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調是天津時調的主要唱腔曲調之一,原系修鞋匠人休息時,背靠山牆自娛自樂時清唱的小調。漸漸形成表演形式為一人或二人執節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具有詞語通俗,腔調高亢,韻味醇厚、鄉土氣息濃郁的民間小調。靠山調源於明、清以來的時調小曲,清末民初以來在天津碼頭一帶的船夫、搬運工人、手工業者和人力車夫中傳唱。20世紀初開始出現職業演員,最早登台的是京韻大鼓女演員趙寶翠,其後有高五姑、秦翠紅、趙小福、姜二順等著名演員。
相關詞條
-
《靠山》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各地電視台迅速行動,通過各種途徑支援抗震救災,電視劇頻道也緊急調整劇目編排,在這特殊時期,由大舜天成文化傳播與濟南軍區政治部電視藝...
劇情梗概 影片看點 媒體報導 -
靠山梆子
靠山梆子也即萊蕪梆子(建國前的稱呼),又名“萊蕪謳”,音樂唱腔高亢激昂,豪邁奔放,風格獨特,歷史悠久,是中國地方戲曲劇種寶庫中的奇葩。流行在山東萊蕪、新...
基本信息 曲藝概述 歷史記載 曲藝特色 傳承意義 -
靠山黃
內容簡介 靠山簧又叫靠山吼、靠山黃、“豫西調”下五音、或西府調,也被稱為靠調戲,它是河南梆子中的牡丹,是清代,公元1736年-1796年(乾隆年間)流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歷史淵源 -
懷調
磁州懷調是一個古老的板腔體劇種,它上承隋唐時期的《踏謠娘》藝術成就,下接明代弦索調的藝術規範,形成於明萬曆年間至清初。據《磁州文史資料》記載:懷調起源於...
歷史淵源 藝術特徵 耍獠牙 區別於“懷梆” 劇團發展 -
靠山吼
靠山吼,豫劇的前身,也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因早期豫劇在豫西山區演出多依山平土為台,故被稱作“靠山吼”。
名稱由來 流行地區 -
靠山[遼寧省鐵嶺市開原市下轄鎮]
開原市靠山鎮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苗木生產面積如今已達到2.5萬畝;1000畝苗木示範基地5個,100畝以上苗圃27個;年產值達到2.5億元,農民人均收...
簡介 自然資源 經濟發展 苗木花卉 科教文衛 -
懷調[河北磁州懷調]
磁州懷調是一個古老的傳統戲曲,屬於板腔體劇種,它上承隋唐時期的《踏謠娘》藝術成就, 下接明代弦索調的藝術規範,形成於明萬曆年間至清初。據《磁州文史資料》...
歷史淵源 藝術特徵 耍獠牙 區別於“懷梆” 劇團發展 -
蓬萊燒紙調
市蓬萊燒紙調是整個燒紙儀式活動的伴曲,含鼓樂和唱曲兩部分。 根據《登州府志》的記載,蓬萊“燒紙調”起源於宋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燒紙舞是伴隨民間...
基本信息 概述 起源 特點 傳承發展 -
漢調二黃
漢調二黃也稱陝二黃、山二黃、“靠山黃”,或“二黃戲”,陝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陝南和隴東。是二黃腔調從 湖北 沿 漢水 進入陝西而形成的,漢調二黃...
劇種由來 劇種概況 流行地域 歷史發展 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