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福利鎮

福利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城東部,現有16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118個自然村,381個村民組小,總人口46695人,土地總面積約222.8平方公里。

福利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城東部,東與平樂縣沙子鎮福興鄉交界,南與陽朔縣普益鄉相鄰,西與陽朔縣陽朔鎮接壤,北與陽朔縣興坪鎮和恭城縣西嶺鄉相毗鄰,位於灕江北岸。鎮政府所在地距桂林市區70公里、陽朔縣城8公里。福利鎮現有16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118個自然村,381個村民組小,總人口46695人,土地總面積約222.8平方公里。福利鎮是自治區創建文明鄉(鎮)示範試點鎮。該詞條為消歧義詞條,介紹的鄉鎮還有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福利鎮、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集賢縣福利鎮。

福利鎮-桂林市福利鎮

編輯本段
基本概況 廣西桂林市陽朔縣福利鎮 福利鎮位於廣西陽朔縣的東部,距桂林市70公里,東與平樂縣沙子鎮、福興鄉交界,南與普益鄉相鄰,西與陽朔鎮接壤,北與興坪鎮和恭城縣西嶺鄉相毗鄰,距縣城8公里,桂林至廣州公路區內段20163線橫穿東西,灕江“鑽石水道”縱貫南北,水陸路交通十分便利,通訊發達,福利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土地面積為222.8平方公里,轄30多個鎮直單位(部門),16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381個村民小組,10421戶,人口46888人,福利鎮地形西北是山地,約占福利鎮面積的三分之一,平原地區占三分之二。耕地面積52868畝,主栽作物為水稻果樹。福利鎮是自治區創建文明鄉(鎮)示範試點鎮。
命名由來
福利鎮位於縣城東8公里,灕江北岸,1200多年前的唐代顯慶年間,此地便有人居住,因原地荔枝成林,村舍隱伏其間,故名伏荔村。宋朝時,鎮北東郎山下的黃道街繁盛一時。後來因此地水路暢達,上通桂林,下連梧州,居民移居於此,漸成圩鎮。明代在村東北的馬山腳下建馬山圩,故有“馬山名勝甲天洲”之稱。清道光年間遷到老街(在天后宮後面)改為伏荔圩,1926年取其諧音改為福利圩。
歷史文化
陽朔福利古鎮 福利鎮歷史悠久,山環水抱,地靈人傑,歷代文人學士輩出,有較高的文化傳統。表現在建築上,便是原有的三街、九井、十八巷、三宮、兩寺、一寶塔。據記載,這些建築多古色古香,工藝精湛。那時若登高鳥瞰,便有“深山藏古鎮,青峰傾廓門”的情韻。可惜,時序遷移,人世滄桑,這些古建築大都因天災人禍或年久失修而毀圮,留下的不多。福利的文化傳統還表現在畫扇製作上,有著悠久的畫扇製作歷史,被文化部授予“中國畫扇第一鎮”的稱號。福利有很多的家庭從老到小都會畫畫,小孩子都會畫扇面,更有很多的“農民畫家”。
每年農曆五月初八,是福利鎮的民俗傳統節日,流傳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五月八會期,街民中各戶所有的親戚故舊,扶老攜幼來趕會期。主人們家家熱情好客,盛宴招待。在各戶的菜譜中,有三樣菜是必備的。這三樣菜就是用精肉做餡的茄子釀、辣椒釀、苦瓜釀。福利的旖旎風光和人文傳統正越來越多地被外界所認識,當年的《劉三姐》電影大部分都是在福利鎮拍攝的。中央電視台也多次來報導過福利的文化和風景,中央電視台《走進廣西》桂林篇的拍攝組也曾來到福利,專門採訪了“陽朔畫扇第一人”——福利的趙橋發先生。
地理位置

福利鎮在中國位置 福利鎮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內位置
基礎設施 福利鎮境內有桂林與廣州公路區內段20163線橫穿東西,灕江“鑽石水道”縱貫南北,水陸路交通十分便利。自1986年以來,共修建村級四級公路69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興建了村委辦公樓17座,建築面積近3000平方米,其中15個村委建起了兩層的辦公樓,實現了村村有鋼混結構辦公樓,建立首個村級“數字村”示範點,實現了鎮、村信息上網。修建旅遊鸚鵡碼頭及8000多平方米的停車場、鎮區主街道水泥路二期鋪設等工程,城鎮基礎設施得到完善。2003年被列為自治區重點建設鎮。現有農貿市場占地8605.6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有攤位300餘個,是陽朔縣鄉鎮市場中規模最大、設施功能最完善的鋼筋水泥結構市場。籌資800多萬元的二期水果、糧食、建材專業批發市場目前正在加緊施工之中。逢二、五、八為圩日,趕集者多達1萬餘人。福利鎮開通了城鎮IC卡電話,建成開通聯通通訊基站及小靈通電話,鎮區電腦上寬頻網。電話發展達1300部,有84個自然村實現了通電話。廣播電視實現了有線電視聯網並增設至19個頻道,電視覆蓋率達90%以上,有線電視用戶達1300戶。福利鎮現有國中2所,國小16所,教學點3處,共有學生5164人,教職工358人。鎮設中心醫院1所,有醫療點50個。
經濟發展
果蔗種植園 福利鎮地形屬丘陵、山地,有耕地面積52868畝,林地面積11萬畝,水庫、山塘33處,其中中小型水庫4座,常年有效蓄水量達1201萬立方米。福利鎮屬亞熱帶氣候,適合各種經濟作物的種植,盛產水稻、沙田柚板栗、果蔗、柿子柑橙紅瓜子、淮山等農副產品,是陽朔縣三大產糧區之一和水果大鎮。本鎮範圍內的鉛鋅礦銅礦、各色大理石儲量大、品位高、易開採。以青鳥的淮山、雙橋的果蔗及忠和、洞心的夏橙,洞心、鎖石村委的二元雜母豬養殖示範及雙橋村委的鷓鴣養殖等為主的種養業,逐漸形成了福利的知名品牌輻射周邊村委。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畫扇遠銷東南亞、日本美國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有“中國畫扇第一鎮”之稱。全鎮現有集體企業5家,私營企業2家,個體企業559個,從業人數3000多人。有陽朔縣炮竹廠、福龍機磚廠、寶峰山木材加工廠等骨幹企業。至2004年末,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6844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478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2036萬元。本級財政收入288萬元。隨著旅遊業的迅速發展,還生產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繡球、木板雕畫、山水畫、烙花板畫、保健竹板鞋等旅遊產品,從而有效地促進和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旅遊資源
福利鎮旅遊景點 福利鎮是陽朔縣的一大文明古鎮,陸路距陽朔僅8公里,水路9公里,灕江鑽石水道穿鎮而過,水陸交通便利,通訊發達。這裡峰巒疊嶂,別具特色,景色宜人,水鄉風味濃郁,地帶開闊,風光引人入勝。灕江下游簡稱劉三姐水上公園,在福利境內景點繁多。從福利碼頭至普益留公村水、陸為7.5公里,水面寬160米,遊覽的主要景點有:福利老街古民居建築,畫扇一條街、福利大光亭、三姑石、天后宮、鸚鵡山虎頭攬勝、渡頭風光、駱駝過江、唐門隱龍巖、三色潭、玉筍世界、得月樓、應求宮、留公古建築等,可謂一步一景,皆能與灕江上游比美,在境內最具開發潛力的旅遊項目有福利鯉魚洲(又稱豆腐洲)度假遊樂中心、白面洲民族風情園、狩獵場、農家生態游、水上游東場、李家唐門隱龍巖、龍尾瑤族旅遊風情自助游、矮山溫泉等。

福利鎮-賀州市福利鎮

基本概況
?
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福利鎮 福利鎮在廣西賀州市富川縣城東北部,東與湖南江華縣白芒營交界,南臨古城鎮蓮山鎮新華鄉,西與富陽鎮相連。北靠葛坡鎮石家鄉。福利鎮總面積1681公傾。人口21100人,大部分是漢族,其餘為瑤族;操西南官話,粵語,七都話和瑤話。福利鎮轄10個村民委員會,65個自然村,226個村民小組。地形屬丘陵石山區。境內主要山蜂有三娘母海拔361米。主要河流有毛家河。土特產主要有臍橙、棗子、烤菸、早柑。福利鎮是富川棗子和烤菸的主要產區之一。
農業發展
蔬菜種植基地 福利鎮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是縣商品糧基地之一,也是烤菸、水果、反季節蔬菜主要生產基地。水果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其中優質臍橙5000畝,豐水梨1千多畝。無公害蔬菜年種植面積3萬畝,瘦肉型豬養殖年出欄1.2萬頭。2002年,糧食總產量10654噸,農業總產值624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195萬元,財政總收入87.6萬元,農民純收入1562元。經濟作物有烤菸花生蔬菜棗子等。
基礎設施
福利鎮現有森林面積336萬畝,建有山塘水庫17座,小一、小二型水庫四座。鎮境交通便利,有福利至富陽,福利至新華,福利至石家,福利至葛坡,福利至湖南白芒營等公路。福利圩集是富川縣與湖南邊界較大的農貿、交易市場之一。鎮內設有中學1所,在校中學生725人,設有完全國小10所,教學點7個,在校小學生2995人。
城鎮建設
改革開放20多年來,福利鎮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有較大突破,特色農業、訂單農業脫穎而出,優質谷、夏陽白、花生油蜜棗、臍橙等農副產品產出數量大,質地好,銷路廣。2002年福利鎮種植反季節蔬菜24750畝,產值達2200多萬元。福利鎮的反季節蔬菜享譽粵港澳,成為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鄉鎮企業有石材廠、紅磚廠、水泥磚廠、煤球廠和油料加工廠。科技、文化、教育事業蒸蒸日上,10個村委有9個建起了教學樓,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福利鎮被自治區、地區、縣授予的文明村(單位)共16個,曾被評為全中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2000年被地區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鎮。

福利鎮-雙鴨山市福利鎮

編輯本段
基本概況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集賢縣福利鎮 福利鎮位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集賢縣縣城所在地,是集賢縣縣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位於縣境南部。面積58平方公里,人口7.8萬。佳富鐵路、福前鐵路過境並設站。201國道過境。福利鎮共轄18個村,6個農工貿有限公司,36個自然屯,有農業戶8814戶,人口39804人,其中:農業人口31854人,企業人口7950人。福利鎮總面積4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萬畝,林地面積0.5萬畝,人均耕地面積5畝。福利鎮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3.9萬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7萬畝。農業主產蔬菜。鄉鎮企業有商貿、運輸、建材、建築、機電、製藥、釀酒、糧油加工、飲食服務等行業。
歷史沿革
1956年置福利鎮,1958年改公社,1964年劃歸雙鴨山市,改設市郊街道,1962年復置福利鎮公社,1984年復置福利鎮。
地理位置

福利鎮在中國位置 福利鎮在黑龍江省內位置
經濟發展
農民喜獲豐收油豆角 福利鎮是農工貿並駕齊驅,綜合經濟實力較強的鄉鎮。特別是6個行政村,先後改制為農工貿有限公司,建立農工、 商貿園區後,大大增強該鎮經濟實力,逐步形成了以三建公司為龍頭的鎮辦企業,以福勝、五四為標桿的工農貿有限公司,以森達木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個體私營企業。福利鎮作為集賢縣的蔬菜主要產區,共投資資金170萬元,建成日光節能溫室49棟。溫室大棚達1700畝。實現了常年生產,四季供應,輻射全中國的發展圈,並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產品“一棵樹”牌油豆角,以其綠色環保,持優價廉,營養豐富等特點,暢銷國內各大省市。福利鎮共有蔬菜種植面積4031公頃,占耕地的40%,每年向市場提供商品菜8.2萬噸。蔬菜生產成為福利鎮的支柱產業之一。水稻種植正向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福利鎮水稻種植面積達2.2萬畝,年產量9500噸。“綠利”牌水稻享淮三江大地,並暢銷全中國各大省市。同時,山野菜、藥材的加工生產逐步成為該鎮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種植業。老蕨菜、黃花菜等山野遠銷南韓、日本,川地龍、五味子等藥材在南方各大城市形成了銷售網點。山野菜出口量達70餘噸,藥材銷售量達60餘噸。按照合理調整、科學飼養、規模發展與小群體飼養並進的原則,不斷加大畜牧業生產的力度,建立畜禽專業村,重點扶持發展了奶牛、肉年、生豬、大鵝的養殖。奶牛存欄740頭,生豬存欄3萬頭,肉牛存欄5900頭,家禽飼養22萬隻,建成標準化牧業小區13個。2005年,工農業總收入實現85592萬元,其中工業總收入實現69640萬元,農業總收入實現159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870元。招商引資實現3860萬元。轉移勞動力8024人,創收1.600萬元。
福利鎮 城鎮建設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小城鎮建設已初具雛形,路、水、電、通訊等城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社會公益事業不斷加強。建設職工住宅樓達2.1萬平方米;自來水入戶率達82%;電視、電話普及率達65%;農村住房磚瓦率達67%。對教育投資達85萬元,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均達100%。鎮衛生院、敬老院都達到標準化。經濟社會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1999年,被評為“國家體育先進鎮”;2001年被評為市文明單位標兵;2002年被評為市“六個好”鄉鎮黨委、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全中國基層民兵預備役工作先進單位”;2004年被評為市“文明村鎮建設小康標兵”、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黑龍江省城市民兵工作改革先進單位”;2005年被市軍分區評為“基層武裝部標兵”;2006年被評為縣農業產業化工作先進鄉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