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25~1927年敘利亞民族主義者領導的反對法國殖民統治和軍事占領的大起義。1920年法國託管敘利亞後,在敘利亞推行殖民制度。人民失去自由,許多愛國者被迫流亡國外。法國資本控制著敘利亞的鐵路、港口等部門,並壟斷了貨幣發行權。敘利亞成為法國商品的銷售市場和原料供應地,農業歉收,民族工業遭到嚴重打擊。法國統治者橫徵暴斂,強迫農民負擔繁重的賦役,並經常勒索罰金。法國天主教會創辦的許多學校,採用法國教學方式,強迫學生學法語,甚至禁止教阿拉伯語。面對法國的殖民統治,敘利亞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僅1922年就發動了30多次起義,打死數千名法軍。1925年7月,法國高級專員M.-P.-E.薩拉伊無視德魯茲人民對法國駐德魯茲長官加比埃暴行的控告,拒絕他們提出的德魯茲長官由德魯茲人擔任的要求,並逮捕了3名德魯茲領袖。這一事件激起該地區人民的憤怒。7月18日,德魯茲山區人民在民族解放運動領袖阿特拉什蘇丹領導下,發動武裝起義。起義軍攻擊蘇韋達機場,燒毀法國飛機,占領薩勒海德等地。8月2日,起義軍夜襲法國馳援部隊,殲敵1000多人,繳獲大批武器。
德魯茲人民反法鬥爭的勝利,成為全國大起義的先聲。阿特拉什與大馬士革的人民黨領袖阿卜杜·拉赫曼·沙赫班德爾聯合起來,組成了敘利亞民族政府和民族革命軍。8月23日,革命軍總司令阿特拉什發表文告,號召人民拿起武器,趕走法國統治者,為敘利亞的自由和獨立而戰;並要求伊斯蘭教的德魯茲派、遜尼派、阿拉維派和基督教徒緊密團結起來,共同對敵。起義迅速擴大到整個敘利亞和黎巴嫩南部地區。
起義軍很快發展到4萬人,他們襲擊大馬士革-拉亞克-貝魯特鐵路和大馬士革-德拉鐵路。全國交通近於癱瘓。法軍在長時期內只能困守一些大城市。10月18日,起義軍主力在居民配合下潛入大馬士革城內,解除了法國憲兵武裝,圍攻阿澤姆宮,並將其焚毀。法軍轟炸大馬士革近48小時,許多住宅變成廢墟,居民慘遭殺害。法軍暴行受到各國人民的譴責。法國政府被迫撤換薩拉伊,派H.de儒弗內爾接替其職務。
儒弗內爾是個陰險狡猾的殖民主義者。他一面請求增派法軍,一面假談判,以贏得時間。還收買一些參加起義的封建首領和資產階級上層人物,挑起基督教徒同穆斯林之間的衝突。又親自去英國,要求英國封鎖伊拉克、外約旦和敘利亞的邊境,切斷阿拉伯人民對起義軍的支援。1926年4月22日法軍向德魯茲山區發動總攻。25日占領蘇韋達。阿特拉什出亡外約旦。沙赫班德爾帶領部分德魯茲部隊轉移到大馬士革的庫塔園林區。另一部分德魯茲部隊退入大馬士革東南的火山岩地區堅持戰鬥,直到1927年3月,才被法軍擊潰。同年7月,法軍出動8000多人,進攻庫塔園林區,起義最後被鎮壓。這次起義給法國殖民主義者以沉重打擊,進一步促進了敘利亞民族的覺醒。
阿拉伯民族歷史
阿拉伯人,曾經是住在中東、北非、中亞和小亞細亞的世界性民族。歐洲人稱之為“薩拉森人”。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阿拉伯國家,占這些國家居民的大多數,還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亞、衣索比亞、索馬里、查德、坦尚尼亞等國,有2.3億人(200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