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焦慮症

一胎焦慮症

一胎焦慮症,是一些準備生二孩的父母,因為大孩子的強烈抵制而感到困擾的現象。一胎焦慮症是親職教育的缺失,也是整個社會處在生育政策轉型時期的體現。

簡介

一胎焦慮症一胎焦慮症

單獨二孩政策開始實施後,生二孩要面臨的種種問題也不斷顯現。2015年2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手機騰訊網對10024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4.9%的受訪者認為生二孩需考慮老大意見。 “13歲少女用自殺逼父母放棄已懷孕近14周的胎兒”;“5歲女孩不滿母親生二胎,弟弟出生後認奶奶當媽”,媒體接連曝出的子女反對父母生二胎事件,派生出了新名詞“一胎焦慮症”,並在網路上激起了出乎人們意料的大範圍爭論。

事件

父母生二孩後大女兒管奶奶叫媽

據報導,格格2015年5歲,平時由奶奶和媽媽照顧,一家人都十分寵愛她。李女士打算生二胎時,格格知道後也很高興,希望有個“妹妹”陪她玩。但當第二個孩子真的出生,格格卻像變了一個人。弟弟出生後不久,她就要求回奶奶家,一住就是半年。李女士詢問其緣由,她答:“你有小弟弟,不需要我當孩子了。以後我就是奶奶的孩子,管奶奶叫媽媽了。”

如今,格格的弟弟出生已有6個多月,其間格格很少回家,每每看到媽媽抱弟弟她就生氣,全家人因此在格格面前小心翼翼,儘量避免表現出對弟弟的喜愛。有一次,家裡來了客人,夸弟弟長得白淨。聽到這話,本打算抱弟弟的格格把他摔在床上走了。如果弟弟在睡覺,媽媽讓她小點兒聲,她會故意弄大聲音,跑到弟弟床前大聲唱歌。但是,全家人雖發現了孩子的反常,卻不敢過多批評,怕傷孩子的心。

抵制弟妹大寶以死相逼加虐待二寶一胎焦慮症一胎焦慮症媒體曾報導武漢一名13歲女孩,相繼以“逃學”、“跳樓”相威脅,更是以割腕自殺等激烈行為威逼懷上二胎的母親打胎,44歲的母親含淚終止妊娠。此事在網路上一度引發不小的震動。

還曾有7歲江蘇男童,因不滿父母生二胎,趁人不備用針扎、用打火機燒妹妹。

父母為生二孩給大寶寫保證書

有些父母也為生二胎徵求老大的意見。據報導,2015年元旦,網友“滴答”和丈夫寫下《保證書》,向8歲的女兒保證永遠第一喜歡她,女兒在保證書上批示“可以”並在紙上寫下“哪個都不許擦”,二胎計畫才算提上日程。

原因分析

家庭問題

一胎焦慮症一胎焦慮症

“一孩”對“二孩”的態度,不論是“以死相逼”迫使父母放棄,還是取得“保證永遠喜歡大寶”的“保證書”,首先無疑都是放置在“家庭”這一跟人口生育有最直接關係的層面上考慮的。

見諸媒體的“一孩”對“二孩”的不情願甚至抵制態度,被輿論首先指為獨生子女自我意識過於強烈產生的不乏自私心理,進而著眼於包括親職教育在內的面對獨生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拋開人的原始的自然屬性不說,幾起關於“一孩”對“二孩”的抵制新聞,確實暴露出父母對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親職教育方面的明顯不足。再扯遠一點,甚至一些父母在孩提時代所受到的親職教育也存在明顯的“時代缺陷”。

社會轉型

第一個孩子排斥“二孩”,不僅僅是合理親職教育不力的結果,更應放置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看待。具有特殊意蘊的“計畫生育政策”實施以來,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至深至遠。尤其是“獨生子女”政策,從家庭結構開始,在醫療、教育、保障等社會層面,以及民眾心理包括獨生子女心理方面,都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一直以來,“獨生子女”被當成一種“光榮”,不僅之於公共治理的主導方政績,而且之於作為人口政策對象的家庭,都是一種特殊的精神榮耀。由此導致的家庭結構變化,帶來的不僅是物質生活等有形資源向獨生子女的集中,更給處於獨生子女位置的孩子一種特殊的心理加持。在物質資源集中和心理獨占優勢的雙重裹挾下,面對“單獨二孩”的政策調整,成年人尚需調適,遑論身心發育尚未完全的孩子。

“獨生子女”政策高揚背後的勞動力資源豐盈甚至過剩,與“單獨二孩”背後的近年來勞動力資源可持續發展遲滯,是人口政策調整不可忽視的經濟社會發展大背景。圍繞人口政策一直充滿各種各樣的相互之間不乏衝突的聲音,這在某種意義上是圍繞人口政策的不同社會群體的權益訴求。

經濟社會在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發展,帶來的與民眾之間的社會互動,需落實到具體的政策上來。人口政策是一個不錯的落腳點。無論是之前的“獨生子女”,還是如今的“單獨二孩”,公共政策的實施與公眾對政策的領會把握之間,理應預留出足夠寬敞的調適空間。拿“單獨二孩”的公共政策來說,它所面臨的,既有家庭層面的“一胎焦慮症”、各種各樣的養育成本,更有社會層面的醫療、教育、保障等社會成本。當然,成本的另一面,是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背後必備的勞動力資源之永續發展。因此,之於“單獨二孩”而言,無論是家庭層面的“一胎焦慮症”,還是社會層面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擴容提質,都不該忽視“社會轉型”這個最明顯的大背景。

溝通方式

正確方法

一胎焦慮症一胎焦慮症

絕大部分孩子在不知道弟弟妹妹生出來是什麼狀況的時候,會本能地說不,這是非常正常的,父母同他們溝通的方式主要有三點:

1、所謂的溝通不是去跟孩子商量要不要生第二胎。如果父母決定了要生,那應當討論的是如何讓大的孩子為接受第二個孩子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也就是說,“我們要溝通的是爸爸媽媽要生第二個孩子了,你有什麼想法?有哪些擔心?父母怎么做能讓你比較好地接受……”

2、父母需要跟身邊的其他人做一些工作。我們會發現,一些家庭周邊的人特別喜歡乾一件事,就是去逗這個大的孩子:你媽媽要生弟弟妹妹了,就不喜歡你,不要你了……這個時候作為父母,有責任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所以父母有義務和身邊的人去談這個話題,跟他們講:“這樣的玩笑你們不要開,我們非常不喜歡。”

3、家庭要做好的新的分工。新成員的出現會給家庭帶來很大變化,所以每個人要有新的分工,這一點需要明確。

錯誤方法

錯誤的做法是去向孩子詢問,“爸爸媽媽要不要生第二個孩子?”這種溝通完全是無效的。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跟其他很多關係不同,但個體之間的邊界依然存在。父母對孩子的干涉和孩子對父母的干涉都要有邊界。父母用裝病、自殘、自殺的方式威脅子女,同樣是不正常的;只是因為這種現象出現得多,人們不感到奇怪而已。
實際上,這兩種行為往往是混在一起的,父母用自傷自殘的方式去威脅孩子,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威脅父母,兩者相輔相成。如果家裡出現了一個用自殘的方式威脅父母,你要生弟弟妹妹我就自殺的孩子;那么,這不是二胎引起的問題,是家庭關係的問題。

網友觀點

一胎焦慮症一胎焦慮症

對於格格的過激反應,網友“糖果226”建議父母在要二胎之前先和孩子溝通好:“現在都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很常見,應該告訴孩子,就算要了二胎也不會影響父母對她的愛,還要教會他如何去愛護自己的弟弟妹妹。”
網友威寧有個小蕎分享了自己懷二胎的經驗:從一個月起就每天給哥哥講媽媽肚子裡的寶寶什麼樣,從一顆豆芽講到生,經常給他看B超圖。“九個月一路過來,他千盼萬盼終於看到了妹妹,第一眼的神情至今銘記我心。”

後遠六郎:這種情況作父母的真是黯然揪心無奈嘆嘆嘆。—如果在孩子喜歡的卡通片里添加一些引導,比如喜羊羊的父母出現,然後媽媽懷孕,小夥伴提出孩子們的疑問和擔心,村長,喜羊羊發揮正能量。[嘻嘻]效果會有的。(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也可以改編,播放(海爾兄弟)之類的卡通片,讓孩子笑待二寶。

黃豆soya:乘大寶不懂事的時候趕緊生。

Crystal慕兮:都是太嬌慣,以前農村的一家2~3個孩子不照樣一起生活的好好的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