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教育焦慮症,有許多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及教育莫名其妙地抑鬱、痛苦、難過,悲傷得不想做任何事,有快撐不住的感覺,每天晚上,都忍不住坐在孩子旁邊,生怕他(她)浪費時間。對於中國教育的應試性愈演愈烈的現狀,有責任感的教育者普遍存在一種焦慮,明明知道高考的種種危害和弊端,但就是找不到一種危害更小、弊端更少、既消弭了應試又不損傷公平的制度來替代應試製度。
症狀表現
有熱門帖子列舉出家長“焦慮症狀”,提供大家自測焦慮程度。測試稱,如果這些症狀出現4條以上,說明已經出現焦慮,8條以上則情況嚴重,應當引起警惕。
1、每天晚上,都忍不住坐在孩子旁邊,生怕他(她)浪費時間。
2、一到晚飯後就坐立不安,老想進屋看孩子做作業是否認真,但又怕打擾他。
3、常常忍不住一遍遍問孩子考了多少分。
4、整天提心弔膽,度日如年,一聽到孩子沒考好就忍不住發脾氣。
5、有時變得比往常更嚴厲,說話偏激,有時變得比往常更親切,連自己都覺得不自然。
6、聽說孩子要測驗考試,自己便坐立不安,覺得壓力比孩子還大,卻要裝得若無其事。
7、不敢大聲講話,不敢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驚動了他。
8、擔心孩子太疲勞,又擔心他們營養不夠,內心忐忑不安,怕孩子考試那天會生病。
9、無論乾什麼,心都掛在孩子那邊,坐臥不寧,心悸、心慌,希望孩子快考完。
10、莫名其妙地抑鬱、痛苦、難過,悲傷得不想做任何事,有快撐不住的感覺。
存在問題
教育無力
作為教師,在現在這個教育形勢下,常常充斥著一種無力感,這種無力可以理解為體力透支的無力,也可以理解為對一些現狀的無能為力。新教材改革已經實行了好幾年,卻一年比一年難教。學前教育的幼稚園並不是九年義務教育,學前知識教學各個幼稚園並不相同,也沒有義務一定要教,入學時每個幼兒的學習程度都是不同的。他們也沒有想到,現在的家長,並不都了解國小教育,也不了解教材,認為素質教育就是輕鬆教育,一年級孩子讀書應該沒問題,因此學前什麼都不學的孩子也大有人在。一如上次反映課外教輔材料泛濫的新聞報導中所說:這幾年一直是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紮實實!他們不知道評價體制沒有變,教育形式又如何能有實質性的改變,反倒是變得不倫不類起來。
教育無能
成都市青羊區要求全區中國小校,要讓每個學生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一項藝術特長以及一項包括整理、打掃、自我保護、烹飪、縫補在內的生活技能,考核不合格者不發畢業證。不會烹飪或者不會縫補,就有可能被扣發畢業證,如此規定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提高小學生的生活技能,屬於增強素質教育的舉措,但是素質教育是否應該這樣實施,網友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好多網友指出,這又是一個具有搞笑風格的教育怪招。
教育無助
在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願意學習、學會學習,並成為自主的學習者,這是教師所希望達到的目標,也是新課程追求的教育目標。但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學生在學習時缺少動力和進取心,對學習感到無助和倦怠,遇到挫折時又大多傾向放棄,甚至對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務也不能完成,而且認為自己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現在很多青少年是接觸網路後走向犯罪的。很多孩子在虛擬世界中已經習慣了用結束別人生命的方式達到目的。在現實社會中當他們不順心時,自然會想到自己已經使用過很多便捷的方式———傷害別人,甚至別人的生命,或者乾脆結束自己的生命,“生命在他們眼中已經和身邊的石頭、木頭一樣,只要妨礙自己就消滅掉”。
不少地區的調查表明,在押的青少年犯罪者中,有70%左右曾經沉溺於網路或遊戲。越來越多陷入網路和遊戲的孩子變得漠視友情、親情,甚至漠視生命;越來越多的孩子把生命看得過輕,輕易就可以選擇殺人或者自殺。面對這種現象,不少人指出:一定要加強對孩子的生命教育。然而北京市一位心理輔導老師卻認為,當前的生命教育其實很難深入孩子的內心,更別說影響他們了。本來很重要的生命教育,往往變成了“要愛護家人”、“要珍惜生命”等幾句乾巴巴的說教。
原因分析
權力濫用
在一個權力常被用來交易的社會中,有人把他用在“上學”這個利益極其重大和敏感的問題上。面對權力濫用的侵害,很多人放棄了判斷與抗爭的機會,希望通過“走後門”、“找關係”等辦法保護自己,這其實是一種“平庸的惡”,最後導致的結果可能是整個社會正義感的消失,而每個放棄抗爭機會的普通人都是這一過程的參與者。
上學難貴
“上學難、上學貴”問題和許多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的擇校問題,其主要原因是中國教育的總體發展水平不夠,滿足不了廣大民眾對教育的需求,而根源在於政府投入不足。教育部長周濟也指出“上學難上學貴若干年後會解決”,上至黨中央、教育部,下至百姓,都反映了這個問題,都肯定了這個問題的存在。
失學的問題,在農民工等流動人口的孩子入學問題上,更為嚴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一項針對中國流動兒童的抽樣調查顯示,中國流動兒童失學率達9.3%,在已入學兒童中,有半數不能“及時入學”。在9個被調查的城市中,有20%的流動兒童無法進入當地公立學校學習,6周歲流動兒童未入學的比例達46.9%。我國的一些幼稚園的學費已經逼近大學學費。而大學學費在近20年的時間裡上漲了約25倍,而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長了4倍,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3倍,大學學費的漲幅幾乎10倍於居民收入的增長。
解決措施
1、回歸與建設,內心陰暗不能托起一張燦爛的臉,大腦的精於算計只能讓人感覺到威脅和危險。因此,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回歸內心,自主建設積極的精神境界。
2、化解焦慮的技術,如何克服教育焦慮,秘訣有三:一是挪得遠遠的,多就會顯得少;二是開放會簡化複雜,把心門打開來,讓陽光照進心;三是減少明顯的、功利的,增加有意義的、長遠的。簡單帶來真幸福,簡單者長存。
3、教育就是發現,雕塑不是做出來的,而是被發現、被顯露出來的。教育者的美德就在於發現,有時候,嘗試放下自我,清空自我,愛、真我,以及學生的創造力與特點就顯露出來了。
4、平常心,陳道明送給女兒三句話:第一句話是要愉快,第二句話是身體要好,第三句話才是儘量學習好。我覺得人的一生愉快最重要,這個不在於你生活的水平高低,也不在於你生命的長短,愉快了一生,這是質量。
5、價值觀,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老人是最清楚的。台灣演員劉若英說,我的爸爸媽媽只在意每年吃年夜飯時我在不在,其他的都不重要。
6、教育機構的專家指出,父母情緒對孩子的性格有很大影響。父母是敏感、焦慮型的人,孩子的性格往往也容易焦慮、敏感。減緩媽媽焦慮,父親參與度越高,母親的焦慮程度就越低。此外家長應該放低對孩子的期待,給孩子一個愉快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