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圖騰是群體的標誌,旨在區分群體。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往往可獲得舉一反三之功。圖騰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緣關係,因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標誌。中國的龍,具有圖騰的基本特徵,它是上古人們共同崇奉的圖騰神。在《說文解字》中解:“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傳說炎帝、黃帝、堯、舜和漢高祖劉邦的誕生及其形貌,都與龍有關,是龍種、龍子。古越人也以為自己是龍種,故斷髮紋身,以像龍子,而深信。
遠古時候中華大地上到處都是沼澤,人們生產力和武器都十分的落後人經常遭受到猛獸的攻擊,所以就用猛獸來做自己的圖騰以求神靈的保佑那時候有用狼的、熊的、鱷魚其中因為沼澤多鱷魚經常傷害人所以用鱷魚的部落就多些當時最多的就是揚子鱷也就是龍最早的原形你仔細觀察它的牙齒和身上的樣子是不是和現在的龍很象還有眼睛以前龍的身子本來是很短就從漢朝開始變長了。
直至今日,我們常說“龍的傳人”或“龍的子孫”,這些都是圖騰祖先觀念的傳承。至於龍圖騰神觀念,更為普遍,大多把龍視為保護神。
圖騰崇拜是一種宗教形式
圖騰一詞來源於印第安語“totem”,意思為“它的親屬”,“它的標記”。在原始人信仰中,認為本氏族人都源於某種特定的物種,大多數情況下,被認為與某種動物具有親緣關係,於是,圖騰信仰便與祖先崇拜發生了關係,在許多圖騰神話中,認為自己的祖先就來源於某種動物或植物,或是與某種動物或植物發生過親緣關係,於是某種動、植物便成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例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史記》)玄鳥便成為商族的圖騰。因此,圖騰崇拜與其說是對動、植物的崇拜,還不如說是對祖先的崇拜,這樣更準確些。圖騰與氏族的親緣關係常常通過氏族起源神話和稱呼體現出來。
“totem”的第二個意思是“標誌”。就是說他還要起到某種標誌作用。圖騰標誌在原始社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會組織標誌和象徵。它具有團結群體、密切血緣關係、維繫社會組織和互相區別的職能。同時通過圖騰標誌,得到圖騰的認同,受到圖騰的保護。圖騰標誌最典型的就是圖騰柱,在印第安人的村落中,多立有圖騰柱,在中國東南沿海考古中,也發現有鳥圖騰柱。浙江紹興出土一戰國時古越人銅質房屋模型,屋頂立一圖騰柱,柱頂塑一大尾鳩。故宮索倫桿頂立一神鳥,這都是圖騰柱的演變而來。圖騰的標誌作用幾乎體現在各個方面。
旗幟族徽
中國的龍旗,據考證,夏族的旗幟就是龍旗,一至沿用到清代。古東歐許多國家都以鷹為標誌,這是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傳統。羅馬的古徽是母狼,後改為獨首鷹,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君士坦丁堡之後,又改為雙首鷹。德國、美國、義大利為獨首鷹,俄國(原始圖騰為熊)、南斯拉夫為雙首鷹。表示為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波斯的國徽為貓,比利時、西班牙、瑞士以獅為徽志。這些動物標誌不是人們憑空想像出來的,它原於原始的圖騰信仰。紋身介紹
台灣土著多以蛇為圖騰,有關於百步蛇為祖先化身的傳說和不準捕食蛇的禁忌。其紋身以百步蛇身上的三角形紋為主,演變成各種曲線紋。廣東蛋戶自稱龍種,繡面紋身,以像蛟龍之子,入水可免遭蛟龍之害。土蕃奉獼猴為祖,其人將臉部紋為紅褐色,以模仿猴的膚色,好讓猴祖認識自己。崇拜禁忌
圖騰崇拜首先要敬重圖騰,禁殺、禁捕,甚至禁止觸摸、注視,不準提圖騰的名字。圖騰死了要說睡著了,且要按照葬人的方式安葬。江蘇宜興人古為蛇圖騰,因此對家蛇絕對不能打殺,認為在床上、米囤上發現家蛇為吉祥,在檐梁發現為凶,應立即迴避。有時還要點燃香燭用食品來供奉。圖騰犧牲與聖餐
一般來說對圖騰要敬重,禁止傷害,但有時卻有極其相反的情況。有的部落獵取圖騰獸吃,甚至以圖騰為犧牲。之所以獵吃圖騰獸,是因為圖騰太完美了,吃了它,它的智慧、它的力量、它的勇氣就會轉移到自己身上來。但吃圖騰獸與吃別的東西不同,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請求祖先不要怪罪自己。如鄂溫克人獵得熊,只能說它睡著了,吃肉前要一起發出烏鴉般的叫聲,說明是烏鴉吃了肉,不能怪罪鄂溫克人。且不能吃心腦肺食道等部位,因為這些都是靈魂的居所,吃後,對遺骸要進行風葬,用樹條捆好,然後放在木架上,與葬人基本相同。以圖騰作為犧牲來祭祖,是以圖騰獸為溝通人與祖先神靈的一種媒介。原始人相信,自己的靈魂與圖騰的靈魂是平等的,只是軀殼不同,死,只是靈魂脫離軀換了一個家,而在陰間的家裡,自己族類與圖騰族類的靈魂居住在同一個地方。殺圖騰,是以圖騰的靈魂為信使,捎信給祖先靈魂,讓其在冥冥中保佑自己。讓圖騰靈魂轉達自己的願望。如印第安烏龜族人殺龜祭祖。壯族的“螞拐節”即青蛙節,壯族以青蛙為圖騰。分三個階段:找螞拐、孝螞拐、葬螞拐。正月初一,全體出動找螞拐,先捉到者,放七聲地炮,敬告天地,被尊為螞拐郎,成為節日首領,迎回螞拐,密封於寶棺之中,再端入花樓,在震天動地的銅鼓聲和鞭炮聲中送往螞拐亭。從初一到月底,是給螞拐守孝,晚上還要為螞拐守靈。守靈滿25夜後,葬蛙,殺雞宰鴨,蒸五色飯,早飯後送到墳場安葬,還要打開上一年的寶棺,視螞拐顏色以卜吉凶。
圖騰
圖騰就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當作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它們不僅不會傷害自己,而且還能保護自己,並且能獲得它們的超人的力量,勇氣和技能。人們以尊敬的態度對待它們,一般情況下不得傷害。氏族,家族等社會組織以圖騰命名,並以圖騰作為標誌。圖騰文化
就是由圖騰關念衍生的種種文化現象,也就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圖騰當做親屬,祖先或保護神之後,為了表示自己對圖騰的崇敬而創造的各種文化現象,這些文化現象英語統t。otemism
圖騰文化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現象之一,圖騰文化的核心是圖騰觀念,圖騰關念激發了原始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逐步滋生了圖騰名稱、圖騰標誌、圖騰禁忌、圖騰外婚、圖騰儀式、圖騰生育信仰、圖騰化身信仰、圖騰聖物、圖騰聖地、圖騰神話、圖騰藝術等,從而形成了獨具一格,絢麗多彩的圖騰文化。圖騰標誌或徽號
即以圖騰形象作為群體的標誌和象徵。它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社會組織標誌和象徵,具有識別和區分的作用。圖騰標誌與中國文字的起源有關。由來爭論
聞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說:龍這種圖騰,“是只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是“蛇圖騰兼併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果”。龍圖騰說由20世紀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還成為占統治地位的觀點。到了20世紀80年代,一些學者開始質疑龍圖騰說,並出現一些否定性觀點。如:“無論如何,圖騰物總是自然界中實有的物體。因為說到底,圖騰制體現的也正是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關係。因此,如果依據通行的理論和被學界接受的材料,龍作為一種圖騰同時又不存在於自然界中是難以令人接受的。”(閻雲翔)“迄今為止,考古學、歷史學均無可信資料證明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一個強大的以蛇為圖騰的氏族部落,至於兼併與融合其他以馬、狗、魚、鳥、鹿為圖騰的氏族部落的說法更是完全出於臆想。”(劉志雄、楊靜榮)
學者們還指出,將中國古文物上出現的動物造型或紋飾視作圖騰的表現形式,也是非常錯誤的。因為考古學中的某一類型文化與社會學中某一氏族部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從時空範圍上講,前者比後者大得多。因此,某一類型文化中的某種紋飾與某一氏族的圖騰劃等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還有的學者從圖騰文化的基本特徵提出悖論,如:圖騰是氏族群體成員崇敬的對象,是不得損傷、殺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國的古代典籍和神話傳說中,不乏貶龍、辱龍、鬥龍、斬龍以及食龍的載述。
一個問題是,圖騰說來自西方學者,中國遠古氏族部落是否也像澳洲土著、北美土著那樣,有過一個圖騰崇拜時期?分析古籍中的有關記載,回答似乎是肯定的。但是,按學界的普遍觀點,圖騰文化發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期,繁榮於舊石器時代晚期,進入新石器時代便趨於衰落,步入階級社會,就只剩下一些殘餘在延續。按考古學提供的實物資料,龍的起源當是新石器時代開始以後的事,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圖騰崇拜已走向衰落了,龍卻起源了。將方興未艾的龍歸劃於一個趨於衰落的崇拜現象,有悖於事物發展的基本邏輯。
另一個問題是,圖騰概念有其原有的為學界所基本公認的內涵和外延,這樣的圖騰是嚴格意義上的圖騰,或可稱為“狹義圖騰”。增其內涵、擴其外延之後的圖騰,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圖騰了,或可稱之為“廣義圖騰”。嚴格意義上的圖騰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實物,而龍不符合這個條件,它們是自然界裡沒有的神物,因此,要說龍為圖騰的話,就只能將龍劃歸到廣義圖騰的框框裡。問題是,狹義圖騰和廣義圖騰時不時地會發生衝突。比如,按狹義圖騰的要求,圖騰物是不得被侮辱被殺害的,而身為廣義圖騰物的龍卻屢屢被懲罰被斬殺棗這個問題如何解釋?如果要在狹義圖騰和廣義圖騰之間選擇的話,我倒更傾向於狹義圖騰,因為我覺得圖騰就是圖騰,應該尊重原初的內涵和外延,如果太廣義了,也就沒有圖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