蚧殼蟲

蚧殼蟲

蚧殼蟲是同翅目,盾蚧科的昆蟲。大多數蟲體上備有蠟紙分泌物,即介殼。蚧殼蟲是花卉和果樹上最常見的害蟲,常群集於枝、葉、果上,吸取植物汁液為生,嚴重時會造成枝條凋萎或全株死亡。蚧殼蟲的分泌物還能誘發煤污病,危害極大。常見的有吹綿蚧、樟蚌圓盾蚧、糠片蚧、朝鮮球堅蚧、桑白蚧、康氏粉蚧等6種。

基本信息

簡介

概述

相關圖片

蚧[jiè]蟲scale insect,又名“介殼蟲”。

昆蟲綱,同翅目,蚧總科昆蟲

同翅目蚧總科昆蟲的統稱。雌蟲無翅,足和獨角均退化;雄蟲有一對柔翅,足和觸角發達,無口器。體外被有蠟質蚧殼。卵通常埋在蠟絲塊中、雌體下或雌蟲分泌的介殼下。每一種的宿主植物有一定的範圍。侵襲植物的根、樹皮、葉、枝或果實。主要害蟲有梨圓蚧(San Jose scale)、蠣盾蚧(oystershell scale)、皮屑長蚧、桔紫蠣蚧和紅圓蚧。洋紅蟲、紫膠蚧和地珠有經濟價值。

盾介殼蟲

蚧殼蟲 蚧殼蟲

盾蚧(armored scale)具有蠟腺,因此能分泌蠟質介殼,雌蟲無眼,無足,亦無觸角。雄蟲具足、觸角及翅。營孤雌或兩性生殖,部分種類是重要害蟲。通常是在植物之葉或莖上吸汁為生,嚴重時會造成枝條凋萎或全株死亡。盾介殼蟲是介殼蟲類中最大的科,雌雄都有扁平的卵形軀體,有臘質介殼,介殼形狀因種而異。常見的外型有圓形、橢圓形、線形或牡蠣形。幼蟲具短腳,幼齡可移動覓食,稍長則腳退化,營固著生活。常見的有紅圓蚧、褐圓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綿蚧等。此外,介殼蟲的分泌物還可引起煤污病。

危害

蚧殼蟲 蚧殼蟲

介殼蟲是一類小型昆蟲,大多數蟲體上被有蠟質分泌物。雌雄異體。雌蟲無翅,雄蟲有1對膜質前翅,後翅特化為平衡棒。介殼蟲是花卉上最常見的害蟲,常群集於枝、葉、果上。成蟲、若蟲以針狀口器插入花卉葉、枝組織中吸取汁液,造成枝葉枯萎,甚至整株枯死,並能誘發煤污病,危害極大。

蚧殼蟲繁殖能力強,一年發生多代。卵孵化為若蟲,經過短時間爬行,營固定生活,即形成蚧殼蟲 。

夏季高溫、高濕天氣為蟲害高發期。

形態特徵

杏球堅蚧殼蟲

雌蟲無翅,足和獨角均退化;雄蟲有一對柔翅,足和觸角發達,刺吸式口器。體外被有蠟質介殼。卵通常埋在蠟絲塊中、雌體下或雌蟲分泌的介殼下。每一種的宿主植物有一定的範圍。侵襲植物的根、樹皮、葉、枝或果實。主要害蟲有梨圓蚧(San Jose scale)、蠣盾蚧(oystershell scale)、皮屑長蚧、桔紫蠣蚧和紅圓蚧。洋紅蟲、紫膠蚧和地珠有經濟價值。

盾蚧殼蟲具有蠟腺,因此能分泌蠟質介殼,雌蟲無眼,無腳,亦無觸角。雄蟲則具發達之腳,觸角及翅,營孤雌或兩性生殖,部分種類是重要害蟲。通常是在植物之葉或莖上吸汁為生,嚴重時會造成枝條凋萎或全株死亡。盾介殼蟲是介殼蟲類中最大的科,雌雄都有扁平的卵形軀體,有臘質介殼,介殼形狀因種而異。常見的外型有圓形、橢圓形、線形或牡蠣形。幼蟲具短腳,幼齡可移動覓食,稍長則腳退化,營固著生活。常見的有紅圓蚧、褐圓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綿蚧殼蟲等。此外,介殼蟲的分泌物還可引起煤煙病。

蚧殼蟲是一類小型昆蟲,大多數蟲體上被有蠟質分泌物。雌雄異體。雌蟲無翅,雄蟲有1對膜質前翅,後翅特化為平衡棒。蚧殼蟲是花卉上最常見的害蟲,常群集於枝、葉、果上。成蟲、若蟲以針狀口器插入花卉葉、枝組織中吸取汁液,造成枝葉枯萎,甚至整株枯死,並能誘發煤污病,危害極大。

繁殖能力

雙措並舉 力除蚧殼蟲 雙措並舉 力除蚧殼蟲

蚧殼蟲繁殖能力強,一年發生多代。卵孵化為若蟲,經過短時間爬行,營固定生活,即形成介殼。蚧殼蟲Lecaniumconic,蚧的一種。

抗藥能力強,一般藥劑難以進入體內,防治比較困難。因此,一旦發生,不易清除乾淨。

防治方法

植物檢疫

在自然情況下,蚧殼蟲活動性小,其自身傳播擴散能力有限,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隨著生產的發展,花卉交換、調運頻繁,人為和遠距離傳播病蟲害的機會日益增多。檢疫工作規定花卉不帶危險性病蟲(含各種繁殖材料)方可運輸。如發現病蟲,應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加以消滅,防止進一步傳播擴散。

人工防治

在栽培花卉的過程中,發現有個別枝條或葉片有蚧殼蟲,可用軟刷輕輕刷除,或結合修剪,剪去蟲枝、蟲葉。要求刷淨、剪淨、集中燒毀,切勿亂扔。

藥劑防治

速撲殺乳油對蚧殼蟲具有極高防治效果 速撲殺乳油對蚧殼蟲具有極高防治效果

根據蚧殼蟲的各種發生情況,在若蟲盛期噴藥。因此時大多數若蟲多孵化不久,體表尚未分泌蠟質,介殼更未形成,用藥仍易殺死。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1500倍液,或255亞胺硫磷1000倍液,或50%敵敵畏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噴霧。保護和利用天敵:如捕食吹綿蚧的澳洲瓢蟲、大紅瓢蟲、寄生盾蚧的金黃蚜小蜂、軟蚧蚜小蜂、紅點唇瓢蟲等都是有效天敵,可以用來控制介殼蟲的危害,應加以合理的保護和利用。

如何防治

蚧殼蟲為害柑桔的枝梢, 蚧殼蟲為害柑桔的枝梢,

蚧殼蟲的蟲體被一層角質的甲殼包裹著,如用藥物對它直接噴灑不易奏效。它像吸人血的虱子一樣,吸取植物的汁液,因而對花木造成極大的為害,被害植株不但生長不良,還會出現葉片泛黃、提早落葉等現象,嚴重的會使植株枯萎而死亡。受為害的花卉有米蘭、茉莉、山茶、含笑等。防治的辦法有:

① 用白酒兌水,比例為1:2。治蟲時澆透盆土的表層。蚧殼蟲在春季室溫7℃時,便開始活動。可在4月中澆一次,此後每隔半個月左右澆一次,連續4次見效。

② 用食醋(米醋)50毫升,將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濕後,用濕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莖、葉上輕輕的揩擦,即可將介殼蟲揩掉殺滅。此法方便、安全,既能達到除蟲目的,又可使被害的葉片重新返綠髮亮。

③ 用酒精輕輕地反覆擦拭病株,就能把蚧殼蟲除掉,且能除得十分乾淨、徹底。如用酒精擦拭蘭花病葉時,不但能把蚧殼蟲除掉,就是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蟲,也都徹底殺滅掉,第二年很少發現有蚧殼蟲的為害,此法簡便、安全,效果良好。

④ 用柴油、洗衣粉、水按10:0.6:6的比例調成母液,此時母液含60%,呈牛奶狀,用水稀釋含油30%藥液後,對米蘭、金桔、蘇鐵上蚧殼蟲仔細噴灑。一周后,蚧殼蟲大部分由原來新鮮橙色變成乾癟狀態,說明此法對蚧殼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發生因素

介殼蟲發生危害與環境條件的關係密切。各種環境因素對介殼蟲的生長發育、繁殖、壽命和數量消長等都有直接影響,通常將這些環境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2大類。非生物因素包括溫度、濕度、光照、風、雨等氣候因子,生物因素主要有寄主植物、天敵和人類活動等。

氣候因素

溫度、降雨和風對介殼蟲的種群數量影響較大。如吹綿蚧適於在溫暖潮濕的環境條件下生活,雌成蟲在氣溫25~26℃,濕度較高時產卵最多,而在15℃以下時產卵減少;若蟲正常活動的適宜溫度為22~28℃,超過32℃則開始死亡,在40℃以上或-12℃時即大量死亡。褐盔蠟蚧卵在平均氣溫19.5~23.4℃,平均相對濕度41%~50%時孵化率最高;平均氣溫超過25.4℃,平均相對濕度低於38%時,卵的孵化率降低89.3%。

濕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低濕條件下介殼蟲的存活率降低。過高的濕度往往有利於介殼蟲發生,很少引起若蟲死亡,而當濕度低於15%時,若蟲會大量死亡,因此,乾旱的年份不利於介殼蟲的發生。此外,大雨對正在遷移的若蟲有較強的沖刷作用,可將若蟲沖刷到地上而不能爬上寄主,小雨則沒有影響。

不同介殼蟲對光照的反應不一。綿蚧科、蠟蚧科和粉蚧屬的種類,表現為正趨光性,而生活在地下的珠蚧屬則表現為負趨光性。風對介殼蟲的傳播有一定輔助作用。

天敵因素

介殼蟲的天敵種類較多,對其種群數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捕食性天敵是介殼蟲的重要天敵,主要屬於鞘翅目、脈翅目及蟎類,革翅目、雙翅目、纓翅目中亦有;常見的捕食性天敵有澳洲瓢蟲Rodaliacardinalis、大紅瓢蟲R.rufopilosa、小紅瓢蟲R.pumila、紅點唇瓢蟲Chilocoruskuwanae、黑緣紅瓢蟲C.rubidus、日本方頭甲Cybocephalusniponicus、中華草蛉Chrysopasinica、晉草蛉Chrysopashansiens等。寄生性天敵以膜翅目小蜂總科的天敵為主,國內已經報導的寄生蜂有100多種;優勢種類主要有蠟蚧跳小蜂Anicetusceroplastis、A.howardi等10多種跳小蜂,以及矢尖蚧蚜小蜂Physcusfulvus、瘦柄花翅蚜小蜂Mariettacarnesi、蚜小蜂Aphytissp.等。致病微生物常見的多為真菌類,較重要的有蠟蚧輪枝菌Verticilliumlecanli、雙生座殼孢Aschersoniaduplex、嗜蚧鐮刀菌Fusariumcoccophilum等。

寄主植物

介殼蟲與寄主植物的關係比較複雜。多數介殼蟲的食性為多食性,可取食多種植物類群,如吹綿蚧的寄主植物就有100多種,其中最嗜好的是澳洲相思樹、柑桔及木麻黃。有些介殼蟲為單食性,甚至有些科或屬的種類特化,只能在某一固定的植物類群上寄生,如長盾蚧屬的種類專寄生於竹類,松牡蠣蚧專寄生於松樹等。

傳播方式

介殼蟲是一類營寄生生活的小型昆蟲,在植株上不大活動或完全固著在植株上。如盾蚧科的若蟲和雌蟲開始取食後就固著在寄主上不再轉移;很多蠟蚧、碩蚧和粉蚧固定於植株上後,可在小範圍內爬行,但爬行距離有限,一般只在植株內不同部位或臨近植株範圍內活動。介殼蟲的雄成蟲雖然有翅和足,但其飛翔和爬行能力很弱。因此,介殼蟲的擴散和傳播主要靠外力,常見的傳播方式有自然傳播和人為傳播2類。

自然傳播主要有風傳、水傳和動物傳帶幾種。介殼蟲蟲體較小,大風往往能將介殼蟲從甲樹吹至乙樹,從甲地吹至乙地。沿江河兩岸植物上發生的介殼蟲,會隨落葉進入江河,借水流漂送到遠地。介殼蟲的天敵,如草蛉、瓢蟲等取食介殼蟲時,部分介殼蟲的卵或若蟲會附著其體表,當它們活動或轉移時,將介殼蟲傳播到其他植株或田塊;蟻類因取食介殼蟲的蜜露,也往往傳帶介殼蟲。

人為傳播是介殼蟲的主要傳播方式。各種農事操作可以造成介殼蟲在植株間、田塊間的傳播蔓延。現代交通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各種貨物、農產品、苗木等運輸頻繁,更為介殼蟲遠距離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吹綿蚧原產地是澳洲,以後隨人類活動,逐漸蔓延至世界各國。因此,加強植物檢疫工作,是防止介殼蟲傳播蔓延的根本措施。

生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