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巨瓣兜蘭 Paphiopedi1um be11atu1um (Rchb. f. ) Stein巨瓣兜蘭原產於緬甸和泰國,在我國廣西西部和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都有分布。它生於海拔1000—1800米的石灰岩岩隙積土處或多石土壤上。1888年,第一株巨瓣兜蘭被緬甸的Reichenbach先生種植在他的蘭花室里,這是有文字記載的第一株被栽培的巨瓣兜蘭,直到1978年,泰國才出來相關的報導。
形態特徵
根莖
地生或半附生植物,通常較矮小。葉
葉基生,二列,4—5枚;葉片狹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14—18厘米,寬5––6厘米,先端鈍並有不對稱的裂口,上面有深淺綠色相間的格線斑,背面密布紫色斑點,中脈在背面略呈龍骨狀突起,基部略收狹成柄並對摺而互相套疊。花
花葶直立,很短,長一般不超過10厘米,紫褐色,被長柔毛,頂端生1花;花苞片卵形,長2.2—2.6厘米,寬1.5––2厘米,先端急尖,背面中脈稍被毛,邊緣具細緣毛;花梗和子房長3—3.5厘米;花直徑6––7厘米,白色或帶淡黃色,具紫紅色或紫褐色粗斑點,僅退化雄蕊上的斑點較細;中萼片橫橢圓形至寬卵形,長3—3.5.厘米,寬3.5––4厘米,先端渾圓或鈍並常有短尖頭,背面被短柔毛並有龍骨狀中脈;合萼片明顯小於中萼片,長2––2.5厘米,寬2.5—3厘米,背面電有短柔毛;花瓣巨大,寬橢圓形或寬卵狀橢圓形,長5–––6厘米,寬3—4.5厘米,邊緣有細緣毛;唇瓣深囊狀,橢圓形,有時向末端稍變狹,長2.5—4厘米,寬1.5—2厘米,基部具很短的爪,囊口寬闊,整個邊緣內彎,但前方內彎邊緣狹窄,囊底有毛;退化雄蕊近圓形或略帶方形,長8—11毫米,寬8–––9毫米,先端鈍或略有3齒。花期4–––6月。產地分布
產廣西西部和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生於海拔1000–––1800米的石灰岩岩隙積土處或多石土壤上。緬甸和泰國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緬甸。本種提示
有些著作中提到Paphiopedilumconco–bellatulumHort.也產我國(F.Mark:Orch.Dig.51:73.1987),實際上應是本種。外號
對於關註上海植物園“每周一花”的花粉們來說,兜蘭並不陌生。從原始的麻栗坡兜蘭,到屢獲大獎的“金童玉女”——杏黃兜蘭和硬葉兜蘭,兜蘭無不展現它獨特的魅力。而這次我們要介紹的巨瓣兜蘭Paphiopedilum bellatulum,也是兜蘭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朵奇葩。葉上面有深淺綠色相間的格線斑,背面密布紫色斑點,花白色或帶淡黃色,具紫紅色或紫褐色粗斑點,花瓣巨大,寬橢圓形或寬卵狀橢圓形,邊緣有細緣毛,活脫脫像一副“招風耳”,花期4—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