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情緒勞動](/img/d/1f1/nBnauM3X3MjMycDM3ETOwEjM0MTM3kjM2MzMwADMwAzMwIzLxk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情緒勞動是指員工要在工作中表現出令組織滿意的情緒狀態,是與情感有關的一個概念。
有情緒勞動需求的職業有:護士、醫生、服務員、演員(比如要在電影中表演接吻場景),以及空乘人員等。
背景
20世紀80年代初期,社會學家ArlieRussellHochschild(1983)針對Delta航空公司空服人員的情緒表達進行了深入的個案研究,首先提出了“情緒勞動”的概念,在1975年的《感受與情緒的社會學:幾種可能性》中,並未提出情緒勞動的字眼,只提出一個相關概念即“情緒工作”(emotionwork),指個體必須根據情感規則來調整外在行為表達甚至內在情緒感受。這種情緒工作不僅見於日常交往中,更出現在各種工作角色與組織的環境中。但在這篇論文中,這個概念僅為觸及,並不是成熟的概念。
在1979年的《情緒工作、情感規則、及社會結構》一文中,Hochschild致力於推廣其“情緒管理的觀點”(emotionmanagementperspectives),她認為情緒是可以根據環境的要求來進行管理的。對情緒工作概念的探討,顯然要比1975年的文章更加深入。Hochschild將情緒工作界定為個人“試圖去改變情緒或感覺之程度或質量所採取的行動”。
特點
有情緒勞動需求的職業一般有如下特點:
1、需要與公眾有面對面接觸或者通過聲音接觸
2、需要員工為他人營造某種情緒狀態
3、允許僱主通過培訓和監督對員工的情緒活動有一定掌控能力
本質
情緒勞動本質上是個人根據組織制定的情緒行為管理目標所進行的情緒調節行為。
根據個體努力程度的不同,情緒調節可以分為表層調節和深度調節。
表層調節和深度調節的本質區別在於個體的情緒表達是否反映了其真實的情緒體驗,情緒勞動是個體為了滿足組織的要求而表現出一定的情緒行為,情緒勞動對個體和組織都會產生影響,這些影響既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
影響
情緒勞動對組織行為有重要的影響,是工作績效的一個關鍵成分。情緒勞動尤其在強調人際交往的工作中十分重要。
在領導、銷售以及其他需要頻繁接觸他人的崗位中,有效管理情緒的能力及情緒勞動的合理運用對這些崗位的成功十分重要。此外,當工作要求員工表達出的情緒與他們的真實的情緒感受不相吻合時,情緒勞動便面臨困境。
在組織管理中,情緒勞動的重要性正越來越引起管理者的重視,運用情緒勞動培養員工對工作、顧客的肯定性情感,有助於形成愛崗敬業、顧客至上的觀念,對提高組織績效有積極作用。
網路文化分類
網路文化:指網路上的具有網路社會特徵的文化活動及文化產品,是以網路物質的創造發展為基礎的網路精神創造。 | |||
網路短片 | 網路紅人 | 網路新詞 | 網路術語 |
網路流行語 | 非主流 | 惡搞 | 中國網路美女 |
網路神獸 | 網路文體 | 網路慣用語 | 網路隱私 |
虛擬貨幣 | 次文化 | 流行語 | 非主流現象 |
網路語言 | 非主流文化 |
漫說銳詞
>>>> 查看更多銳詞漫畫>>>>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2年07月
![]() | ![]() |
心理學分類導航
心理學是研究人和動物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的一門科學。 | |||
精神病學 | 心理學家 | 變態心理學 | 教育心理學 |
社會心理學 | 認知心理學 | 市場心理學 | 套用心理學 |
精神分析學 | 臨床心理學 | 心理學術語 | 心理學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