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手工掛麵是以小麥粉添加鹽、鹼、水經手工拉制懸掛乾燥後切製成一定長度的乾麵條。純手工空心掛麵味道鮮美可口,煮時耐煮耐泡,綁把成型,攜帶方便,是老、幼及病人、產婦喜愛的方便食品。歷史淵源
中國人喜歡吃麵,尤其在北方,速食麵、掛麵等大行其道。新的研究表明,遠在唐代,中國人就已經在食用這種“快餐”。專門從事敦煌飲食研究的高啟安博士說:“檢閱敦煌文獻發現,遠在唐代就出現了掛麵,當時叫做‘須面’。”過去,學術界一直認為成書於元代的《飲膳正要》所記的“掛麵”,是中國有關掛麵的最早記載。而在敦煌文書中不止一次出現“須面”,並被裝入禮盒送人。如當時敦煌的一戶人家將“須面”用作了婚俗中的聘禮。今日中國仍有地方將掛麵稱作“龍鬚麵”。
製作方法
1、和面,春秋兩季每公斤麵粉放食鹽50克左右,夏季放60克左右。冬季放30-40克,食鹽先溶解成鹽水後再和進面中。和面時,不能和得過硬或過軟,要反覆用力揉和。直至不粘手,不粘盆為止。2、醒面,將和好的面進行放置20分鐘;
3、盤條,將和好的麵團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用快刀將麵團劃割成直徑3厘米左右的圓形長條。連續劃割,中途不能停斷,隨之用手來回反覆捻搓成直徑1-2厘米的圓條。再將其層層盤入盆中,接著放入食油(每公斤放10克),以防條與條之間相互粘邊。切不可用麵粉替代食油,否則掛麵會顯得粗糙。
4、繞條,把兩根65厘米長、一指粗的竹扦固定好。將盤好的面交叉地纏繞在竹扦上。至竹扦繞滿為止。扦與扦之間的距離為35厘米。繞條時用力要均勻。自然有序,最好一氣繞成。一般情況下,1分鐘可繞滿兩根竹扦。每兩根竹扦可繞麵條3公斤左右。
5、二次醒面,將繞好得面放入發酵槽中,進行發酵,一般為30分鐘。溫度較低,可延長到50分鐘;溫度高則20分鐘即可。
6、拉條,拉制時要平均用力向外慢慢伸張,拉到80厘米左右時;
7、三次醒面,將拉至80裡面的面雙起,再次放入發酵槽中,一般為30分鐘;
8、上桿,將麵條從發酵槽中取出,放置高為2米的架子上;
9、二次拉長,將面從架子上垂直下拉至1.80米長,進行晾曬;
10、下桿,將晾乾的空心面取下;
11、包裝,根據要的規格進行裁切,包裝。
食品物點
掛麵是一種細若髮絲、潔白光韌,並且耐存、耐煮的手工麵食,中國人喜歡吃麵,尤其在北方,速食麵、掛麵等大行其道。
營養價值
手工掛麵細如髮絲、清如白玉,而且口感好,好看好吃,營養價值也很高,從食補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三方面的飲食功效:1、補血益氣:適宜膚色沒有光華,失去紅潤、手腳冰冷的人群。
2、養陰補虛:補虛損,益精氣,潤肺補腎,用於肺腎陰虛。適宜與久病體虛或是虛勞的補益。
3、增強免疫力:富含維生素E:捕捉破壞細胞的自由基,可以保護細胞膜的完整性,並且增加抗體的數量。
掛麵適用於以下幾種人群長期食用:體虛體弱者,如病人、老人、產婦孕婦、小孩,食用可以增強免疫力、益氣補虛。而且掛麵易消化,易於食用;美容養顏、滋陰補腎,適合男女性長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