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從心理方面的變化看,個性發展上最突出的變化是自我意識迅速發展,自信心高、自尊心強。個性特點鮮明、突出,但不夠穩定。認識過程發展上最突出的變化是抽象邏輯思維逐步占有主導地位。情感發展上最突出的變化是熱情奔放,但又容易衝動。這些生理、心理方面的變化,就是少年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在蘇聯,獨立的少年心理學的研究較多,除了研究論文外,也出版了一些專著。如B.A.克魯捷茨基的《少年心理學》(1965)是比較著名的。在日本也有一些研究和著作,如詫摩武俊等的《國中學生心理》(1981)、大西誠一郎的《國中生的心理與教育》(1954)等。在西方,少年心理學往往與青年心理學結合在一起,作為青年心理發展的開始階段。 在中國,單獨的少年心理學的研究還不多,大多結合在兒童心理學或青年心理學中。有些研究青少年生理髮育的學者,更多地著眼於少年期是性機能開始的時期,並稱這一時期為青春期。
主要因素
少年的社會化過程是受到諸多因素影響的,但是主要的影響來自父母、同伴以及學校。首先,就父母對少年社會化的影響而言,它的作用是最明顯最主要的。由於少年經常地接觸到父母的言行,這種長期的緊密的聯繫使得父母的影響超過了其他方面。1、父母對少年社會化的影響是通過他們對子女的教養方式起作用的。研究資料表明:對子女表示無條件的愛的父母,幫助少年發展了積極的恰當的與他人的關係,培養了對他們自我概念的信任,以及積極的自尊。而表示拒絕和敵意的父母則會導致少年在學習、智力、同伴關係、與成人的關係等方面的困難,會導致心身疾病,甚至犯罪。
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少年社會化之間的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少年對父母的教養方式的看法。研究資料表明:較為積極的自我概念與少年認為其父母比較接受他們,很少使用心理控制、以及父親很少嚴格控制有關。少年感到被接受、有人需要以及感到一定程度的獨立對於其自我價值感和積極的自我概念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父母對於少年社會化的影響主要在價值觀和獨立觀念方面。這當中可能蘊含著衝突。如果父母和少年之間在價值觀、理想上有相同的地方,那么這種衝突就較為平緩,雙方可以發展一種相對和諧的社會關係。否則,就可能產生“代溝”。
2、同伴對於少年社會化的影響相對於兒童期來說,有了實質性的變化,此時的同伴關係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
少年與同性同伴、異性同伴之間的關係更接近成人的同伴關係,他們的朋友是可以信任的、忠誠的,他們從同伴關係中得到了更多的自信和對困難的理解。忠誠可信的朋友使少年無須害怕與朋友分享隱秘的感受時會受到嘲笑或傳給別人聽,與親密的朋友分享失望和喜悅的感受,使他們能很好地應付這一時期的感情波動。當然,這種同伴關係也可能導致不利的影響,一旦朋友背叛,則打擊相當大,可能導致他們自我價值感的下降,形成對自己的消極感受。同伴在少年社會化過程中的影響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與父母的影響相比,這種影響更為表面化,範圍更小,時間更短。它主要集中在趕時髦、音樂、服裝等方面,而父母的影響卻在價值觀、道德和行為方式上起決定作用。並且,同伴關係的形成一般都是由於有相似的背景和價值觀,所以,同伴關係實際上可能強化了父母傳授的基本價值觀。因此,可以認為父母和同伴在不同的方面滿足了少年的不同需要。雖然大多數時候同伴的價值觀與父母的是一致的,但是,當雙方對於價值觀、理想的看法完全不一致時,就會產生真正的困難;少年必須選擇採納其中的一種。這種情境對國中學生的自我概念和一般適應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3、對少年社會化產生影響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學校,少年每天在學校度過大量的時光,為這種影響提供了機會。
一方面,學校的一項基本職能是教育,這就意味著學校給少年傳授知識和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是每個人將來成為經濟上獨立的有能力的社會成員所必需的,所以學校實際上在為少年以後進入成人社會做準備,學校教育引導著少年接受更高的教育和從事未來的職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前途。同時,學校也使文化的信仰、價值觀和傳統得以延續,通過學校樹立的榜樣和學校進行的訓練,少年了解了各種角色期望,並承擔了這些角色。
另一方面,由於少年在學校所花的時間很多,實際上學校已經成了一種社會場合,學校中發生的各種事件、體育活動等都成了影響因素。並且,學校為少年結交朋友、建立親密的友誼提供了機會,而同伴又對少年的社會化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學校的教師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做出了成人的榜樣,國中學生跟著教師不僅僅是在學習知識和技能,同時還從他們那裡學習行為的方式。
研究證明:學校經歷對少年對於自己的能力的評價產生了影響。常常成功的學生把新奇的問題看作是一種挑戰,在這種挑戰中他們受到鼓勵去贏得成功;而經常失敗的學生開始認為自己無能,並失掉了去嘗試的動機。
能力發展
由於青少年時期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教學活動向學習者所提的要求有了質的變化,加上活動範圍的擴大,使得個體的認知能力和言語都有了新的發展。主要表現在:高度發展的概括化觀察力、成熟的記憶力和理論抽象思維能力。與兒童期相比,青少年的記憶力達到一個空前成熟階段。意義識記代替機械識記而成為識記的主要手段;識記的目的性增強,有意識記超過無意識記而居於支配地位進入了記憶最佳時期。從思維類型上看,少年學生的邏輯思維主要是經驗型的,在一定程度上仍需具體形象的支持,到了17、18歲之後,其抽象邏輯思維由經驗型水平急劇向理論型水平轉化,理論型的抽象邏輯思維成為一種成熟的思維形式,並導致辯證思維的發展。使青少年有可能形成極其活躍的創造性思維。個性成熟
從少年到青年,個性逐步形成。少年期是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可塑性大,穩定性低。進入青年期,青年的個性雖然還有受內外因素的影響而發展變化的可能,但已相對穩定。主要表現:一、自我意識趨於成熟。隨著知識的積累、智力的發展以及獨立安排生活道路這一客觀要求的逼近,青年的自我意識日漸成熟。他們傾心於認識自己的身心發展及其社會價值;獨立地評價自己和別人,並逐漸克服評價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初步形成穩定的性格特徵;能較好地進行自我教育。
二、世界觀初步形成。世界觀的形成是一個人個性意識傾向性成熟的主要標誌。世界觀萌芽於少年期,初步成型於青年初期,到青年中後期進一步成熟。青年世界觀的成型表現在他們對自然、社會、人生和戀愛都有了比較穩定而系統的看法。
三、興趣、性格趨於穩定,能力有所提高。興趣是個性傾向性的一個重要方面。青少年的興趣是廣泛而多樣,逐步穩定,持久性提高,日益深刻。性格和能力都是最能表現個性差異的心理特徵。性格在青年初期基本定型,此後的改變十分細小。能力有各種類型,不同類型能力發展的速度不盡相同,但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注意力等一般能力都要到青少年期才能趨於成熟,並在青年後期都先後達到高峰。
四、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水平提高。青少年開始進入自覺的道德水平階段,形成信念,知道自己行動的原則。這一方面表現在道德意識在道德行為中的作用日益加強,所掌握的道德準則範圍廣、質量高。另一方面表現在道德情感中的直覺式情感逐漸減少,倫理道德式的情感體驗開始占優勢。此外,道德理想更為現實,知行脫節的現象也日趨減少。
情感特徵
青少年的情緒和情感已趨向成熟和穩定,但與成人相比,又顯得動盪不穩。其主要特徵:一、熱情、容易激動。青少年辦事積極、富於熱情,傷感易被激發,行動迅速,表現為奔放、果斷。但由於生理和自我意識上的急劇變化,有時青年的情緒、情感容易過於激動。
二、情感的內容越發豐富、深刻。青少年的幾種基本情緒如憤怒、恐懼、歡樂、悲傷和愛的起因以及表現特點與兒童期不同,表明其情緒情感已經從不成熟發展到成熟。由於智力和社會需要的不斷增長,青少年慢慢地形成許多具有明確道德意識的社會性情感,如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義務感、正義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顯提高。
三、對情感的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情感逐漸穩定。這一方面表現在青少年情感持續的時間延長,情感不再像兒童那樣容易轉換,受外部情境的影響減少。另一方面表現在青年的情感類型正從外傾型向內隱型過渡,他們能根據條件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現出外部表情與內心體驗的不一致。
意志特徵
青年的意志發展迅速其特徵:一、完成意志過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增強。青少年在遇到困難時,往往樂於獨自思考,想辦法克服困難,不像兒童那樣輕易求助於他人,表現出良好的主動性;同時青少年能不依靠外力的督促和管理,自覺性日益增強。
二、行動的果斷性增強。由於認識能力的發展和逐漸成熟,青年面對充滿矛盾的問題時,能夠按照一定的觀點、原則、經驗比較迅速地辨明是非,作出決定並執行決定。與少年相比,青年的輕率和優柔寡斷都相對減少,動機鬥爭過程也逐漸內隱、快捷。
三、自制力增強。青少年控制和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逐漸增強。此時,他們努力使自己的行為服從於原定的目的和計畫,能較好地調節自己的激情。行動的理智性比較強,當然有時也表現出衝動。
四、富于堅持精神。由於神經系統功能尤其是內抑制功能的發達,以及動機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在面對困難時表現出堅持性,不過在這方面,青年人比少年強得多。他們勇於求成,凡事不肯輕易服輸,即便受挫亦不灰心。
巧妙制怒
發怒,是人遭到挫折時產生的一種緊張情緒。其程度有不滿、生氣、惱怒、憤恨、激怒、暴怒,常發怒損害身心健康,甚至引起心身疾病。因此,需要用心理學方法巧妙制怒。1、躲避法:在生活中遇到怒的刺激時,就儘量避開,眼不見,心不煩,怒氣自消。
2、轉移法:當發怒時,有意識的聽聽音樂,逗逗孩子玩等,這是積極的接受另一種刺激,即轉移大腦興奮點的制怒方法。
3、主動釋放法:把腦中的不平和憤怒向認為適合的人全盤托出,平時與人相處不可能不產生意見、隔閡,經常交換意見,把話說清楚,也是平怒和增強團結的方法。
4、意識制怒法:是以自己的道德修養、知識水平使憤怒情緒難以發生或降低強度。以自己的內部語言為媒介,如在發怒時心中反覆默念“別生氣”“不該發火”等等。常會收到一定的效果。
5、升華法:把怒氣化為從事科學、文化、藝術、體育等活動的力量。司馬遷說:“文王拘而做《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怒之所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