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依據
根據天主教教規第332條提到教宗辭職,描述:“如果羅馬教宗辭任職務,可以自由合法地在適時辭職,而所有人應當接受。”
天主教教規並不指定羅馬教宗必須向任何特定的人或機構遞交辭呈,但一些評論家(尤其是18世紀的聖典學者盧修斯·費拉里斯)認為至少必須告知樞機主教團或樞機主教團團長,因為樞機必須絕對肯定教宗已經放棄了他的身份,才可以有效地進行教宗選舉選出繼任者。
歷史沿革
《天主教百科全書》隱晦指出彭謙(230年至235年)和瑪策林(296年至308年)辭職,也假設了利伯略(352年至366年)辭職,而且在教宗目錄中不點名指出若望十八世於1009年辭職後重當修士直至離世。第一個歷史紀錄中毫無爭議的辭職教宗,是1045年辭職的本篤九世。為了令天主教會擺脫醜聞纏身的本篤九世,重回正軌,額我略六世給他“貴重財產”利誘本篤九世辭職。額我略六世自己卻因為和本篤九世的買賣聖職醜聞而辭職。額我略六世的繼任者克勉二世於1067年離世,結果本篤九世重當教宗。
最有名的辭職教宗是1294年辭職的雷定五世,經過五個月的教宗生涯,他嚴正宣布允許教宗辭職,然後他自己就辭職了。接下來的兩年他一直當隱士,被繼任者波尼法爵八世囚禁,後來被封為聖人。波尼法爵八世承認雷定五世頒布的教宗辭職教令,就這樣確立了教宗辭職的合法性。
額我略十二世(1406年至1415年)為了結束天主教會大分裂而自行退位。他在位的時期並立了三位教宗,包括羅馬教宗額我略十二世、亞維農教廷的對立教宗本篤十三世和比薩的對立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辭職之前,他正式召開康斯坦茨會議,在各方授權的情況下選出三方都接受的繼任者馬丁五世。
2013年2月11日,梵蒂岡宣布本篤十六世因為年老,對教宗職務不勝負荷而於2月28日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