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
用長短不等的青竹七筒,一頭就竹節做底,另一頭削麵斜口,在筒身的一側開五一條約厘米的小槽。槽靠近筒底音高,離得遠音低,竹筒越短音越高,越長音越低。不削皮的音高,削皮後音低。七個竹筒能敲出三種調子。第一個敲得最急,其它根據調子的不同而依次緩之。
敲竹筒這一風俗的歷史可以追索到很遠的古代,它跟先民們的狩獵有密切關係,當時,打到野豬、馬鹿等大野獸,敲直徑大的一套竹筒;打到麂子等小野獸,敲直徑小的一套竹筒,打到野牛兩套一起敲。所以人們能從竹筒聲中,分辨出是打到了什麼樣的野獸。
敲竹筒,基諾族的敲竹筒,多次參加州、縣舉辦的文藝調演,1980年還敲到了北京,參加在首都舉辦的全國民族文藝會演。叮咚的竹筒聲,敲開了觀眾的心扉,牽動了不知多少人的感情,這種簡單而有趣的樂器,在製作和演奏上都是很有講究的。
用長短不等的青竹七筒,一頭就竹節做底,另一頭削麵斜口,在筒身的一側開五一條約厘米的小槽。槽靠近筒底音高,離得遠音低,竹筒越短音越高,越長音越低。不削皮的音高,削皮後音低。七個竹筒能敲出三種調子。第一個敲得最急,其它根據調子的不同而依次緩之。
敲竹筒這一風俗的歷史可以追索到很遠的古代,它跟先民們的狩獵有密切關係,當時,打到野豬、馬鹿等大野獸,敲直徑大的一套竹筒;打到麂子等小野獸,敲直徑小的一套竹筒,打到野牛兩套一起敲。所以人們能從竹筒聲中,分辨出是打到了什麼樣的野獸。
基諾竹筒,基諾族敲擊體鳴樂器,又稱七軻。流行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洛克。基諾竹筒,每個竹筒多用一節毛竹製成,一棵大毛竹可做若干個竹筒。一般...
簡介 背景 分類 演奏 意義竹筒,是哈尼族落擊體鳴樂器。是由生活器具演變而來的樂器,流行於雲南省思茅地區、西雙版納傣阿嘎族自治州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竹筒飯是傣族、哈尼族、拉...
簡介 傳統舞蹈 基諾竹筒 竹筒套用前景竹筒鼓,又稱竹鼓、升筒鼓。佤、布朗、傣、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在祖國西南邊陲的阿佤山區,幾乎家家都有竹鼓,供兒童敲擊娛樂。廣泛流行於雲南省滄源、耿馬、西盟...
文獻記載 樂器歷史 形制結構 演奏方法陳余淑女阿嬤跟大多數的女人一樣,有著美滿家庭的夢想,但是隨著她的先生吉成染上賭癮,夢想一一破碎。 慈濟人、與磚窯廠的同事,讓淑女再次展現堅強的生命韌性,...
故事總綱 角色介紹茶馬世家簡介茶馬世家logo 夢尋茶馬古道,香戀茶馬世家[1] ! 茶馬世家是峨山茶馬世家茶業有限公司的的簡稱。公司成立於2...
茶馬世家簡介 茶馬世家起源 文化 形象 馬幫文化簡介 布姑是基諾族用竹筒製成的樂器。布姑外形很像侗族的高音芒筒,多由一節毛竹做成。每個竹筒高30厘米左右,筒徑6厘米左右。上端敞口並修削成斜成,下端底部留有竹節,在竹筒的筒口斜面正下方,開有一條寬1厘米左右...
簡介 歷史發展 演奏方法,婦女頭戴鮮花,身著美麗的民族服裝,每人持一杵,相互配合,敲擊出美妙的鏇律,邊敲奏邊歌舞,她們時而整齊地集體舂擊;時而交錯舂擊;忽而後退,忽而聚攏...圍臼、且歌且舞。在臼邊掛上竹筒,不時地用杵去敲擊。時而整齊的集體舂擊...
簡介 起源 特點 獨具魅力 杵歌,十年九不收”之民謠,舊時百姓深受水災之苦,只得背井離鄉,靠敲碟子、拍漁鼓...
簡介 溯源 記載 流派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