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泄瀉病

舌苔厚膩,脈滑有力。 舌苔白膩,脈滑有力。 4、寒濕瀉:大便每日數次或數十次,色較淡,可伴有少量粘液,無臭氣,精神不振,不渴或渴不欲飲,腹脹。

定義

中醫:泄瀉是以脾胃功能失調,引起大便稀薄或如水樣,便次增多為其主症的病症。
西醫:是一種以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便次增多、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消化道綜合症。

診斷依據及診斷標準

1、大便次數增多,每日3~5次,甚至多達10次以上,呈淡黃色,如蛋花湯樣,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夥伴有噁心、嘔吐,腹痛,發熱,口渴等症。
2、有乳食不節,飲食不潔或感受時邪的病史。
3、重者腹瀉及嘔吐較嚴重者,可見小便短少,體溫升高,煩渴神萎,皮膚乾癟,囟門凹陷,目珠下陷,啼哭無淚,口唇櫻紅,呼吸深長,腹脹等症。
4、大便鏡檢可有脂肪球,少量紅白細胞。
5、大便病原體檢查可有致病性大腸桿菌生長,或分離輪狀病毒等。
6、重症腹瀉有脫水,酸鹼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

症候分類

1、傷食瀉:大便酸臭,或如敗卵,腹部脹滿,口臭納呆,瀉前腹痛哭鬧,多伴噁心嘔吐。舌苔厚膩,脈滑有力。
2、風寒瀉:大便色淡,帶有泡沫,無明顯臭氣,腹痛腸鳴,或伴鼻塞,流涕,身熱。舌苔白膩,脈滑有力。
3、濕熱瀉:瀉如水樣,每日數次或數十次,色褐而臭,可有粘液,肛門灼熱,小便短赤,發熱口渴。舌質紅,苔黃膩,脈數。
4、寒濕瀉:大便每日數次或數十次,色較淡,可伴有少量粘液,無臭氣,精神不振,不渴或渴不欲飲,腹脹。舌苔白膩,脈濡。
5、脾虛瀉:久瀉不止,或反覆發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樣,帶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殘渣,神疲納呆,面色少華。舌質偏淡,苔薄膩,脈弱無力。
6、脾腎陽虛瀉: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體消瘦,或面目虛浮,四肢欠溫。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7、重症傷陰:瀉下無度,質稀入水,色黃混濁,小便短少,皮膚乾燥或枯癟,目眶及前囟凹陷,啼哭無淚,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口渴引飲,齒乾唇紅,舌絳無津或起芒刺。
8、重症傷陽:暴瀉不止,便稀入水,面色蒼白,神疲氣弱,表情淡漠,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舌苔白,脈沉微。

治療常規

1、實證宜運化水濕,虛證以扶脾益氣為基本原則。飲食宜流質易消化之品,忌油膩飲食,忌強行收澀止瀉。
2、傷食瀉者,治以消食化積,方用保和丸加減;風寒瀉者,治以疏風散寒,方用藿香正氣散加減;濕熱瀉者,治以清熱利濕,方用葛根芩連湯合六一散加減;寒濕瀉者,治以散寒和中,方用吳茱萸湯加減;脾虛瀉者,治以健脾益氣,方用參苓白朮散或七味白朮散加減;脾腎陽虛瀉者,治以補脾溫腎,方用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
輔助治療:藥物灌腸、中藥敷臍、穴位帖敷、穴位封閉、推拿按摩等。
3、西醫輔助治療:靜脈輸液,防止脫水,糾正酸鹼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

康復指導

傷食瀉者要注意飲食調養,儘量給予流質易消化食物,忌食油膩食品;風寒瀉者要注意避風寒,防外邪;濕熱瀉者要注意忌食辛辣等溫熱之品;寒濕瀉者要注意保暖避寒;脾虛瀉者和脾腎陽虛瀉者,除了要注意飲食調養外,還要注意加體育鍛鍊,增強體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