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達

巫達男,彝族,1967年生,四川甘洛縣人。200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哲學博士學位,2005-2007年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和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語言學系從事博士後及訪學研究工作。巫達的研究領域包括人類學、族群認同、文化認同、語言人類學、彝族研究,藏族爾蘇人研究等。現為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上海大學文學院族群研究中心主任。

巫達

人物介紹

巫達
男,彝族,1967年生,四川甘洛縣人。200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哲學博士學位,2005-2007年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和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語言學系從事博士後及訪學研究工作。巫達的研究領域包括人類學、族群認同、文化認同、語言人類學、彝族研究,藏族爾蘇人研究等。現為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的人類學教授、上海大學文學院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巫達的詳細簡歷如下:

受教育情況

2000年8月-2004年7月,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人類學哲學博士
1998年9月-2000年7月,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人類學哲學碩士
1985年9月-1989年7月,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系語言學學士

工作與教學經歷

2008年5月- 上海大學文學院族群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學系人類學教授
2007年10月-2008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2007年3月-2007年9月,澳大利亞LaTrobe大學語言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持2006年度毅進澳大利亞長江亞洲學者獎)
2005年1月-2007年2月,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博士後研究員
2004年11月-2004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副研究員
2003年10月-2004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助理研究員
2002年4月-2003年1月,在四川省涼山州甘洛縣和越西縣做關於爾蘇人族群和文化認同方面的田野調查。博士論文研究計畫。
1999年6月-1999年8月,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做關於彝族語言、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田野調查。碩士論文研究計畫。
1998年9月-2003年9月,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助教、助理研究員
1989年9月-1998年8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助理員,1994年起任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是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研究,主要從事彝語研究。

研究項目

2009-2012 當代中國大都市的族群與社會認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9年度。
2009-2011 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人身份認同建構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項目,2009年度。
2006-2007 彝語動詞形態學研究。澳大利亞La Trobe大學語言學系訪問研究項目,澳大利亞教育部毅進長江學者獎資助。
2004-2006景頗語功能詞研究。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博士後研究題目。
2003-2004藏緬語族語言形態句法研究。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題目。
2000-2003藏族爾蘇人族群認同及其文化研究。四川省涼山州。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人類學博士課程。
1998-2000彝族宗教、語言與彝族文化認同研究。四川省涼山州。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人類學碩士課程。
1996-1998彝語方言語法資料庫、彝語方言辭彙資料庫、彝語方言詞典。與德國學者合作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1994-1995《彝語方言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1989-1993研究整理五十年代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工作隊第四工作隊彝語調查材料。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少數民族語言研究室。

獲獎情況

1996 《中國藏緬語計算機辭彙庫及其計量分析》,獲1996年度國家科技信息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6 Endeavour Australia Cheung Kong Awards (Australia)
2009 《社會變遷與文化認同》,獲學林出版社1998-2008年十部優秀圖書獎。

參加學會

2005國際雙語學學會(香港)
2004香港語言學會
2000香港人類學會
1997中國都市人類學會
1989中國民族學會
1989中國民族語言學會

----------------------------------------------------------------------------------------------------------------------------------------------

研究成果

A.專著
2009《族群性與族群認同建構》,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契約簽訂)。
2008 《社會變遷與文化認同——涼山彝族的個案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8 《彝語語法》(諾蘇話)。與陳康合作。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1995 《中國少數民族民俗大辭典》(承擔傈僳族、阿昌族詞條編寫)。馬學良主編。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3 《涼山彝語地名漢字譯音規則》。與陳康合作。國家測繪局標準編號CH 4003-1993。北京:國家測繪局測繪標準化研究所。

B.論文與書評
2009 “涼山彝語動詞的種類及其標記”,《民族語文》第2期,第20-28頁。
2008 “四川爾蘇人族群認同的歷史因素”、“爾蘇語言文字與爾蘇人的族群認同”、“藏族爾蘇人婚禮儀式中飲食文化的族群性”,收入袁曉文主編《爾蘇藏族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7Bookreview:China’sMinoritiesontheMove:SelectedCaseStudies.EditedbyRobynIredale,NaranBilik,andFeiGuo.Armonk,N.Y.:M.E.Sharpe,2003.AsianAnthropology,Volume6,2007.
2006“理性選擇與族群內心情感:中國四川爾蘇人族群認同的個案研究”。《台灣人類學刊》,第4卷,第1期,頁113-147。
2006“四川爾蘇人族群認同的歷史因素”,《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第4期,頁19-23。
2006“景頗語功能詞研究”。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博士後研究項目。
2005“爾蘇語言文字與爾蘇人的族群認同”。《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第6期,第132-138頁。
2005“論名詞結構和句子結構的共性”(與顧陽合作)。《第四屆國際雙語學研討會論文集》,第25-49頁。主編:戴慶廈、賈益民,副主編:班弨吳玉峰李潔麟。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
2005“論涼山彝語的‘名+(數)+量+su33’結構”(與劉鴻勇合作)。《漢藏語系量詞研究》,第104-125頁。李錦芳主編、胡素華副主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2005“從景頗語和彝語的量詞看名詞短語的指涉特徵”(與顧陽合作)。《漢藏語系量詞研究》,第55-89頁。李錦芳主編、胡素華副主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2004“彝族社會‘爾普’形式的變遷”。載《民族研究》第二期,第60-66頁。
2003“藏族爾蘇人婚禮儀式中飲食文化的族群性”。載《第八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419-438頁。台北:財團法人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
2003“語言文字與涼山彝族的文化認同”。載戴慶廈主編《彝學研究》(第二輯),頁64-86。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3“顏色、象徵與國家權力——涼山彝族等級制度與民族名稱”。載戴慶廈主編《彝學研究》(第二輯),頁87-103。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3“傳統宗教與涼山彝族文化認同”。載譚偉倫、王剛主編《宗教、社會與區域文化——華南與西南研究》,頁125-154。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1“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簡介”。載《中國民族研究年鑑》(2000年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9“彝語動物名詞‘性’的表達方式”。載《西南民族學院學報》第1期,頁40-48。
1999“台港澳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概況”(1998年度)。載《中國民族研究年鑑》(1998年卷),頁356-367。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漢彝‘團結話’和彝漢雙語教學”。載朱崇先、王遠新主編《雙語教學與研究》(第一輯),頁118-130。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1997“彝語辭書編纂事業方興未艾”。載《辭書研究》第4期,第86-92頁。
1997“彝語t系聲母考”。載戴慶廈、嶺福祥主編《中國彝學》(第一輯),第184-192頁。北京:民族出版社。
1996“涼山彝語田壩土語古音拾零”。載《涼山民族研究》1996年年刊,第146-154頁。
1995“涼山彝語駢儷詞調律探討”。載《民族語文》第2期,第55-62頁,頁55-60。
1994“彝語和日語若干相似現象初探”。與清水享(日本)合作。載《涼山民族研究》年刊。
1993“彝語形態探討”。載《彝語研究》,1993年年刊。
1992“涼山彝語親屬稱謂序數詞素及其民族學意義”。載《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第1期,第76-80頁。
C.學位論文
2004“認同之抉擇-中國四川爾蘇人族群認同建構的民族志研究”。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哲學博士論文。
2000“語言、宗教與文化認同——中國涼山兩個彝族村子的個案研究”。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人類學課程哲學碩士論文。
  D.譯文
2007英譯漢書稿:TanChee-Beng:ChineseOverseas:Comparativeculturalissues.HongKongUniversityPress,2004.陳志明著:《海外華人》。香港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合譯,進行中)
2007英譯漢書稿:RandyJ.LaPollawithChenglongHuang.2003.AGrammarofQiang:withannotatedtextsandglossary.Berlin/NewYork:MoutondeGruyter.羅仁地同黃成龍《羌語語法》。柏林、紐約:MoutondeGruyter出版社。(進行中)
2002“涵化、族群性與華裔”。陳志明著。載郝時遠主編《海外華人研究文集》,第231-262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E.待出版專著與論文
2008《彝語方言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彝語研究組合作項目。本人承擔其中的彝語方言辭彙辭彙比較與撰寫工作。北京:民族出版社。(正籌備出版中)
2008“Threetonguesandtwoidentities:acasestudyonErsuethnicidentityinSichuan,China”.ApaperinEnglish.
  F.會議論文(2004-2009)
2009 “從語言學人類學證據談古彝文化與三星堆古蜀文化的發生學關係”,首屆古彝文化與三星堆文化探源研討會,由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涼山民族研究所主辦,2009年10月11日-16日,四川西昌。

2007“彝語的使動與連動結構”(與顧陽、劉鴻勇合作)。”東亞及其相鄰語言的名物化與系動詞”國際會議論文。由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2007年1月8日-11日。
2007“限定符或名物化標記:諾蘇彝語的su33”(與顧陽、劉鴻勇合作)。”東亞及其相鄰語言的名物化與系動詞”國際會議論文。由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2007年1月8日-11日。
2007“彝族先民種植稻穀的語言學與考古學證據”。2007年11月22日在第七屆全國彝學學術研討會上做的學術演講。由北京、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彝學會主辦,該研討會由中央民族大學彝學研究所承辦,開幕式於人民大會堂召開。
20062006年3月1-3日出席在泰國清邁舉行的”原住民的概念在亞洲”研討會,該研討會由亞洲原住民基金會和IWGIA主辦。
2005Onnumeral,classifierandindefiniteness:across-linguisticanalysisofthenominalphrase(論數詞、量詞與不定指:名詞性短語的跨語言分析)(與顧陽合作)。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語言學會(IACL-13)年會論文。會議於2005年6月9日-11日在荷蘭Leiden大學舉行。
2004“從景頗語和彝語的量詞看名詞短語的指涉特徵”(與顧陽合作),首屆漢藏語系量詞會議論文,該會議2004年11月20日-21日由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院主辦。
2004“爾蘇語言文字與爾蘇人的族群認同”。在香港城市大學召開的第三屆兩岸三地藏緬語族語言學研討會上宣讀。2004年4月17日
2004“彝族風味餐廳與彝式菜的創造”。亞洲飲食文化及食物生產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香港文化博物館飲食文化節節目系列,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文化博物館及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聯合主辦。2004年3月18至20日。地點:中國香港,新界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
2004“景頗語的langai和mi都是‘一’嗎”(與顧陽合作)。2004年香港語言學會年會論文,該年會由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主辦。
2004“Remarksonagentdemotion,passivizationandwordorderinBurman-Lololanguages”(論彝緬語支語言施事降位、被動與語序)(與顧陽合作)。第37屆國際漢藏語言會議論文。該會於2004年10月1日-3日由瑞典Lund大學東亞語言系主辦。
  G.學術講座(2003-2009)
  2009 “彝式菜與彝族文化認同”,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彝學院學術講座,2009年10月9日。
  2007“大上海,小族群”。2007年2月9日,上海大學。
2006出席“原住民的概念在亞洲”研討會並發言。該研討會由亞洲原住民基金會和IWGIA(TebtebbaFoundationandInternationalWorkGroupforIndigenousAffairs)主辦。2006年3月1-3日,泰國清邁。
2006“中華民族的融合”。香港教育電視節目(RTHK),嘉賓介紹,香港教育統籌局製作,2006年4月29日。
2006“藏彝走廊:人類學與語言學的研究願景”。2006年2月15日,在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學系做的學術講座。
2005“理性選擇與族群認同:以四川爾蘇人為例”。2005年9月27日,在廣州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作的學術講座。
2005“雲南景頗族語言文字簡介”(與顧陽合作)。在2005年1月23日由香港歷史博物館主辦的專題展覽活動”故事時間——雲南少數民族的生活”上的嘉賓演講。
2004ThefourthpronounintheNuosuYilanguage.GuesttalktotheMAcourseLIN5102:FoundationsinLinguisticsII,DepartmentofLinguisticsandModernLanguages,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Sep22,2004.彝語的第四人稱。2004年9月22日給碩士課程LIN5102:語言學基礎II的客座講座,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
2003“四川爾蘇人:族群認同的抉擇”。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周五學術講座,2003年11月14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