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斑子麻黃種拉丁名:EphedralepidospermaC.Y.Cheng
種別名:朝呼日—哲格日根訥(蒙古族名)
科中文名:麻黃科
科拉丁名:Ephedraceae
屬中文名:麻黃屬
屬拉丁名:Ephedra
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10—30cm,稍呈墊狀。木質莖粗狀而堅硬,皮棕褐色或灰白色,多輪生分枝,呈“之”字形開展,具瘤節,同化枝綠色,短而細瘦,密集於節上,呈假輪生狀。葉膜質鞘狀,甚小,長約lmm,先端2裂,中部以下合生,裂片寬三角形,先端稍鈍。花單性,雌雄異株,雄球花於節上對生,無梗,具2—3對苞片,每苞內具1雄花,雄蕊5—8,花絲合生,雌球花單生,苞片2(3)對,中部以下合生,苞片隨胚珠發育而增厚,肉質,呈漿果狀,紅色,雌花2,胚珠外圍,假花被粗糙,並具橫列碎片狀細密突起。種子通常2粒,約1/3—2/3露出苞片外,棕褐色,卵形或長卵形,背部中央及兩側邊緣有明顯縱肋,表面有銹黃色橫列碎片狀細密突起。地理分布
分布於寧夏與阿拉善盟交界的賀蘭山及相鄰騰格里沙漠的剝蝕石質低山,向西南,少量地見於甘肅靖遠縣的寶積山。
生態特徵
強旱生植物,生長於半荒漠區的山地。多見於石質的低山區或山麓洪積扇上部,土壤為山地淡灰鈣土或灰漠土,排水良好,地下水很深,生境乾燥,地表多石塊、碎石及礫石。斑子麻黃常以伴生朴出現,在賀蘭山山麓洪積扇上部與淺山坡的短花針茅(Stipabreviflora)荒漠草原或刺鏇花(Conv-olvulustragacanthoi-des)、松葉豬毛菜(Salsolalaricifolia)草原化荒漠群落內。斑子麻黃高約20cm左右,較均勻地散生在群落中。重要的伴生植物有刺鏇花、細弱隱子草(Cleistogenesgracilis),糙葉黃芪(As-tragalusscaberrimus)、中華草沙蠶(Tripogonchinensis)、冠芒草(Enneapogonboreale)、地錦(Euphorbiahumifusa)等。
斑子麻黃在賀蘭山局部山谷的溝坡下部及乾河漫灘中成為群落建群種,成為斑子麻黃草原化荒漠,常見的伴生種有灌木亞菊(Ajaniafruticulosa),狹葉錦雞兒(Caraganastenophylla),松葉豬毛萊,刺鏇花,荒漠錦雞兒(C.Roborovskyi)、酸棗(Zi-zyphusjujuba),短花針茅(Stipabreviflora),冠芒草,貓頭刺(Oxytropisaciphylla)、中華草沙蠶,長芒草(Stipabun-geana)、叢生隱子草(Cleistogenescaespitosa)等。群落總蓋度20%。在寧夏,斑子麻黃4月上中旬萌發,5月中旬開花,7—8月種子成熟。
飼用價值
斑子麻黃是弓種低等的飼用植物。春、夏、秋季駱駝和山羊、綿羊採食其嫩枝和果實。在賀蘭山山麓草地過牧的情況下,常可看到斑子麻黃被羊群啃食殆盡的景象。據蒙古的資料報導稱,採食過多,山羊可發生中毒症狀。冬季缺草的日子,綿山羊樂食,駱駝喜食。無淪青乾狀態,馬牛一般不吃。斑子麻黃的化學成分與能值含量見表115—1,表115—2。斑子麻黃也是野生蜜源植物,花期很長,雄花多粉,雌花泌蜜,有利於當年蜂群的繁殖。植株含少量麻黃素,可作藥用,有鎮咳、止喘的功效。在礫石質山麓及洪積扇地區有一定的固土,防風蝕和山洪沖刷作用。
植物分類
根據中國麻黃屬植物分類及麻黃屬起源和演化研究中存在的爭論,本論文主要進行了分類學、形態學、微形態學、解剖學、形態發生學、孢粉學、古植物學、植物生態學和植物地理學等方面的研究。1、分類學
從性狀變異式樣的分析入手,結合標本館工作和野外調查,確認了中國麻黃屬植物共有13個種;合併了麗江麻黃(Ephedralikiangensis)、雌雄麻黃(E.fedtschenkoae);澄清了前人在細子麻黃(E.regeliana)、灰麻黃(E.glauca)、草麻黃(E.sinica)和雙穗麻黃(E.distachya)等種類鑑定中混亂的問題,並描述了一個新種——日土麻黃(EphedrarituensisY.Yang,D.Z.FuetG.Zhu)。
2、形態學
提供了中國麻黃屬種類的標本(包括模式標本)照片資料及中國麻黃屬植物的雌球花和雄球花的照片資料,為麻黃屬分類和系統學研究提供了證據。
3、微形態學
首次報導了中國麻黃屬植物的種子表面微形態特徵,聚合囊表面紋飾、小枝表面特徵。
種子表面特徵可分為4種類型。類型Ⅰ:種子表面平滑,包括:中麻黃(Ephedraintermedia)、雙穗麻黃、細子麻黃等;類型Ⅱ:種子表面具疣狀突起,僅發現木賊麻黃(E.equisetina)一種;類型Ⅲ:種子表面具橫向片層狀突起,僅有斑子麻黃(E.rhytidosperma)一種;類型Ⅳ:種子表面具縱條紋,包括喜馬拉雅特有的3個大種子的種類,即矮麻黃(E.minuta)、山嶺麻黃(E.gerardiana)和藏麻黃(E.saxatilis)。
對小枝表面掃描電鏡下的微形態構造的研究並沒有發現前人報導的毛狀體特徵,而只有一些疣狀角質突起和有變異的氣孔,同時注意到,麻黃屬植物的小枝表面特徵受到生境、發育階段的影響。
麻黃屬聚合囊頂孔開口處具腦波狀紋飾,而聚合囊表面紋飾具二級紋飾。麻黃屬聚合囊表面紋飾非常獨特,為該屬在地層中雄性生殖構造的發現提供了可參考的性狀。
4、孢粉學
補充了麻黃屬中非常特化的種—斑子麻黃的孢粉資料,同時也對膜果麻黃(Ephedraprzewalskii)、中麻黃、細子麻黃和木賊麻黃的孢粉重新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斑子麻黃的花粉形態也非常特殊,其縱肋數目5條左右,縱肋波狀扭曲,肋間溝槽內透明線發達且分枝。膜果麻黃的花粉與前人描述的一致,但是,中麻黃、細子麻黃和木賊麻黃的花粉形態可能受到發育的影響而與前人報導中描述的有些差異。討論了麻黃屬4種花粉類型的演化趨勢。
5、形態發生學
對麻黃屬雌球花三種代表類型的個體發育研究表明,三胚珠球花發育早期球花主軸的頂芽發育,雙胚珠球花的頂芽沒有發育,而在單胚珠球花中,雌性生殖單位直接占據頂芽的位置發育。這三種類型也代表了麻黃屬球花演化的三個階段,三胚珠球花代表麻黃屬雌球花的原始式樣,而單胚珠雌球花則為麻黃屬雌球花最為特化的式樣。總之,麻黃屬雌球花有簡化的趨勢,伴隨著這種趨勢,雌球花苞片數目減少、種子數目減少、種子體積增大、表面複雜度增加。
6、解剖學
對斑子麻黃種子表面微構造的形態發生及解剖研究表明,斑子麻黃雌性生殖單位發育早期,其表面為平滑型,因此,突起為次生的。這些突起是由雌性生殖單位外蓋被表皮細胞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這種突出生長常常在相鄰細胞之間同時發生,因此,出現片層狀構造。石蠟切片顯示,這些突起在發育早期有完整的細胞核、細胞質等結構,但在種子發育晚期和成熟後,這些外壁突起的細胞成為空腔隙,本文對這種構造的生態學意義進行了分析。
7、古植物學
本文描述了早白堊麻黃科的2個大化石種。
古斑子麻黃(EphedraarchaeorhytidospermaY.Yang,B.Y.GengetD.L.DilcheretZ.D.Chen)發現於遼西義縣組尖山溝層,時代為早白堊的芭雷姆期。該種的雌球花具2對苞片、1或2枚種子、珠孔管短直或頂部稍彎、種子表面具橫列片層狀紋飾等特徵而與現存的斑子麻黃特徵最為相近。二者之間如此多的相似之處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它們曾經有過共同祖先。因此,該種應歸屬於麻黃屬的肉苞組。古斑子麻黃雌球花特徵的穩定性同時也表明,在麻黃屬中也存在所謂的“形態演化停滯現象(morphologicalstasis)”,而這種現象也是首次在買麻藤類植物中報導。
星學異麻黃(AlloephedraxingxueiiJ.RTaoetY.Yang)產于吉林大拉子組,時代屬早白堊的阿普特期——阿爾布期。該種雌球花具2對苞片、2枚種子,種子長橢圓形且具短的珠孔管與現存麻黃科植物最為相近,但是,其分枝式樣與麻黃屬不同,因此,本文在麻黃科中建立了一新屬新種。此外,麻黃科植物常被看作是乾旱區植被的代表,但是,對星學異麻黃當時所處的環境研究發現,大拉子組當時具有較明顯的亞熱帶氣候條件下的植被性質,因此,星學異麻黃即使需要乾旱的條件,可能也只是局部小生境的條件。
種植技術
麻黃種植技術一、生物學特性
麻黃是草本狀灌木,木質莖。由於主根發達,根櫱能力強,所以耐乾旱瘠薄,抗風蝕沙埋性強。葉膜質呈鱗片狀,對生而基部連著。雌雄異株,二年生開始結實,六月份開花,八月中旬至九月上旬種子成熟,成熟以後種子自然脫落,種子長卵園形,黑褐色或灰褐色,表面具有皺紋,並有苞片。
麻黃的根系非常發達,一般深度在2米以上。其最大特性在地下30-40厘米的土層內可形成群片狀結構的根狀莖,是麻黃最發達的器官,承擔著吸收養分、水份、繁衍後代的重任。根狀莖粗可達4厘米,上有節,每一節上有2-4個不定芽和若干個不定根,不定芽可形成一個麻黃無性系單株。
二、育苗
麻黃種子採收難度大,價格昂貴,一旦育苗失敗,經濟損失較大,所以育苗工作十分重要。
1、圃地選擇
圃地應選在地勢平坦,背風向陽處,土壤以結構疏鬆、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或粘壤土為宜,PH值要低於7.5,一定要避開鹽鹼地。
2、整地作床
為改善土地壤理化性質,以利幼苗根系伸展,應在播種的前一年秋天進行全面整地,耕翻深度要達到25厘米以上。在整地前需用克菌丹拌成藥土撒在育苗地上,耕翻時每畝施入2500-5000公斤農家肥。
根據土壤及氣候情況作成平床或高床。高床床面高15厘米,寬1米,長度依圃地而定,一般在10米左右,作好床後灌足底水待播。
3、播種
為預防苗木猝倒病,播前咱子要進行消毒處理。方法是:先把種子用濃度為200PPm的育苗靈溶液浸泡兩小時,撈出後晾至能用手撒開,然後再均勻地拌入用克菌丹拌成的藥土中(克菌丹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5%,土為克菌丹重量10-15倍),播種量每畝10-15公斤。
也可用0.5%食用糖溶液浸泡24小時,然後混沙催芽,沙與種混合比為2:1,催芽2-3天,有1/3種子發芽種子即可播種。
根據地表溫度確定播種時間,一般在地表溫度達到10℃以上時,即可進行播種。一般採用條播,播幅寬4-5厘米,條間距10厘米。由於麻黃種子出土能力弱,復土一定薄,以種子不外露為宜,復土後要稍加鎮壓。
4、苗期管理
麻黃播種後4-5天開始出苗,12天左右苗木出齊。在此期間,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澆水應多次少量。一般隔兩天澆一次即可。苗木出齊後結合澆水追施一次硫酸亞鐵。在生長期內再加施一次硫酸亞鐵和氮肥,並進行2-3次鬆土除草。8月份要控制澆水以利蹲苗,10月中旬澆防凍水,麻黃耐寒可露天越冬。麻黃苗木一般2年生出圃。
三、栽培技術
麻黃栽植在春季和雨季均可進行。但以清明節前後栽植成活率最高。麻黃既可成片栽植,亦可與果樹間種、與農作物套種,在沙土、沙壤土、粘土上都能栽植。
栽前如有條件可進行施肥,一般採用穴栽法,每穴1-2株,栽植深度以根際深入土中1-2厘米為宜,株行距20×30厘米或30×30厘米,每畝約為6000-10000株。栽後要及時澆水。
麻黃為多年生植物,一般可生長30年左右,人工種植的麻黃二年後即可採收。採收季節在8-9月進行,收割時要注意茬口應高出地面1厘米,過低可能造成傷根引起麻黃死亡,過高可能造成生理乾旱死亡。
經濟評價
一、四季常綠的園林綠化植物麻黃是優良的景觀植物,麻黃四季常綠,常密集分布,形成純植叢群落,盛夏時節,紅果滿枝,景色美麗怡人,是較好的景觀植物和園林綠化植物。
二、超呼尋常的生態價值
麻黃有較高的生態價值,麻黃根系發達,適應性強,多分布在氣候條件惡劣的風沙乾旱地區,是優良的固沙植物,對保護風沙乾旱地區的生態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
麻黃是特產於中國而聞名於世界的藥用植物,具有興奮中樞神經,誘發出汗,抗過敏、抗流感病毒、利尿等作用,在中醫藥、蒙醫藥、西醫藥中都有廣泛的套用。
四、十分誘人的經濟效益
麻黃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麻黃經提取製成麻黃素系列產品,屬於出口創匯型產品,銷路好,附加值高,麻黃加工產業是資源轉換型產業,經濟效益較好。
五、不可多得的飼用價值
麻黃營養豐富,含熱量高,是優良的冷季放牧飼草;麻黃具有較高的飼用價值,麻黃營養豐富,含熱量高,是優良的冷季放牧飼草。
六、頑強的生命力
麻黃屬於根櫱類型植物,既有明顯橫走的水平根,又有垂直向下的垂向根,,形成龐大的"T"根系網,為麻黃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它不僅耐瘠薄,而且抗旱抗寒。
七、適應地域廣,繁殖容易,栽培成活率高,經濟效益好,一次種植,永遠受益。
相關詞條
裸子植物 | 植物 |
麻黃科 | 灌木 |
矮麻黃 拉丁學名:E.minutaFlorin 英文名:SmallEphedra | 中醫 |
藏麻黃 拉丁學名:E.saxatilisRoyleexFlorin 英文名:CliffEphedra | 草麻黃 拉丁學名:E.sinicaStapf 英文名:ChineseEphedra |
雌雄麻黃 拉丁學名:E.fedtschenkoaePauls 英文名:FedtschenkoEphedra | 單子麻黃 拉丁學名:E.monospermaGmel.exMey. 英文名:MonospermousEphedra |
匐枝麗江麻黃 拉丁學名:f.mairei(Florin)C.YCheng | 麗江麻黃 拉丁學名:E.likiangensisFlorin 英文名:LikiangEphedra |
膜果麻黃 拉丁學名:E.przewalskiiStapf 英文名:PrzewalskEphedra | 木賊麻黃 拉丁學名:E.equisetinaBunge 英文名:MongolianEphedra |
山嶺麻黃 拉丁學名:E.gerardianaWall. 英文名:GerardEphedra | 西藏麻黃 拉丁學名:var.tibeticaStapf |
細子麻黃 拉丁學名:E.regelianaFlorin 英文名:RegelEphedra | 中麻黃 拉丁學名:E.intermediaSchrenkexMey. 英文名:IntermediateEphedra |
中國裸子植物瀕危及稀有種
裸子植物 | 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種子植物,其發生髮展歷史悠久。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現在古生代,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們是遍布各大陸的主要植物。現代生存的裸子植物有不少種類出現於第三紀,後又經過冰川時期而保留下來,並繁衍至今的。 |
三尖杉科 | 海南粗榧;貢山三尖杉;篦子三尖杉 |
柏科 | 翠柏;台灣翠柏;紅檜;岷江柏木;巨柏;福建柏;朝鮮崖柏;崖柏 |
蘇鐵科 | 蘇鐵屬所有種 |
麻黃科 | 斑子麻黃 |
松科 | 百山祖冷杉;秦嶺冷杉;梵淨山冷杉;台灣冷杉;長苞冷杉;元寶山冷杉;資源冷杉;銀杉;海南油杉;矩鱗油杉;柔毛油杉;太白紅杉;四川紅杉;麥吊雲杉;康定雲杉;大果青桿;長葉雲杉;大別山五針松;華南五針松;雅加松;巧家五針松;長白松;興凱湖松;毛枝五針松;短葉黃杉;瀾滄黃杉;黃杉;麗江鐵杉;長苞鐵杉 |
羅漢松科 | 雞毛松;陸均松;長葉竹柏;海南羅漢松;蘭嶼羅漢松 |
紅豆杉科 | 短葉穗花杉;台灣穗花杉;雲南穗花杉;白豆杉;紅豆杉屬所有種;榧屬所有種 |
杉科 | 水松;水杉;台灣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