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村[福建省泉州晉江市金井鎮下轄村]

新市村[福建省泉州晉江市金井鎮下轄村]

新市村是位於福建省泉州晉江市金井鎮區北部,屬新市及前垵二個自然村組成的一個行政村。簡稱:新市村委會,轄區面積3.2平方公里。西與炳州村相隔,東與三壠村相連線,南與金井社區相鄰,北與山頭相望,距金井鎮址一公里。

基本信息

地名含義

新市村[福建省泉州晉江市金井鎮下轄村] 新市村[福建省泉州晉江市金井鎮下轄村]

新市開基始祖是龍山八世俅公,浱下的下代名曾岩瞻,原居南安五峯山下白石里上曾村人氏,於大明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崴,己酉年,來金井地域從教,岩瞻生平好書詩,頗識地理,為人忠誠老實,仁羲之士,見金井地屬溪海,氣勢磅礴,鍾靈毓秀,遂生肇居之心。就鑒於新市地形山脈南風回龍,後面有鳥雲山吊龍背倚,前面有一條小河流,此地山脈秀氣,河水圈流清秀,所以曾岩瞻就選擇建基此地,又命名為旴江鄉,建基後這條河流形成小型客運商船從囲頭彎而進入此河流到達旴江鄉,當時海港航行往來成渡,是客商貿易之處,形成為一個交易市場。所以就將旴江鄉改名為新市鄉,直到解放後又改名為新市村。

交通運輸

該村交通非常方便,四通八達,東有鎮東環路,西有鎮區內中興路,與金井汽車站相連線,南有鎮區內學園路,北有泉圍公路(即省道308線),還有一條貫穿村中南北的主道路,從鎮區內中興路經新市村委會址,老人協會活動中心連線鎮東環路,該道路是建於1987年,由旅菲僑親捐建,腳踏車道為石磚路,總長度1.2公里。在2008年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有關檔案,關於搞好“百村示範,村村整治,做好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已將此石路翻建擴寬為雙車道為水泥道路。交通運輸方便是促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份。

氣候與環境

新市村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0至23攝氏度,空氣良好,年降雨量充足,春季東南風旺盛,冬季屬東北風為主。

該村地形山脈優美,村前有一條小溪,溪水四季長流,溪東面有一大片的工廠企業開發用地,工廠商貿大樓密集。村後有一條金蘇公路連線鎮區東環路,公路兩側有5百畝左右規劃開發建設用地,南面有一條通往鎮內的新市大道,路兩邊人行道用水泥花磚砌築,並做好環境綠化,夜間路燈高照,道路專人負責打掃清載,保持衛生整潔。

村落與居民

新市行政村是包括新市及前垵兩個自然村組成,分為9個村民小組,截止2008年,常住總人口1027人,582戶,村中與姓曾為主,占68%,其次姓肖占20%,其他還有少數姓施、郭、黃、蔡、王、勤等姓占12%。

原旴江鄉建基一百多年後,由於深滬灣的海沙隨大風滾動而來,就將村前這條小河流海港逐漸遭風沙淹沒,農田變成沙地,人們經濟生活日趨困難,為生活之計,人們紛紛外遷,如曾漢玉、曾漢營等大夥房遷往永和鄉周坑建基,曾茺寬遷往南安永頭鎮康店村。曾聞情與子四人遷往南安,曾聞祥與子七人遷往石鐘村,曾聞文全家遷往泉州南門教坊頭。明末清初,該村各房頭都有移居台灣,按村族譜記載就有328人,其中遷居台南的人士有一個鄉也同樣命名為新市鄉,該鄉截止2008年有姓曾的人口也有一千人左右。海峽兩岸血脈相連,於1991年5月,台南社內村曾建寧及台灣高雄崗山鎮石潭裡曾天麟分別來該村尋根謁祖。民國期間該村往菲律賓定居經商人數有一百多人,他們雖然身居海外,心懷祖國家鄉,熱愛桑梓,關心家鄉公益事業建設,曾秋綠、曾春候、曾春庭、曾春長、曾煥淵、曾鴻銳、曾煥福、曾煥興、曾長遠等旅菲僑親,分別多次捐資興建村道路、照明用電設備、文化樓、老人協會活動室、光華國小教學樓、宗祠、新安宮。1991年曾煥淵先生繼承父老,關心教育事業,為鼓勵師生勤教勤學,創辦了曾文城先生獎教獎學基金會,以創辦以來受到得獎的師生就有一百多人,為該村的教育事業作出很大的貢獻。解放後,該村定居香港、澳門僑親人數就有兩百多人。

紀念名勝古蹟

新市曾氏宗祠始建於大明未年,占地面積375平方,地名位於新市中區41號,該祠建築堂煌、美觀,大門及內柱共有六對聯文,其中一對為“四世入聖門詩禮傳家稱東魯,三代登相府文章華國羨龍山”。廳中及兩側有七塊名人題詞匾,其中有一塊明朝萬曆宰相張瑞圖親筆題匾為三相世澤。由於始建歷經多年仍依舊,在1988年由海外僑親共同捐資重建,並在僑親的倡議之下,在1997年進行復修新市曾氏族譜,此譜稱:“武城曾氏族譜”,每年農曆11月15日,所屬附近鄉村姓曾的鄉賢如:金井、福全、前垵、羊仔坑等,都到這祠堂祭拜祖先作為紀念。

新市開基祖墳建於大明初期,占地面積160平方,地名位於新市後面山。開基祖曾岩瞻生平文學出秀,知天文識地理,從教學為生。為紀念祖先,於農曆1996年二月初五由海內外鄉親捐資重修,每年清明家節,所屬新市曾氏子孫都來到祖先墳前祭拜作為懷念先輩。

新市村文化樓建於1995年,占地面積400平方。地名位於新市中區69號,由旅菲僑親曾秋綠、曾春候、曾春庭、曾春長出資捐建給村作為文化活動中心。新市村委會址設在此文化樓的前排一樓及二樓,內設有村辦公室,廣播室、會議室、黨員活動室等各種配套組織活動室。

新市老友會活動室建於1992年,二層樓建築面積240平方,名位於新市東區11號,由旅菲僑親曾文櫸、曾文槌出資捐建,作為村老年人活動學習場所。

新市老友會成立於1988年10月,截止2008年有老人會員186人,在老協會長曾煥俊的帶領下,充分發揮老年人的積極作用,當好村兩委的參謀和助手,支持村政做好示範村的舊村改造新村建設,維護社會治安,做好移風易俗,樹立科學文明新風等工作,創辦老人學校,由曾文德等教師授課講解,做好健身操活動,還組織一支鼓仔隊,真正做到老有所教,有所學,有所樂,讓老年人過著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

文化教育基地

1、該村區域內文化教育事業基地發達,有幼稚園兩所,分別是新市幼稚園占地面積2664平方,基建於新市南區22+1號,開辦於1998年,截止2008年有幼師3人,學生65人。還有前垵幼稚園,占地面積1870平方,基建於前垵西區西面,截止2008年有幼師2人,學生43人。

2、新市國小一所,開辦於1949年,於1978年海外僑親出資捐建新校址,所以就將新市國小改名為光華國小,後來由於學生數的增加,學校的場地不夠使用,在1997年旅菲僑親曾煥福、曾煥興兄弟二人熱心家鄉教育事業,秉承令先父遺志,回鄉獨資捐建曾文堆教學樓1座三層樓,面積1451平方,該校址移位建於新市南區22號,校圍占地面積7320平方,學校截止2008年有普通教室和其他配套室共18間,其他教學的配套設備已遂步完善,截止2008年已擁有電腦計算機47台,校內運動場地能適用師生所求,內有環形六道跑道,燈光籃球場1個,還設有其他學習健身活動場地,並做好校園的環境綠化,使校舍感到優美壯觀。

截止2008年,學校配備教師16人,學生375人,開設6個教學班。在校長曾志欣同志的主抓下,充分調動師生勤教勤學的積極性,強化教學為宗旨,培養人才為實體,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和諧發展,學校的教學質量在該學區成績比較前列,多次參加小學生學區各項比賽都有得到獎勵和表揚。

3、晉江職業中專學校一所,該校址始建於1954年,原校名金井僑中,文革前曾辦過晉江大專班,文革後晉江三中合併在此學校改名為金井中學,後來該校又改名為晉江職業中專學校,校址始建於新市南區1號,占地面積2百畝左右。 截止2008年,學校配備教職員工190人,其中研究生學歷1人,大學本科180人,大專9人,學生數4070人,該校在書記許國川,校長陳華兵的直接領導下,師生勤樸,以教學為主,勇於開拓創新、團結、奮進、文明的校訓精神,學校以全面育人才,辦出特色為辦學宗旨,在教學科研的實踐中不斷探索,提高師生的教學文化科學水平,該校被國家認定是一所“國家級的重點職校”,曾經師生多次參加全國、省、地區等單位舉辦的各種比賽都得到榜上有名,已為國家為社會培養一大批優秀人才,該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為社會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4、金井毓英中學,該校是金井一所重點學校,建校已有一百多年,由於校址原建在金井鎮內,隨著社會科學文化教育陣地的配套設施的完善和要求,又隨著生員的增加,該校址不適合於擴建與發展,所以已將毓英中學高中部移建在新市東面,該村的區域內,校址占地面積1百畝,新市村已成為了金井鎮文化教育重要基地。

經濟發展

新市村是企事業發展開發的黃金寶地。單位部門已落成基建在該村區域內有國稅局金井分局、金井商會、金井供電所、金井自來水部等有關部門。還有鎮村規劃的新市工業區一個,已有十家企業在此基建投產,還有鎮村規劃的商住開發區,已基建完工經營的有金輝商業城、寶龍商住大樓,還有新毫豐酒樓。該村的區域範圍已形成企事業商業、文化教育基地等有關項目連在一體。該村主要經濟來源是以企業、商業為主來帶動第三產業及其他服務行業。

揭陽行政區劃百科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上,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處東經115°36′——116°37′39″,北緯22°53′——23°46′27″。
安樂村
庵後村
鰲頭村
鰲江鎮
北良村
北門社區
白塔鎮
半洋村
北河村
北溪村
北坑村
白塔村
邦莊村
北星村
白坑村
北村
祠堂村
長嶺村
赤岸村
赤步村
車田村
長灘村
赤岩村
粗坑村
赤洲村
赤二村
赤山村
長青村
東山街道
大圍村
大西村
東門社區
東郊社區
頂六村
東寨社區
大寮村
大瑤村
東倉村
東洲村
東寮村
東星村
登崗鎮
地都鎮
東光村
第四村
大嶺下村
第二村
東園鎮
大新村
大溪鎮
大鹿村
東新村
第三村
第五村
大園村
東聯社區
大同社區
大豐村
東隴鎮
大潭村
東門村
東福村
點埔村
東隴村
東埔村
典詹村
東港村
東湖社區
趙埔村
東港鎮
頂深水村
鳳林村
鳳聯村
鳳港村
鳳光村
汾水村
鳳北村
分水村
高湖村
港畔村
廣南村
港口社區
高明村
港尾村
古塘村
溝邊村
桂東村
觀音山村
關山村
關西村
官路村
古份村
厚洋村
華誠社區
何厝村
紅坡村
後寮村
湖濱社區
黃崗村
河田村
後湖村
惠城鎮
湖美村
後王村
後山村
後池村
京北社區
進賢社區
尖山村
金溪村
揭西縣
甲埔村
解放路社區
金東村
客洞村
坎頭村
葵潭鎮
爐頭村
籃兜村
龍砂村
劉畔村
龍嶺村
龍躍村
嶺仔村
隆江鎮
梅雲社區
梅雲街道
棉湖鎮
廟角村
馬南山村
南門社區
南厝村
南洋村
彭林村
中聯村
樟樹下村
周田鎮
寨一村
浦東社區
埔上村
埔尾村
坪上鎮
普寧市
群光村
岐山社區
岐寧社區
橋頭社區
錢坑鎮
前湖村
前埔村
榕華街道
榕東街道
榕城區
石洋村
石牌村
上林村
石峽村
石田村
水寨村
湯前村
潭溪村
塔兜村
湯壩村
塔頭鎮
塘邊社區
圍頭村
五新村
沃角村
西陳村
西馬街道
新陽社區
夏橋村
西關社區
下義社區
仙橋街道
巷畔社區
西頭社區
新亨鎮
下坡村
新圍村
新寮村
新市村
錫場鎮
西洋村
下壩村
新安社區
溪東村
新東村
西溪村
新風村
西塘村
象湖村
溪西鎮
西嶺村
永革社區
永安社區
玉聯村
雲路鎮
月城鎮
玉湖鎮
月山村
院前村
圓山村
月湖村
竹林村
中山街道
珠坑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