以母憂去官,游于山東,伊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請留視河工,有旨許之。巡撫擇良日築壇於公館之左,僧道士繞壇誦經者數十人,巡撫日再至,蔣學士、王先生從。及壇,蔣學士北面拜,巡撫亦北面拜。王先生冠毗盧冠[6],加沙偏袒[7],升壇坐。學士巡撫立壇下,誦經畢,乃去。如是者數月。河屢塞。輒複決。其明年正月,王先生曰:“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龍,吾以法鎮之,某日,當合龍[8],速具掃[9]。”巡撫曰:“諾。”先期一日,掃具,役夫數百人,維掃以須。巡撫至,王先生佛衣冠,手鐵長數寸,臨決處,唄音誦經咒[10]。良久,投鐵於河,又誦又投。三投,舉手賀曰:“龍鎮矣!”巡撫合掌曰:“如先生言。”明日,水大甚。巡撫命下掃,眾皆諫,不許,掃下,數百人皆死。居數日,王先生又至,投鐵者又三,掃又下,死者又數百人,堤卒不合。張惠言曰:余居江南,輒聞山東河工事,未審。及來京師,雜詢之,多目擊者。嗚呼!佛氏之中人,至此極哉!書其事,使來者有所儆焉。王先生既蓄髮,名樹勛,以資入待選通判[11]。本揚州人,或曰常州之宜興人。當其為僧時,故有妻子也。僧號嘿然。嘿然者,亦其未為僧時號。伊江阿謫戍伊犁,王先生送之戍所。聞其將歸謁選[12]雲。

作品注釋

[1]嘉慶二年:1797年。[2]曹州:清代曹州府,約相當於今山東省荷澤地區。[3]伊江阿:滿族人。官至山東巡撫。後因附和和珅,和珅下獄,被奪職,“又追論在山東日佞佛寬盜,命戍伊犁”(《清史稿》)。塞:堵塞。[4]芻:餵牲口的草。[5]內閣侍讀學士:清代內閣官,掌收發本章,總稽翻譯。蔣予蒲:河南睢州(今睢縣)人。乾隆年間進士,曾任內閣侍讀學士等官。在廣慧寺受過戒。[6]毗盧冠:也作“毗羅帽”,僧帽的一種。[7]加沙:即“袈裟”,佛教徒的法衣。[8]合龍:治河時修築堤壩,最後完成的合口工程叫“合龍”。[9]掃:通“埽”(sào),治河工程中用以護堤和堵口的器材。預先以柳、草或秫秸等綑紮而成,其大者雜以土石。[10]唄(bài)音:梵音讚頌。[11]通判:清代為府的僚屬。[12]謁選:去吏部等候選派。

作品簡析

這篇文章選自《苟柯文集》三編。1797年(嘉慶二年),山東曹州黃河決口,清廷竟派一個顢頇無能的巡撫來堵決口,結果在堵口中一而再地犧牲了數百口河工的生命。這是對清代統治者兇殘任性而又昏聵無能的揭露,是張惠言散文中的代表作。文章敘事簡潔,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了昏聵而又專橫的山東巡撫伊江阿和他的幫凶王樹勛的醜惡形象。

作者簡介

張惠言(1761—1802),字皋文,武進(今江蘇常州市)人。1799年(嘉慶四年)進士,授庶吉士,充實錄館纂修官。1801年,任翰林院編修。七年卒,年僅四十二。張惠言早年治經學,尤深《易》、《禮》、擅詞,為常州詞派的創始人,論詞強調比興。散文則受桐城派的影響,是劉大櫆的再傳弟子,但也在某種程度上突破了桐城“義法”的樊籬,與惲敬同為陽湖派的創始人。其經學著作有《周易虞氏義》等二十餘種。文集有《茗柯文編》,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版黃立新校點本。收錄了《茗柯文》和《茗柯詞》。此外,還編有《詞選》、《七十家賦鈔》等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