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唐末宋初始有先民定居於此。清初,在文祠集鎮區建有一祠,名文章祠,後以“文祠”為地名。
北宋至清初,文祠屬海陽郡登瀛都,清至民國期間稱登榮都。1914年後改為潮安縣登榮區。1930年屬潮安縣榮意區,與意溪合併。1946年與意溪分拆,屬潮安縣登榮鄉,1949年又與意溪合併稱榮意區。1950年榮意區稱第三區人民政府。1952年拆三區,文祠建制為文祠區人民政府,期間轄屬村變更繁迭。1958年9月再與意溪並置意溪人民公社。1961年4月與意溪分拆,成立公社,轄東社、南社、西社、北社、中社、赤水、永義、山地等8個高級社。1980年稱文祠公社管理委員會,轄22個大隊。1983年11月改置文祠區公所,轄下大隊稱鄉。1987年2月改為文祠鎮人民政府,轄22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1992年後屬潮安縣。1999年6月村級改制為自治,管理區改為村民委員會。鎮人民政府駐地在文祠集鎮(俗稱文祠市)。
經濟概況
農業:文祠處於山區半山區地帶,山多地少,以農業經濟為主,主要種植水稻和水果。2005年,投資900萬元,改造農田11.1平方千米(16600畝)。1988-2005年,全鎮平整大部分耕地,填平一大批廢澗荒溝,開展一系列農田基本建設,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2005年,農業總產值5469萬元。全鎮糧食總面積10.5平方千米(15793畝),畝產335千克,總產5301噸。
水利:1992-2005年,不斷對柏坑水庫、走馬廊水庫和寨頂水庫進行修繕。柏坑水庫為全鎮飲水、灌溉主要水庫,2004年投入175萬元進行除險加固。加固後庫容176.3萬立方米,有效庫容達到123.2萬立方米,比原來增加了41.3萬立方米,有效地提高防汛抗洪能力。修繕小水庫2座,修築機耕路9.61千米,修築山塘12座,修繕水坡35座。基本上解決全鎮的排灌問題。
水果:文祠鎮是潮安縣水果主產區之一,水果種植歷史悠久。傳統盛產橄欖、枇杷、楊梅、青梅、柿、黃皮和雜果等,品種繁多。水果種植業是文祠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水果收入是農民的大宗經濟收入。2005年,全鎮水果種植面積13.9平方千米(20843畝),總產2108噸。其中生柑29噸,香蕉263噸,鳳梨39噸。
1988年以來,在原有種植業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引進三棱橄欖、“早鍾6號” 枇杷、“東魁”楊梅、白粉梅等新品種。文祠的名、優、稀水果有陂坑梨、鴨背柿、鴨背楊梅、赤內枇杷和東社“東魁”楊梅。2004年10月,成立文祠鎮首個農民合作組織-文祠鎮楊梅合作社。2005年在掛鈎單位省審計廳的扶持下創辦“東魁”楊梅基地。至2005年,全鎮有潮州市建成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場、亨渝鰻種場和雄盛養豬場等“三高”種養場15個,其中市建成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場占地面積逾2平方千米(3000畝),以種植橄欖、龍眼、荔枝、楊梅等優質高產水果為主,兼養殖肉豬、雞、鰻,形成立體種養格局。
林業:資源豐富,主要樹種有松、杉、桉、相思和竹。1988年以來,文祠全面開展封山育林和植樹造林工作,積極保護林業資源。至2005年,全鎮封山育林面積33.9平方千米(50920畝)。
畜牧業:2005年,全鎮養豬存欄量14232頭,出欄量32420頭,養牛476頭。
工業:工副業基礎向來較為薄弱。改革開放以來, 文祠的鄉鎮企業有較大發展,至2005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2749萬元,有鄉鎮企業78家,從業人員810人。
社會事業
文祠於1992年興建架橋潭水電站,根據鳳凰溪系地理特點由東西兩岸分期興建架橋潭一站、架橋潭二站。總裝機容量為1820千瓦時,年發電量約600萬千瓦時,為文祠鎮經濟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進步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994年,建成日產水量4000噸的自來水廠,建成 3.5萬伏變電站。
基礎設施:公路及村道建設發展迅速。1992年初,全鎮水泥化道路僅有集鎮路段約500米。1993年,望嶺村民眾自主開鑿長3千多米的望嶺路。同時,掀起全鎮道路建設的熱潮。省道汕頭-鳳凰路文祠路段全長3.17千米,全線改道,於1997年1月動工,投資近3000萬元,於2000年1月竣工通車。1999年赤水路建成。2002-2005年,全鎮有東社-竹園路、望嶺路、河塘-坑美路、坪坑路、如意溪路相繼鋪成水泥化路面。2004年最後一個山地村落-茶輋通車。至此,全鎮重要鎮道、村道均實現硬底化,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飲水條件得到改善。2003年以來,在省政府及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採取建蓄水池、引山泉水的方法,改善全鎮將近三分之二的行政村落的飲水條件。
教育:教育事業發展迅猛。1992年,全鎮共有中學1所,國小10所,後調整學校布局,於2000年李工坑學校併入上榮國小,教委辦撤銷併入文祠中學稱文祠中心學校。2004年,上榮中心國小晉升縣一級學校。2005年,松坑國小停辦。共有中學1所,國小9所,在校學生2114人,教職工140人。教育扶貧力度逐年加大,2005年全鎮共有661名學生受到各級各類優待、資助。
文化:文化站大樓於2000年落成,其他主要文化設施有廣播電視網路維護站、圖書館。文化站、圖書館藏書2000冊。電視網路發展迅速,全鎮實現村村通電視,全鎮有線電視用戶達2600戶。
衛生:文祠鎮有衛生院1所,為一級乙等醫院。衛生院醫療設備不斷增加,技術力量逐步提高。
風景名勝
畲族文化:李工坑村是畲族的主要聚居點。1994年隆重舉辦第一屆具有畲族特色的“招兵節”,1997年舉辦了第二屆。2002年創建李工坑畲族文化民俗村,重新整理並向外界展示一批畲族民俗文化、畲歌畲舞、語言等重要資料,鋪村道、修遺址,畲族文化得到傳承,開始為世人所了解。
文物古蹟:永安門、婆姐嶺古道、和尚山普同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