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資源的一種重要營林方式,具有用工少、成本低、見效快、效益高等特點,對加快綠化速度,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封山育林形成的林分植被種類增多,生物多樣性增加,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強,森林病蟲害減輕,林分質量提高。原來的疏林地、灌叢地、灌木林地、具備封育條件的荒山荒地等經過5-10年的封育,大多成為了有林地,而封育成本僅為人工造林的1/5-1/10。封育起來的林分,植被種類豐富,使其涵養水源、改良土壤、水土保持的功能大大增強,為改善工農業生產條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糧食產量和農業產值得到穩步提高。許多山區縣封山育林後水源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許多過去只能種一季的農田,如今兩季都能高產。
對象
封山育林必須具備一定條件:
一、是有培育前途的疏林地;
二、是每公頃具有天然下種能力且分布均勻的針葉母樹60株以上或闊葉母樹90株以上的無林地;
三、是每公頃有分布較均勻的針葉幼苗、幼樹900株以上或闊葉樹幼苗、幼樹600株以上的無林地;
四、是每公頃有分布較均勻的萌櫱能力強的喬木根株900個以上或灌叢750個以上的無林地;
五、是分布有珍貴、稀有樹種,且有培育前途的地塊及人工造林困難的高山陡坡、岩石裸露地,經過封育可望成林或增加林草蓋度的地塊。
方式
根據不同的封育目的和當地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封山育林可採取三種方式:
全封(也叫死封)
全封是指在封育期間,禁止採伐、砍伐、放牧、割草和其他一切不利於植物生長繁育的人為活動。封育年限根據成林年限確定。一般3~5年,有的可達8~10年。這種方式適於高山、遠山、河流上游、水庫附近及嚴重的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地區的水源涵養林、防風固沙林和風景林等的封育。
半封(也叫活封)
半封是指在林木主要生長季節實施封禁;其他季節,在不影響森林植被恢復,嚴格保護目的樹種幼苗、幼樹的前提下,要組織民眾有計畫、有組織的進行砍柴、割草等經營活動。這種方式適於封育用材林和薪炭林等。
輪封
輪封是指將整個封育區劃片分段,實行輪流封育。在不影響育林和水土保持的前提下,劃出一定範圍,供民眾樵材、放牧、割草等,其餘地區實行全封或半封。輪封間隔期2~3年或3~5年不等。通過輪封,是整個封育區都達到恢復植被的目的。此法能較好地照顧和解決民眾當前利益和生產生活上的實際需要,適於培育薪炭林。
優點
一、成本低。封山育林到成林成材,成本只有人工造林的1/6到1/10。
二、綠化速度快。很多山區或半山區人力、資金短缺,若全靠人工造林,顯然是無能為力,如果封山育林就可大大加快綠化速度。
三、利用期早,收效快。我省封山育林地,多是生長了10年以上的中幼林,或3~5年的幼樹幼苗,封禁後利用期比砍掉重造要早得多,出效益也快。
四、有利於保護物種資源。育林不破壞植被,既可保護原有的樹種資源,又能形成混交林,是保護珍稀樹種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途徑。
五、可以減少森林病蟲害。封山育林使林分結構、林內氣候改善,有利於天敵繁殖,不利於病蟲孽生髮展,特別是對控制分布最廣的松毛蟲危害有重要作用。
封山育林是中國傳統的森林培育方法,簡便易行,經濟有效,是迅速恢復森林的重要方法之一。封山育林,往往與林區的副業生產、多種經營發生一定矛盾。因此,在長期的林業生產實踐中,形成了“全封”、“半封”和“輪封”三種封山育林模式,以求既保護森林,又照顧林區副業生產、多種經營的開展。“全封”的模式適用於人煙稀少的遠山、高山和水土流失的地區,長期封禁,禁止一切人為活動。“半封”的模式則適用於人煙稠密的近山、低山。為了解決民眾的實際需要,在保護林木不受破壞的前提下,允許一定的季節在林內進行采樵、放牧和副業生產以及開展多種經營活動。“輪封”是把劃定為封山育林的林分,相隔一定年限輪流封育管理。“輪封”期間,禁止一切人為活動;開封林分允許一定的季節在林內開展副業生產和多種經營活動。
成林標準
由於各地封育區立地條件、林種、樹種和封育類型不同,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封山育林的成林標準。
1、針葉樹、平均每公頃1800株以上,且分布均勻。
2、闊葉林平均每公頃1650株以上,且分布均勻,即喬木型鬱閉度≥0.2。喬灌混交型,每公頃由喬、灌木1350株(叢)以上,或喬灌覆蓋率≥30%。企喬木所占比例在此30%—50%,且分布較均勻。
3、灌木型,灌木覆蓋度≥30%,或每公頃有灌木不少於1000株(叢),且分布均勻;
4、灌草型,灌草綜合覆蓋度≥50%,其中灌木覆蓋度不小於20%;
5、草類植被覆蓋度不小於70%。
做法和原則
①建立組織機構、制定規劃和封山公約。在充分考慮當地山林權屬和民眾副業生產及開展多種經營需要的基礎上,制定封山育林規劃,劃定封山範圍,明確權益以及封禁和開山的方法。同時訂立護林公約和獎懲制度。
②因地制宜,靈活封育。在實施中,根據當地地理位置、勞動力、林分狀況以及民眾的實際需要,靈活採用“全封”“半封”“輪封”等不同模式。
③以封為主,封育結合。封是手段,育是目的。封的過程中,清除抑制幼樹生長發育的雜草、灌木;對疏林進行補植,對密林進行撫育間伐。封山後如發生大面積的病蟲害,也應及時進行防治。
相關研究
我國封山育林研究進展:徐化成、劉先銀等(1991~1993),在我國首次套用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對山海關林場封山育林40年來景觀格局的演變過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長期封山育林後,景觀要素類型的主要變化是斑塊的破碎、消失、合併、擴大或縮小;斑塊形狀趨於規則;森林島數目增加,總面積加大,形狀指數降低。封山育林後的24年間(1954~1978),灌草群落向灌木林、天然林等轉化十分明顯;24年以後(1978~1991),裸岩向其他類型的轉化顯著;裸岩優勢度值下降,總面積減小。這一研究定量地闡述了封山育林對景觀格局的影響及過程,揭示了長期封山育林可使景觀森林化這一必然趨勢。白育英(2000)通過26年封育與封育前對比,即通過航測相片的對比發現:無論從林班的總體或某一小班看,總趨勢是幼齡林形成近熟林,疏林形成密林,散生林形成疏林或密林,灌木林地和宜林荒山經人為造林措施形成人工林,林分面積增大,林木胸徑增粗,活立木蓄積增大。
徐化成、劉先銀等,研究表明,經過40年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該林場的森林覆蓋率由7.8% 提高到74.7%。森林覆蓋率的增加來源於天然林(主要是油松林、槲樹林、椴樹林)面積的擴展,灌草群落、天然林地向天然林的轉化以及人工造林,其中封山育林使森林覆蓋率提高52,人工造林提高14.9。
各地實施
北京市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19年項目獲得立項批覆。項目完成後,全市森林覆蓋率將提高0.19個百分點,生態清潔小流域將新增30條。
2019年的項目計畫3月開工,2020年6月底前完工。北京市的門頭溝、房山、昌平、平谷、懷柔、密雲、延慶等7個區及京西林場要增綠,困難立地造林1.76萬畝、封山育林23.1萬畝,人工種草1.1萬畝,小流域綜合治理356.4平方公里,易地搬遷4115人。
其他相關
根據育林的目的和林分類別的不同可分為兩大類型:即封山育灌和封山育林。
封山育灌的對象主要是灌叢地、老採伐和火燒跡地及荒山荒地等,封山育林的對象主要是疏林地和低產次生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