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恐歸族

春節恐歸族

恐歸族是對那些在外地工作、不願意回家過春節的人的概稱。在常人眼裡,甚至在自己的父母親人眼裡,“恐歸族”有那么一點冷血,甚至還容易和不孝牽連在一起,但對“恐歸族”來說,恐懼回家實在有太多的理由,其中回家要做的事情太多,假期永遠太短;年底各種開銷加大,回家過年無疑又是一次“大出血”以及現在過大的春運壓力等等都造成了外地工作的人們不願意回家的主要原因。

簡介

春節恐歸族,字面理解就是在外打工者對“回家過年”的恐懼感。他們的恐懼,並非對回家本身有所抗拒,而是在節日回家的種種煩心事折磨之下,一種本能的反應。、回家要做的事情太多,可假期永遠太短;親戚朋友一大群,好生熱鬧,卻似乎三頭六臂也探不完;鄉情縱然可親,可常年生活在外,自己已經無法適應這片土地上的生活節奏;年底各種開銷加大,回家過年無疑又是一次“大出血”,令財政赤字越發岌岌可危;好不容易能靜靜地享受單身貴族的特權,卻被父母親抓住連逼了七日的“婚”。

對他們來說,與其混進春運大軍輾轉奔波地回去團圓,倒不如一個人留守都市,享受一份冷清的自在。

主要原因

交通費太貴,回家的票難買

春節恐歸族春節恐歸族漫畫
火車票也好,飛機票也罷,以往多貴都得買,往往是不考慮價錢的!路近的幾百塊,路遠的幾千塊,本來就沒存多少錢,一下子全報銷在回家的路上了。近年來逢年過節回家的火車票、長途汽車票難買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雖然近年來有了網路定票、電話定票,但逢年過節回家的人太多,形成了“回家潮”、“外出打工潮”,令許多回家的人望而生畏。

一事無成

俗話說:"男人三十而立",但有幾個達到了這個要求,經濟上只能養活自己,養個家庭還感覺吃力。紅紅火火大過年的,怎么好意思交“白卷”啊。

壓歲錢看漲

已經工作了,回去就意味著不得不給哥哥嫂嫂的下一代發壓歲錢,現在物價上漲,壓歲錢的行情自然也看漲,幾十塊錢的紅包自己都不好意思發出去,這樣一來,對我們這些工薪階層來說,又成了一筆不小的負擔。

父母逼婚

婚姻大事是每個父母最懸心的事情。他們只希望你們能夠早日結婚傳宗接代讓他們抱上孫子,卻不明白現如今的婚姻也不是那么容易想結就結的。回家後父母會安排一系列的相親,有些人的春節基本上是在不停的相親中度過的……

風俗習慣

有些偏遠山區仍然有些觀念十分落後。有一位剛剛結婚的女孩子跟著新婚老公回農村老家過年,吃飯住宿倒還可以習慣,可家裡的規矩實在受不了。

其他原因

擔心沒有找到工作丟人,害怕沒有異性朋友不好向父母交差,煩奔波應酬太多難休息。

節日期間大部分人都會回家,某些行業就會缺少人手,就會聘請一些人,這時候留下來會有更高的工資,掙更多的錢,這對於打工子弟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

現在很多外出工作的人長時間在工作地,習慣了當地生活,到春節期間回家會導致很多水土不服,或者溫差過大,特別是在南邊工作的人回到北邊溫差太大,因此很多人不願意回家。

反思

提著行李回家過年提著行李回家過年
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春節應該回家過春節,陪陪父母,儘儘孝心,否則當“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時候,就只能是懊悔了。其實,父母對子女沒有別的苛求,他們不需要子女帶來榮華富貴,“常回家看看”往往是他們最樸素的唯一要求。

也有社會學家認為,不能輕易地把“恐歸”算做不孝。很多回鄉過年者,由於工作和生活的空間發生了變化,心裡都不同程度地產生了震盪。“恐歸族”屬於敏感人群,對外界變化反應敏銳而其適應能力偏差,同時可能確有一些客觀原因,使回鄉對他們來說會使身心受到傷害。因此,有社會學家呼籲,老家的人們應當對身在異鄉的“恐歸族”給予足夠多的理解,不要讓其過於為難。畢竟,過年不僅僅是為了團圓。

隨著社會變遷,從“盼歸”到“恐歸”,中國人對待傳統民俗的心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實質是現實生活在都市人心理層面的真實寫照,是傳統習俗與現代時尚磨合碰撞之下的產物。其間有人們對傳統節日最原始心態的保留,也有對現實壓力的強力擺脫,這些林林總總的心態總會引起各色人等的強烈共鳴。

專家解讀

北京大學社會學家夏學鑾教授分析,造成很多青年不回家的原因,部分由於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畢業生都希望留在大城市工作,想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勢必造成和老一輩的分居;其次是大城市房價貴、部分青年就業難、工資長期偏低、結婚以後養家餬口更是困難。但從社會文明的角度講,這種向上的人口流動趨勢,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中央團校社會思潮與青年教育專家陳立思教授則認為,城鄉差別擴大,使社會對成功的認識產生扭曲。比如,一些農村社會,認為在城裡工作的青年就像十幾年前國人眼中的海外親友,覺得從外面回來的人一定有錢。其實留學生在海外的生活成本很高,很多人需要依靠刷盤子、住地下室度日,就像現在大城市中的年輕人。“另外,現在農村的民風,也不像過去那樣淳樸。一些人看到成功的人,就想扒一層皮。”

中山大學中文系葉春生教授認為:從積極的意義上講,這些心態刷新著中國人傳統節日的年味兒。”他指出,社會的飛速發展,使中國人的春節演變出豐富多彩的形式,而這又是催生“恐歸族”的重要社會條件。“試想,如果過年的方式只能回家,那么又怎么會出現‘留守族’、‘遠遊族’或‘狂歡族’呢?”

廣州大學民俗學家馬潔針表示,春節團聚的主要目的是探訪家人、相互交流、增進感情,形式並不重要,關鍵是實質性的內涵。如果條件不允許團聚,也可以通過電話、信件、留言等方式來實現願望。既保留一定的傳統過年方式,又與時俱進地進行創新,人們看到,“恐歸族”中也有人在積極地為家人團聚尋求新的過年方式;現代社會也為這種兩全其美的做法提供了可能,如全家旅遊過年,把父母接到城裡過年等。而中國長假的實行,更使“恐歸族”既少了擠入春運大軍的煩惱,又可選擇傳統習俗淡些的日子回家。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葉春生指出,農曆新年是中國人最傳統、最被重視的一個節日,這也是個喜氣洋洋的親朋好友團聚的節日,雖然社會在飛速發展,過年的一些形式會更新,但回家過年團聚的情結卻不會完全改變。

陳立思還呼籲社會,過一個簡樸的節日。現有商業力量的推動,好像不花錢就過不了年。什麼過年要翻新房子、要買這買那、喝酒擺宴席、打牌賭錢……陳立思號召,年輕人應該把城市裡文明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作風帶回家鄉,把對知識的重視,對禮儀、秩序的尊重帶回家鄉。

如果能捨棄一些禮節,多一些真心的團聚時刻,“恐歸族”一定會由“恐歸”回歸到“盼歸”。

2011年春節關鍵字

由於1月份恰逢春運期間,回家過年是全民關注。而這段時間中,互動百科網站上由網友創建的這類詞語也特別多,“2011年春節關鍵字”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代表性個案。
春運痛苦指數 | 參團返鄉 | 電子年貨 | 快遞春運 | 拼桌年夜飯 | 春晚釘子戶 | 春晚後遺症 | 2加4式團圓 | 避年游 | 春節恐歸族 | 讓愛回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