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恰伊人
正文
北高加索地區的居民。自稱“卡拉恰伊拉人”。約13.1萬人(1979),主要分布在蘇聯卡拉恰伊—切爾克斯自治州,少數分布在中亞和哈薩克共和國。屬歐羅巴人種高加索類型。使用卡拉恰伊語,分成兩大方言,屬阿爾泰語系 突厥語族。原無文字,1936年創製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信伊斯蘭教,多為遜尼派教徒。其遠祖可追溯為青銅時代就已居住在北高加索西部山區的古代居民。後來,在逐漸吸取阿蘭人、保加爾人和奇普恰克人等民族成分的基礎上於13~14世紀形成卡拉恰伊人。15~18世紀遭受土耳其封建主統治,19世紀上半葉又被沙皇俄國兼併。1918年建立蘇維埃政權,翌年被白軍占領,1920年恢復甦維埃政權,1922年成立卡拉恰伊-切爾克斯自治州。過去,卡拉恰伊人主要從事遊牧業,兼事農業和手工業。飼養細毛綿羊和馬,種植小麥、玉米、向日葵、甜菜等。十月革命後,由遊牧轉為定居,並發展了化工、機器製造和建築材料工業。近年來,療養和旅遊業得到發展。直到19世紀中葉還保持宗法封建關係,盛行多妻制、血族復仇、送彩禮等習俗。
配圖
相關連線
俄羅斯境內的民族和族群(按語言系屬分類)
印歐語系 | 俄羅斯人 | 烏克蘭人 | 亞美尼亞人 | 白俄羅斯人 | 奧塞梯人 | 羅姆人 | 摩爾多瓦人 | 塔吉克人 | 希臘人 | 波蘭人 | 立陶宛人 | 保加利亞人 | 拉脫維亞人 | 塔特人 |
高加索語系 | 車臣人 | 達爾金人 | 印古什人 | 列茲金人 | 喬治亞人 | 拉克人 | 塔巴薩蘭人 | 阿迪格人 | 阿巴扎人 | 魯圖爾人 | 阿古爾人 | 阿布哈茲人 | 查胡爾人 | 切爾克斯人 |
烏拉爾語系 | 摩德汶人 | 烏德穆爾特人 | 馬里人 | 科米人 | 卡累利阿人 | 涅涅茨人 | 漢特人 | 愛沙尼亞人 | 曼西人 | 維普斯人 | 塞爾庫普人 | 薩米人 | 牙納桑人 | 埃內茨人 |
突厥語族 | 韃靼人 | 巴什基爾人 | 楚瓦什人 | 哈薩克人 | 亞塞拜然人 | 雅庫特人 | 庫梅克人 | 圖瓦人 | 卡拉恰伊人 | 烏茲別克人 | 巴爾卡爾人 | 土耳其人 | 諾蓋人 | 哈卡斯人 | 阿爾泰人 | 土庫曼人 | 吉爾吉斯人 | 加告茲人 | 克里米亞韃靼人 |
通古斯語族 | 鄂溫克人 | 埃文人 | 那乃人 | 烏爾奇人 | 烏德蓋人 | 鄂倫春族 | 涅吉達爾人 | 鄂羅克人 |
蒙古語族 | 布里亞特人 | 卡爾梅克人 |
楚科奇- 堪察加語系 | 楚科奇人 | 科里亞克人 | 堪察加人 |
閃米特語族 | 高山猶太人 | 敘利亞人 |
愛斯基摩- 阿留申語系 | 尤皮克人 | 阿留申人 |
其他語系 | 凱特人 | 尼夫赫人 | 朝鮮人 | 尤卡吉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