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線門

拆線門

據報導,打工仔小曾受傷的右手,被醫生縫了針,因為工友帶的錢不夠繳納1830元的醫療費,又當場拆掉了線。拆線的時候,他沒用麻藥,咬著牙忍著痛。對此,武漢一位醫療業界人士表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雖然患者在欠費情況下要求拆線,但醫生的做法並不妥當。\n順著“沒錢就拆線”的思路,有人反問:如果是危重病人被搶救過來了,因為付不起醫療費,是不是也要讓他重回病危狀態?相對於熱血者痛罵醫生冷血,將心比心者也替那位醫生鳴不平,呼籲板子不能都打在他身上……

簡介

沒錢就拆!沒錢就拆!

8月5日晚,在武漢首義園一家飯館打工的小曾,在洗盤子時,右手不慎被摔破的盤子割傷,工友吳師傅立即將他送往離飯館一街之隔的武漢市第三醫院就診。經過大約50分鐘手術後,一名醫護人員走出手術室交給他一張單子,要求去交費,一看是1830元,但他身上僅帶了1000元,交費處因金額不夠不予辦理,回到手術室外向那名醫護人員提出,希望能先墊付1000元,剩餘的第二天補上,遭到對方拒絕。此時,手術已經完成,但現場有醫護人員說:“要么交錢,要么拆線!”最後,醫生把石膏和縫線拆除。拆線的時候,他沒用麻藥,咬著牙忍著痛。對此,武漢一位醫療業界人士表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雖然患者在欠費情況下要求拆線,但醫生的做法並不妥當。

打工仔小曾手指的傷口已經縫好並打上了石膏,說明手術已經完成,僅僅因為手術費不夠,又被拆線,這無疑是不該發生的故事。對此,當時負責手術的賀醫生辯稱,是小曾要求拆線,他只好照做。對於醫療費,則稱是物價局衛生局批准的。這種辯解顯然難以令人信服。小曾的老闆就很不理解:“就算沒錢付,還能把縫好的線拆了么?”這一事件被媒體報導後,引來上千名網友熱議,大家紛紛表示,醫生拆掉的不僅僅是手術縫合的線,也是患者對醫生的信任。網友劉小姐說:“拆線其實也要花費醫院的成本,醫生這么做,材料費一樣收不回來,吃力不討好,既可笑又愚蠢。”既然醫療費是物價局和衛生局批准的,同樣的手術,為什麼在另一家醫院只花了儘管也不算便宜的800多元?難道物價局和衛生局訂了兩個收費標準?

醫院,本來是救死扶傷的地方;醫生,本來是妙手仁心的職業。時下,一些醫院和醫護人員所以醫德醫風嚴重滑坡,陷入了“向錢看”的怪圈,固然醫院和醫護人員難咎其責,但深層次的原因是醫療體制的問題。本來具有公益性質的醫療機構被推向市場後,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式管理,醫院不千方百計“創收”,拿什麼搞基礎設施建設、購置醫療設備和給醫護人員發工資?因此,要讓醫護人員重塑白衣天使形象,讓“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回歸,深化醫療體制改革事在必行

“拆線門”事件被媒體曝光後,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經過充分調查後認定,報導事實準確,對當事醫生做出停職離崗處分,並向全院通報批評,醫院相關負責人看望了小曾,當面陪禮道歉,同時表示,無論患者如何要求,醫生拆線都是不對的。武漢三院這些亡羊補牢的做法,應當予以肯定,但教訓需要更多醫療機構認真汲取。

評論

震驚:血肉之軀不是衣服

縫好的線竟又被拆掉?這樣的事情居然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實在讓人震驚。
醫院不是商場,當客戶錢不夠時,商場可以不把商品賣給客戶,但醫院不能,遇到需要搶救的就應該極力地伸出援助之手,況且已經給患者治療了,怎么能因為無錢就拆線呢?患者的血肉之軀,也不是衣服,可以任意地在上面縫線,不行就拆掉。患者已經受傷,這本是很痛苦的事情,可是把縫好的線再拆掉,這不是增加患者的痛苦嗎?況且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把剛縫好的線拆掉,這是多么痛的一件事情,作為醫生,又怎么能忍心這么做。
醫院和醫生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因此醫院和醫生的任何行為都要圍繞這個目的。可是我們看到一些醫院和醫生卻沒有這么做,卻把患者當作搖錢樹,他們為患者看病完全是為了錢,有錢就給患者治療,無錢就不給患者治療,甚至還要患者讓傷口回到沒有治療的時候,從來不顧患者的傷痛。更讓人氣憤的是,我們的一些醫療人員認為這么做沒有什麼不對,說什麼“雖然患者在欠費情況下要求拆線,但醫生的做法並不妥當。”這簡直是毫無人性的話,是玷污了白衣天使的稱呼。如果患者欠費,醫生拆線沒有什麼不妥,那么是不是一個極度病危的病人被醫院救好後,一旦無錢,醫院還可以讓他重新處於生命的危險狀態,一個刀傷被醫院治癒後的患者,一旦無錢,醫院是不是就可以拿刀再砍傷他。
是非的顛倒,醫德的缺失,讓我們看到這比缺少醫術、治療設備更可怕。希望有關部門儘快介入,因為這件事不僅僅是傷害了那位患者,也傷害了我們這個社會,傷害了所有對醫院、醫生信任、有好感的人。這件事情的發生,太讓人震驚,讓人難以接受。

評判:拆的不是線是錢

只因差手術費又被醫生拆線。這樣拆去拆來,痛苦的是患者。對於手術做完後患者差錢,有許多處理辦法,如叫患者工友回去拿錢,或者醫院酌情減免等,並非非要拆線了之。須知,重新拆線,只會加劇傷情,對患者恢復不利,有違醫生救死扶傷的天職。畢竟,在醫院裡,患者永遠是相對的弱勢群體,醫生有絕對主導權,患者叫醫生拆線就拆線,那么患者叫醫生用手術刀殺人,醫生也會殺人?
現實生活中,有些醫院和醫生對危重病人是“先收錢,再搶救”;救護車也是“先交錢,再出車”。圖的是什麼?錢。為了錢,醫生、醫院將患者的生命棄之於不顧,明顯有悖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職業操守。畢竟,救死扶傷是醫院和醫生行醫的“底線”,違背了這個職業道德,至少會受到社會道德和良心的譴責。而今,手術縫針又拆,說穿了,還不是為了錢。雖沒有醫生和救護車“先收錢,再搶救”和“先交錢,再出車”那么嚴重,也有同工異曲之處。可惜的是,手術縫針後再拆,醫生和醫院一分錢也沒得到,卻付出了勞動與心血;而患者也付出了痛苦,實則是雙輸。相反,如果理性地處理,卻有可能獲得雙贏。
患者沒有帶足錢,就不給看病抓藥,不說有失職業道德,也有失人性。手術縫針又拆,乍看,是個小問題,實則反映出醫德缺失的大問題。這與解決“看病難、看病貴”,與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都是格格不入的。對此,理應提高到一定的認識高度去對待和處理;否則,“一切為了病人”的醫院服務宗旨,永遠是一句口號。

分析:“人格分裂”的現實

從醫院和醫生日常規範和醫院醫生方面的利益考慮,值班醫生如此做也有他的“道理”:我國在醫療機制體制的定位上,並沒有賦予醫療診斷的“免費”義務,也就是說,別看表面上醫院和醫生有救死扶傷的義務,實際上離開了手術費、藥費的支付,患者基本上不可能得到醫院醫生的服務。醫院不可能承擔免費救治患者義務,否則會“賠個精光”辦不下去;醫生也不敢不收患者醫藥費,無論大小醫院,哪一名醫生敢於“做主”不收費,恐怕最終只能自己“掏腰包”。多少年來,在國內醫療界早已默認通行的規則就是“一手交錢、一手看病”,這就是現實。所以,類似事例經常發生也不能完全怪醫院和醫生。說到底與時下極度“僵化”的醫療機制現狀有關。
醫院和醫生在社會角度定位上似乎是“公益”的,但機制保障上卻沒提供給它們一個可以實現“公益”的資本和條件。一些大病患者動輒數十萬的醫療支出,一兩個免費或者可以,幾十個、上百個哪一個醫院也承擔不起。但恰恰是我國在“大病醫療”保障上又存在嚴重的短板,要么是納入醫保的人群不太普遍,要么就是報銷比例偏低,要么就是對於什麼樣的患者“可以免費”並沒有一個剛性的規定。更難實現“公益”目標的現實還在於,醫院方承擔了“公益”義務之後,卻沒有配套的社會保險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和政府救助資金的“注入”,尤其是缺乏一個靈活的讓醫院方(醫生)可以自主決定對“特殊群體”免費的機制性規定。
一方面要求人家醫院要“公益”、“公立”,要求當什麼“無私和奉獻的天使”;另一方面生存之現實又“逼迫”著醫院不得不當“卑鄙的商家”。這是一個極為“人格分裂”的現實,也正是時下醫療積弊的根源所在。

板子打在主治醫一人身上不公平

在公眾對武漢市第三醫院口誅筆伐和對小曾大肆聲援的同時,我們更要反思,醫院拆除的不僅僅是手術縫合的線,更暴露出了目前醫德的缺失和醫療體系的扭曲變形。當下,用藥問題是醫患矛盾的重要一環,它一方面直接關係著人民民眾的日常生活,一方面聯繫著醫院和醫生的實際收益,更是矛盾中的焦點。因此,即便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但在醫院和醫生“團結一致向錢看”的大背景下,指望一兩個白衣天使能夠“冒天下之大不韙”免費治病是不切實際的。拆線其實也要花費醫院的成本和醫生的勞務,而醫生之所以這么吃力不討好,其實是在向社會傳遞一個信息:有病無錢莫進來。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各級政府對醫院投入不足也是醫院醫生盈利畸形和對公眾病體漠視的重要原因。在醫療體制改革尚不成功的同時,無法對醫院進行必要的投入直接導致了醫院的大項目支出必須通過醫生開大處方藥、為患者做各種昂貴檢查來沖抵。因此,如果簡單地將板子打在小曾的主治醫生一個人身上顯然是不公平的,更難以起到解決問題的最終目的。
其實,從扁鵲華佗時代開始,我們醫務界就不乏理想的標桿。但實踐卻證明,理想的標桿要靠制度來支撐和保衛,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僅僅希望每個人都像吳孟超一樣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加大對醫療的投入,讓醫院和醫生能夠一門心思為患者服務;一方面,要突出強調醫生醫德,嚴厲打擊以藥養醫和醫藥勾結等黑幕內幕,曝光一批典型案件,以儆效尤。只有這樣,拆掉的才不會是患者的縫合線,才真正是敗壞醫德的“膿瘡”。

觀察:當事主角都值得同情

其實,這兩位“拆線門”當事主角的作為都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從醫生來說,做手術得收費,且收多少不由他說了算,加之對方因為嫌貴而要求拆線。在這樣特殊情境下,他動手拆線雖不妥當,但也不好給以太多的指責。再說了,如果他不拆,讓做好手術的傷者欠費走了,萬一欠款追不回來,最終會不會要他承擔呢?
我們真正要追問要指責的,應該是導致“拆線”的醫療費用。盤子摔破割傷手指,傷口較深需要縫合,怎么縫恐怕也花不了1830塊錢。這扇摻雜著流血、傷痛和冷酷的“拆線門”,是“看病貴”的活的標本。我們要追問的是,緩解民眾看病難看病貴,說了很多,做了不少,為什麼還會出現縫個傷指一千多的“看病貴”現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