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芳

李錦芳

李錦芳,男,1963年生於廣西田林,壯族。中央民族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系“北京市(青年)學科”(1998)、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2004)、“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6)、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0)、國家社科項目首席專家(2014-2019)。

基本信息

學習經歷

1983年畢業於廣西民族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

1987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民語三系、語言研究所,獲文學碩士學位

1996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語言學系,獲文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3-1985年任廣西田林中學教師

1987年任中央民族學院民語三系壯語教研室助教

1991年任講師、電腦語言學教研室主任

1997年任副教授、語言學系副主任

2000-2008年任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系主任

2002年任教授

2003年聘博士生導師

2010年聘二級教授

2013年任中央民族大學壯侗學研究所所長

(曾任中央民族大學首屆教學委員會委員、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教學與研究領域

主講課程:語言調查、漢藏語言結構分析、漢藏語研究前沿、壯侗語概論、壯語、仡佬語、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關係、漢藏語研究名作導讀。

研究領域:壯侗語族語言、南亞語言、南方民族語言與文化、瀕危語言保護研究、民族文字、民族語文套用研究 、地名學。

調查語言、方言:壯語、布依語、傣語、臨高語、吉兆話、茶洞語、毛南語、村話、仡佬語、拉基語、布央語、普標語、勉瑤語、藍靛瑤語、布乾語、倈語、戶語、克木語;粵語、客家話、儋州話。

掌握語言、方言:國語、壯語、西南官話、粵語;英語、泰語(初步)。

社會兼職

中共中央統戰部聯繫專家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人權研究會第四屆全國理事會理事

瞭望智庫首批專家

國家民委民族語文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國家語委科研中心“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核心專家

國家民委民族語文系列高級職稱評審

教育部長江學者通訊評審專家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職稱評審專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語文》雜誌編委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漢藏語學報、百色學院學報編委

民族翻譯雜誌學術顧問

荷蘭Brill出版公司審稿人、壯學文獻叢書編委

李方桂徐櫻紀念獎學金評審委員

廣西大學中國-東協研究院特聘專家

中南民族大學、貴州民族大學兼職教授

雲南民族大學、百色學院、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客座教授

廣西民族大學壯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中國民族語言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行政區劃與地名學會理事

政協北京市第十、十一、十二屆委員

北京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理事

國外訪學

2000年2~5月,美國北伊利諾大學外語系、阿靈頓德州大學語言學系客座研究員

2002年9月~2003年3月,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亞洲語言與社會研究院客座教授

2006年7月~8月,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院合作研究人員

2007年6~7月,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瀕危語言保護研究研修

獲獎情況

1998年評為“北京市(青年)學科帶頭人”

1998年《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關係概論》(合作)(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2)獲普通高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語言學三等獎

1999年《中國稻作起源問題的語言學新證》獲國家民委優秀科研成果論文二等獎

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

2006年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8年《西南地區瀕危語言調查研究》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0年評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2011年中央民大民語系學生評價年度“最佳教師”。

主持和參加的主要研究課題

1987~1989 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關係研究(參加) 國家社科基金七五重點項目

1990~1991 跨境語言研究(參加) 國家民委社科規劃八五項目

1992~1995 漢藏語言語音實驗和辭彙統計研究(參加,論證者) 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八五項目

1996~1999 漢語粵方言與壯語的接觸及變異研究(參加) 國家社科基金九五重點項目

1996~19998 仡央語群研究(主持人) 國家民委社科規劃九五項目

1998~2001 西南地區瀕危語言調查研究(主持人)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九五項目

1999~2001 中國南方台語民族稻作起源與傳播的語言學研究 美國Luce 基金會“中美學者合作項目”

(中方第二主持人)

2000~2002 洲際比較語言學詞典(侗台、南亞部分) 歐洲MaxPlank現代人類學研究所立項

(著名語言學家 Bernard Comrie 教授主持,本人任中國召集人)

1998~2003 西南民族地區雙語類型轉變調查研究(論證者,後期主持人) 國家社科基金九五項目

2002~2005 仡佬語群調查研究(主持人) 國家社科基金十五項目

2005~2008 仡佬語方言調查記錄(主持人)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

2005~2008 仡央語言話語材料集(主持人) “211工程”二期項目

2006~2008 廣西地區語言接觸關係研究(主持人) “985工程”二期項目

2006~2011 Documentation of two Gelao varieties: Zou Lei and A Hou,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世界瀕危語言

Southwest China(編號MDP0131)(主持人) 重大招標項目

2009~2011 壯語方言語法調查研究 (主持人) “211工程”三期項目

2010~2013 壯語文水平等級考試研發(主持人) 廣西區民語委專項任務

2011~2012 壯劇概論(主持人) “985工程”三期項目

2011~2013 “語言調查”課程改革與學生語言調查研究能力 國家民委本科教學改革與質量建設提高(主持人)

2013~2014 少數民族語言水平測試標準研究(主持人) 國家民委科研立項(委託類)

2013~2014 瀕危語言保護標準研究(主持人) 國家語委科研立項(委託類)

2014~2019 新發現民族古文字調查研究與資料庫建設(14ZDB105)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2015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南方民族語言調查項目管理” 國家語委

2015-17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瀕危語言調查·仡佬語多羅方言” 國家語委

2016-18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語言方言文化調查·廣西西林壯語” 國家語委

2016-18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語言方言文化調查項目四管理” 國家語委

2016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民族語言調查·廣西田林壯語北部方言桂邊土語” 國家語委

2017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語言方言文化調查項目三管理” 國家語委

代表性成果

著作

1、《仡央語言探索》(主撰),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

2、《布央語研究》(獨撰),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

3、《漢藏語系量詞研究》(主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年

4、《西南地區瀕危語言調查研究》(主撰),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

5、《雙語和雙語類型轉換》(主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

6、《壯語文探索(一)》(主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

7、The Buyang language of South China(with Luo Yongxian), pp223, PACIFIC LINGUISTICS 607,

Canberra: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2010

8、《仡佬語布央語語法標註話語材料集》(主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年

9、A Grammar of Zoulei, Southwest China(with Li Xia and Luo Yongxian),pp421,

Bern: PeterLang Publisher,2014

10、《中國南方語言方言四音節慣用語研究》(鄒嘉彥 李錦芳主編),澳門: 《粵語研究》

專刊,2017

教材

1、《現代壯語文教程》(內部教材,合作),1987年

2、《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關係概論》(合作),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2年

3、《侗台語言與文化》(獨撰),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論文

1、粵語中的壯侗語族語言底層初析,《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0.6

2、漢藏語言聲調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93.2(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月刊1993.10轉載)

3、百越地名及其文化蘊意,《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5.1(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中國地理》月刊1995.4轉載)

4、西林壯語人稱代詞探析,《民族語文》1995.2

5、百越族系人名釋要,《民族研究》1995.3

6、The language corridor (with J. Edmondson),國際泛亞語言學會議論文集(3),曼谷

7、Bugan—a new Mon-Khmer language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載美、泰合編語言學期刊 Mon-Khmer Studies, Volume26,1996

8、Diachronic evolution of initial consonants in Buyang(with Zhou Guoyan),載 Mon-Khmer Studies, Volume27, 1997

9、越南拉哈語與仡央諸語言的初步比較,《語言研究》1999.1(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語言文字》月刊1999年第10期轉載)

10、粵語西漸及與壯侗語接觸的過程,第七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香港大學1999),載單周堯 陸鏡光主編《第七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集》,商務印書館出版,2000年

11、GIS Mapping and Analysis of Tai Linguistic and Settlement Patterns in Southern China(with Wei Luo,John Hartmann and Vinya Sysamou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s Vol. 6, No.2, December 2000,USA

12、茶稱“檟”、“皋盧”語源考,《古漢語研究》2005.3

13、西南地區雙語類型及其歷史轉換,《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6.1(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語言文字》月刊2006年第5期轉載)

14、越南恩語與布央語的初步比較(與艾傑瑞合寫),《語言研究》2006.1

15、Notes on Paha Buyang(with Luo Yongxian), 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合編語言學期刊Linguistics of Tibeto-Burman Area,2006年春季卷

16、中越紅仡佬語比較(與艾傑瑞合寫),《民族語文》2007.3

17、Chadong, A Newly-discovered Kam-Sui Language in Northern Guangxi,收入Diller等編 The Tai-Kadai Languages,倫敦、紐約:Routledge 出版公司,2008

18、壯語中的平話與粵語借詞的區分,載錢志安等編《粵語跨學科研究》,香港城市大學語言與資訊科學研究中心出版,2009

19、Language contact between Geyang and Yi, Bankok: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GUISTICS Vol. 28 No.2 (Jan.-Jun. 2010)

20、壯族“坡芽歌書”及其文字性質(與劉冰山、黃炳會、黎盛根合寫),《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0.1

21、中越邊境紅仡佬語的系屬地位(與韓林林、韋名應合寫),《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1.2

22、多語言接觸下的隆林仡佬語變異研究(與陽柳艷合寫),《民族語文》2014.5

23、Bugan(chapter16), The Handbook of the Austro-Asiatic Languages (with Luo Yongxian),P1031-1062,Leiden: BRILL.2014

24、中國瀕危語言認定及保護研究工作規範,《廣西大學學報》2015.2,新華文摘數字版2016.2轉載

25、壯族八寶歌書及其圖符構造、表意方式(與黃舒娜、林遠高合寫),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6.6

26、貞豐仡佬語語序研究(與陽柳艷合寫),《語言研究》2016.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