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杯樣病毒胃腸炎

嵌杯樣病毒胃腸炎

嵌杯樣病毒胃腸炎是由嵌杯樣病毒感染所引起,常暴發流行。6-12歲兒童全部受染。全年均可發生,無明顯流行季節。潛伏期1-3天,以吐瀉為主要症狀。嵌杯樣病毒(calicivirus)形態獨特,直徑30nm,表面環繞6個空洞,宛如嵌入6隻杯子。故得此名,其中心部分也有一空洞。有5個血清型:UK1-4及日本的Sapporo 型。組織培養未成功。

基本信息

(圖)嵌杯樣病毒胃腸炎嵌杯樣病毒胃腸炎

嵌杯樣病毒胃腸炎是由嵌杯樣病毒感染所引起,常暴發流行。6-12 歲兒童全部受染。全年均可發生,無明顯流行季節。潛伏期 1-3天,以吐瀉為主要症狀。嵌杯樣病毒(calicivirus)形態獨特,直徑30nm,表面環繞6個空洞,宛如嵌入6隻杯子。故得此名,其中心部分也有一空洞。有5個血清型:UK1-4及日本的Sapporo 型。組織培養未成功。

疾病概述

(圖)嵌杯樣病毒胃腸炎嵌杯樣病毒胃腸炎基因編碼

嵌杯樣病毒胃腸炎屬呼腸孤病毒科,為球型,有寬殼蓋、短幅和薄邊的雙股RNA病毒。平均直徑70nm左右,病毒體中心為直徑36~45nm的緻密核心,含病毒核酸。外有雙層多肽衣殼,呈輪緣狀,圍繞內層。內層衣殼子粒在邊緣部呈放射狀排列,形似車輪幅條,故稱為輪狀病毒。中央部子粒排列不規則,呈蜂窩狀。電鏡下輪狀病毒有兩種形態,即雙殼顆粒與單殼顆粒。前者為一種成熟的或完整的病毒顆粒,具有外層多肽衣殼,又稱L毒粒(light Virion),具有傳染性;後者因在自然條件下失去其外殼,形成粗糙單殼顆粒,又稱D毒粒(dense virion),無傳染性。人輪狀病毒的內衣殼可與小牛、小鼠、小豬、羔羊、兔及猴的輪狀病毒發生交叉反應,但外殼抗原有型的特異性。人輪狀病毒至少有4個血清型,各型之間無交叉免疫保護作用。

嵌杯樣病毒胃腸炎基因含有11個節段的雙股線型RNA。根據RNA電泳圖型, 將人和動物狀病毒分為A-D4個群。A群為普通輪狀病毒(主要引起嬰幼兒腹瀉);B群為豬輪狀病毒和成人腹瀉輪狀病毒(adult diarrhea rotavirus),後者為中國學者從1984年流行於中國各地的成人流行性腹瀉患者分離出的一種新輪狀病毒, 將此種病毒與世界其它地區發現的副輪狀病毒、類輪狀病毒統稱為抗原特異性輪狀病毒;C群為人和豬輪狀病毒;D群為雞和鳥類輪狀病毒。成人腹瀉輪狀病毒與普通人輪狀病毒在病毒抗原性、核酸圖型及臨床表現等方面均有差異。

嵌杯樣病毒胃腸炎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較強,耐乙醚和弱酸,在-20℃可以長期保存,56℃ 1小時可被滅活。此病毒可在猴腎原代細胞中傳代和繁殖。

病理病因

(圖)嵌杯樣病毒胃腸炎腸道炎症

(1)腸道炎症:腸道炎症所引起的腹瀉可分為感染性炎症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兩類:

①感染性炎症性腹瀉:為最常見的一類腹瀉,常見於:

a.病毒感染:按發病率高低順序分別為:輪狀病毒(其中包括A組輪狀病毒、成人腹瀉輪狀病毒)、腸腺病毒、諾沃克病毒、埃可病毒星狀病毒、冠狀病毒、嵌杯樣病毒、Norwalk因子以及其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腹瀉等。

b.細菌感染:細菌感染所致的感染性腹瀉十分常見,呈全球性分布,如細菌性痢疾、沙門氏菌感染、霍亂、副溶血弧菌感染、彎曲菌感染、潰瘍性腸結核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胃腸炎等。

c.真菌感染:如腸念珠菌病等。

d.寄生蟲感染:如阿米巴腸病、梨形鞭毛蟲病、血吸蟲病、鉤蟲病、薑片蟲病以及絛蟲病等。

②非感染性腹瀉:如炎症性腸病(包括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病)、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放射性腸炎以及缺血性腸病等均可有腹瀉,結腸憩室炎或結腸息肉並髮結腸炎也可伴有腹瀉。

(2)腫瘤:腸道腫瘤,如小腸惡性淋巴瘤結腸癌以及直腸癌等,導致腸黏膜的浸潤、糜爛和潰瘍等病變,均可引起腹瀉;Apud瘤、胃泌素瘤、類癌以及胰性霍亂等,則由於產生大量的胃腸肽類物質而引起腹瀉。

(3) 吸收障礙:小腸黏膜受損,如小兒乳糜病、熱帶和非熱帶斯潑盧病、乳糜管或腸系膜淋巴結病變等引起的腸腔內菌群失調以及小腸部分切除或短路手術等,均可引起營養物質的吸收障礙而引起腹瀉。

(4)食物中毒:如葡萄球菌腸毒素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海豚中毒以及肉毒中毒等。

(5)化學品中毒:如砷、汞、及酒精等中毒。

(6)藥物作用:瀉劑如硫酸鎂等;擬副交感神經藥如新斯的明、乙醯膽鹼毛果芸香鹼等;廣譜抗生素如林可黴素及氯林可黴素;降壓藥如胍乙啶及利血平等都能引起腹瀉。

(7)腸變態反應性疾病:因對乳品及魚蝦等食物過敏,引起腸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導致腹瀉。

(8)其他:如尿毒症及營養不良等。

流行病學

(圖)嵌杯樣病毒胃腸炎嵌杯樣病毒胃腸炎

病人從糞便排出病毒,以病初2天排病毒量最多,其後漸減少 9-10天消失,通過污染的食物飲料,特別是貝殼類食物,經口使人受染(即糞-口傳播)健康搜尋,常致爆發流行火罐網。本病感染高峰年齡為<6歲兒童 ,12歲兒童較易受染老年人也可受染健康搜尋,故在托幼單位或敬老院內可有流行全年均可發生,無明顯流行季節。

兒童患者以嘔吐為主要表現,約半數患兒可伴有上呼吸道症狀,少數可有發熱及皮疹。成人則以腹瀉、水樣便為主要表現,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痛、頭痛及周身不適等。病程 3-5 天。臨床特徵為急性起病,以吐瀉為主要症狀

(一)傳染源:患者與無症狀帶毒者是主要的傳染源。患者急性期糞便中有大量病毒顆粒,病後可持續排毒4-8天,極少數可長達18-42天。

(二)傳播途徑:主要通過人傳人,經糞—口或口—口傳播,亦可能通過水源污染或呼吸道傳播。成人輪狀嵌杯樣病毒胃腸炎(流行性腹瀉)常呈水型暴發流行,也可通過生活接觸傳播。

(三)易感人群:普通輪狀病毒主要侵犯嬰幼兒,以9-12月齡發病率最高,6月齡以下少見,但近來人工餵養新生兒發病也較多,成人感染後多無症狀或呈輕症表現。成人腹瀉輪狀病毒則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在青壯年中造成流行。

(四)流行特徵:人輪狀病毒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發病率甚高,幾乎每個人都感染過輪狀病毒。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發病高峰在秋冬寒冷季節(12月-2月),但熱帶地區季節性不明顯。輪狀病毒成人腹瀉可在一年四季發生,但流行和暴發在中國多發生於4-7月。

症狀體徵

(圖)嵌杯樣病毒胃腸炎嵌杯樣病毒胃腸炎潛伏期1-3天

潛伏期 1-3 天,以吐瀉為主要症狀。兒童患者以嘔吐為主要表現,約半數患兒可伴有上呼吸道症狀,少數可有發熱及皮疹。成人則以腹瀉、水樣便為主要表現,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痛、頭痛及周身不適等。病程 3-5 天。

病情差別較大,6-24月齡小兒症狀重,而較大兒童或成年人多為輕型或亞臨床感染。起病急,多先吐後瀉,伴輕、中度發熱。腹瀉每日十到數十次不等,大便多為水樣,或呈黃綠色稀便,常伴輕或中度脫水及代謝性中毒。部分病例在出現消化道症狀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本病為自限性疾病,病程約1周左右。但少數患兒短期內仍有雙糖尤其是乳糖吸收不良,腹瀉可持續數周,個別可長達數月。

成人腹瀉輪狀嵌杯樣病毒胃腸炎潛伏期2-3天,起病急,多無發熱或僅有低熱,以腹瀉、腹痛、腹脹為主要症狀。腹瀉每日3-10次不等,為黃水樣或米湯樣便,無膿血。部分病例伴噁心、嘔吐等症狀。病程3-6天,偶可長達10天以上。少數患者可並發腸套疊、直腸出血,溶血尿毒綜合徵、腦炎及Reye綜合徵等。

診斷檢查

診斷

(圖)嵌杯樣病毒胃腸炎嵌杯樣病毒胃腸炎血清學檢測圖解

流行病學 在秋冬季發生的水樣腹瀉,尤其有較多病例同時發生,應考慮有本病可能;

臨床表現:急性水樣腹瀉,中毒症狀較輕,病程自限;

實驗室檢查

依賴病原學及血清學檢測確診。可用電鏡或免疫電鏡從患者糞便中查見病毒顆粒,或用 ELISA 或 RIA 法檢查患者糞便中病毒特異性抗原和患者血中特異性抗體。可用電鏡或免疫電鏡從患者糞便中查見病毒顆粒,或用 ELISA 或RIA 法檢查患者糞便中病毒特異性抗原和患者血中特異性抗體。

1、血常規 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及分類大多正常,少數偏高,分類淋巴細胞增加;

2、大便常規及培養 大便鏡檢大多無特殊發現,少數可見少量白細胞,培養無致病菌生長;

3、特異性診斷實驗

(1)取糞便作直接或免疫電鏡檢查,可發現輪狀病毒顆粒;
(2)用酶聯免疫附試驗或免疫酶斑試驗(Immnnoenzyme dot test)檢測糞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3)從糞便中提取病毒RNA,進行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和銀染色,檢查有無輪狀病毒的RNA電泳圖譜,既有診斷價值,又可區別不同型病毒感染;
(4)血清學檢測,感染後5天,血中可檢測出特異性IgM抗體,亦有助於本病診斷。

實驗室診斷
1.特異性檢查

(1)取糞便作免疫電子顯微鏡檢查是否存在病毒顆粒。

(2)採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檢測急性期患者糞便濾液中的病毒抗原。

(3)採用ELISA等方法測定血清特異性抗體。

2.非特異性檢查血常規、糞便常規檢查及培養。

鑑別診斷

諾氏克病毒腸腺病毒、星狀病毒引起的急性腸炎相鑑別。

(圖)嵌杯樣病毒胃腸炎諾如病毒電子顯微鏡顯示

嵌杯樣病毒胃腸炎是人類的常見病,臨床表現為腹瀉和嘔吐。最常見的病原主要包括輪狀病毒、杯狀病毒、腸道腺病毒、星狀病毒等。杯狀病毒科分為4個屬。Lagovirus—兔出血病病毒(RHDV);

Vesivirus—豬水泡皰疹病毒。諾沃克樣病毒(NLV)—諾如病毒;⑷扎幌樣病毒—扎幌病毒。其中Lagovirus和 Vesivirus感染動物,而諾如病毒、扎幌病毒主要感染人。後二種病毒合稱為人類杯狀病毒。中國流行的人類杯狀病毒主要以諾如病毒為主,扎幌病毒罕見。在已開發國家,諾如病毒已成為暴發性胃腸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諾如病毒(Norovirus)原來稱為諾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最早是從1968年美國俄亥俄州諾沃克地區暴發的一次急性胃腸炎的患者糞便中發現的一種直徑約27nm、圓形、表面粗糙的病毒顆粒。1981年從純化的諾沃克病毒中鑑定了該病毒僅有一個結構蛋白,與杯狀病毒一致,而歸類為杯狀病毒。1990年根據諾沃克病毒的基因結構,確定它是杯狀病毒科的成員。由於諾沃克病毒顆粒表面沒有典型的32個杯狀凹陷的形態,所以又稱為小圓結構病毒(Small Round Structural Virus)。隨後,世界各地陸續自急性胃腸炎患者糞便中分離出多種形態與之相似但抗原性略異的病毒樣顆粒,它們都以流行地方或發病特徵命名,如:夏威夷(Hawaii Virus)、雪山(Snow Mountain Virus)、南埃普頓(Southampton Virus)等,除原始諾沃克病毒為原型外,其它統稱為諾沃克樣病毒(Norwalk-like virus NLV)。2002年8月第八屆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批准其名稱為諾如病毒(Norovirus NV)。

諾如病毒流行地區廣泛,全年均有流行,冬季較多,常出現暴發流行,主要侵襲成人、學齡前兒童、年長兒童及家庭密切接觸者。諾如病毒是急性非細菌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之一,20世紀70~80年代世界上發生的非細菌性腹瀉暴發中19%~42%系NV所致。在美國流行更加嚴重,1976~1981 年美國成人非細菌性急性胃腸炎暴發流行中有 42%是由NV引起的。1996年1月至1997年6月美國33個州發生的90起非細菌性胃腸炎暴發中發現96%為NV所引起。荷蘭、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均證實NV是引起急性非細菌性胃腸炎的重要原因。

中國諾如病毒感染研究主要是從兒童急性非細菌性胃腸炎流行病學調查獲得的資料,因此中國顯示的資料以5歲以下兒童多見。中國一般人群諾如病毒抗體水平調查表明,嬰幼兒期已普遍存在諾如病毒抗體,學齡兒童抗體陽性水平迅速升高,成人普遍有抗體。根據近年廣東省諾如嵌杯樣病毒胃腸炎暴發疫情分析,該病毒在廣東省分布廣泛,存在時間相當長。它的流行時間也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12月,10月是流行高峰,而中國其他地方的資料顯示,其達到高峰的時間均晚於我省,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流行季節主要在冬季,但也有在夏季出現小高峰的情況。

諾如病毒對酸、乙醚和熱穩定,在室溫pH2.7環境下處理3h、20%乙醚4℃處理18h、60℃孵育30min後仍有感染性。病毒在-70℃下能存活。3.75mg/L的氯濃度能滅活I型脊髓灰質炎病毒,但不能滅活諾如病毒。

(圖)嵌杯樣病毒胃腸炎嵌杯樣病毒胃腸炎病毒構造

糞-口途徑是諾如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也可以通過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氣等傳播。由於病人的嘔吐物和糞便可形成氣溶膠,與病人接觸也可傳染。隱性感染者及健康攜帶者均可為傳染源,病人的嘔吐物和糞便在自然界中污染水或間接污染食品,很容易造成暴發。暴發流行時常有共同的傳染源,散發病例多為人傳人感染。

諾如病毒進入機體經1-3天潛伏期開始發病,起病急,兒童以嘔吐為主要症狀,嘔吐物多為水樣物。多數伴有上呼吸道症狀,發熱者不多,可有皮疹,少數病例可出現腹瀉。成人以腹瀉為主,水樣便,無粘液膿血,糞檢白細胞陰性。伴腹痛、噁心、嘔吐。原發感染患者的嘔吐症狀明顯多於續發感染者。有些病人僅表現出嘔吐症狀,因此該病曾稱為“冬季嘔吐病”。

由於諾如病毒細胞培養不生長,也無合適動物模型,因此在早期的研究中,主要依靠電鏡進行研究。 增加PCR和ELISA方法檢測。用ELISA法檢測病人血清中IgG抗體或糞便中特異性抗原,對鑑別病原體有重要價值。

一個人一生中能多次感染諾如病毒。原因是諾如病毒有4個型,感染一種型別病毒不能預防其他型別的感染。自然感染後缺乏交叉保護,這也是很難開發諾如病毒疫苗的主要原因。

諾如嵌杯樣病毒胃腸炎症狀較輕,該病為自限性疾病,預後良好。通常患者病程在48~72h,有的則更短。 尚無特效的抗病毒藥物,不需用抗菌素。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或支持療法。脫水是諾如病毒腹瀉致死的主要死因,故對嚴重病例,尤其是幼兒、老年人及體弱者應及時輸液、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或口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

對諾如嵌杯樣病毒胃腸炎預防最好的辦法是重視食品、飲水及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或是準備食物之前做到勤洗手;食用燒熟煮透食品;不喝生水;不吃生、半生貝殼類水產品、不潔食品;保護好水源。對諾如病毒患者應積極治療,嚴格消毒隔離,對密切接觸者及可疑患者實行嚴密的觀察。

分析與判斷

1、病毒顆粒檢測,取發病後24-48h患者糞便做免疫電子顯微鏡檢查,可見病毒顆粒。可用免疫電子顯微鏡檢查與諾瓦克病毒相區別,但兩者有一定的交叉免疫反應。

2、抗原檢測,急性期患者糞便濾液中的病毒抗原檢查為陽性可幫助確診。

3、抗體檢測,雙份血清抗體效價顯著上升者有助於確診。

4、非特異性檢查,患者外周血白細胞大多正常或稍高,亦有少數白細胞計數降低。大便鏡檢多無異常,培養無致病菌生長。

疾病治療

(圖)嵌杯樣病毒胃腸炎嵌杯樣病毒胃腸炎治療流程

嵌杯樣病毒胃腸炎,是一組由多種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特點為起病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排水樣便或稀便,也可有發熱及全身不適待症狀,病程短,病死率低。各種病毒所致胃腸炎的臨床表現基本類似。

與急性胃腸炎有關的病毒種類較多,其中較為重要的、研究較多的是輪狀病毒(rotavirus)和諾沃克類病毒(Norwsalk-like virus)。此外,嵌杯樣病毒(caliclvirus)。腸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星狀病毒(astrovirus)、柯薩奇病毒(coxsackie virus)、冠狀病毒(coronavirus)等亦可引起胃腸炎。

普通輪狀嵌杯樣病毒胃腸炎 潛伏期1-3天。病情差別較大,6-24月齡小兒症狀重,而較大兒童或成年人多為輕型或亞臨床感染。起病急,多先吐後瀉,伴輕、中度發熱。腹瀉每日十到數十次不等,大便多為水樣,或呈黃綠色稀便,常伴輕或中度脫水及代謝性中毒。部分病例在出現消化道症狀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本病為自限性疾病,病程約1周左右。但少數患兒短期內仍有雙糖尤其是乳糖吸收不良,腹瀉可持續數周,個別可長達數月。

成人腹瀉輪狀嵌杯樣病毒胃腸炎潛伏期2-3天,起病急,多無發熱或僅有低熱,以腹瀉、腹痛、腹脹為主要症狀。腹瀉每日3-10次不等,為黃水樣或米湯樣便,無膿血。部分病例伴噁心、嘔吐等症狀。病程3-6天,偶可長達10天以上。

少數患者可並發腸套疊、直腸出血,溶血尿毒綜合徵、腦炎及Reye綜合徵等。

嵌杯樣病毒胃腸炎,水蘇糖作為低熱能糖替代物可完整進入結腸並被腸道細菌所酵解,能顯著促進雙歧桿菌增殖,是優良的雙歧桿菌活性增殖因子,被譽為“超強雙歧因子”。水蘇糖能夠促進腸蠕動,淨化腸道,清除宿便,分解毒素來雙向調節便秘和腹瀉。服用後不產生腹脹,具有排空力,全面淨化腸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