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巴生港 舊名“瑞天鹹港”。馬來西亞最大港口,1973年建為紅海與馬六甲海峽之間第一個貨櫃貨運港。濱巴生河口,東距吉隆坡40公里。人口約13萬。腹地廣闊。全國木材、棕油與橡膠的主要出口港,進口鋼鐵、化肥、砂糖、小麥、大米、石油及化工產品。河口有群島禁止,分南北兩港。兩港相距4.8公里。北港對面深水錨地能同時停泊20艘海輪,工業有麵粉、製糖及橡膠等。
地理
港口位置
巴生港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西南約40公里,馬六甲海峽之東北岸,東距鄰國的新加坡港211海里,北距檳城港191海里,西距印尼的勿拉灣港237海里。港區在巴生河口以北,沿海岸南北伸展,又有南、北港之分。北緯03.00°,東經101.24°。
區位優勢
馬來西亞巴生港地理概況
巴生港是馬來西亞的最大港口,地理位置優越,位於馬六甲海峽,是遠東至歐洲貿易航線的理想停靠港,因此在航運市場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巴生港毗鄰設有自由貿易區,其腹地廣闊,產業發達,已發展成為區域性的配發中心。
港界
北部港界:從燈塔B向西北方向的Pulau Angsa燈塔延伸,直到北緯3°07′24″,然後再向正東方向擴展直到大陸。
東部港界:從Tanjung Ru沿著北緯2°50′21″向西延伸直到東經101°14′00″,然後再向正北方向擴展直到Pulau Pintu Gedong。
該港包括Klang海峽、Selat Lumut、Sungai Puluh、Sungai Aur、Sungai Langat內的所有水域和北緯3°07′24″至北緯2°50′21″之間的所有航道;從東經101°28′30″向西,則包括所有長堤、突堤、登入處、碼頭、駁岸、船塢和其他類似的地點(無論其是否標有高水位線),以及海岸或淺灘上所有標有45.72米高水位線的地方,私人財產除外。
港口介紹
舊港
巴生港港口介紹
巴生的舊港位於巴生河的入口處,是外貿出口和國內進出口貨物最多的港口。
自1960年起,在巴生海峽北部圍填建成新港,距舊港6公里。
新港
新港的碼頭岸線總長2,800米,其中:
貨櫃碼頭:2個泊位,岸線長640來.6萬噸級的貨櫃船可直接靠泊;碼頭前沿寬,8米,可承受20英尺的貨櫃疊高三層或40英尺的貨櫃疊高兩層的荷載。設有吊重35噸的貨櫃、起重機4台、吊重30噸的跨運車19台、低門架叉式鏟車23台、高門架叉式鏟車30台、拖運車50台和牽引車33台。碼頭後方的貨櫃堆場系建造在軟基上,採用排樁基礎加以處理後,以預製的混凝土塊體鋪築面層。巴生港是馬來西亞第一個有貨櫃航線的港口,有定期的貨櫃貨運航行於歐洲與遠東。
件雜貨兼貨櫃/開上開下碼頭:系由第8泊位改建成,4萬噸級的船舶可直接靠泊,有一座長45米,寬8米的開上開下引橋。碼頭上設有:吊重22.5噸專用的叉式鏟車2台、牽引車3台和拖運車3台。
散貨碼頭:設在巴生河口北部,有17.2公頃的場地,作為化肥、鹽、糖等乾散貨的堆場。進口的糖是用船上的傳動帶卸貨,岸上設有移動式的漏斗和傳送機,將糖運到倉庫里,24小時可卸1,000噸的散糖。
油碼頭:目前尚在舊港碼頭裝卸,但該碼頭已無法勝任越來越多的大型油輪的靠泊,故在新港開闢新碼頭,有2個泊位,碼頭後方有31.3公頃場地,一座能容納35000四立方米的油庫和全套輸油管道系統,現正在施工中。
木材專用碼頭:由馬來西亞木材工業部屬下的公司管理,該碼頭規劃有18.5公頃場地,現已有長達640米的碼頭正在施工。
由於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港務局為了適應1990年以後的增長速度,正在大力擴建巴生港。
碼頭泊位概況
南港
碼頭前沿區大約寬15.2米(50英尺),並有三條鐵路路軌。南港主要滿足馬來西亞半島、沙巴州與砂拉越州之間的交通運輸,以及巴生港的散裝液體貨物的運輸。
北港
巴生港北港擁有貨櫃裝卸區、件普通貨物裝卸區、乾散貨裝卸區以及液體散貨裝卸區。
總共有18個遠洋碼頭,碼頭線總長度達到3 939 米,包括:4個貨櫃泊位,水深-13.2米;兩個貨櫃泊位,水深-15米;6個貨櫃泊位,水深-12米;兩個普通貨物泊位,水深分別為-9.5米和 -12米;兩個乾散貨泊位,水深-11米,排水量可達45 000噸;兩個油輪系纜柱泊位,排水量可達60 000噸。貨櫃碼頭共有24台貨櫃起重機。占地84.6公頃的存放區存儲能力為19 212 TEU,包括757個冷藏貨櫃插頭。貨運站占地48 462平方米;其它設施:91台載重能力為 30噸-35噸的跨運車,168台牽引車和原動機;168台拖車,裝載能力為50噸;30台起重龍門架;45台鏟車,裝載能力為3噸-15噸。件雜貨裝卸區:該裝卸區還有1個食用油油庫和2個燃料倉庫。
西港碼頭
共有15個遠洋碼頭:2個供液體散貨碼頭 長300米和1個供液體散貨碼頭。貨櫃運輸設施:11台貨櫃起重機,30台龍門起重架,66台原動機,66台拖車,4台裝卸機。
其它裝卸區有一個專設的旅客登入區,包括三個碼頭,總長為660米。
能源突堤
在巴生港有一個專設的能源突堤,向巴生海峽北部的Kapar發電站提供石油和煤資源。碼頭長為335米,深13.5米,排水量為80 000噸。有兩台龍門起重架卸載煤。
經濟
巴生港腹地廣闊,有鐵路相連。主要工業有麵粉、製糖、橡膠、煉錫及電子
等,並擁有大型橡膠廠。在吉隆坡有現代化的國際機場。
氣候
該港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9℃。多暴雨。全年平均雨量約3000mm,
以10~12月雨量最多。屬半日潮港,平均潮差2.9m。
港區主要碼頭泊位如下:
碼 頭 類 別 泊位(個) 岸線長(m) 最大水深(m)
──────────── ────── ─────── ──────
GENERAL CARGO(雜貨) 16 2854 11.5
BULK CARGO (散貨) 4 780 10.9
CONTAINER (貨櫃) 3 853 13.4
OIL QUAY (油碼頭) 2 426 11.5
────── ─────
25 4913
前景
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可移式吊、貨櫃吊、鏟車、卸貨機及拖船等,其中拖船最大功率為1985kW,還有裝散裝棕櫚及橡漿的專門設備。本港北港區為70年代新建的現代化洪區,擁用可靠“第三代”貨櫃船的碼頭,貨櫃橋吊的最大起重能力達35噸,每天可操作800TEU。貨櫃堆場面積25萬m∧<2>,可存放1500TEU。據歐洲/遠東航線公會集團對15個港口的調查,巴生港每台貨櫃吊的裝卸能力為每小時23.10隻,超過新加坡的20.35隻和香港的19.91隻而引人注目。
該港1994年貨櫃吞吐量達94.3萬TEU,比1993年增長22.3%,居亞太地區20大貨櫃港第十九位。主要出口貨物為木材、膠合板、棕櫚油、橡膠及農林產品等,進口貨物主要有鋼鐵、大米、紙張、糖、小麥、機械、石油、化肥及化工產品等。
為了適應貨櫃運輸發展的需要,巴港當局除了在北港建設第2個貨櫃碼頭(面積26公頃)以外,還在盧梅特(LUMUT)建設西港。新的貨櫃碼頭可以停靠6萬噸級的船舶。屆時巴生港將進一步發展為亞洲的主要轉口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