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約102萬人(1979年),其中94萬餘人分布在愛沙尼亞共和國,其餘分布在俄羅斯聯邦(列寧格勒省、普斯科夫省和鄂木斯克省)、拉脫維亞、喬治亞(阿布哈茲地區)、烏克蘭等地。屬歐羅巴人種波羅的海類型。使用愛沙尼亞語,分南部、北部和東北沿海三大方言,屬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有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信仰基督教路德宗,南部和島嶼地區的居民多信東正教。
歷史文化
愛沙尼亞人在較早的俄國文獻中被稱為楚德人。後來,曾接納來自南方的列托-立陶宛人,中世紀時又吸收了部分北日耳曼人和東斯拉夫人。13世紀初,在共同抗擊德國侵略者的過程中加速了民族結合。13世紀30年代至16世紀中葉,愛沙尼亞人所在地區被德意志十字軍占領。17世紀中葉起,又先後遭受瑞典和沙皇俄國的侵襲,1721年被沙俄兼併。1917年曾建立蘇維埃政權,1919年被白衛軍等顛覆。1940年成立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加入蘇聯。
愛沙尼亞人自古從事農業和畜牧業,種植稞麥、燕麥、大麥、馬鈴薯等,飼養牛、豬和羊;沿海地區以捕魚為生。製革和家具生產等手工業頗負盛名。近些年來,工農業發展迅速。主要工業部門有油頁岩的開採和加工、機器製造等;農業以生產穀物和飼料為主;畜牧業也較發達。傳統的農舍是用圓木柱架成的壁桁式建築,由住室、穀倉和貯藏室組成。婦女上身穿古羅馬式的白色短袖襯衫,下身穿寬大的黑色百褶裙,戴白布繡花帽,胸前掛滿金屬首飾,喜飾粗大的銀質項鍊。男子穿對襟黑色長大褂。民間文學豐富多彩,特別喜愛唱歌,歌詞多以勞動生產為題材,諷刺性歌謠尤為普及。
另有10多萬愛沙尼亞人散居在美國、瑞典和加拿大等國。
政治情況
【政 治】
愛沙尼亞自恢復獨立以來,政治上實行多黨制和西方的議會民主制,黨派鬥爭步入法制化。推行市場經濟,以私有化為特點的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1999年3月祖國聯盟、改革黨和溫和黨組成的競選聯盟在議會大選中取得多數席位,並組建政府。兩年來,三黨執政聯盟積極推動“加盟入約”的步伐,基本解決了大型國有企業私有化問題。三黨聯盟在議會多次化解了反對黨的發難,政局繼續保持相對穩定。
【憲 法】 現行憲法於1992年6月28日通過,7月3日生效,除序言部分外共分15章168條。在第一章中確定了愛是獨立主權的民主共和國。國家最高權力屬於人民,獨立和主權是至高無上、不可剝奪的。愛實行三權分立的議會民主制。
【議 會】 一院制,共101個議席,任期4年。主要職能:通過法律;決定全民公決;選舉共和國總統;批准或宣布廢除外交條約;授權總理組成政府;通過並批准國家預算;決定對共和國政府、總理及部長進行不信任投票;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解決憲法所規定的總統、政府、其他國家機關或地方政府職權以外的所有行政問題等。年滿21周歲且有選舉資格的公民都可以競選議員。本屆議會是愛第九屆議會,於1999年3月7日選舉產生。各主要黨派所占席位如下:中間黨28席、改革黨18席、祖國聯盟18席、溫和黨17席,農村人民黨7席、聯合黨7席、聯合人民黨6席。議長為托馬斯·薩維(ToomasSavi改革黨),1995年3月21日當選。1999年3月當選連任。
【政 府】 本屆政府於1999年3月25日宣誓就職,總理馬爾特·拉爾(Martlaar)(祖國聯盟)。主要成員有:外長托馬斯-亨德里克·伊爾維斯(ToomasHendrikIlves)(溫和黨);財政部長希姆·卡拉斯(SiimKallas)(改革黨);內政部長塔爾莫·盧杜斯(TarmoLoodus)(祖國聯盟);國防部長尤里·盧伊克(JuriLuik)(祖國聯盟);交通通訊部長托伊沃·尤爾根森(ToivoJurgenson)(祖國聯盟);教育部長特尼斯·盧卡斯(TonisLukas)(祖國聯盟);法務部長麥爾特·拉斯克(MartRask)(改革黨);環境部長黑基·科蘭尼希(HeikiKranich)(改革黨);文化部長希格內·基緯(SigneKivi)(改革黨,女);地區事務部長托伊沃·阿斯梅爾(ToivoAsmer)(改革黨);社會部長愛基·奈斯托爾(EikiNestor)(溫和黨);民族事務部長卡德琳·薩克思(KatrinSaks)(溫和黨,女);經濟部長米希蓋爾·帕爾諾亞(MihkelParnoja)(溫和黨);農業部長伊瓦里·帕達爾(IvariPadar)(溫和黨)。
俄羅斯境內的民族和族群(按語言系屬分類)
印歐語系 | 俄羅斯人 | 烏克蘭人 | 亞美尼亞人 | 白俄羅斯人 | 奧塞梯人 | 羅姆人 | 摩爾多瓦人 | 塔吉克人 | 希臘人 | 波蘭人 | 立陶宛人 | 保加利亞人 | 拉脫維亞人 | 塔特人 |
高加索語系 | 車臣人 | 達爾金人 | 印古什人 | 列茲金人 | 喬治亞人 | 拉克人 | 塔巴薩蘭人 | 阿迪格人 | 阿巴扎人 | 魯圖爾人 | 阿古爾人 | 阿布哈茲人 | 查胡爾人 | 切爾克斯人 |
烏拉爾語系 | 摩德汶人 | 烏德穆爾特人 | 馬里人 | 科米人 | 卡累利阿人 | 涅涅茨人 | 漢特人 | 愛沙尼亞人 | 曼西人 | 維普斯人 | 塞爾庫普人 | 薩米人 | 牙納桑人 | 埃內茨人 |
突厥語族 | 韃靼人 | 巴什基爾人 | 楚瓦什人 | 哈薩克人 | 亞塞拜然人 | 雅庫特人 | 庫梅克人 | 圖瓦人 | 卡拉恰伊人 | 烏茲別克人 | 巴爾卡爾人 | 土耳其人 | 諾蓋人 | 哈卡斯人 | 阿爾泰人 | 土庫曼人 | 吉爾吉斯人 | 加告茲人 | 克里米亞韃靼人 |
通古斯語族 | 鄂溫克人 | 埃文人 | 那乃人 | 烏爾奇人 | 烏德蓋人 | 鄂倫春族 | 涅吉達爾人 | 鄂羅克人 |
蒙古語族 | 布里亞特人 | 卡爾梅克人 |
楚科奇- 堪察加語系 | 楚科奇人 | 科里亞克人 | 堪察加人 |
閃米特語族 | 高山猶太人 | 敘利亞人 |
愛斯基摩- 阿留申語系 | 尤皮克人 | 阿留申人 |
其他語系 | 凱特人 | 尼夫赫人 | 朝鮮人 | 尤卡吉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