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後村[廣東揭陽市揭東區庵後村]

庵後村[廣東揭陽市揭東區庵後村]
庵後村[廣東揭陽市揭東區庵後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埔田鎮庵後村毗鄰揭東縣城北部,與中國十大開發區揭東經濟開發區接壤,地理位置極其優越。境內兩面環山一面環水,山水相映成趣,竹林滿山遍野,鮮花四處飄香,形成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村內道路基礎設施完善,國家二級公路貫穿全村,並擁有汕梅高速公路埔田庵後出入口,交通四通八達。全村現有人口10000多人,土地面積6.38平方公里,村民以種植竹筍為主導產業,全村現有竹筍種植面積3000多畝,是聞名遐邇的中國竹筍之鄉。

基本信息

簡介

庵後,地處黃岐山東北麓,屬於丘陵地帶山莊,以高為姓。它現屬揭東縣埔田鎮的一個行政村,有人口10000多,全村統一姓高,是宋代著名詩人高登,〔字彥先,號東溪〕後裔,在庵後村飼堂內供奉著高登聖像。庵後村是埔田鎮第一大村落。

由來

先祖聖像 先祖聖像

庵後,是一個村落的名字,居住著高氏一族,人稱“庵後高”,至今已有400年的歷史了。它地處黃岐山東北麓,屬於丘陵地帶山莊。它現屬揭東縣埔田鎮的一個行政村,有人口10000多人,也算是一個大村落了。它為什麼村名稱“庵後”呢?據潮汕地區村落命名的習慣,不少是以所在地的山、水、古蹟、名勝或地理形勝而定的,如湯前、潭前……而“庵後”理應是在一座庵寺之後,但該村卻無什麼古庵名寺,名從何來呢?

原來,庵後高氏始祖,原籍福建省漳浦縣,於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從閩入粵,首先遷至揭陽縣之霖田都德橋村庵後草創家園(即今之揭東縣霖磐鎮德中村),那裡原有陳氏一族居住,因在一座古庵之後,故名稱“德橋庵後”。居住不高敦重久,見該地雖好,但四周都是陳姓一族,占在地利,發展迅猛。而高氏孤立,誠恐受壓,於是來到梅岡都黃岐山東北麓,

見一片山地,地曠人少,土地肥沃,是可發展之地,乃搬遷至此重建村寨(即今之埔田鎮境內),但覺若干年來,在庵後居住也十分順利,添丁添財,為不忘故舊,乃把新建村名仍稱庵後。

高氏另創新村之後,大片荒山正是用武之地,乃不辭勞苦,披荊斬棘,把荒山造林種果,坡地闢為菜園,種菜蔬雜糧,窪地則闢為水田,這裡又是榕江三級支流車田水流過,便於灌溉,高氏子孫勤勞耕作,漸漸發展,使糧食能自給,山地作物,四季都有收成,故村子漸漸優裕起來,成為梅岡都的一個中等村落。

庵後村正文

庵後村最有名的土特產是香蕉和竹筍,尤其是竹筍,聲名更著,原因是這裡的土壤,適合於麻竹生長,這種麻竹,枝幹粗、葉子大、常年青綠,每年於農曆5至9月是其旺盛生長期,地下莖四面伸展,末尾便發出嫩芽,將欲露出地面。農民便用特製的金屬筍篦,把它從根部截斷,取出稚嫩的竹筍,每塊二三斤重,最大的有10多斤,是人們最喜歡吃的佳肴。把筍剝去外殼,切成絲,與鴨肉煮成湯,味道特別清甜。而“埔田粿條炒筍絲”是揭陽最有名美食,揭陽婦女,逢年過節,善於做菜粿,若用筍絲加料為餡,味道特別好,有一句俗話說:“乞食婆想食筍粿”是譏諷人太過奢求之意。從這句話也可看到筍粿的價值。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早日實現新農村建設,庵後村現代化建設與生態化建設兩手齊捉。09年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及報請上級有關部門同意,聘請湖南湘潭設計學院為村新農村建設做整體規劃,規劃內容以戰略眼光、創新思維、全局理念,科學謀劃做為指導思想,以突出民生、資源、生態、安全、發展、文明為重點。整體規劃竣工以後,規劃圖經上級相關部門論證,規劃結構受到高度讚賞。經多方籌資現已先期建成曲埔路、三曲路、師恩路及兩座主要橋樑,為以後招商引資拋磚引玉。現在的庵後村,樓房林立新屋成群。學校、老人文化活動中心、殯院館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村內道路硬化、排水暢化。道路兩旁花草樹木,前後掩映風景宜人。 小河流水,綠竹婆娑,在這風光旖旎的地方,庵後村築巢引鳳成功的引進了萬竹園這一休閒遊樂項目。該園以大手筆、新理念、投巨資打造別具特色的竹文化生態公園。公園的落成使用,使庵後生態旅遊的內涵進一步拓展,為庵後村新農村建設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的萬竹園,是都市人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旅遊觀光、放鬆偷閒的好地方。大量吸引著揭陽市區、汕頭、潮州、梅州等周邊城市的遊客前來觀光遊玩,成為揭陽市生態旅遊一大亮點。2010年元宵其間,該園還成功舉辦世界旅遊小姐大賽廣東賽區粵東分賽區的決賽,為萬竹園走出揭陽走向廣東面向全中國打出響亮的一牌。 竹筍之鄉,和諧家園。今天的庵後村,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社會綜合治安治理得到有效加強,良好生態環境讓人心曠神怡,人民民眾的日子越過越舒坦。

庵後村[廣東揭陽市揭東區庵後村] 庵後村[廣東揭陽市揭東區庵後村]

廣東名村

庵後村[廣東揭陽市揭東區庵後村] 庵後村[廣東揭陽市揭東區庵後村]

經濟

1995年12月-總書記視察庵後村竹筍生產基地時,對庵後村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竹筍生產給予高度肯定,並指示庵後村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發揮名牌效應,擴大生產規模,多出口多創匯。目前,庵後村已成為粵東地區乃至全國最大的大型麻竹筍生產基地,村內竹筍加工企業(公司)十多家,他們每年為國家創稅及解決村民勞動力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旅遊

揭東萬竹園,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萬竹園”位於具有“中國竹筍之鄉”的揭陽市揭東埔田鎮。景區面積近千畝,工程於2008年2月7日完工並對外開放

交通

與中國十大開發區揭東經濟開發區接壤,地理位置極其優越。境內兩面環山一面環水,山水相映成趣,竹林滿山遍野,鮮花四處飄香,形成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村內道路基礎設施完善,國家二級公路貫穿全村,並擁有汕梅高速公路埔田庵後出入口,萬寶路,交通四通八達。

揭陽行政區劃百科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上,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處東經115°36′——116°37′39″,北緯22°53′——23°46′27″。
安樂村
庵後村
鰲頭村
鰲江鎮
北良村
北門社區
白塔鎮
半洋村
北河村
北溪村
北坑村
白塔村
邦莊村
北星村
白坑村
北村
祠堂村
長嶺村
赤岸村
赤步村
車田村
長灘村
赤岩村
粗坑村
赤洲村
赤二村
赤山村
長青村
東山街道
大圍村
大西村
東門社區
東郊社區
頂六村
東寨社區
大寮村
大瑤村
東倉村
東洲村
東寮村
東星村
登崗鎮
地都鎮
東光村
第四村
大嶺下村
第二村
東園鎮
大新村
大溪鎮
大鹿村
東新村
第三村
第五村
大園村
東聯社區
大同社區
大豐村
東隴鎮
大潭村
東門村
東福村
點埔村
東隴村
東埔村
典詹村
東港村
東湖社區
趙埔村
東港鎮
頂深水村
鳳林村
鳳聯村
鳳港村
鳳光村
汾水村
鳳北村
分水村
高湖村
港畔村
廣南村
港口社區
高明村
港尾村
古塘村
溝邊村
桂東村
觀音山村
關山村
關西村
官路村
古份村
厚洋村
華誠社區
何厝村
紅坡村
後寮村
湖濱社區
黃崗村
河田村
後湖村
惠城鎮
湖美村
後王村
後山村
後池村
京北社區
進賢社區
尖山村
金溪村
揭西縣
甲埔村
解放路社區
金東村
客洞村
坎頭村
葵潭鎮
爐頭村
籃兜村
龍砂村
劉畔村
龍嶺村
龍躍村
嶺仔村
隆江鎮
梅雲社區
梅雲街道
棉湖鎮
廟角村
馬南山村
南門社區
南厝村
南洋村
彭林村
中聯村
樟樹下村
周田鎮
寨一村
浦東社區
埔上村
埔尾村
坪上鎮
普寧市
群光村
岐山社區
岐寧社區
橋頭社區
錢坑鎮
前湖村
前埔村
榕華街道
榕東街道
榕城區
石洋村
石牌村
上林村
石峽村
石田村
水寨村
湯前村
潭溪村
塔兜村
湯壩村
塔頭鎮
塘邊社區
圍頭村
五新村
沃角村
西陳村
西馬街道
新陽社區
夏橋村
西關社區
下義社區
仙橋街道
巷畔社區
西頭社區
新亨鎮
下坡村
新圍村
新寮村
新市村
錫場鎮
西洋村
下壩村
新安社區
溪東村
新東村
西溪村
新風村
西塘村
象湖村
溪西鎮
西嶺村
永革社區
永安社區
玉聯村
雲路鎮
月城鎮
玉湖鎮
月山村
院前村
圓山村
月湖村
竹林村
中山街道
珠坑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