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的前身是廣州中醫學院針灸系, 1999 年 3 月 8 日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於 1999 年 4 月 15 日掛牌成立廣州中醫藥大學 針灸推拿學院。針灸推拿學院現有 針灸推拿學專業(五年制 本科)、 中醫學專業七年制針灸方向(國際交流型)、康復治療學專業(四年制本科)三個 專業。針灸推拿學專業後期(第四年)分化為針灸推拿、 中西醫結合康復、 中醫美容三個方向。2004年針灸推拿學專業被評為 廣東省名牌專業,針灸推拿學科是廣東省重點學科。
學院機構設定
學院下設經絡腧穴教研室,刺法灸法教研室,針灸治療學教研室、實驗針灸學教研室、推拿教研室、中醫養生康復教研室、中醫美容教研室、經絡研究室、氣功研究室、綜合實驗室、靳三針研究中心、學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針灸基礎教研室
針灸基礎與針灸學教研室,現有教師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講師1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4人;具博士學位者6人,碩士學位者1人。主要擔任五年制、七年制、大專、成教等的《針灸學》、《經絡腧穴學》、《刺法灸法學》等課程。教研室成績
主持課題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穴位埋線調節慢性萎縮性胃炎模型大鼠NF-κB轉導系統的機制研究”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針刺對胰島素抵抗干預作用的機理研究”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針刺調節胰島素抵抗的信號轉導機制研究”
[4]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穴位埋線對慢性萎縮性胃炎大鼠胃黏膜屏障保護作用研究”
[5]廣東省科委課題“針灸對大鼠運動性免疫抑制的調節作用”
[6]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課題“熱補寒瀉針刺法對健康人血清蛋白譜表達影響的研究”
[7]新世紀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七年制中醫學專業針灸方向人才培養的研究”
[8]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構建適應社會需求的中醫針灸推拿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9]廣東省高校現代教育技術151工程項目“《刺法灸法學》教學改革試驗”
[10]廣東省高校現代教育技術“151工程”項目“《刺法灸法學》專題學習網站”
[11]廣東省教育廳課題“《針灸學》精品課程建設”
[12]廣東省教育廳課題“強化針灸推拿基本技能訓練,促進學生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
[13]廣州中醫藥大學課題“《刺法灸法學》網路課程”
[14]廣州中醫藥大學現代教育技術課題“《刺法灸法學》課程教學改革示範案例”
[15]廣州中醫藥大學課題“針灸學(刺法灸法部分)》多媒體課件製作”
[16]廣州中醫藥大學課題“《針灸學》刺灸法專題學習網站(雙語)”
[17]廣州中醫藥大學課題“醫類專業針灸基本技能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18]廣州中醫藥大學課題“針灸推拿學專業境外研究生人才培養的研究”
[19]廣州中醫藥大學課題“針灸手法興趣小組對針灸技能掌握的影響”
[20] 廣州中醫藥大學課題“師資隊伍建設科研啟動項目”
主編教材
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過敏性鼻炎的針灸治療》(主編)
《全國中醫院校針灸推拿專業必修課考試輔導叢書》包括:《經絡腧穴學》、《推拿學》、《刺法灸法學》、《針灸治療學》等四冊(主編)
“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醫臨床技能實訓系列教材《刺法灸法學實訓教材》(主編)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院校針灸推拿專業必修課考試輔導叢書《刺法灸法學》(主編)
“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中醫臨床實訓教材《經絡腧穴學》(副主編)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針灸專業創新教材《中醫針灸婦科學》(副主編)
新世紀高等中醫院校教材《針灸處方學》(副主編)
新世紀高等中醫院校教材《中醫五官科學》(副主編)
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毫針刺法》(副主編)
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刺法灸法學》(副主編)
推拿學教研室
推拿學教研室是我國中醫院校中成立最早的推拿專業教研室,《推拿學》是我校的一門老牌課程,開課歷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歷任教研室主任包括鍾奇、鄧純光、彭旭明和張全明教授,還有羅文秀、劉金釗、許清濤、許舜沛和林超雄等老一輩教師。前輩們治學嚴謹,教學方法精湛,為教研室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教研室曾獲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優秀教研室建設單位”稱號,多名教師分獲學校、學院課堂教學競賽一、二等獎。教研室現有王繼紅、彭旭明、邵瑛和楊良兵四位老師,王繼紅任教研室主任。教研室多次參與全國性教材的編寫工作,教研室的雙語教學水平在校內名列前茅,既可為本院針推專業的學生進行雙語授課,也可為來自歐美、亞洲的學生提供全英授課,受到了廣泛的好評。教研室承擔《推拿功法學》、《推拿手法學》、《推拿治療學》、《推拿學》、《針灸推拿治療學》、《保健推拿學》等課程的教研工作。主幹課程《推拿手法學》為校級精品課程。康復學教研室
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康復醫學教研室成立於1998年,原名為中醫養生康復教研室,教研室現有教師4名,高級職稱1人,碩士生導師1人,博士2人,碩士2人,每年招收約60名康復治療學專業學生和20名針灸推拿專業中西醫結合康複方向本科學生。2005年開始負責康復治療學四年制新專業的專業教學,連續招收七個年級,已經畢業三屆學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康復學科逐漸成長,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特色鮮明,2010康復治療學專業獲得校級特色專業培育專業。2009年中醫康復學獲得國家博士學位授權點。積極組織教學,充分調動教研室、直屬和非直屬附院和西醫院的教學資源,整合教學梯隊,克服困難完成任務,保證教學質量,教研室團隊獲得2010年度學校師德標兵,
教研室承擔和組織康復治療學和針灸推拿專業中西醫結合康複方向的專業系列課程,專業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包括康復醫學和康復治療學等,由本教研室骨幹、學院和第一、二附屬醫院和部分非直屬附屬醫院康復科骨幹老師組成。面向全校臨床醫學的大專、本科和七年制等各層次學生開設《中西醫康復醫學》普及課程,對康復治療學四年制本科專業和針灸推拿學中西醫結合康複方向開設了《康複評定學》、《臨床康復學》、《運動療法技術學》、《作業療法學》、《言語評定與治療》、《康復工程學》等專業課程。
社會聯繫:
廣東省康復醫學會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團體會員單位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音樂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單位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音樂治療專業委員會-音樂愛心家園志願者組織-“音樂治療·心身康復”項目臨床培訓基地。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和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理事
學科特點:
中醫康復學核心概念,中醫康復學是以形氣神整體觀為指導思想,核心就是保存和提升人體內在的整體生命力,通過自組織康復能力的提升來達到克服功能障礙的目的。人體生命力為本,各種功能表現為其用,比如運動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等等,均為人體生命力的外在體現,充分體現“以中為體,以西為用”的思維。中醫康復學的“生命力觀”和西醫康復學的“功能觀”各有側重點,互相補充。最終目標都是為了保護生命和提升生命質量。
本康復專業學科特點是:重基礎,寬口徑,顯特色。加強現代康復醫學和治療學基礎,突出中醫傳統康復特色。完善中醫院校背景下的康復治療學人才培養模式,以“中為體,西為用”的觀念,來融會中西醫不同的康復觀,明確中醫康復學核心概念,提煉整合中醫的精華,吸收西方先進思想和技術,以提升整體康復效果的最終目標,完善中西醫結合康復體系。
體現這一思想的建設目標概括為:“123”,1、創立一套融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中國特色康復醫學體系,堅實現代康復醫學基礎,突出中醫康復學特色;2、建立2個方向,中醫康復和西醫康復專業方向,中醫康復重點在生命力觀,體現在生命本體之和平自然;西醫康復重點在功能觀,體現在現代科技之高精尖端。 3、建設3個特色點,包括:高新科技·康復工程、藝術治療·心身康復和傳統功法·自我康復。
提出“心身康復”的整體康復概念,致力發展中西醫結合特色康復醫學,提倡中醫整體和辨證思維的指導,2005年8月廣東省中醫藥學會音樂治療專業委員會成立,為心身康復雛形出現的標誌,汶川地震後三年期間(2008年-2011年),組織音療特色援助項目,多次前往四川汶川和北川地區,幫助汶川中醫院、映秀醫院以及有關單位建立康復基地,在國內外產生影響力,舉辦國家級和省級繼續教育項目“中國傳統音樂治療新進展培訓班”,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和星海音樂學院建立心身康復-音樂治療培訓基地,開展有關培訓工作。主要成員先後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2008年抗震救災先進志願者稱號、2009年中國音樂治療學會先進工作者和2010年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先進幹部稱號。開拓心身整體康復領域,促進中醫特色康復體系的形成。
教學特點
我校一直以來大力推動康復醫學研究的發展,1998年成功開辦第一屆中醫養生康複本科專業,主要承擔中醫養生康複本科專業的教學。2000年該專業轉為針灸推拿學專業(5年制)後期分化中西醫結合康複方向,並相繼面向全校包括中醫本科、七年制等各層次學生開設了中西醫結合康復醫學課程。2004年成功申辦康復治療學本科專業,並於2005年招收四年制理學學士,深受歡迎。現已招收7個年級,前三屆學生已經畢業,就業形勢良好。
經過十三年的發展,已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的專業師資隊伍,並與中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方醫院、廣州市工傷康復醫院等康復醫學界同行建立了穩固的教學合作關係。
重要的教學臨床基地包括廣東省中醫院康復科、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南海中醫院)、南海婦女兒童醫院等,在中醫康復核心理念的指導下,引進現代康復醫學理論和技術手段,集中中西醫康復的最佳評估與治療方法,為廣大病患者服務,成為中西醫康復學科的主要臨床科研基地。
1、重視現代康復醫學基礎上,突出中醫特色,打造中國特色康復品牌
切實加強保障知識能力框架的核心課程、主要課程建設,考慮到目前康復臨床的實際情況和今後中西醫結合康復特色發展方向,重點加強現代醫學和康復醫學基礎課程,與中醫基礎類課程學時數比例為2:1,中醫康復專業課程和現代康復專業課程學時數的比例約為1:1.2。.
1.1、保證現代康復PT和OT基本教學基礎,完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體系,與國際通用慣例接軌。包括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現代醫學基礎課程,以及運動學、神經病學和骨傷科學等康復專業基礎課程。完善PT(包含理療學)、OT(包含言語治療和康復工程學)的實驗室硬體和軟體體系。
1.2、凸現中醫康復特色,形成中國特色理念
(1)明確“生命力觀”的中醫康復學核心理念,更加重視生命力之外在表現“功能”的理念,連線東西方文化,加強中醫康復的基礎和核心技術,突出特色,提煉針灸學、推拿學、中醫食療、中醫藥療、中國傳統健身學、推拿手法練功學和醫學氣功學等學問中,提煉改善生命力的精華,綜合調理形氣神。
(2)現代康復手段的中國化
PT療法中的手法治療融入太極拳、易筋經等練功方法進行訓練,並運用在實踐之中,進一步配合中國音樂的節律運動可以提升手法的內涵和質量。OT療法中的工娛療法融入中國文化中的琴棋書畫園藝等方法,集體訓練中結合心理訓練和中國文化“和為貴”觀念等,促進本土化,融入提升生命力的理念,改善形氣神。使我們的PT和OT教學逐漸形成有中醫康覆核心理念的教學和實踐體系。
教學資源:
硬體系統:除教學統一的多媒體課室外,還擁有完善的康復醫學實驗室和針灸推拿基礎實驗室,面積達1000平方米,擁有500多萬元的設備,其中康復醫療的設備有減重訓練跑台、平衡檢測訓練儀、言語認知儀等。擁有豐富的圖書資料和電子閱覽設施。
軟體系統:師資隊伍建設
(1)以校院、教研室師資為基礎,以附屬醫院為依託,打造本系統的康復教育師資教學隊伍,形成功能完備的康復教學系統。
學校各相關教研室完成公共課和醫學基礎課程,學院其他教研室完成針灸推拿類的課程教學,康復教研室負責組織完成專業課程教學,專業課程教學重視以兩間直屬附屬醫院和兩間非直屬附屬醫院為依託,發展中西醫結合康復的教學網路。第一附屬醫院的省運動損傷康復專科,重點以骨科康復和運動損傷康復為主。第二附屬醫院的省中醫院腦病中心康復醫學科,重點以神經系統康復為主。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的針推康復科,重點以神經系統康復為主。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南海婦女兒童醫院,重點以兒童、婦女常見疾病康復為主。
教學相長,開展課堂、實驗室和臨床見習教學的過程中,促進課程教學的實踐性,也提高老師的臨床意識,臨床老師也不斷提高理論教學的水平,促進了學校和醫院相關學科的密切聯繫,打造實踐課程的堅實教學網路,達到教學臨床互相促進的目的。2009年通過國家中醫康復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形成了多層次康復教育系統。同時完善了中醫康復學全國教材的建設。
(2)重視引進和借鑑外院的現代康復教學
現代康復醫學教育除了本系統的教學以外,重點引進中山大學第二、第三附屬醫院康復科、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華僑醫院康復科、昆明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等為主要現代康復見習實習醫院,並利用廣東省康復醫學會的資源網路,聘請知名康復專家前來教學,這樣在引進外聘部分重點課程部分教學中,加強對西醫康復學習和交流,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保證學生的現代康復理論和技能基礎比較牢固,能適應臨床需要。
科研方面
本教研室重視臨床科研工作,結合各基地特點,向特色化方向發展,包括成人神經康復、骨科康復和兒童神經康復等方向,目前本學科參與國家十五、十一五科技項目各2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1項、省廳級3項、省局級2項、校級2項。另外,特色研究《老年精神音樂學的研究》項目,與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星海音樂學院等聯合開展合作,為廣東省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近4年來,本學科在中西醫結合康復教學和臨床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獲得省部級科技獎1 項,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教學和科研論文160餘篇,出版有關專著20餘部。
實驗針灸學教研室
實驗針灸教研室是針灸推拿學院下設教學、科研單位,主要承擔針灸推拿學專業本科,七年制,全英班《實驗針灸學》的教學工作。教研室成員中有醫學博士5人,針灸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參與針灸推拿學院本科學生及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本教研室是省級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針灸治療疾病的機理研究,尤其是針灸治療腦病、變態反應性疾病的機理研究。從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組織化學、病理學、免疫學等方面,結合相關的先進科學實驗技術方法如PET、PETCT、fmri等技術,探討針灸治病的機理。與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國內各高等醫學院校開展科研合作,主持和參與研究973課題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5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及廳局級科研課題十餘項。出版專著十餘部,於SCI源期刊發表論文10篇,國核心心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獲中華醫學會教育成果一等獎1項,中國電教協會成果二等獎1項。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針灸聯合會(WFAS)和美國針灸學會(AAA)聯合頒發金獎1項、省部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各1項,三等獎2項,廣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中國針灸學會科技進步獎勵三等獎1項。
氣功研究室
氣功教研室歷史:廣州中醫藥大學氣功教研室成立於1980年,隸屬學院針灸系。自1982 年以來開設氣功選修課。從1980年開始,曾長年開設氣功小門診,十多年中進行單個教功查功萬餘人次,有記錄的病案四千餘份,為老年人辦辨證施功班三十餘次,為培訓醫務人員學習開辦百天班,共三期,設立獨特的“廣州中醫學院氣功研究室病歷——中醫虛證辨證規範表”, 84年底完成《辨證施功的臨床探討——附74例左心功能分析報告》和《氣功訓練對老人左心收縮功能變化的觀察》等兩篇論文,86年在廣東首屆氣功科學研究學術大會交流,並收入《廣東氣功科學研究論文集》,出席了北京中國人體科學研究會代表大會。88年又出席北京第一屆國際醫學氣功學術討論會,整理完成《氣功陰陽論》,連載於《按摩與導引》及《東方氣功》。1986年7月27日,獲得衛生部《“七五”國家重點科學技術項目》,經過四年的努力,於1990年,完成《辨證施功對慢性疾病血漿睪酮和雌二醇變化的觀察》,同年11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宣讀。氣功研究室從成立到1990年底,主要完成了三項有關辨證施功的實驗室項目:①,《辨證施功的臨床探討——附74例左心功能分析報告》。②,《六種不同功法對血漿睪酮和雌二醇影響的觀察》。首任室主任黎澤泉老師,出版《破譯〈老子〉》(1995年廣東人民出版),並發表《氣與物質反映性》和《氣與人的精神意識相關》(1999年《中國人體科學》第三期、第四期),在廣州三間老年大學開講《氣功陰陽論》,《中醫思維的力量》,在辨證施功的基礎上再增添辨脊施功。2004年開辦《老子》班,至今已進入第六年,學生累計超千人,編寫趣味故事式的教材《翻生老子游神州》,廣州和廣東電視台一再採訪播出。第二任室主任劉錄幫老師,移民加拿大,在海外繼續宣揚醫學氣功。第三任室主任肖鑫和老師在廣州為三間老年大學創新地開設《百歲養生工程》課,傳授整體保健教程,將氣功有機地結合在保健課中,效果顯著。第四任室主任夏雙全老師是我國氣功師中首個在國防科工委做航天醫學ET腦功能新技術檢測中, 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載入出版的《ET腦功能研究新技術》;2006年獲省中醫藥管理局的成果鑑定。對外教學也取得優異成果,2000-2005年,愛爾蘭中醫師氣功班連續6年來我校學習醫學氣功。現任室主任宋新紅老師,現在承擔著院.校內大量的氣功課程和中醫傳統健身學及全英班的課程,深受學生歡迎。氣功教研室的現狀:
一、擔任的課程
1、廣州中醫藥大學針推專業本科限選《醫學氣功學》課程。2、廣州中醫藥大學針推專業七年制限選《醫學氣功學》課程。
3、學校各專業本科、專插本、七年制公選《醫學氣功學》課程。
4、國際學院安排對外的氣功教學任務,有本科、短期班、研究班等課程。
二、主要特色
1、通過調體、調息、調心,主動地、內向性地運用意識鍛鍊的運動方法。2、練習中認識、體驗“氣”的重要性,“潛能”的實用性。“陰陽平衡”與“興奮抑制調節平衡”的相關性。使氣功在保健養生、卻病延年、健康長壽、回歸大自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和較大的實用價值。
三、主要研究方向
氣功與現代科學、醫學及腦科學、人體科學相結合,按太極陰陽的規律S波的軌跡潛移默化調節心身統一、和諧、有序,調頻人體與大自然相對吻合。四、主要成果
1、教材編寫:(1)、編寫廣州中醫藥大學本科、專插本、七年度的《醫學氣功學》教材。將新的ET腦科學科研成果編寫成有我校特色的《醫學氣功學》補充教材。
(2)、參入編寫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中醫氣功學》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2、對外交流:
(1)完成學校安排對外的氣功教學任務,如 美國、韓國、澳大利亞、日本、以色列、台灣、 愛爾蘭等。為學校創收(約20萬元)及擴大國際知名度做出了貢獻。
(2)良好教學效果及氣功特色使愛爾蘭中醫學院TOM院長提出:與我校建立校際關係,長期合作培養中醫、針灸與氣功結合的醫療人才。
(3)給台灣醫師班講授氣功課,他們覺得身心受益較大;贊助投資購買了價值約十二萬元的“Supet ET高級腦電分析系統”。促使成立:ET腦功能研究室,深入研究腦內生化物質中樞神經遞質在潛能狀態時變化節奏。中醫系統沒有,為創辦國內一流大學做了具體的工作。
3、科研:
(1)有四項中標課題,部、省級各一項,校級三項。完成“ET腦漲落太極仿生治療儀治療高血壓、戒毒的機理研究”中標課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教研室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5項。
(2) 戒毒論文在公安系統“全國毒品違法犯罪心理學術研討會”上報告;大會組織者在閉幕總結髮言時講到:“廣州中醫藥大學研究的新成果,給戒毒世界難題帶來新的希望”。該項科研成效產生的社會效益,也為創辦國內一流大學做了一點具體的工作。照片刊登在《政法學刊》2000年3期封2上、《廣州禁毒十年》P 41頁上。
(3)腦潛能治療儀的研製:與 中山大學腫瘤研究所的教授合作,探索性完成了“NTJ治療儀對小鼠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免疫功能影響”預備實驗,發現從大腦中樞神經遞質著手,生物反饋仿生物理治療癌症的新途徑,並且NTJ儀治療後可使血壓明顯下降。
4、論文:教研室發表氣功專業論文三十餘篇,多篇獲得優秀論文獎,參加國際學術會議6次,並多次獲獎。
5、榮譽:教研室多次被評為優秀教研室,教學論文多次獲獎,氣功室 宋新紅老師獲2002和2009年度2次榮獲廣州中醫藥大學先進女教職工稱號。
師資隊伍
全院教職工共有51人其中專任教師有31人。
正高職稱12人,副高11人,中級5人,初級3人。
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16人。
博士學位19人,61.3%,碩士學位者11人,35.5%。
45歲以下教師23人,65%。其中具博士學位者15人,具碩士學位者8人。
其中包括: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入選者1人,“百名傑出青年中醫”1人,國家人事部“百千萬工程”百類人才1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醫藥科技工作者1人 ,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1人,廣東省師德先進個人1人,“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優秀指導老師1人,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省、校級培養對象各1人,學校十大標兵1人,學校十大傑出青年2人。 碩士導師 9 名, 博士導師 7 名。 學科帶頭人為賴新生教授,學術帶頭人為靳瑞教授、張家維教授、賴新生教授、張宏教授、許能貴研究員、莊禮興教授等。
學院導師簡介
賴新生教授
賴新生,男,1955年9 月出生,福建武平縣人,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針灸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命科學部評審,國家級教育成果評審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審專家,全國高等醫藥院校針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針灸學會腦病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針法灸法分會常務理事,中國中醫新技術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廣東省針灸學會副會長,廣州中醫藥針灸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中醫研究院安徽經脈臟腑相關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上海針灸經絡研究中心兼職教授,香港針灸學會名譽會長客座教授,加拿大中醫師公會客座教授,國家科技部“973”計畫項目專項專家,《中國臨床康復》《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新中醫》編委。賴教授長期從事中醫針灸的教學、科研、醫療工作,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各種傳統針刺補瀉手法;謹審針灸適應症,強調辨證施針並護正氣於施治;重視子午流注針法,率先倡導子午流注灸法;擅長針灸治療哮喘和腦病。既熟諳中醫經典的精髓,又熟悉神經生物學和免疫學基礎理論並掌握相關的先進科學實驗技術手段和方法,長期從事針灸機理研究,對於中風及其相關疾病的研究以及針灸治療智力障礙型腦病的神經生物學、免疫學機理有較豐富的積累和經驗;對針刺治療血管性痴呆的療效與智力結構、智力因子的分析以及與大腦學習、記憶調節關係的神經分子生物學機制的研究有較深造詣;率先在國內開展針灸治療過敏性疾病的臨床機理研究。近年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省部、廳局、校級科研課題共十餘項,他主持的“針刺治療弱智兒童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 “針灸治療I型變態反應疾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和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顳部穴位治療腦血管意外後遺症的臨床實驗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陽虛模型微量元素與助陽方藥調節作用”獲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微循環與部分中老年病症關係研究”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針灸治療血管性痴呆的臨床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針刺對腦缺血後神經元損傷副作用的研究”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賴教授目前承擔國家973計畫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國家教育部骨幹教師課題及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主編《嶺南針灸經驗集》、《針灸時間治療學概論》、《三針療法》、《實用中醫新方新藥手冊》、《常見病的針灸治療》、《實用針灸腦病學》《針灸處方學》等書,副主編或參編全國規劃教材等多部。在國內外專業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指導培養博、碩士生共72人。多次應邀赴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地講學及作學術交流。曾獲廣東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首屆新南方優秀教師獎,千百十工程優秀指導老師,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醫藥科技工作者,為國家人事部百千萬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柴鐵劬教授
柴鐵劬,男,1964年出生,河南省鄭州市人,教授,針灸博士,屬針灸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院長、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針灸文獻委員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廣東省高教廳“千百十工程”人才培養對象。1986年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1998年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獲針灸專業博士學位,師從著名針灸學家靳瑞教授。1991年後曾在新加坡、日本、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香港、澳門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講學,具有廣泛的海外影響。從事中醫針灸教學、臨床、科研工作二十多年,系統進行了針灸學專業全部專業課的教學,教學生動,知識廣博,治學嚴謹,作風紮實,在國內外同行中具有一定的學術影響。近年主要從事針灸學、中西醫結合康復等課程的教學和門診工作,擅長以針灸治療成人抑鬱症、兒童多動症等行為異常類疾病,腦癱等兒童腦病,致力於中西醫多種手段在康復臨床領域的套用。重視古典針刺手法在臨床的套用,認為針、灸、藥三者應密切結合,不可偏廢,繼承重於創新。喜書畫、擅篆刻、涉獵廣泛,強調研究生培養應專業與人文素養並重,修身重於研術,靜心漸悟,厚積薄發。已培養多屆針灸臨床專業研究生。
主持國家科技部子課題二項、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針灸對腦癱幼鼠神經幹細胞的分化與增殖研究》一項、《針灸治療兒童多動症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等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課題二項、校級課題二項,參加省部級科研課題二項。主持《靳三針療法》等國家及省中醫藥管理局繼續教育項目四項,《靳三針治療兒童腦病的臨床套用研究》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任國家級教材主編一部,副主編二部,主編《兒童多動症》《火針》《針灸門診系列叢書》等專著十多部,公開發表論文二十多篇。
莊禮興教授
莊禮興,男, 廣東省普寧市人,1955年10月出生。教授,主任醫師,針灸推拿專業博士生導師,針灸推拿學學術帶頭人。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主任,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廣東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臨床康復》雜誌編輯,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針灸治療學》編委,莊禮興教授長期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工作,長期致力於針灸臨床的建設與發展,在針灸臨床上積累有豐富的經驗。他近年主要致力針灸治療腦病的研究,臨床上治療中風、癲癇、帕金森病、血管性痴呆有獨到的見解,對難治性癲癇的中西醫、針灸治療有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現在國內得到推廣套用。擅長於埋線療法、補瀉手法治療難治性腦病,收到了良好的療效。開展穴位敷貼療法治療支氣管哮喘、小兒支氣管炎等疾病。對針灸戒毒、針灸治療男性不育症也有深入的研究,療效頗佳。
莊禮興教授主要致力於針灸臨床方面的科研工作,近年主持及完成的科研課題有: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1項,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1項;主持的“穴位埋藥線治療癲癇全面性發作”、“ 改良天灸止喘貼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研究”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省科技計畫項目 2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各級課題6項。主編《中風病治療與護理》、《中醫食療》、《中醫家庭保健按摩》、《 食療本草》等著作6部,參編有《針灸治療學》、《針灸學、推拿學》、《現代中醫內科急症治療學》、《嶺南針灸經驗集》、《現代中醫臨床基本技能》等教材及著作10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指導博士生23人,碩士生17人。
長期從事研究生、七年制、本科、各類留學生等不同專業各層次的《針灸治療學》、《神經病學》教學,曾到馬來西亞、香港、台灣等地講演,教學效果良好,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曾獲2006學校新南方優秀教師獎。對研究生的帶教能夠因材施教,有很好的研究生帶教經驗。參加編寫及錄製的“《中國針灸學》大型系列錄像教材”獲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針灸聯合會(WFAS)和美國針灸學會(AAA)聯合頒發的金獎。
李萬瑤教授
李萬瑤教授:女,廣東五華縣人,1954年10月生。屬中醫學科中針灸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副院長,針灸原理研究室教授。中國針灸學會針灸臨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養蜂學會蜂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養蜂學會蜂療專業副秘書長、常務理事。1982年畢業於江西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1985年畢業於南京中醫學院針灸專業碩士研究生。80年代末曾到日本旭川醫科大學合作研究針灸鎮痛的作用一年多,探討針灸在麻醉領域的鎮痛作用。基本掌握英語、日語,可以進行交流。長期致力於中醫針灸學的教學、科研、醫療工作。主講過經絡學、腧穴學、針灸治療學、刺法灸法學、中醫針灸專業英語等課程。參加講授了實驗針灸學、針灸各家學說、針灸醫經選、理療學等課程。主持了針刀臨床套用及蜜蜂與人類健康的選修課程,能因材施教,教學評估優秀。堅持中醫臨床針灸治療,擅長於用針灸及蜂針治療各種痛證及痿證、風濕病,總結了耳穴防治近視、針灸治療閉經、針刺輔助麻醉的鎮痛效量,蜂針治療規律,蜂針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風濕病等,有良好的醫德醫風。
曾主持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課題“外用皮膚局麻中藥製劑的研製”;廣東省中醫管理局的課題“蜂針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及實驗研究”。主持完成了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的製作“經外奇穴的定位及臨床套用”,榮獲2001年度優秀中醫藥電視教材評比一等獎。現主持有廣東省中醫藥局課題“蜂針治療痹證診療技術的規範化研究”,善於對特種針灸方法的研究,主持了多期國家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蜂醫學的臨床套用研究”學習班。主持完成廣州中醫藥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實驗針灸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主編了《現代針灸臨床集驗》、《中醫食療保健》、《蜂針療法》、《現代穴位療法大全》等,參編《針灸治療老年病》、《針灸推拿學》、《刺法灸法學導讀》等書。先後發表論文數十篇。多次參加國內外中醫、針灸學的學術交流,受到好評。已指導過碩士、博士研究生數十名,熱心於研究生培養工作,關心研究生的成長。主張謙虛謹慎,學習進取,互幫互學、治病救人。
許能貴研究員
許能貴,男,安徽來安縣人,1964年8月生,醫學博士,研究員,針灸推拿學科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處處長、針灸推拿學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得者。兼任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針灸學會副會長,廣東省針灸學會經絡研究、實驗針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針刺研究》、《新中醫》雜誌編委。長期從事中醫針灸的科研、臨床和教學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科研方面一直從事針灸治療腦血管疾病的機理研究,尤其對針灸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及其後遺症作用機制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率先開展針刺對腦缺血後大腦功能重組和腦可塑性促進作用的研究,為臨床針灸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奠定堅實的基礎。獨立主持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國家“九五”攀登計畫預選項目“經絡的研究”子課題1項(副組長)、教育部博士點科研基金1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基金2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和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1項,參與研究國家和省部級科研10餘項,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編寫或參與編寫學術專著8部,獲省部級科研成果5項,獲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在臨床方面擅長運用針灸藥物結合治療中風、痴呆、面癱、各種痛證及其它內科疑難雜症,熟練套用傳統和現代針灸手法治療疾病,取得良好的療效;在教學方面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學生主講過《針灸治療學》、《針灸學》、《實驗針灸學》、《針灸基礎與臨床》等課程,為國內外培養了一批合格的針灸專業人才。由於工作業績突出,先後榮獲省傑出青年中醫、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省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和省高校“千百十工程”人才培養對象。
該導師治學嚴謹,作風紮實,師德高尚,業績突出,在國內外同行中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多次應邀出席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和學術交流活動。
該導師現已指導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20餘名。
張宏教授
張宏,男, 籍貫廣東省大埔縣,1960年7月出生,醫學博士,教授,針灸推拿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重點學科——針灸推拿學科學術帶頭人。兼任中國針灸學會針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命審題專家、香港大學中醫(針灸)研究生課程校外評審專家、廣東省針灸學會理事、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新中醫》編委。自1982年畢業於福建中醫學院中醫醫療本科至今,已從事中醫針灸教學、臨床、科研已25年,其間獲得針灸學碩士學位、針灸推拿學博士學位。有著基層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經驗和大學教學、科研工作經歷,具有堅實的中醫針灸理論造詣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張宏教授為廣東省精品課程——《針灸學》課程負責人,主講《針灸學》、《刺法灸法學》課程,注重因才施教,理論聯繫實際,治學嚴謹、求真務實,主持和參與了各級教學研究課題10項,在專業建設、課程最佳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獲得大學教學成果獎3項。在臨床醫療上,重視經絡辨證,擅長針藥結合治療五官疾病、頸肩腰腿痛、消化系統疾病、老年病以及針灸防治亞健康。
主持和參與各級科研課題15項,在針灸治療視神經萎縮、針灸防治亞健康和應激損傷、針灸延緩衰老和防治衰老相關疾病及針刺手法的臨床和實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並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獲得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出版著作6部,發表論文25篇。培養博士研究生15人、已協助指導博士研究生12人、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5人。
傅傑英教授
傅傑英,女,河南 鄭州,1959年10月,教授,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針推目學院中醫美容教研室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專業委員會主任,廣東省醫學會醫學美容美學分會常委,中國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容美學分會青年學術委員會常委,《中國美容醫學》雜誌編委,針灸專業經絡美容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學術特長: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中醫美容的學科理論體系的研究,中醫美容的高等教育以及中醫美容的科研、中醫美容如何與臨床接軌等開拓性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針灸減肥及針灸治療皮膚損美性疾病,在臨床針灸美容方面頗有建樹,受到同行的高度認可及患者和學生的普遍歡迎。近年主編或參編學術著述6部,論文多篇,擔任衛生部統編教材《 中醫美容學》編委,七年制教材《中醫養生康復學》編委。主持衛生部課題1項,校級課題2項。在廣東省以及國內中醫美容領域有一定的影響。應邀在國外專題講授針灸美容,受到很高的評價。唐純志教授
唐純志,男,湖南慈利縣人,1966年4月出生,近年來主要從事針灸治病機理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針灸治療腦病、變態反應性疾病及針灸抗應激損傷的作用機理研究。現主持廳局級課題2項,作為主要參加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國家科技部“973”中醫專項研究課題1項。近年來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十餘篇。倫新教授
倫新,男,海南省海口市人,1964年11月4日出生。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針灸基礎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耳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授,針灸推拿學碩士生導師。87年畢業後長期主講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針灸學》、《經絡腧穴學》、《刺法灸法學》等主幹課程,每年教學任務約350課時和招收研究生2-3名,曾赴東南亞等地講學和應診。堅持在第一附院針灸科從事臨床工作,具有豐富的理論水平和臨床經驗,目前主要以針藥治療腦病和免疫性疾病的臨床及實驗為研究方向,部份證實了針刺療法對VD患者的智慧型及活動功能的康復作用,探討了針刺治療的效果及其對免疫抑制作用的機理。近年來主持部、省、校級課題各1項,參加國家和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項,主編參編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5部,主編醫學專著7部,第一作者發表醫學科研論文17篇,教學論文11篇,合著論文10篇。
袁青教授
袁青,男,1961年10月生,廣東人。1984年在廣州中醫學院醫療系獲優秀畢業生並留校任教,長期跟隨著名針灸學家、全國名老中醫靳瑞教授從事臨床和科研工作。善長運用靳三針療法治療弱智、腦癱、多動、自閉症兒童、過敏性鼻炎、哮喘、中風后遺症、不孕不育、男性性功能障礙、各類痛證和疑難雜症。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靳瑞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廣州中醫藥大學靳三針研究中心主任。不遺餘力地在國內外宣傳靳三針療法,研究方向:靳三針臨床與試驗研究。張正副教授
張正,女,博士,副教授。1972年1月出生於哈爾濱市, 1994年畢業於黑龍江中醫學院針灸推拿專業,獲學士學位,1994-1997年於廣州中醫藥大學攻讀中西醫結合基礎專業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2004年6月獲得針灸推拿學博士學位。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基礎理論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二批校級培養對象。主要從事針刺治療腦病的機理研究,近幾年主持了省科委課題“電針對局灶性腦缺血大鼠腦組織血管再生機制的研究”1項,以及“針刺對腦缺血保護作用的突觸蛋白質組學研究”等廳局級課題3項,參與國家和省級科研課題3項,獲得校級科技成果進步二等獎1項。在《中國臨床康復》、《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7篇。參與編寫了《中醫基礎理論體系現代研究——基礎與臨床》和《中醫臨床診斷全書》論著2部,參與編寫研究生及七年制教材《中西醫結合診斷學》和全國中醫藥院校協編教材《細胞生物學》,協助指導針灸推拿學博士研究生1名。
張全明教授
張全明,男,生於1964年10月,甘肅天水人。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教授、醫學博士;中醫針灸推拿專業碩士生導師。師從我國著名針灸學家靳瑞教授、鄭魁山教授;靳三針、鄭氏傳統針法學術傳人。現任針灸臨床教研室主任,鄭氏針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世界手法醫學聯合會副主席。曾多次應邀到香港、新加坡、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講學。主要研究方向為針灸治療腦源性疾病的研究;傳統針刺補瀉手法研究;在學術上師承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靳瑞教授;致力於靳三針治療兒童腦病的臨床及實驗研究,運用靳三針治療小兒弱智、腦性癱瘓、兒童語言障礙、神經性耳聾、孤獨症、兒童行為及情緒障礙、學習無能症、中風偏癱等各種腦源性疾病。繼承了鄭氏家傳針法及鄭魁山教授臨床治療疑難病症的經驗,運用傳統的熱補涼瀉針法,治療五官科疾病、中風偏癱、風寒濕痹、各種頑固性疼痛、震顫麻痹症等疑難病症,效果顯著。
主持完成國家衛生部招標課題“耳針治療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肌炎的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省衛生廳醫學科技成果獎。共同完成“靳三針治療腦病的系列研究”獲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廣州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主持完成“針刺治療兒童語言障礙的臨床研究”獲浙江省寧波市科學技術進步優秀獎;浙江省中醫藥科技創新三等獎。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三十多篇,主編或參編著作九部。
余瑾副教授
余瑾,男,35歲,籍貫:廣東鬱南,出生:1972年11月;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針推學院康復醫學教研室 副主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醫心理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理事、廣東中醫藥學會音樂治療專業委員會理事秘書長,副教授,醫學博士,針灸推拿學科碩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針灸推拿學科中西醫結合康複方向和康復治療學專業的醫教研工作,在傳統中醫學基礎上深入進修現代康復醫學,致力於發展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各種疾病,擅長套用以中醫康復為主體的綜合康復技術,突出針灸經絡、精神心理、傳統體育運動、睡眠起居、飲食藥膳等全面康復特色,在身心疾病、老年疾病和睡眠障礙等方面成果較突出。發表論文10餘篇,參與編寫出版有關論著5部;招收碩士研究生數名,在國內中醫康復界具有一定學識地位和影響力。對外學術交流活躍,多次應邀做為主講嘉賓參與境外中醫養生類學術講座。
王繼紅副教授
王繼紅,男,籍貫四川,1969年3月出生,副教授,針灸推拿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對中醫傳統推拿手法有獨到的認識和理解,在充分吸收繼承傳統手法精髓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物理力學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結合現代解剖學、生物力學和影像學等學科,從手法力學和動力學角度探討傳統手法的力學內涵,為手法運用的量化和科學化進行探索和鋪墊基石。主持完成科研課題3項、參與研究6項,出版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完成的“頸椎病專題學習網站”獲廣州中醫藥大學網路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一等獎,獲教學比賽三等獎1項,多次參與國內外各級別的學術交流,在本學科內有較大的影響力,2008年招收碩士研究生1名。楊君軍副教授
楊君軍,男,1975年8月出生,副教授,針灸推拿學專業碩士生導師。近年來致力於針灸治病機理的研究,主要研究領域:針灸治療腦病的機理研究,針灸治療變態反應性疾病的機理研究,針灸治療失眠、抑鬱症的機理研究。現主持研究省中醫藥局和校級課題各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973中醫專項研究1項。近年來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十餘篇。易瑋副教授
易瑋,女,安徽蕪湖人,1966年8月出生。醫學博士,副教授,針灸推拿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廣東省針灸學會理事、經絡研究及實驗針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針灸學的教學、臨床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針灸治病原理的研究,擅長用針灸治療代謝類疾病、婦科疾病等;現主持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基金課題1項,參與其他各級課題5項,研究成果分別獲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7部。協助培養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包括港、台及外籍學生)10人。李敏副教授
李敏,女,貴州省貴陽人,1974年7月出生,現任人文社科學院研究生英語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醫學博士,針灸推拿學科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醫針灸專業教學、科研、臨床工作。研究方向為針灸治療腦血管疾病的機理研究,尤其是針刺治療血管性痴呆的學習記憶調節神經生物學機制的研究。主持校級課題一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一項(排名第四),省自然科學基金兩項(排名第二),另外參加多項校級教學課題。近年來在《中國針灸》、《中華中醫藥雜誌》、《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參與《針灸腦病治療學》等專著編寫(編委)。在教學方面擅長運用英語講授中醫理論尤其是針灸推拿學,擔任博士生、碩士生和七年制學生中醫英語主講教師,此外還擔任國外留學生的針灸推拿學課堂講授和臨床帶教工作。
該導師治學嚴謹,作風紮實,師德高尚,具有中醫和英語複合知識結構,雙語教學經驗豐富。
教學成果
針灸推拿學院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強化本科教學基礎地位,致力於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經過多年的建設獲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針灸推拿學專業是廣東省名牌專業,是廣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點,是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康復治療學專業是學校特色專業。學院教學實驗室是廣東省教學實驗示範中心。
我院一直以來重視教學質量和課程建設在教學工作中的基礎與核心作用,積極推進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注重課程體系的整合與最佳化,課程建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成效顯著。積極組織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開展改革研究,孵化了一批教改項目和教學成果,如省級精品課程《針灸學》,校級精品課程《針灸學》、《經絡腧穴學》、《刺法灸法學》、 《針灸治療學》,廣東省立項的多個網路課程等等,並獲得多項的成果和獎勵。在教材建設方面以主編、副主編和參編等層次參與編寫了多部規劃教材和自編教材等,其中主編教材6部,副主編教材5部,參編多部。針灸推拿學專業2008年獲國家教育部立項建設優勢特色專業。2009年獲“中央與地方共建針推學創新實驗室 ”立項並著手進行建設。
學院獲得各類教學成果10餘項。獲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優秀教材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全國醫學優秀電教教材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廣東省高校現代教育技術“151工程”優秀項目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校教學成果一等獎、優秀獎各1項。
我院非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並獲得了一定的成績。針灸學教學團隊獲得學校教學團隊稱號;獲學校師德建設先進單位;獲“廣東省師德選進個人”一名;學校教學名師2名;學校師德標兵3人;師德演講比賽一等獎1人;獲學校“十大傑出青年”1人;獲“新南方優秀教師”四名,提名獎多人;獲“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提名獎2人;校級青年教師培養對象4人;學校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