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胰島素鋅混懸液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為30%無定形的半慢胰島素鋅和70%結晶性極慢胰島素鋅粒子組成的混懸液,作用類同低精蛋白鋅胰島素。作用在2~3小時開始,高峰在8~12小時,持續18~24小時。規格:針劑:每支400單位(10ml)、800單位(10ml)、1000單位(10ml)。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胰島素

基本資料

藥物名稱:慢胰島素鋅混懸液
英文名稱:lenteinsulinzincsuspension
藥物規格:針劑,每支400單位(10ml)、800單位(10ml)、1000單位(10ml)。
藥物類別:胰島素及其他影響血糖
主要成分:慢胰島素鋅
化學本質:蛋白質
分子式:C257H383N65O77S6

藥物概述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胺基酸
不同種族動物(人、牛、羊、豬等)的胰島素功能大體相同,成分稍有差異。胰島素由A、B兩個肽鏈組成。慢胰島素鋅混懸液A鏈有11種21個胺基酸,B鏈有15種30個胺基酸,共16種51個胺基酸組成。其中A7(Cys)-B7(Cys)、A20(Cys)-B19(Cys)四個半胱氨酸中的巰基形成兩個二硫鍵,使A、B兩鏈連線起來。此外A鏈中A6(Cys)與A11(Cys)之間也存在一個二硫鍵。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幾乎不溶;在礦酸(無機酸)或氫氧化鹼溶液中易溶。類同低精蛋白鋅胰島素

生理作用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蛋白質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是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合成的激素。作用機理屬於受體酪氨酸激酶機制。
(一)調節糖代謝。慢胰島素鋅混懸液能促進全身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並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異生,因此,慢胰島素鋅混懸液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分泌過多時,血糖下降迅速,腦組織受影響最大,可出現驚厥、昏迷,甚至引起慢胰島素鋅混懸液休克。相反,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分泌不足或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受體缺乏常導致血糖升高;若超過腎糖閾,則糖從尿中排出,引起糖尿;同時由於血液成份中改變(含有過量的葡萄糖),亦導致高血壓、冠心病和視網膜血管病等病變。慢胰島素鋅混懸液降血糖是多方面作用的結果:
(1)促進肌肉脂肪組織等處的靶細胞細胞膜載體將血液中的葡萄糖轉運入細胞。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DNA
(2)通過共價修飾增強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升高cGMP濃度,從而使糖原合成活性增加、磷酸化酶活性降低,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3)通過激活丙酮酸脫氫酶磷酸酶而使丙酮酸脫氫酶激活,加速丙酮酸氧化為乙醯輔酶A,加快糖的有氧氧化。
(4)通過抑制PEP羧激酶的合成以及減少糖異生的原料,抑制糖異生。
(5)抑制脂肪組織內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減緩脂肪動員,使組織利用葡萄糖增加。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胺基酸
(二)調節脂肪代謝。慢胰島素鋅混懸液能促進脂肪的合成與貯存,使血中游離脂肪酸減少,同時抑制脂肪的分解氧化。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缺乏可造成脂肪代謝紊亂,脂肪貯存減少,分解加強,血脂升高,久之可引起動脈硬化,進而導致心腦血管的嚴重疾患;與此同時,由於脂肪分解加強,生成大量體,出現酮症酸中毒。
(三)調節蛋白質代謝。慢胰島素鋅混懸液一方面促進細胞對胺基酸的攝取和蛋白質的合成,一方面抑制蛋白質的分解,因而有利於生長。腺垂體生長激素的促蛋白質合成作用,必須有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的存在才能表現出來。因此,對於生長來說,慢胰島素混懸液也是不可缺少的激素之一。
(四)其它功能。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可促進鉀離子鎂離子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可促進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

影響分泌的因素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葡萄糖
體內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的分泌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1)血糖濃度是影響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後,慢胰島素鋅混懸液釋放呈兩相反應。早期快速相,門靜脈血漿中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在2分鐘內即達到最高值,隨即迅速下降;延遲緩慢相,10分鐘後血漿慢胰島素鋅混懸液水平又逐漸上升,一直延續1小時以上。早期快速相顯示葡萄糖促使儲存的慢胰島素鋅混懸液釋放,延遲緩慢相顯示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的合成和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原轉變的慢胰島素混懸液。
(2)進食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後,血液中胺基酸濃度升高,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分泌也增加。精氨酸賴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有較強的刺激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分泌的作用。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
(3)進餐後胃腸道激素增加,可促進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分泌如胃泌素胰泌素胃抑肽腸血管活性肽都刺激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分泌。
(4)自由神經功能狀態可影響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分泌。迷走神經興奮時促進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分泌;交感神經興奮時則抑制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分泌。

體內對抗的激素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β細胞
體內對抗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的激素主要有胰升糖素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生長激素等。它們都能使血糖升高。
(1)胰升糖素。由胰島α細胞分泌,在調節血糖濃度中對抗慢胰島素鋅混懸液。胰升糖素的主要作用是迅速使肝臟中的糖元分解,促進肝臟葡萄糖的產生與輸出,
進入血液循環,以提高血糖水平。胰升糖素還能加強肝細胞攝入胺基酸,及因能促進肝外組織中的脂解作用,增加甘油輸入肝臟,提供了大量的糖異生原料而加強糖異生作用。胰升糖素與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共同協調血糖水平的動態平衡。
進食碳水化合物時,產生大量葡萄糖,從而刺激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的分泌,同時胰升糖素的分泌受到抑制,慢胰島素鋅混懸液/胰升糖素比值明顯上升,此時肝臟從生成葡萄糖為主的組織轉變為將葡萄糖轉化為糖元而貯存糖元的器官。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脂肪組織
飢餓時,血液中胰升糖素水平顯著上升而慢胰島素鋅混懸液水平下降。糖異生及糖元分解加快,肝臟不斷地將葡萄糖輸送到血液中。同時由於慢胰島素鋅混懸液水平降低,肌肉和脂肪組織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降低,主要是利用脂肪酸,從而節省了葡萄糖以保證大腦等組織有足夠的葡萄糖供應。
(2)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是腎上腺髓質分泌的,去甲腎上腺素是交感神經末梢的分泌物。當精神緊張或寒冷刺激使交感神經處在興奮狀態,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肝糖元分解輸出增多,阻礙葡萄糖進入肌肉及脂肪組織細胞,使血糖升高。
(3)生長激素及生長激素抑制激素
①生長激素。由腦垂體前葉分泌,它能促進人的生長,且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生長激素主要通過抑制肌肉及脂肪組織利用葡萄糖,同時促進肝臟中的糖異生作用及糖元分解,從而使血糖升高。生長激素可促進脂肪分解,使血漿游離脂肪酸升高。飢餓時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分泌減少,生長激素分泌增高,於是血中葡萄糖利用減少及脂肪利用增高,此時血漿中葡萄糖及游離脂肪酸含量上升。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肝細胞
②生長激素抑制激素。由胰島D細胞分泌。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不僅抑制垂體生長激素的分泌,而且在生理情況下有抑制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及胰升糖素分泌作用。但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本身對肝葡萄糖的產生或循環中葡萄糖的利用均無直接作用。
(4)腎上腺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主要為皮質醇,即氫化可的松),能促進肝外組織蛋白質分解,使胺基酸進入肝臟增多,又能誘導糖異生有關的各種關鍵的合成,因此促進糖異生,使血糖升高。

藥物的分泌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染色體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在胰島B細胞中合成。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合成的控制基因在第11對染色體短臂上。基因正常則生成的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結構是正常的;若基因突變則生成的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結構是不正常的,為變異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在B細胞的細胞核中,第11對染色體短臂上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基因區DNA向mRNA轉錄,mRNA從細胞核移向細胞漿的內質網,轉譯成胺基酸相連的長肽——前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原,前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原經過蛋白水解作用除其前肽,生成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原。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原隨細胞漿中的微泡進入高爾基體,由86個胺基酸組成的長肽鏈——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原在高爾基體中經蛋白酶水解生成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及C肽,分泌到B細胞外,進入血液循環中。未經過蛋白酶水解的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原,一小部分隨著慢胰島素鋅混懸液進入血液循環,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原的生物活性僅及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的5%。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血漿蛋白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的分子量5700,由兩條胺基酸肽鏈組成。A鏈有21個胺基酸,B鏈有30個胺基酸。A-B鏈之間有兩處二硫鍵相連。胰島B細胞中儲備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約200U,每天分泌約40U。空腹時,血漿慢胰島素鋅混懸液濃度是5~15μU/mL。進餐後血漿慢胰島素鋅混懸液水平可增加5~10倍。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的生物合成速度受血漿葡萄糖濃度的影響,當血糖濃度升高時,B細胞中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原含量增加,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合成加速。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是與C肽以相等分子分泌進入血液的。臨床上使用慢胰島素鋅混懸液治療的病人,血清中存在慢胰島素鋅混懸液抗體,影響放射免疫方法測定血慢胰島素鋅混懸液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可通過測定血漿C肽水平,來了解內源性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分泌狀態。

激素受體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靶細胞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在細胞水平的生物作用是通過與靶細胞膜上的特異受體結合而啟動的。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受體為慢胰島素鋅混懸液起作用的靶細胞膜上特定部位,僅可與慢胰島素鋅混懸液或含有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分子的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原結合,具有高度的特異性,且分布非常廣泛。受體是一種糖蛋白,每個受體由α、β各兩個亞單位組成,並由各兩條亞基組成四聚體型受體。

α亞單位穿過細胞膜,一端暴露在細胞膜表面,具有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結合位點。β亞單位由細胞膜向胞漿延伸,是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引發細胞膜與細胞內效應的功能單位。慢胰島素鋅混懸液與亞單位結合後,β亞單位中酪氨酸激酶被激活,使受體磷酸化,產生介體,調節細胞內酶系統活性,控制物質代謝。

並由各兩條亞基組成四聚體型受體。每種細胞與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結合的程度取決於受體數目與親和力,此二者又受血漿慢胰島素鋅混懸液濃度調節。當慢胰島素鋅混懸液濃度增高時往往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受體數下降,稱下降調節。如肥胖的非慢胰島素鋅混懸液依賴型糖尿病人由於脂肪細胞膜上受體數下降,臨床上呈慢胰島素鋅混懸液不敏感性,稱抵抗性。

當肥胖的非慢胰島素鋅混懸液依賴型糖尿病患者經飲食控制、體育鍛鍊後體重減輕時,脂肪細胞膜上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受體數增多,與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結合力加強而使血糖利用改善。此不僅是肥胖的非慢胰島素鋅混懸液依賴型糖尿病的重要發病機制,也是治療中必須減肥的理論依據。

存放方法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胰島素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須保存在10℃以下的冷藏器內,在2℃~8℃溫度的冰櫃中可保持活性不變2~3年,即使已部分抽吸使用的慢胰島素鋅混懸液也是如此。使用時,溫度不超過30℃和大於2℃的地方均可,但必須避開陽光,以防失效。

正在使用中的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只要放在室內陰涼處就可以了。開瓶使用中的瓶裝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可以放在冰櫃的冷藏室中,保存約3個月。使用中的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筆芯不要和慢胰島素鋅混懸液筆一起放回冷藏室中,可隨身攜帶保存4周。
混濁型慢胰島素混懸液若是被震搖幾個小時或是沒有適當保存時便可能會形成團塊,這時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就應該丟棄。

胰島素的發現

慢胰島素鋅混懸液胰島素
胰島素於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貝斯特首先發現。1922年開始用於臨床,使過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至今用於臨床的胰島素幾乎都是從豬、牛胰臟中提取的。不同動物的胰島素組成均有所差異,豬的與人的胰島素結構最為相似,只有B鏈羧基端的一個胺基酸不同。80年代初已成功地運用遺傳工程技術由微生物大量生產人的胰島素,並已用於臨床。
1955年英國F.桑格小組測定了牛胰島素的全部胺基酸序列,開闢了人類認識蛋白質分子化學結構的道路。1965年9月17日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力的結晶牛胰島素,它是第一個在實驗室中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質。稍後美國和聯邦德國的科學家也完成了類似的工作。

70年代初期,英國和中國的科學家又成功地用X射線衍射方法測定了豬胰島素的立體結構。這些工作為深入研究胰島素分子結構與功能關係奠定了基礎。人們用化學全合成和半合成方法製備類似物,研究其結構改變對生物功能的影響;進行不同種屬胰島素的比較研究;研究異常胰島素分子病,即由於胰島素基因的突變使胰島素分子中個別胺基酸改變而產生的一種分子病。這些研究對於闡明某些糖尿病的病因也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相關詞條

潑尼松龍潑尼松甲潑尼龍曲安西龍倍他米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