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慶雲,女,1950年10月生,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氣所災害性氣候研究與預測中心主任,中國氣象學會氣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減輕自然災害專家組成員,《大氣科學》第六屆常務編委,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1977年畢業於南京氣象學院氣象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1990年11月-1993年10月和2002年5月-11月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大氣科學中心做訪問學者。
多年來主要從事東亞季風和異常長期天氣過程及短期氣候變化的物理成因機制的診斷和預測研究。在國家九·五重中之重、973基礎研究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點項目的研究中承擔課題負責人的工作;多年來與他人合作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專著2部。
代表作
(1)張慶雲陶詩言,亞洲中高緯度環流對東亞夏季降水的影響,1998年,氣象學報,56卷4期。
(2)張慶雲陶詩言,夏季東亞熱帶和副熱帶季風與中國東部汛期降水,1998年,套用氣象學報9卷,增刊。
(3)張慶雲陶詩言,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跳及異常的研究,1999年,氣象學報,57卷,5期。
(4)張慶雲,1880年以來華北地區降水及水資源的變化,1999年,高原氣象,18卷,4期。
(5)張慶雲陶詩言張順利: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持續性暴雨的環流條件,2001,大氣科學,第25卷,第4期,567-576頁。
(6)張慶雲,陶詩言,張順利,夏季長江流域暴雨洪澇災害的天氣氣候條件,大氣科學,2003,27,第6期,1018~1030
(7)張慶雲,陶詩言,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時的東亞大氣環流特徵,大氣科學,2003,27(3),369-380
(8)張慶雲,衛捷,陶詩言,近50年華北乾旱的年代際和年際變化及大氣環流特徵,氣候與環境研究,2003,8(3),307-318
(9)張慶雲,陶詩言,陳烈庭,東亞夏季風指數的年際變化與東亞大氣環流,氣象學報,2003,61(5),559-568
(10)張慶雲,彭京備,夏季東亞環流年際和年代際變化對登入中國颱風的影響,大氣科學,2003,27(1),97-106。
(11)張慶雲金祖輝彭京備,青藏高原對流時空變化與東亞環流的關係,大氣科學,2006,Vol.30,No.5,802-812.
(12)張慶雲,王媛,冬夏東亞季風環流對太平洋熱狀況的回響,氣候與環境研究,2006年,11卷、4期,487-498。
(13)QingyunZhang(張慶雲)andShiyanTao(陶詩言):SomeAspectsofEastAsianMonsooncirculationandtheirAssociatedSummerRainfallsoverChina,TheSecondInternationalSymposiumonAsianMonsoonSystemCheju,Korea,March27-31,2000.
(14)QingyunZhang(張慶雲)andShiyanTao(陶詩言):TheSeasonalMeanResponseoftheAsianWinterandSummerMonsoontoENSOEvents,TheJointMeetingontheSeasonalPredictionoftheeastAsianwinterMonsoon,Beijing,China,Nov.21-22,2000
(15)QingyunZhang(張慶雲)andShiyanTao(陶詩言):TheRelationsbetweenEastAsianMonsoonCirculationandtheSubtropicalanticycloneoverWesternPacific,Internationalconference&YoungScientistWorkshoponAsiaMonsoonEnvironmentalSystemandGlobalChange(AMESG),Nanjing,China.Nov.15-17,2000。
(16)ZhangQingyun(張慶雲),THEINTERANNUALVARIATIONSOFSUMMERMONSOONINDICESANDITSASSOCIATIONWITHTHECIRCULATIONPATTERNSOVEREASTERNASIA,8thScientificAssemblyof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MeteorologyandAtmosphericSciences,2001:InstituteofMeteorologyandGeophysicsUniversityofInnsbruck.
專著:
(1)張慶雲,王會軍,林朝暉等,中國天氣氣候異常成因研究-2003年,北京,氣象出版社,2004,1-179。
(2)黃榮輝,張慶雲,阮水根等,我國氣象災害的預測預警與科學防災減災對策,北京,氣象出版社,2005,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