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傳拓技術

文物傳拓技術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拓在紙上的技術。是保存文物資料、提供臨寫楷模的重要方法。可將石刻、古器物銘文和細微的花紋清晰地拓出來,以彌補照相技術的不足。

文物傳拓技術

正文

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拓在紙上的技術。是保存文物資料、提供臨寫楷模的重要方法。傳拓技術,在中國已有 1000 多年的歷史。許多已散失毀壞的碑刻,因有拓本傳世,才能見到原碑刻的內容及風采,如漢西嶽華山廟碑,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時被毀,傳世拓本遂為珍品;唐柳公權書宋拓神策軍碑,因原碑已佚,僅有一冊拓本傳世,就成為孤本。傳拓可將石刻、古器物銘文和細微的花紋清晰地拓出來,以彌補照相技術的不足。
碑帖傳拓 主要有擦墨拓、撲墨拓兩大類,還有蠟墨拓、鑲拓、響拓等。
擦墨拓法 主要工具是細毛氈捲成的擦子。擦子要卷緊縫密,手抓合適為宜,將氈卷下端切齊烙平,把濕紙鋪在碑石上,用棕刷拂平並用力刷,使紙緊覆凹處,再用鬃制打刷有順序地砸一遍,如石刻堅固,紙上需墊毛氈,用木錘塗敲,使筆道細微處清晰,切不可用木錘重擊。待紙乾後,用筆在拓板上蘸墨,用擦子把墨汁揉勻,並往紙上擦墨,勿浸透紙背,使碑文黑白分明,擦墨三遍即成。
撲墨拓法 傳拓用的撲子用白布或綢緞包棉花和油紙做成,內襯布兩層,一頭綁紮成蒜頭型,按所拓碑刻、器物的需要,可綑紮成大、中、小三種撲子。把撲包噴水潮潤,用筆蘸墨汁刷在拓板上,用撲子揉勻,如用雙撲子,可先在下面撲子上蘸墨,然後兩撲子對拍把墨汁揉均,再往半乾紙上撲墨,第一遍墨必須均勻,撲三四遍墨見黑而有光即可。傳拓摩崖石刻等,因摩崖崖面粗糙,可用白布包穀糠、頭髮、砂粉、鋸末等做成撲子,將雙撲子蘸墨揉勻後再拓凸凹不平的摩崖刻字。陝西省西安碑林傳拓工作者,用馬尾鬃製成羅底,然後內襯氈子、舊毛料做成羅底撲子,只用單個羅底撲子和一塊拓板,拓出的碑刻拓片效果也很好。
蠟墨拓法 用松煙子和蠟調合,做成餅狀大墨團,將乾紙貼在刻石上,用大蜡餅乾擦,又名為乾擦墨。在氣候嚴寒或洞窟潮濕地區,均可使用乾擦墨拓法。
鑲拓法 用小撲子先拓大字邊緣,然後鑲補完整的方法。如泰山經石峪大字刻經,先把字邊拓好揭下,再全補上墨。摩崖大字題刻,多用此種拓法。江蘇省丹徒焦山的陰崖上,梁瘞鶴銘刻石,字口淺平,也多採用鑲拓法。
響拓法 摹拓善本碑帖,將透明薄紙平鋪在碑帖上,用筆雙鉤輪廓,然後用小撲子影拓。或在原碑帖上覆一層薄紙雙鉤填墨,也叫響拓。
傳拓碑帖用墨,以晚清、民國初年碎墨最佳,將碎墨放入小罐內,加適當涼水,用木棍攪成墨汁,寫字不洇即可用。松煙桐油合香料製成的墨,或現在精製書畫墨汁,也是傳拓碑帖佳品。用煙子合膠做墨汁,或用煙子合蛋清做墨汁,必須在墨汁中加薄荷精、樟腦精等香料少許,可免去拓片的腥臭味。直接用黑煙子合水傳拓的最劣。拓碑帖造象,使用硃墨最佳,其次用膠水合銀硃,或蛋清合銀硃粉均可。最次是用膠水合紅土充做硃色拓。亦稱紅土子拓。拓本中墨色深黑有光的叫“烏金拓”,墨色淡勻如蟬翼的叫“蟬翼拓”,用硃色打拓的叫“硃拓”,還有濃墨拓、重墨拓、淺墨拓、淡墨拓等。
傳拓碑刻用紙,太薄易破,紙厚不能呈現筆鋒;竹紙不耐久,棉紙易乾起毛,藤紙雖佳,但不宜捶拓。宋麻紙既能耐久又不易起毛。宋元之間棉紙麻紙摻用。明專用棉紙。清竹紙、樹紙並用。陝西拓碑多用本地產紙,南山制寬簾紋紙,與宋紙製法略同。山東拓多用東昌縣毛頭紙。河南多用當地棉紙。江南拓多用宣紙。兩廣用宣紙又名廣紙,多洇墨。四川多用黑毛頭紙,近有機制棉連紙。雲南多用白皮紙。近代拓碑刻多用棉連紙、夾連、料半紙、粉連紙等。拓碑刻古器物等用紙,先用小裁刀剔去紙上疙瘩、草棍、沙粒等雜質,裁掉紙邊紅色印記,把紙清掃乾淨再使用。
傳拓碑刻悶紙,主要方法是清洗碑刻,按刻石尺寸裁紙,四邊余 3厘米,用棉連紙、料半紙等均可,把紙摺成20×20方塊,或長方形,每摺相錯 5毫米,以便揭開使用,然後將一張疊好的紙放入清水盆內,濕透後取出放在潔淨的濕布上,每一張濕紙,加上疊好的一張乾紙,用濕布包好,雙手用力壓紙,待濕乾均勻後取用。西安碑林傳拓悶紙法,是把幾十張疊好的整紙,放在開水盆內沾濕四邊,放在木板上,待濕紙水控乾,紙中間洇透後使用。
青銅器、甲、骨、玉器、古陶等器物的傳拓 方法與傳拓碑刻略有不同,即必須在桌案上鋪厚氈子,或用綢布棉花縫成軟墊子,把銅器、古陶、玉器等文物放在軟墊上拓,小塊甲骨用油泥做范,完整甲骨用油泥墊穩後再拓,紙要用板薄棉連紙,如六吉棉連紙、安徽涇縣扎花棉連紙等。用白芨水將紙上好,用小發刷輕打,拓墨不洇透紙背為佳。墨須用硯台磨墨,乾隆、嘉慶年間的墨最佳。傳拓珍貴文物,要根據古器物情況,研究使用工具,確保文物不受損壞。
器物全形拓法 傳拓青銅器、陶器全形,始於清嘉慶年間。最初不用整紙,將器身、耳、足分拓,然後用筆蘸水劃撕掉余紙,按圖稿的需要,把各部分拼粘在一張紙上。
現代青銅器全形拓法 把器物先畫一簡單圖稿,用鉛筆在紙中間畫一道豎線,在下邊畫一橫線,用卡尺把器物最高與最寬處量好後,在紙上畫一方形格子,然後把器物各部分按測量的尺寸位置畫在上面。圖稿畫成後,把薄棉連紙復於畫稿上,用鉛筆輕輕地描繪,畫好後用白芨水將紙上在器物上,上紙先上器物中間的一部分,再按所畫的位置繼續上紙墨。應拓的花紋必須分幾次拓,沒有花紋之處也須在器上拓,拓完器上各部分的花紋,用細水輕噴,按平襯紙,待乾後再拓邊際。拓邊時用油紙或薄硬紙剪成不同彎度的雲規(按器物的需要制),按在拓成的花紋邊上,然後用小撲子蘸墨拓,墨色宜淡勿濃,花紋之間不可拓墨,否則就會失去原形。
拓圖形的墨色,凸出的要濃,凹下去的要淡。器形上大下小的,墨色就由上而下逐漸由濃而淡。窪糟形的,兩邊墨色濃,中間逐漸淡。如凸出一條半圓形的楞 (俗稱泥鰍背 ),中間的墨色要濃,兩邊逐漸減淡。鼎的兩耳須拓四面。卣的提梁拓三面,還要拓獸頭的正面和上面。拓、罍等器的兩耳,要把耳的後面拓全,並要分出正面和背面。還有器物的耳與足,必須接連。方形的器物,要拓些側面。拓爵要把三足放置適當,還要露出爵鋬(把手),鋬上有字的也要拓上一些。拓角、斝的器形與拓爵大體相同。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