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譯風味

山譯風味以其味鮮鹹脆嫩,風味獨特,製作精細享譽海內外。是山東魯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清兩代,已經自成菜系,從齊魯而京畿,從關內到關外,影響所及已達黃河流域、東北地帶,有著廣闊的飲食民眾基礎。

定義概念

山譯風味以其味鮮鹹脆嫩,風味獨特,製作精細享譽海內外。是山東魯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書云:“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鹹。皆安其處,美其食。”(《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齊魯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產豐富。經濟發達的美好地域,為烹飪文化的發展、山東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齊植公的寵臣易牙就曾是以“善和五味”而著稱的名廚;南朝時,高陽大守賈思勰在其著作《齊民要術》中,對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烹飪術作了較系統的總結、記下了眾多名菜做法,反映當時魯菜發展的高超技藝;唐代,段文昌,山東臨淄人,穆宗時任宰相,精於飲食,並自編食經五十卷,成為歷史掌故。到了宋代,宋都汴梁所作“北食”即魯菜的別稱,已具規模。明清兩代,已經自成菜系,從齊魯而京畿,從關內到關外,影響所及已達黃河流域、東北地帶,有著廣闊的飲食民眾基礎。

山譯風味舉例

山譯豆腐鳳尾三球
1、豆腐塌成泥,魚肉剁成細泥,二泥合在一起加精鹽、味素、紹酒、白糖、乾澱粉,攪勻在豆腐泥。
2、取10片大小均勻的菜葉,取8克菜葉切成細末,其餘菜葉擠成青菜汁。雞蛋磕開,蛋清、蛋黃分別放。大青蝦去頭殼,每個蝦撒上乾澱粉砸成片,放在10片菜葉上,每個蝦片上抹豆腐泥一層,蝦尾撒青菜末,前面撒火腿末,再蒸熟備用。
3、將豆腐泥分成3份,1份加蛋清,1份加蛋黃,另1份加青菜汁,攪勻全擠成小球形,入水氽成三色豆腐球。將白色球放大盤中間,兩旁放黃、綠二色球,四周碼上形似鳳尾的豆腐,再將鍋中加雞湯、鹽、味素、濕澱粉調稀勻,成流水芡,澆在盤中即成。
特點:
形似鳳尾,色美味鮮。
豆腐腦髓
製法:
1、取鍋1隻盛滿七八成冷水,放入約500克五花肉1塊,1小袋蝦米(約50克),燒至肉熟,油汁和蝦汁溢出溶入水中時,再加少量優質綠豆冬粉、無色醬油、精鹽、茴香,改用文火燉,待冬粉成熟後,即成冬粉肉汁湯備用。
2、選用嫩豆腐,用紗布包圍擠去水分後解開,再舀1匙倒入盛有精白麵粉的碗內(粉要扒凹,輕輕拍實),同時加入少量細肉末(前一天放在冬粉湯中煮得透爛的五花肉)。然後端碗輕輕旋轉搖動,外部裹勻麵粉,將其滾成桌球形,順手將碗靠鍋邊一斜,讓丸子滾入湯鍋,煮熟浮起即成。(不能用手掌搓捏或用手指攝拿,以免變形,破壞疏鬆結構,阻礙汁味均勻滲入而降低質量)。
特點:
軟嫩可口,湯汁鮮美,風味獨特,易消化吸收,因豆腐丸子很嫩,故命名為豆腐腦髓。

發展現狀

山譯風味魯菜正是集山東各地烹調技藝之長,兼收各地風味之特點而又加以發展升華,經過長期的歷史演化而形成的,80年代以來,國家和政府將魯菜烹飪藝術視作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採取了繼承和發揚的方針,從廚的一代新秀在茁壯成長,他們正在為魯菜的繼續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