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由來
現代化學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創的,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相對原子質量大小並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製成元素周期表的雛形。經過多年修訂後才成為當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一列稱為一個族。
原子半徑由左到右依次減小,上到下依次增大。
在化學教科書中,都附有一張“元素周期表(英文:the periodic table)”。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來似乎互不相關的元素統一起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自然體系。
它的發明,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
到這張表,人們便會想到它的最早發明者——門捷列夫。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排列,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縱行,編制出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繫,使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成為化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隨著科學的發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後被填滿。
當原子結構的奧秘被發現時,編排依據由相對原子質量改為原子的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或核電荷數﹚,形成現行的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數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跟元素的原子結構有如下關係:
質子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預測性
利用周期表,門捷列夫成功的預測當時尚未發現的元素的特性(鎵、鈧、鍺)。1913年英國科學家莫色勒利用陰極射線撞擊金屬產生X射線,發現原子序越大,X射線的頻率就越高,因此他認為核的正電荷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並把元素依照核內正電荷(即質子數或原子序)排列。後來又經過多名科學家多年的修訂才形成當代的周期表。
門捷列夫總結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含有63種化學元素豎列稱為主族或者副族、橫列稱為周期、後經完善現已經發展成為111種元素
,並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一個縱列。每一種元素都有一個序號,大小恰好等於該元素原子的核內質子數,這個序號稱為原子序數。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前。
排序方式
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性質有明顯的規律性,科學家們是按原子序數遞增排列,將電子層數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將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個橫行叫作一個周期,每一個縱行叫作一個族(8、9、10縱行為一個族)。這7個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長周期(4、5、6)和不完全周期(7)。共有16個族,又分為7個主族(ⅠA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7個副族(ⅠB ⅡB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ⅧB族(包括三個縱行),一個零族。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結構,也顯示了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和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繫。使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稱為化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同一周期內,從左到右,元素核外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依次遞增,原子半徑遞減(零族元素除外)。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獲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沒有正價的除外)。
意義
元素周期表的意義重大,科學家正是用此來尋找新型元素及化合物。
很多人注意到,元素周期表最後幾位元素永遠是以ium結尾的,其實這只是一種臨時命名規則,叫IUPAC元素系統命名法。在這種命名法中,會為未發現元素和已發現但尚未正式命名的元素取一個臨時西方文字名稱並規定一個代用元素符號,使用拉丁文數字頭以該元素之原子序來命名。此規則簡單易懂且使用方便,而且它解決了對新發現元素搶先命名的惡性競爭問題,使為新元素的命名有了依據。如ununbium便是由un(一)- un(一)- bi(二)- ium(元素)四個字根組合而成,表示“元素112號”。而ununtrium便是由un(一)- un(一)- tri(三)- ium(元素)四個字根組合而成,表示“元素113號”。
功能
原子半徑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元素化合價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從左到右,第二周期元素最高正價由鹼金屬+1遞增到氮元素+5(氟無正價,氧無+6價),其他周期元素最高正價由鹼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都由碳族-4遞增到-1。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價、負價均相同。
單質的熔點
(1)同一周期元素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
(2)同一族元素從上到下,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
元素的金屬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
(2)同一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水化物酸鹼性
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鹼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F/Cl;O/S除外)
非金屬氣態
元素非金屬性越強,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同周期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氣態氫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強;同主族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氣態氫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單質的氧化
一般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其氧化物的氧離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氧化性越強,其單原子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弱。
元素位置推斷
1、元素周期數等於核外電子層數;
2、主族元素的序數等於最外層電子數;
3、確定族數應先確定是主族還是副族,其方法是採用原子序數逐步減去各周期的元素種數,即可由最後的差數來確定。最後的差數就是族序數,差為8、9、10時為VIII族,差數大於10時,則再減去10,最後結果為族序數。
根據各周期所含的元素種類推斷,用原子序數減去各周期所含的元素種數,當結果為“0”時,為零族;當為正數時,為周期表中從左向右數的縱行,如為“2”則為周期表中從左向右數的第二縱行,即第ⅡA族;當為負數時其主族序數為8+結果。所以應熟記各周期元素的種數,即2、8、8、18、18、32、32、1(目前)。
化學元素周期表 - 記憶技巧
性質記憶
元素表順口溜
元素周期表
化學元素圖冊
我是氫,我最輕,火箭靠我運衛星;
我是氦,我無賴,得失電子我最菜;
我是鋰,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
我是鈹,耍賴皮,雖是金屬難電離;
我是硼,有點紅,論起電子我很窮;
我是碳,反應慢,既能成鏈又成環;
我是氮,我阻燃,加氫可以合成氨;
我是氧,不用想,離開我就憋得慌;
我是氟,最惡毒,搶個電子就滿足;
我是氖,也不賴,通電紅光放出來;
我是鈉,脾氣大,遇酸遇水就火大;
我是鎂,最愛美,攝影煙花放光輝;
我是鋁,常溫里,濃硫酸里把澡洗;
我是矽,色黑灰,信息元件把我堆;
我是磷,害人精,劇毒列表有我名;
我是硫,來歷久,沉澱金屬最拿手;
我是氯,色黃綠,金屬電子我搶去;
我是氬,活性差,霓虹紫光我來發;
我是鉀,把火加,超氧化物來當家;
我是鈣,身體愛,骨頭牙齒我都在;
我是鈧,耐溫廣,高溫合金我來幫;
我是鈦,過渡來,太空梭我來蓋;
我是釩,酸鹼煩,如虎添翼鋼加釩;
我是鉻,正六鉻,酒精過來變綠色;
我是錳,價態多,七氧化物爆炸猛;
我是鐵,用途廣,不鏽鋼喊我叫爺;
我是鈷,藍色母,癌症要用六十鈷;
我是鎳,無銹鐵,鎳鈦合金能記憶;
我是銅,色紫紅,投入硝酸氣棕紅;
我是鋅,人必需,體內我立大功勳;
我是鎵,易熔化,六十七鎵是奇葩;
我是鍺,可晶格,紅外視窗能當殼;
我是砷,顏色深,三價元素奪你魂;
我是硒,補人體,口服液里有玄機;
我是溴,揮發臭,液態非金我來秀;
我是氪,保護氣,通電就顯橘紅色;
我是銣,鹼金屬,沾水煙花鉀不如;
化學元素
化學元素圖冊
我是鍶,天青石,八十七鍶幫醫生;
我是釔,難分離,我在特種合金里;
我是鋯,熔點高,石頭裡面很多鋯;
我是鈮,能吸氣,網路讓我當NB;
我是鉬,像石墨,提高再結晶溫度;
我是鎝,能放射,地殼裡面我沒得;
我是碘,升華煙,遇到澱粉藍點點;
我是銫,金黃色,入水爆炸容器破;
我是鎢,高溫度,其他金屬早嗚呼;
我是金,很穩定,扔進王水影無形;
我是汞,有劇毒,液態金屬我為獨;
我是鈾,濃縮後,造核子彈我最牛;
我是銦,軟如金,輕微放射宜小心;
我是鉈,能脫髮,投毒出名看清華;
我是鉛,能儲電,子彈頭裡也出現;
族記憶
氫鋰鈉鉀銣銫鍅——請李娜加入私訪
鈹鎂鈣鍶鋇鐳——媲美蓋茨被雷
硼鋁鎵銦鉈——碰女嫁音他
碳矽鍺錫鉛——探歸者西遷
氮磷砷銻鉍——蛋臨身體閉
氧硫硒碲釙——養牛西蹄撲
氟氯溴碘砹——父女繡點愛
(0族)氦氖氬氪氙氡——害耐亞克先動
化合價記憶
一家請驢腳拿銀,(一價氫氯鉀鈉銀)
二家羊蓋美背心。(二價氧鈣鎂鋇鋅)
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鋇鎂鋅
三鋁四矽五價磷二三鐵、二四碳
一至五價都有氮銅汞二價最常見
正一銅氫鉀鈉銀正二銅鎂鈣鋇鋅
三鋁四矽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鐵二四六七錳為正
碳有正四與正二再把負價牢記心
負一溴碘與氟氯負二氧硫三氮磷
故事記憶法
根據一個小故事來背誦
侵害
從前,有一個富裕人家,用鯉魚皮捧碳,煮熟雞蛋供養著有福氣的奶媽,這家有個很美麗的女兒,叫桂林,不過她有兩顆綠色的大門牙(哇,太恐怖了吧),後來只能嫁給了一個叫康太的反革命。剛嫁入門的那天,就被小姑子號稱“鐵姑”狠狠地捏了一把,新娘一生氣,當時就休克了。
這下不得了,娘家要上告了。鐵姑的老爸和她的哥哥夜入縣太爺府,把大印假偷走一直往西跑,跑到一個仙人住的地方。 這裡風景優美:彩色貝殼藍藍的河,一隻烏鴉用一縷長長的白巾牽來一隻鵝,因為它們不喜歡冬天,所以要去南方,一路上還相互提醒:南方多雨,要注意防雷啊。
在來把這個故事濃縮一下:
第一周期:
氫氦----侵害
第二周期:
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鯉皮捧碳蛋養福奶
第三周期:
鈉鎂鋁矽磷硫氯氬----那美女桂林留綠牙(那美女鬼流露綠牙)(那美女歸你)
第四周期:
鉀鈣鈧鈦釩鉻錳----嫁改康太反革命
鐵鈷鎳銅鋅鎵鍺----鐵姑捏痛新嫁者
砷硒溴氪----生氣休克
第五周期:
銣鍶釔鋯鈮----如此一告你
鉬鎝釕----不得了
銠鈀銀鎘銦錫銻----老把銀哥印西堤
碲碘氙----地點仙
第六周期:
銫鋇鑭鉿----(彩)色貝(殼)藍(色)河
鉭鎢錸鋨----但(見)烏(鴉)(引)來鵝
銥鉑金汞鉈鉛----一白巾供它牽
鉍釙砹氡----必不愛冬(天)
第七周期:
鍅鐳錒----防雷啊!
國中常用元素: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矽磷硫氯氬鉀鈣
(侵害臉皮盆,碳蛋養膚奶,那美女鬼人,牛肉要加鈣)
溶解性口訣
鉀鈉銨鹽溶(鉀鹽鈉鹽銨鹽都溶於水和酸)
硝酸鹽相同(硝酸鹽同上)
鉀鈉鈣和鋇(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鋇)
溶鹼有四種(上面四種是可溶性的鹼)
氯除銀亞汞(鹽酸鹽除了銀亞汞其他都溶)
硫酸除鉛鋇(硫酸鹽除了鉛和鋇其他都溶)
(請注意,溶解性口訣中,所謂的溶解範圍只在初、高中的課本範圍內適用,也有一部分鉀、鈉、銨鹽,硝酸鹽,氯化物,硫酸鹽難溶而不在口訣中,除上述四種鹼外,也有其他可溶的氫氧化物。)
化學元素周期表
核電荷數 | 元素符號 | 元素名稱 | 相對原子質量 | 發現者 |
1 | H | 氫 | 1.00794(7) | 1766年,英國貴族亨利.卡文迪西(1731-1810)發現 |
2 | He | 氦 | 4.002602(2) | 1868年,法國天文學家讓遜(1824-1907)和英國天文學家諾曼.洛克爾(1836-1920)利用太陽光譜發現。 |
3 | Li | 鋰 | 6.941(2) | 1817年,瑞典人約翰.歐格思.阿弗韋森(1792-1841)在分析葉長石時發現 |
4 | Be | 鈹 | 9.012182(3) | 1798年,法國人路易.尼古拉斯.沃克朗(1763-1829)在分析綠柱石時發現 |
5 | B | 硼 | 10.811(7) | 1808年,法國人約瑟夫.路易.呂薩克(1788-1850)與法國人路易士.泰納爾(1777-1857)合作發現,而英國化學家戴維只不過遲了9天發表 |
6 | C | 碳 | 12.011 | 古人發現 1796年,英國籍化學家史密森.特南特(1761-1815)發現鑽石由碳原子組成 |
7 | N | 氮 | 14.007 | 1772年,瑞典化學家卡爾.威廉.舍勒和法國化學家拉瓦節和蘇格蘭化學家丹尼爾.盧瑟福(1749-1819)同時發現氮氣 |
8 | O | 氧 | 15.999 | 1771年,英國普利斯特里和瑞典舍勒發現;中國古代科學家馬和發現(有爭議) |
9 | F | 氟 | 18.998 | 1786年化學家預言氟元素存在,1886年由法國化學家莫瓦桑用電解法製得氟氣而證實 |
10 | Ne | 氖 | 20.17 | 1898年,英國化學家萊姆塞和瑞利發現 |
11 | Na | 鈉 | 22.9898 | 1807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
12 | Mg | 鎂 | 24.305 |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
13 | Al | 鋁 | 26.982 | 1825年,丹麥H.C.奧斯特用無水氯化鋁與鉀汞齊作用,蒸發掉汞後製得 |
14 | Si | 矽 | 28.085 | 1823年,瑞典化學家貝采尼烏斯發現它為一種元素 |
15 | P | 磷 | 30.974 | 1669年,德國人波蘭特通過蒸發尿液發現 |
16 | S | 硫 | 32.06 | 古人發現(法國拉瓦錫確定它為一種元素) |
17 | Cl | 氯 | 35.453 | 1774年,瑞典化學家舍勒發現氯氣,1810年英國戴維指出它是一種元素 |
18 | Ar | 氬 | 39.94 | 1894年,英國化學家瑞利和萊姆塞發現 |
19 | K | 鉀 | 39.098 | 1807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
20 | Ca | 鈣 | 40.08 |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
21 | Sc | 鈧 | 44.956 | 1879年,瑞典人尼爾遜發現 |
22 | Ti | 鈦 | 47.9 | 1791年,英國人馬克.格列戈爾從礦石中發現 |
23 | V | 釩 | 50.94 | 1831年,瑞典瑟夫斯特木研究黃鉛礦時發現,1867年英國羅斯特首次製得金屬釩 |
24 | Cr | 鉻 | 51.996 | 1797年,法國路易.尼古拉.沃克蘭在分析鉻鉛礦時發現 |
25 | Mn | 錳 | 54.938 | 1774年,瑞典舍勒從軟錳礦中發現 |
26 | Fe | 鐵 | 55.845 | 古人發現 |
27 | Co | 鈷 | 58.9332 | 1735年,布蘭特發現 |
28 | Ni | 鎳 | 58.69 | 中國古人發現並使用。1751年,瑞典礦物學家克朗斯塔特首先認為它是一種元素 |
29 | Cu | 銅 | 63.54 | 古人發現 |
30 | Zn | 鋅 | 65.38 | 中國古人發現 |
31 | Ga | 鎵 | 69.72 | 1875年,法國布瓦博德朗研究閃鋅礦時發現 |
32 | Ge | 鍺 | 72.5 | 1885年,德國溫克萊爾發現 |
33 | As | 砷 | 74.922 | 公元317年,中國葛洪從雄黃、松脂、硝石合煉製得,後由法國拉瓦錫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
34 | Se | 硒 | 78.9 | 1817年,瑞典貝采尼烏斯發現 |
35 | Br | 溴 | 79.904 | 1824年,法國巴里阿爾發現 |
36 | Kr | 氪 | 83.8 | 1898年,英國萊姆塞和瑞利發現 |
37 | Rb | 銣 | 85.467 | 1860年,德國本生與基爾霍夫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
38 | Sr | 鍶 | 87.62 |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
39 | Y | 釔 | 88.906 | 1789年,德國克拉普魯特發現 |
40 | Zr | 鋯 | 91.22 | 1789年,德國化學家克拉普羅斯在鋯石中發現41 |
41 | Nb | 鈮 | 92.9064 | 1801年,英國化學家哈契特發現 |
42 | Mo | 鉬 | 95.94 | 1778年,瑞典舍勒發現,1883年瑞典人蓋爾姆最早製得 |
43 | Tc | 鎝* | 97.907 | 1937年,美國勞倫斯用回旋加速器首次獲得,由義大利佩列爾和美國西博格鑑定為一新元素。它是第一個人工製造的元素 |
44 | Ru | 釕 | 161.0 | 1827年,俄國奧贊在鉑礦中發現,1844年俄國克勞斯在烏金礦中也發現它並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
45 | Rh | 銠 | 102.906 | 1803年,英國沃拉斯頓從粗鉑中發現並分離出 |
46 | Pd | 鈀 | 106.42 | 1803年,英國沃拉斯頓從粗鉑中發現並分離出 |
47 | Ag | 銀 | 107.868 | 古人發現 |
48 | Cd | 鎘 | 112.41 | 1817年,F.施特羅邁爾從碳酸鋅中發現 |
49 | In | 銦 | 114.82 | 1863年,德國里希特和萊克斯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
50 | Sn | 錫 | 118.6 | 古人發現 |
51 | Sb | 銻 | 121.7 | 古人發現 |
52 | Te | 碲 | 127.6 | 1782年,F.J.米勒.賴興施泰因在含金礦石中發現 |
53 | I | 碘 | 126.905 | 1814年,法國庫瓦特瓦(1777-1838)發現,後由英國戴維和法國蓋.呂薩克研究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
54 | Xe | 氙 | 131.3 | 1898年,英國拉姆塞和瑞利發現 |
55 | Cs | 銫 | 132.905 | 1860年,德國本生和基爾霍夫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
56 | Ba | 鋇 | 137.33 |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製得 |
57~71 | La~Lu | 鑭系 | | |
57 | La | 鑭 | 138.9 | 1839年,瑞典莫山吉爾(1797-1858)從粗硝酸鈰中發現 |
58 | Ce | 鈰 | 140.1 | 1803年,瑞典貝采尼烏斯、德國克拉普羅特、瑞典希新格分別發現 |
59 | Pr | 鐠 | 140.9 | 1885年,奧地利威斯巴(1858-1929)拔從鐠釹混和物中分離出玫瑰紅的釹鹽和綠色的鐠鹽而發現 |
60 | Nd | 釹 | 144.2 | 1885年,同上 |
61 | Pm | 鉕 | (147) | 1945年,美國馬林斯基、格倫德寧和科里寧從原子反應堆鈾裂變產物中發現並分離出 |
62 | Sm | 釤 | 150.3 | 1879年,法國布瓦博德朗發現 |
63 | Eu | 銪 | 151.96 | 1896年,法國德馬爾蓋發現 |
64 | Gd | 釓 | 157.25 | 1880年,瑞士人馬里尼亞克從薩馬爾斯克礦石中發現。1886年,法國布瓦博德朗制出純淨的釓 |
65 | Tb | 鋱 | 158.9 | 1843年,瑞典莫桑德爾發現,1877年正式命名 |
66 | Dy | 鏑 | 162.5 | 1886年,法國布瓦博德朗發現,1906年法國於爾班製得較純淨的鏑 |
67 | Ho | 鈥 | 164.9 | 1879年,瑞典克萊夫從鉺土中分離出並發現 |
68 | Er | 鉺 | 167.2 | 1843年,瑞典莫德桑爾用分級沉澱法從釔土中發現 |
69 | Tm | 銩 | 168.9 | 1879年,瑞典克萊夫從鉺土中分離出並發現 |
70 | Yb | 鐿 | 173.04 | 1878年,瑞士馬里尼亞克發現 |
71 | Lu | 鑥 | 174.967 | 1907年,奧地利韋爾斯拔和法國於爾班從鐿土中發現 |
72 | Hf | 鉿 | 178.4 | 1923年,瑞典化學家赫維西和荷蘭物理學家科斯特發現 |
73 | Ta | 鉭 | 180.947 | 1802年,瑞典艾克保發現,1844年德國羅斯首先將鈮、鉭分開 |
74 | W | 鎢 | 183.8 | 1781年,瑞典舍勒分解鎢酸時發現 |
75 | Re | 錸 | 186.207 | 1925年,德國地球化學家諾達克夫婦從鉑礦中發現 |
76 | Os | 鋨 | 190.2 | 1803年,英國化學家坦南特等人用王水溶解粗鉑時發現 |
77 | Ir | 銥 | 192.2 | 1803年,英國化學家坦南特等人用王水溶解粗鉑時發現 |
78 | Pt | 鉑 | 195.08 | 1735年,西班牙安東尼奧.烏洛阿在平托河金礦中發現,1748年有英國化學家W.沃森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
79 | Au | 金 | 196.967 | 古人發現 |
80 | Hg | 汞 | 200.5 | 古希臘人發現 |
81 | Tl | 鉈 | 204.3 | 1861年,英國克魯克斯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
82 | Pb | 鉛 | 207.2 | 古人發現 |
83 | Bi | 鉍 | 208.98 | 1450年,德國瓦倫丁發現 |
84 | Po | 釙 | (209) | 1898年,法國皮埃爾.居里夫婦發現 |
85 | At | 砹 | (201) | 1940年,美國化學家西格雷、科森等人用α-粒子轟擊鉍靶發現並獲得 |
86 | Rn | 氡 | (222) | 1903年,英國萊姆塞仔細觀察研究鐳射氣時發現 |
87 | Fr | 鍅 | (223) | 1939年,法國化學家佩雷(女)提純錒時意外發現 |
88 | Ra | 鐳 | 226.03 | 1898年,法國化學家皮埃爾.居里夫婦發現,1910年居里夫人製得第一塊金屬鐳 |
89~103 | Ac~Lr | 錒系 | | |
89 | Ac | 錒 | (227) | 1899年,法國A.L.德比埃爾從鈾礦渣中發現並分離獲得 |
90 | Th | 釷 | 232.0 | 1828年,瑞典貝采尼烏斯發現 |
91 | Pa | 鏷 | 231.03588(2) | 1917年,F.索迪、J.格蘭斯通、D.哈恩、L.邁特納各自獨立發現 |
92 | U | 鈾 | 238.0 | 1789年,德國克拉普羅特(1743-1817)發現,1842年人們才製得金屬鈾 |
93 | Np | 鎿 | 237.05 | 1940年,美國艾貝爾森和麥克米等用人工核反應製得 |
94 | Pu | 鈽 | 244.06 | 1940年,美國西博格、沃爾和甘迺迪在鈾礦中發現 |
95 | Am | 鎇* | (243) | 1944年,美國西博格和吉奧索等用質子轟擊鈽原子製得 |
96 | Cm | 鋦* | (247) | 1944年,美國西博格和吉奧索等人工製得 |
97 | Bk | 錇* | (247) | 1949年,同上 |
98 | Cf | 鐦* | (251) | 1950年,同上 |
99 | Es | 鑀* | 252.08 | 1952年,美國吉奧索觀測氫彈爆炸時產生的原子“碎片”時發現 |
100 | Fm | 鐨* | 257.10 | 1952年,同上 |
101 | Md | 鍆* | 258.10 | 1955年,美國吉奧索等用氦核轟擊鑀製得 |
102 | No | 鍩* | 259.10 | 195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與瑞典諾貝爾研究所合作,用碳離子轟擊鋦製得 |
103 | Lr | 鐒* | 262 | 196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科學家以硼原子轟擊鐦製得 |
104 | Rf | 鑪 | 261.11 | 1964年,俄國弗廖洛夫和美國吉奧索各自領導的科學小組分別人工製得 |
105 | Db | 釒杜* | 262.11 | 1967年,同上 |
106 | Sg | 釒喜* | 263.12 | 1974年,俄國弗廖洛夫等用鉻核轟擊鉛核製得,同年美國吉奧索、西博格等人用另外的方法也製得 |
107 | Bh | 釒波* | 264.12 | 1981年發現,由丹麥物理學家波耳命名108 |
108 | Hs | 釒黑* | 273 | 1984年發現 |
109 | Mt | 䥑* | 268 | 1982年8月聯邦德國達姆施塔重離子研究協會用鐵-58跟鉍-209在粒子加速器中合成了109號元素 |
110 | Ds | 鐽* | (269) | 1994年11月9日德國達姆施塔特的重離子研究所發現 |
111 | Rg | 錀* | (272) | 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西爾古德·霍夫曼教授領導的國際科研小組在1994年首先發現 |
112 | Cn | 鎶* | (277) | 於1996年被合成出來 |
113 | Nh | 鉨* | (278) | 於2004年9月28日,被日本理化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能研究所發現 |
114 | Fl | 鈇 | (289) | 俄羅斯弗廖羅夫核反應實驗室於2000年合成 |
115 | | | | Mc鏌*(288)2004年2月2日,由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和美國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聯合組成的科學團隊成功合成 |
116 | Lv | 鉝 | (289) | 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於2004年合成 |
117 | Ts | 鿬(石田)* | (291) | 該元素於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2012年再次成功合成。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合成 |
118 | Og | 鿫(奧氣)* | (294) | 由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與俄羅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學家聯合合成 |
119 | Uue | * | (319) | 來自俄羅斯斯維爾德羅夫州的一名工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