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曲菌感染

彎曲菌感染

彎曲菌感染是一種病症名,屬於專用術語。常見者為空腸彎曲菌腸炎,主要臨床表現有發熱、腹痛、腹瀉、黏液便或膿血便等。某些菌株可以引起全身病變,如敗血症、腦膜炎、化膿性關節炎、肺炎、膿胸、腹膜炎、心包炎和血栓性靜脈炎等

基本信息

簡介

彎曲菌是一種能活動的,彎曲的微嗜氧革蘭氏陰性桿菌,它可引
起膿毒性血栓性靜脈炎,菌血症,心內膜炎,骨髓炎,假體膿毒性關節炎和腹瀉。

流行病學

據信有3種彎曲菌對人有致病作用,胎兒彎曲菌能典型地引起成人菌血症,常發生於同時伴有好發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或惡性腫瘤的病人。這些細菌也可引起復發性感染,若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有缺陷則這種復發性感染很難治療。空腸彎曲菌可引起嬰兒的腦膜炎,空腸彎曲菌和結腸彎曲菌可引起任何年齡人群的腹瀉。彎曲菌是普遍能分離獲得的細菌性病原菌,感染的腹瀉病人中>90%可分離獲得空腸彎曲菌。與野生的或家養的感染動物接觸,攝入被污染的食品(特別是未燒熟的禽類食品)和水可引起暴發流行,但散發病例的傳染源常不清楚。夏季空腸彎曲菌性腹瀉的暴發流行與其後發生的(可達30%的病例)Guillain-Barré綜合徵之間存在相關性。
另一種細菌原來稱為幽門彎曲菌,現在命名為幽門螺桿菌,它與胃炎,消化性潰瘍及胃癌相關。

症狀體徵

最常見的表現為腸炎。與沙門菌病及志賀菌病相似,腸炎可發生於各年齡人群,但1~5歲為發病高峰年齡。腹瀉為水瀉,有時呈血性。糞便塗片經染色後可見白細胞。雖然腹痛和肝腫大也很常見 ,但復發後或間歇發作的發熱(體溫38~40℃)是全身性彎曲菌感染唯一始終有的症狀。這種感染還可表現為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膿毒性關節炎,腦膜炎或無痛性不明原因發熱(FUO)。
必須作微生物學檢查才能作出診斷,特別需要與潰瘍性結腸炎鑑別(參見第31節)。套用標準培養基可從血液和各種體液中分離出彎曲桿菌,但若從糞便標本中分離則需用選擇性培養基:套用7%溶解的馬血清瓊脂加萬古黴素,多粘菌素B和甲氧苄氨嘧啶(TMP)的Skirrow培養基。

治療

環丙沙星500mg口服每日3次連續5日或阿齊黴素500mg/d口服連服3日,可殺滅大多數病例體內的彎曲桿菌.用紅黴素1~2g/d分4劑口服治療彎曲桿菌性腹瀉,也是有效的.治療腸外感染,療程應延長到2~4周,以免復發.

併發症

肺部感染

脫屑性間質性肺炎
肺部感染是常見的併發症,並能誘發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應當積極治療。低氧血症是常見的,在無明顯誘因時也可能存在,如 PaO2<7.33kPa(55mmHg),應進行家庭氧療。晚期合併肺心病右心衰竭時,按心功能不全治療。反覆發生氣胸,可作胸膜粘連術。

一般併發症

1.流產:雙胎妊娠的自然流產率2~3倍於單胎妊娠胎兒個數越多流產危險性越大與胚胎畸形胎盤發育異常胎盤血液循環障礙及宮腔容積相對狹窄有關。
2.胎兒畸形:雙胎妊娠胎兒畸形率比單胎高2倍單卵雙胎畸形兒數又是雙卵雙胎的2倍畸形率增高的原因尚不清。脫屑性間質性肺炎楚,宮內壓迫可致畸形足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胎兒局部畸形但與胎盤類型無關亦無染色體異常增多的依據。
3.胎兒宮內生長遲緩:30孕周以前雙胎胎兒的生長速度與單胎相似此後即減慢宮內生長遲緩的發生率為12%~34%其程度隨孕周的增長而加重單卵雙胎比雙卵雙胎更顯著。
4.貧血:由於血容量增加多鐵的需要量大而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妊娠後半期多有缺鐵性貧血孕期葉酸需要量增加而尿中排出量增多若因食物中含量不足或胃腸吸收障礙而缺乏易致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5.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發生率為單胎妊娠的3倍症狀出現早且重症居多往往不易控制子癇發症率亦高。
6.羊水過多:5%~10%雙胎妊娠發生羊水過多發生率為單胎妊娠的10倍尤其多見於單卵雙胎且常發生在其中的個胎兒。
7.前置胎盤:由於胎盤面積大易擴展至子宮下段而覆蓋子宮頸內口形成前置胎盤發生率比單胎高1倍。
8.早產:由於子宮過度伸展尤其胎兒個數多並發羊水過多時宮內壓力過高早產發生率高多數早產為自然發生或因胎膜早破後發生據統計雙胎妊娠的平均妊娠期僅37周。

特殊併發症

1.雙胎輸血綜合徵:主要是單絨毛膜單卵雙胎妊娠的嚴重併發症由於兩個胎兒的血液循環經胎盤吻合血管溝通發生血液轉輸從而血流不均衡引起。
2.雙胎之宮內死亡:多胎妊娠時不但流產早產比單胎多發生胎兒宮內死亡亦多有時雙胎之死於宮內另胎兒卻繼續生長發育。

脫屑性間質性肺炎發病原因

DIP的病因至今不明,與RBILD一樣,發病與長期吸菸有密切關係,發病者有85%~90%有長期吸菸史。但因素複雜,文獻報導與各種無機粉塵吸入和燃燒的塑膠氣味吸入也有關。藥物引起的DIP也有報導,Bone報導2例由於長期服用呋喃坦丁,經組織病理學證實引起本病,停藥後給予腎上腺糖皮激素而治癒。有的學者在DIP患者的肺泡壁細胞核內發現大量的包涵體,推測本病病因與病毒感染有關。部分病人發病前確有呼吸道感染史,但缺乏更多的病毒引起的證據。目前認為,病毒可能只是一種激發因素。也有人認為,特發性DIP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因為其肺泡腔、肺泡壁和間質的細胞浸潤,主要是淋巴細胞和漿細胞,這些細胞與免疫關係密切,這只是一種推測,但缺乏有證據的資料。現在多數學者認為此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吸菸則是其重要的發病因素。

脫屑性間質性肺炎發病機制

DIP的病理與RBILD很相似,不同之處是在RBILD組織病理學改變的基礎上,肺泡腔內還聚集了大量的棕色素巨噬細胞。1984年國內學者曾將 DIP的典型病理歸納為以下9條:①Ⅱ型肺泡細胞增生肥大;②肺泡腔內聚集大量含棕色素的巨噬細胞;③肺泡結構基本正常;④周圍間質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⑤無肺泡壁壞死和透明膜形成;⑥肺泡腔內無明顯的纖維素滲出;⑦無石棉小體或其他晶形粉塵物質存在;⑧早、中期很少看到肺泡閉鎖;⑨晚期亦可出現間質纖維化,甚至個別出現蜂窩肺,但比IPF明顯為輕。這些病理改變與IPF迥然不同,因此將其從IPF中分離出來是合理的。

脫屑性間質性肺炎檢查

肺功能檢查顯示限制型改變伴DLCO降低,動脈血氣顯示低氧血症。胸部X線在多達20%病例可正常,如有異常時,其嚴重程度低於間質性肺纖維化。HRCT示斑片狀,胸膜下的毛玻璃樣陰影。經支氣管鏡或開胸作肺活檢,可以確定診斷。

預防

1、避風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積極改善生活環境空氣品質;
3、戒菸酒,改變壞生活習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