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音樂結構

曲藝音樂結構指曲藝的唱腔和伴奏音樂結構。按其曲體結構一般分為板式變化體、曲牌聯套體和單曲體三種類型等。

曲藝音樂結構

正文

曲藝唱腔伴奏音樂結構。按其曲體結構一般分為板式變化體曲牌聯套體和單曲體三種類型。
板式變化體 以上、下兩句旋律基本固定的唱腔為主體,並採用板式變化的手段來演唱的唱腔結構。構成主體的唱腔,是本曲種的旋律基礎。在反覆演唱中,旋律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隨唱詞語言聲調的不同而變化,隨唱詞所表達的感情情緒的不同而起伏,即藝人所說的“按字行腔、聲情並茂”。採用板式變化體的曲種,各自的板式並不相同,但一般多是由慢到快。無論是在主體旋律重複時,還是對主體旋律進行擴展或緊縮的板式變化時,旋律的骨幹音、落音都不變。板式的變化,便於渲染氣氛,根據曲情的需要而表情達意,同時也使這一類曲種易聽、易記,具有較強的表現力。
板式變化體的曲種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唱為主,演唱短篇曲目的曲種,以板式變化豐富、旋律性較強、講究唱腔的聲情並茂見長,如京韻大鼓梅花大鼓等。另一類是演唱中長篇曲目、說唱兼備的曲種。由於唱段短、表達的感情情緒起伏不大,因此多以2/4拍為主,板式變化不大。如蘇州彈詞的唱段,常在2/4為主的節拍中加進1/4、3/4、4/4拍,節奏處理相當靈活。一些兼唱長篇和短篇的曲種,如西河大鼓樂亭大鼓等,在演唱短篇時,節奏處理同於前一類;演唱長篇時,則同於後一類。此外,在板式變化體的某些曲種中,還產生過一種變化的曲體。如在京韻大鼓中加進京劇的西皮、二簧曲調;梅花大鼓中加進單弦曲牌;蘇州彈詞中加進蘇南民歌小曲和崑曲曲牌,因而又派生出一種“主曲插曲體”的唱腔結構。由於插曲的選用都是從曲情需要出發,也能給人造成強烈的印象,增強了音樂表現力。板式由慢變快的這一基本規律,在現代的曲目中也常有突破。通常是根據曲情需要而採取慢中有快、快中有慢的靈活變化。同時,板式也有所增加,如京韻大鼓從京劇中吸收了搖板的板式,也增強了藝術表現手段。
曲牌聯套體 根據曲情需要,以能表達多種不同感情、情緒的曲牌來聯綴演唱的一類唱腔結構。曲牌聯套體的曲種,多有曲頭、曲尾,中間聯綴若干曲牌來演唱。如單弦有〔岔曲頭〕、〔岔曲尾〕;青海平弦有〔前岔〕、〔後岔〕;湖北小曲有〔南曲頭〕、〔南曲尾〕;四川清音有〔月調頭〕、〔月調尾〕,〔背工頭〕、〔背工尾〕,〔大寄頭〕、〔大寄尾〕等。所用曲牌有源於南北曲的曲牌,有源於明清兩代流行的時調小曲發展而成的曲牌。很多曲種所用的曲牌有共同的起源,曲名也多相同,但由於各地方言的不同和長期流變過程中所受影響的不同,因而旋律各異,具有各自的地方音樂特色。早期的曲牌聯套體曲種中,多採用一些旋律性強、格律嚴整的長短句體制的曲牌,甚至有不少結構繁複的長曲牌,如大調曲子的〔劈破玉〕、〔滿江紅〕、〔碼頭〕,單弦的〔黃鸝調〕、〔玉娥郎〕等。這類曲牌由於旋律進行呆板,格律過嚴,不適應說唱風格的演變,逐漸在現代曲目中被淘汰。同時,它又多吸收了一些說唱風格較強的原屬板腔的曲調,如單弦的〔金錢蓮花落〕、〔靠山調〕、〔怯快書〕等,大調曲子的〔上流〕、〔下流〕、〔緊訴〕、〔渭江〕等,而形成一種曲牌加板腔的特殊的音樂結構。它與板式變化體曲種不同之處,在於這些板腔與曲牌混合之後,成了表達特定情緒的曲牌,便於融敘述、抒情、人物對話於一體。曲牌聯套體還有一種唱腔結構體制,即“主調、副調體”。主調是主要的曲牌,但有板式變化,與板腔相同,如山東琴書的主調是〔鳳陽歌〕,有慢板、二板和垛子板;副調有〔鳳陽歌〕、〔上河調〕、〔鋸大缸〕等,都是曲牌性質的曲調。
單曲體 是以一個基本曲調反覆演唱的唱腔結構。單曲體的曲調多半源於民歌和小曲,以演唱寫景、抒情、詠唱人物故事的短段見長。在一些以曲牌聯套體為主的曲種中,也保存著一些單曲體的曲目。如河南大調曲子有用〔碼頭〕唱的《拷紅》;四川盤子有用〔青槓葉〕唱的《想紅軍》;湖北小曲有用〔走馬四平〕唱的《看鐵牛》等。過去也曾有以單曲體演唱敘述體的有故事情節的曲目,如以〔太平年〕演唱的《李方巧得妻》、《白寶柱借當》等。由於板式沒有變化,唱腔單調,多已淘汰。有些單曲體的曲種,採取在基本曲調的基礎上加垛子板的方法來演唱,如天津時調的〔靠山調〕,在基本曲調的四個樂句中加進了無固定句數的“數子”,形成4/4拍與2/4拍的互動變換,既華麗優美,又樸實流暢,從而豐富了曲藝的唱腔。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