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團團長程書勛與魯西南抗戰
人物簡介
程書勛(福勛、書訓),原名程興文,人稱“程老五”,1889年出生於山東省定陶縣大劉樓村。他出身貧寒,性格剛強,為人忠誠,注重義氣,廣交豪傑,憂仇時弊。青年時期揭桿綠林,闖蕩江湖,殺富濟貧,民望而官忌。因受當地劣紳及歹徒陷害入獄二年。在獄中,程書勛結識了獄友地下黨員鄭爾拙(曹縣人),受其啟發影響,思想覺悟有了很大提高。
革命歷程
1938年5月14日,日軍侵占菏澤城,全城被殺者2000餘人,魯西南淪陷。接著日軍從菏澤南下,5月15日,日軍侵占定陶等縣,燒殺10餘日。繼續南侵。國民黨韓復渠第三路軍倉皇南撤,姚崇禮隨即棄城而走,程書勛趁機逃出監獄,回到家鄉。
日軍5月17日、18日急進至隴海鐵路線上的民權縣內黃一帶,並炸毀隴海鐵路,襲擊內黃車站。駐防內黃、野崗、蘭封一線的國民黨軍隊雖經抵抗,終未能阻止日軍的大舉進攻,魯西南淪陷。19日,日軍侵占徐州。至此,山東全境淪為敵後。
1938年5月,大敵當前,出獄後的程書勛懷民族義憤,國恨家仇,回響黨的團結抗戰號召,很快開始在家鄉定陶西南一帶組織民眾抗日武裝。
1938年秋,魯西南抗日救國會在曹縣成立,共產黨員劉齊濱任總會長。1938年10月,救國會在曹縣成功組建了魯西南抗日游擊大隊,推舉王道平為司令員。
1938年底,程書勛率領民眾武裝二百餘人、槍一百餘支,加入了王道平魯西南抗日游擊大隊,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不久,35支隊一部改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隴海抗日游擊支隊,王道平任司令員,程書勛任支隊參謀。
1939年2月16日(農曆正月初一日),八路軍115師344旅代旅長楊得志和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原名逢春)率領主力部隊一個營,二出太行,過平漢線。
3月9日,在濮陽縣井店一帶同早已活動在這裡的第344 旅獨立團、特務團(含魯西北范築先13支隊一部和隴海抗日游擊支隊一部),黃河支隊(即以直南地方武裝改編的八路軍第2 游擊支隊)、冀魯豫第五支隊(魯西南地方武裝改編)等抗日武裝,組建成冀魯豫支隊,楊得志任支隊長,崔田民任政治部主任,盧紹武任參謀長。開始下轄3 個大隊:支隊一大隊大隊長劉震,政委李雪三;二大隊以特務團為基礎組成,覃健任大隊長,政委常玉清,葉建民任大隊參謀長,張池明任政治部主任,南偕任二大隊政治處副主任。三大隊由黃河支隊組成,大隊長鮑啟祥,政委劉漢生。支隊共約2000 多人。
接著,冀魯豫支隊進駐魯西南。楊得志和崔田民親自找到王道平談話,於是,隴海支隊改編為冀魯豫支隊二大隊第三營,王道平任營長,程書勛任冀魯豫支隊二大隊參謀。
同時,考城縣(曹縣西北部)大隊改編到支隊三大隊,原縣大隊長張耀漢任副大隊長。不久,又增加了4、5 兩個大隊,吳大明為第4 大隊大隊長,後於子元為大隊長,第5大隊是曹縣地方武裝王浩屯抗日自衛隊和蘭考縣大隊合編的,大隊長鬍繼成,王石鈞任政治部主任,後任政治委員。這樣,整個支隊就有了4180 多人。
1939年春,程書勛受冀魯豫支隊二大隊委派,回定陶組織地方抗日武裝。很快他成立了定陶縣抗日游擊隊,任隊長,定陶籍地下黨員何舟任政治委員(後任武漢軍區後勤部副政委 )。
游擊隊初創之時,武器缺乏,特別是一挺輕機槍也沒有,這使游擊隊常常在作戰中處於被動地位。
一天,程書勛聽人匯報,說村里一個在鬼子據點當偽軍機槍射手的青年開了小差,抱著一挺輕機關槍逃回家來了,程書勛一聽心裡非常高興,二話沒說,馬上掂起一袋子銀圓,找到那人家裡。那青年在屋裡一聽說話的是游擊隊隊長,嚇的抱起機槍“撲通”一聲就從後窗翻牆逃跑了。程書勛知道那青年誤會了,就給他母親說:“大嫂,別害怕,我不是來抓他的。”又舉了舉手中的銀圓說:“我是想讓孩子把機槍賣給游擊隊。”說著把銀圓放在屋裡的桌子上。青年的母親一聽這話,堅定地說:“大哥你放心,我知道他藏在哪裡,我一定叫他馬上把機槍給你送去。” 如青年的母親所說,機槍很快交到了游擊隊。這是游擊隊的第一挺機關槍,它在以後的多次戰鬥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樣,程書勛堅持依靠民眾,率部同日、偽軍巧妙周鏇,端炮樓、除漢奸,常常搞得敵人暈頭轉向,損兵折將,敵人始終摸不到他們的影子。
1940年底,王道平、程書勛率部參加了“紅三村”保衛戰,他們機智靈活地打擊敵人,並利用舊關係,動搖、分化、瓦解敵人,減輕了對“三村”的壓力,為“紅三村”保衛戰取得的最後勝利做出了貢獻。由於長年戎馬倥傯,王道平於1940年開始身患肺病,仍繼續堅持工作,1944年3月14日不幸病故。
1942年3月18日,新四軍政治委員和華中局書記劉少奇一行受中共中央委託,由蘇北阜寧單家港啟程,4月10日到達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八路軍第一一五師駐地濱海區臨沭縣朱樊村,檢查、指導、幫助山東工作。
7月,劉少奇從臨沭縣返回延安,7月底,劉少奇一行七人,由一一五師教導二旅旅長曾國華陪同,在旅警衛排和鐵道游擊隊的護送下到達沛(縣)滕(縣)邊,然後由微山湖大隊(沛滕邊武裝)大隊長張新華帶領過微山湖,過湖後由黃河大隊護送。為確保劉少奇過冀魯豫地區時安全,冀魯豫軍區派政治部副主任唐亮, 於8月上旬親自到巨南(隸屬湖西)實地查看劉少奇過境路線,召集中共(野)、菏(澤)、金(鄉)、成(武)、定(陶)五縣邊區工委,五縣聯合辦事處及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會議,研究置護送劉少奇安全通過問題. 8月中旬的一天拂曉,劉少奇由唐亮等領導同志陪同,在分區騎兵連和金西縣大隊的護送下順利通過巨南鄭樓一帶,經過單縣薛孔樓、永鎮集等村。
8月下旬經魯西南,程書勛接到魯西南軍區通知:要護送一個工作隊通過定陶、菏澤境內回延安,其中有個代號為“0號”的首長,人身安全務必要得到保障。他組織精幹小分隊負責接應,當時四周白色恐怖,全是敵占區,據點密布,碉堡林立,封鎖溝線縱橫交織,為保密起見,少奇同志化名為胡服,他頭戴黑色禮帽,身穿灰布長衫,在程書勛小分隊秘密護送下,少奇同志安全通過敵人封鎖溝出境,於9月上旬,安全到達冀魯豫軍區機關駐地紅廟,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政委蘇振華向劉少奇匯報了當前的工作.然後經安陽地區通過日寇沿平漢鐵路設定的封鎖線,安全到達太行山根據地。1942年底回到延安,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
1942年11月,山東分局和一一五師領導決定,由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兼山東政治部主任肖華同志(建國後任總政治部主任,上將)前往太行山向中共中央八路軍總部匯報工作,途中順便檢查湖西、魯南的工作。途經微山湖後經魯西南時,程書勛秘密接應並護送安全通過敵人封鎖溝過境。12月,肖華從延安開會回來,傳達少奇同志對山東工作的指示精神,又受到程書勛秘密護送。
1943年,定陶縣抗日游擊隊發展到兩個中隊,一個偵察班(車騎班),共二百餘人。游擊隊主要活動在定陶縣城南、城西一帶,機智靈活地打擊敵人,並護送大批黨的各級幹部過溝出境。
日軍對定陶縣加強封鎖包圍。日偽到處修築碉堡,挖封鎖溝,推行囚籠政策。外線,東到單縣,經過龍王廟到曹馬、金鄉一線,內線,由定陶縣城向外沿公路兩側,日偽構築大小碉堡幾十座,並派日偽軍駐守,妄圖摧毀定陶縣抗日根據地。
針對日偽軍的封鎖,定陶縣黨組織依靠民眾,廣泛開展反封鎖、反碉堡鬥爭,對偽軍開展政治攻勢,派人員深入敵人內部,進行分化瓦解工作,開展“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教育,對於死心塌地的漢奸分子給以嚴懲。經過努力,定陶縣黨帶領全縣人民終於克服了千難萬險,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並鞏固和發展了定陶縣抗日根據地,壯大了自己的力量。
1943年9月,中共山東分局書記朱瑞同志一行九人,從沂水出發,過了津浦路,經微山湖抵達湖西根據地過魯西南時,程書勛接應並護送安全過境。
1943年秋冬之交,敵人經過長期準備後又對我冀魯豫邊區展開了大規模‘掃蕩’,區黨委和軍區提前獲取了情報,及時部署了反‘掃蕩’工作。
1943年12月25日凌晨,陳毅一行三人,由淮南黃花塘新四軍軍部出發,經嶧縣(今棗莊市嶧城區),赴延安參加整風運動。當天,陳毅一行在蘇北軍分區司令員趙匯川率隊護送下,北越東隴海鐵路線,抵達運河支隊駐地北許陽村。後經魯南、津浦路、微山湖抵達湖西,再西至魯西南,程書勛負責接應,並組織了精幹小分隊進行秘密護送,當時陳毅一身粗布長袍,帶來七八個戰士,由於夜色朦朧,大家對被護送的同志並未看很清楚,只是感覺身材不是很高。進入敵占區,大家都非常小心,子彈上了膛,不再抽菸、說笑,一路快速穿插,最後安全通過敵人封鎖溝過境。
此外,郭洪濤、王秉璋、張池明(張赤民)等中央及部隊領導都曾受到過程書勛部隊的秘密接送,使之安全出入敵占區,通過定陶、曹縣、菏澤境內。
1944年,抗戰接近尾聲,各個根據地亟待補充幹部。中共從延安派遣出大批的骨幹力量,充實各根據地部隊,壯大力量,跟鬼子搶地盤。 程書勛部差不多隔三岔五就有護送過路的任務。一般幾個人或者十幾人的掩護任務,都是由車騎班來執行,如果有比較重要的首長,就會增派特務連加強保衛工作。這條交通聯絡線先後安全護送了一千多名往返蘇北、魯南、魯西南、延安的我黨中高級領導人,這是程書勛完成保衛山東經魯西南去延安的交通線的重要功績,為我黨我軍上下左右的正常聯繫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4年春,定陶縣抗日游擊隊與縣抗日游擊大隊合併為定陶縣基幹大隊,下轄四個連,每連百餘人,接著古田中隊又合併到基幹大隊作特務連,共五個連,程書勛任大隊長,潘鳳舉為副大隊長,政委繆春山,何舟任政治部主任。在殘酷而複雜的對敵鬥爭中,定陶縣抗日游擊隊在程書勛領導下不斷打擊敵人,發展壯大。
1944年6月,定陶縣基幹大隊改稱定陶縣基幹團,團長由定陶縣長馬冠群兼任,縣委書記楊用信兼政委,程書勛任名譽團長(實際領導部隊),何舟任政治部主任,王增長任參謀長。
6月下旬,冀魯豫部隊在魚台、單縣、豐縣、沛縣間發動進攻,恢復了湖西根據地中心區。8月,程書勛率定陶縣基幹團隨冀魯豫部隊在鄆城、菏澤、考城、東明、曹縣地區發動攻勢,連克日偽據點50多處。
1945年初,定陶縣基幹團上升為冀魯豫軍區第五分區第十四團,共一千餘人,程書勛任團長,程引丁任政治部主任。
程書勛率領五分區游擊隊活躍在魯西南抗日戰場上,不斷打擊敵人,成為抗日的主力部隊之一,在定陶馬集北伏擊戰和拔除南華縣高莊(今菏澤西)炮樓、定陶、菏澤、曹縣等日偽據點戰鬥中,屢建奇功,給予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
魯西南日軍在程書勛十四團及分區部隊的打擊下,只好龜縮在幾個縣城和城郊的據點裡, 惶惶不可終日,依靠堅固的工事和炮火掩護來防禦這支可怕的部隊.
1945年初,經常活動於菏澤、鄆城、鄄城、巨野、定陶邊境的國民黨菏澤國民黨孫秉賢、卞長久保全十三旅約1500人,被八路軍冀魯豫第五(魯西南)軍分區消滅。
1945年4月,十四團在定陶北仿山進行了阻擊日偽軍的戰鬥,給予日偽軍以很大的打擊。
1945年6月24日,十四團參加攻打曹縣頑軍李子儀部。冀魯豫軍區十、十一分區部隊二十團、十八團、臨河縣大隊,攻打曹縣東南馬莊漢奸李子儀保全二十四旅一千七百餘人。十四團孔令芹連參戰,戰鬥異常激烈,戰士的屍體把寨壕都快填平了,到處是鮮血,經過三天三夜血戰,我軍取得最後勝利。
1945年8月至9月,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四省廣大地區對日偽軍發動的一系列進攻戰役、戰鬥。毛澤東發出的對日偽軍舉行全國規模大反攻的號令和朱德發布的反攻作戰命令, 8月10日,劉伯承、鄧小平、滕代遠命令太行、太岳、冀魯豫等軍區部隊堅決執行朱德總司令的命令,全面大反攻,收復失地。8月11日,各軍區發布進軍命令,並對日偽下達最後通牒。13日,劉鄧滕命令迅速擴大解放區、擴充野戰軍,向平漢、同蒲鐵路沿線進攻。14日,各軍區全面出擊。
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立即展開對日偽軍大反攻作戰。8月14日至22日為反攻作戰第一階段。
1945年6月,日偽軍圍攻定陶,形勢十分危機,十四團一部突圍上菏澤,定陶縣城被日偽占領。8月下旬,趙基梅、程書勛指揮十四團等分區部隊回師攻打定陶縣城,定陶縣城內時有日軍一部及王子傑反動武裝2000餘人。戰鬥開始後,城內日軍均集中於西門城樓,拚命抵抗,戰鬥十分激烈,部隊久攻不下。敵首王子傑登西門城樓呼“程老五”(程書勛)叫罵,稱若程能攻破縣城他不姓王,氣焰囂張,垂死掙扎,程書勛也在城外掩體內對王子傑指名怒斥,並發誓定破敵城。程書勛命令部隊實施坑道爆破, 戰士們用一天時間在城西門外挖掘一條百米左右的地道,一直挖到城西門下,找了兩個棺材裝滿數百公斤炸藥,程書勛為確保一舉成功,命戰士們又另裝幾布袋炸藥,“轟隆”一聲巨響,爆破成功,西門城樓土崩瓦解,王子傑及所有日軍灰飛煙滅,部隊衝進城內後,只見到一條穿著日軍服的人腿掛在高高的樹椏上。此役共殲敵軍2000餘人,定陶縣人民獲得解放。
1945年10月29日,第一次解放菏澤城,十四團及分區其它部隊在王秉璋、趙基梅、程書勛等指揮下,參加解放菏澤城的戰鬥。他們親自指揮挖掘地道、裝填炸藥和組織爆破,成功地炸開了城南門後,又率突擊隊最先衝進城內指揮殲滅山東第十六專區(菏澤)副專員兼保全副司令張志剛反動武裝。
1948年3月,由第3分區第9團、第5分區第14團、第6分區第11團組成新的冀魯豫軍區獨立第3旅;閔學勝任冀魯豫軍區獨立第三旅長(後任第二野戰軍十七軍五十一師師長)。當時,逯昆玉任五地委代理書記、五專署專員、第五軍分區政委。
1948年6月3日,為配合華北野戰軍西線兵團發起的開封戰役,第二(運西)軍分區協同冀魯豫軍區部隊在鄄城南部殲國民黨軍六十八團全部,俘敵1400餘人,斃敵500餘人。第五(魯西南)軍分區和地方武裝配合主力部隊在曹縣、定陶、巨南一線截擊增援開封之敵,殲敵1600餘人。
此時,程書勛同志因年齡及健康原因離開第14團,任冀魯豫行署十專署參議。何舟成為該團主要負責人。
1950年程書勛同志因病逝世,後被民政部批准為革命烈士。
在艱苦的戰爭歲月里,在殘酷而複雜的對敵鬥爭中,程書勛同志善於深入虎穴,洞察敵情、瓦解敵人,在戰鬥中巧妙地打擊或殲滅敵人,不論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都是戰績卓著,為魯西南的翻身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他以入虎穴不畏風險,察敵情料事如神,斗頑敵機智勇敢,脫險境神出鬼沒而揚名魯西南。
程書勛同志傾心革命事業,其功勳永垂魯西南。1951年,定陶縣人民政府在他的家鄉大劉樓村東北修建了烈士紀念碑樓,以示悼念。(當時杜書潤任中共定陶縣委書記,後任華北電業管理局局長、代理黨委書記。)
---以上內容選自山東省定陶縣烈士陵園烈士事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