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中國科學院院士]

宋健[中國科學院院士]

宋健(1931.12-)1931年12月生,山東榮成人,194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5月參加工作,前蘇聯莫斯科包曼工學院研究生畢業,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宋健

1931年12月生,山東榮成人,194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5月參加工作,前蘇聯莫斯科包曼工學院研究生畢業,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自50年代擔任行政工作起,先後發表科學論文160餘篇,科技著作10餘種。著有《工程控制論》《人口控制論》《中國人口控制:理論套用》(英文)等,主編有《現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是中共第12屆中央候補委員,第13至15屆中央委員。

人物簡歷

194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5月在膠東抗日根據地參加工作,前蘇聯莫斯科包曼工學院研究生畢業,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945年至1948年任山東威海衛市政府通訊員、收發員、農村工作隊隊員。1948年至1953年在山東膠東區黨委幹校、山東工業幹部學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外語學院等院校學習。1953年至1960年在蘇聯莫斯科包曼工學院學習、研究生。1960年至1965年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控制論研究室副主任。

宋健[中國科學院院士]宋健
1965年至1966年任七機部二十六所副所長、黨委副書記。1966年至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1968年至1970年在甘肅酒泉國防科委二十基地工作。1970年至1978年任七機部二院生產組副組長。1978年至1981年任七機部二院副院長。1981年至1984年任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七機部總工程師,七機部副部長,航天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1984年至1986年任國家科委主任、黨組書記。1986年至1993年任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黨組書記。1993年至1998年任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1998年起任中國工程院院長。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委員,13屆、14屆、15屆中央委員。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際學會愛因斯坦最高獎。著有《工程控制論》、《人口控制論》、《中國人口控制:理論和套用》(英文)等。

992年1月,當選為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4月,被聘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1994年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主席團成員。1994年11月,當選為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2000年2月,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歐亞科學院院士。

1985年發起了“星火計畫”,1988年主持制定了“火炬計畫”。曾領導和主持了中國反彈道飛彈武器系統的研製,在工程控制論和人口控制論方面有傑出貢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際數學建模學會最高獎──艾伯特•愛因斯坦獎,何梁何利基金1998年度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早年生活

宋健[中國科學院院士]宋健
知識能改變命運

父親名叫宋增金,是山東省榮成縣宋家村的木匠。這矮小的男孩名叫宋振山。他貧困的家鄉幾乎戶戶是白丁。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月,難得有位張紹江老師,在這窮村辦起了國小,教幾十個幼童讀書識字,從此,宋振山被引進了知識的大門。就像走進神話中的聖殿一樣,這貧窮矮小的男孩,從書中看到美妙的世界和光明的前景。從此,他認定了:我要上學!

兵荒馬亂,家境貧寒,讀完了初小,這窮家的孩子哪還有繼續讀書的條件呢!但是,小振山不死心,又想方設法地念完了高小。再想念國中,就難於上青天了。父親勸兒子別異想天開:“你拉倒吧,跟我學個木匠,一輩子不也有靠嗎?!”

宋健四處尋求,不知從什麼地方打聽到了這個好訊息:八路軍辦的“文(登)榮(成)威(海)聯合中學”要招生。小振山決定去報考。那年,小振山才12歲。要上學,要求知,這個堅定的人生追求,改變了這個貧窮矮小的男孩的命運。早就聽說國務委員宋健的老父親仍然生活在家鄉的黃土地上,可是,當走進這間披蓋著白色茅草的小平房,親眼看到這位88歲、飽經滄桑的老人,握著他那幹了一輩子粗活、滿是老繭的手時,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宋健的家鄉,宋健這樣窮家的孩子,如果不是走上這條求學之路,如果沒有這樣的機遇,他今天可能還在老家種地或是當木匠哩!在那個時代,雖然也有一些出身貧寒的高級領導幹部,但像宋健這樣出身貧苦的著名科學家,卻是非常罕見的。宋健可謂是獨上高樓

宋健不安於貧困的、上不起學的命運,四處尋求上學的機會,終於找到了不要錢就能上學的學校——文榮威聯合中學。但是,這個學校並沒有教給宋健多少文化知識。當時,日本侵略軍掃蕩,百姓天天逃難。學校沒有固定住所,沒有教室,學生們背著行李,像一支“孩子游擊隊”一樣,學槍,學炮,學革命道理。

抓住機遇

宋健[中國科學院院士]宋健
1945年,德國法西斯戰敗,抗日戰爭進入最後階段,八路軍需要知識分子,鼓勵知識分子從軍。這時,聯中被解散,宋健這個國中一年級都沒念完的“小知識分子”,被分配到八路軍東海軍分區當了一名小八路

投身革命使宋健的命運發生了又一次變化。1946年春天,14歲的小八路宋健,遇上了一位可敬的首長——威海市市長兼衛戍區司令員於洲。於洲是山東省著名的教育家,抗戰爆發後,他成為膠東地區抗戰領導人之一。

宋健給於洲當勤務員時,常常看書著迷。這位首長很喜歡他的勤奮好學,教他寫日記,並親自批改,糾正用詞。從那時起,這個在農村長大的窮孩子,養成了愛讀書、記日記的良好習慣。他讀完了當時威海市圖書館的全部藏書。威海市政府的同事們都知道他愛讀書,一看見這個小戰士就逗他:“最近又讀什麼新書了?”

如果僅僅停留在這一步,宋健可能成長為一名愛學習、有一定文化知識的優秀工農幹部。那個時代造就了大量這樣的優秀幹部,他們為共和國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但是,他們卻缺少現代科學文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在現代社會裡就像缺少一雙堅硬的翅膀

宋健蒐集到一張這所學校“第一屆機械科教學情況記錄表”。從表格上反映的課程設定看,這所幹部學校不是一般的八路軍幹部培訓班。它的課程設定非常正規而又全面。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大多是新四軍中高級知識分子。他們有較高的文化知識,有的還具有實際生產經驗。學校還聘請了華東工礦部兵工研究室主任周倫歧教授和他的夫人王老師教數學。周教授是從美國回來的炮兵專家,知識淵博,學術造詣很深,講起課來是漢語加英語:“直線ATOB……”

正是這樣的學習環境,把宋健這個黃土地上長大的窮孩子引進了科學的殿堂,使他看到了科學的燦爛光輝。宋健自己寫道:“第一堂課便激起我無盡的興致。讀似飢餐渴飲,聽嫌課節太短,課後餘音裊裊,如醉如痴,不能自已。”

學習環境是人才成長的重要因素。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宋健有了接觸現代科學技術的機會,這是當時的工農幹部難得享有的環境啊!從這裡起步,宋健這個來自黃土地的孩子,開始熱愛現代科學技術,踏上了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航程。1951年3月2日,宋健離開了他親愛的山東——這片生他養他的熱土,坐上了北去的列車

努力拚搏

宋健[中國科學院院士]宋健
從底層衝到前沿哈爾濱工業大學是一所重點大學。當時,許多課程是由蘇聯專家直接授課,教學質量很高。這所重點大學,一上來便給宋健一個下馬威。經考試,他的俄語幾乎交了白卷。校領導命他進預科。平日待人謙和的宋健,抓住機遇也是決不放鬆的。他抗爭道:“組織讓我來念大學,而不是預科。”在他的抗爭下,校領導勉強同意他試讀。

人生地不熟。蘇聯教授用俄語講課,宋健很難聽懂。這個博山工業幹部學校的尖子,來到這所全國重點大學一比,才知道人們以前對自己的過高評價是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他曾經得120分的微積分課,在這裡剛剛考及格,其它功課也都在四分以下。形勢嚴峻啊!

功夫不負有心人。1952年,宋健以優秀的成績讀完大學一年級,並順利通過了留蘇考試。“白卷”變成了“優秀”,勤奮爭出了奇蹟。這個貧窮矮小的男孩,憑著他的頑強和勤奮,闖關奪卡,從底層衝到前沿,登上了留學蘇聯的列車。

宋健被分配到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學院炮兵系就讀。這是一所有著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著名學府,沙俄時叫俄羅斯皇家工業學院;前蘇聯時期,曾獲得紅旗勳章、列寧勳章、十月革命勳章。這所著名學府曾造就過蘇俄數代科技英才,原蘇聯航空巨擘圖波列夫、航天之父柯羅略夫、數學家車彼謝夫、力學家茹科夫斯基,都是這所學校的畢業生。宋健在這樣優良、嚴格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薰陶、訓練了八年之久,培養成紮實的基本功和嚴謹的科研作風。

當時,除了學習任務之外,宋健還擔任莫斯科中國留蘇學生會主席,李鵬同志是他的前任。同時,宋健還是黨總支書記,社會工作十分繁重。但是,宋健善於抓緊分分秒秒的時間。無論走到哪裡,宋健手裡總是拿著一本書。他的蘇聯同學克尼亞佐夫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我和宋健在大學研究生院一起學習了7年,一直住在一個宿舍。他以自己坦誠的微笑、合群的性格和探知一切的求知慾贏得了一個有趣的綽號“健·伊凡諾維奇”。他對學習很痴迷,所有的考試成績均為優秀,而且給了我們很多幫助,特別是在數學方面。”

從四年級起,宋健除去在包曼工學院學習外,又在莫斯科大學夜校攻讀數學力學系。他晝夜分讀兩所大學,貪戀著每一門課程。在莫斯科大學夜校,每天要學習三小時,深夜才能學完歸來。坐在捷運列車上,他還在讀書和做作業,有時坐過了站,往返迴旋……

投身科研

宋健[中國科學院院士]宋健
名師肩上攀高峰

宋健在前蘇聯上大學時,先後發表了六篇關於控制論的學術論文,受到國際上科學家的重視,至今還常常被人引用。為什麼宋健在學生時代就能做出如此優異的科研成果?

談起在大學的這些科研成果,宋健首先談到導師的恩情。“那是1957年,我念大學五年級時,我們教研室的一位老師,帶著我去見我慕名已久的費德包姆教授。”宋健充滿感情地回憶著拜師的情景,就像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大學時代。費德包姆是前蘇聯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研究員,國內外公認的著名控制論專家,大鬍子,戴著一副深度黑框眼鏡,一派學者風度。他抬頭看看面前這個充滿朝氣,雙眼飽含著對知識渴求的中國青年,很快就同意接受這個學生。

當時,宋健只有25歲。在後來的幾年中,宋健一直在費德包姆的實驗室工作,參加自動化所和數學所的討論班,參加國際、國內的學術會,了解到許多學術方面的情況和研究動態。

“50年代,正是控制論發展最輝煌的時期,很多控制論的發明創造都是那個時期產生的。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身在這樣的學術研究環境中,導師把我引向一座山頭,使我有了廣闊的視野,看到了控制論前沿,知道了有哪些重要問題需要研究……如果不是導師的引導,我可能至今還在隘路上轉悠,看不到大局面,走不出迷津

研究成果

宋健[中國科學院院士]宋健
20世紀60年代前後,宋健在最優控制系統理論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成果。20世紀70年代修訂和擴充了錢學森《工程控制論》一書,進一步發展了控制理論。1980年後,建立了“人口控制論”這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新學科,對中國和開發中國家的人口控制問題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發起並主持了面向農村的“星火計畫”、發展高技術產業的“火炬計畫”等科技計畫;領導實施了“863”、“攀登”等高技術和基礎研究計畫;發起“夏商周”斷代工程。先後發表科學論文160餘篇,著有《工程控制論》、《人口控制論》、《中國人口控制:理論套用》(英文)等,主編有《現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

取得真經結碩果

2002年1月15日,中國數學研究院報告廳坐滿了數學名家和近百位博士、博士後,他們正在聽宋健院士作學術報告。報告的題目是:《高維函式和流形在低維可視空間中的最優表達》。世界最高數學獎斐爾茲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聽完報告後感慨萬端地說:“沒想到中國領導人工作那么忙,還在從事這么高深的數學研究,這是很少見的。”他在這篇論文上寫道:“我已讀過了這篇論文,並給予高度評價。文中呈現出的理念和思想對於控制論而言應該具有潛在的套用價值,我建議您們(指《科學通報》)儘快將宋博士的作品出版。”

提起這篇發表在《科學通報》2001年第12期上的論文,宋健對我說:“其實,這個題目,我在蘇聯留學時就曾想到過,後來一回國就投入飛彈、國家科委這些工作中,日夜地忙,抽不出時間來做。這兩年不在第一線了,我就抽業餘時間來做。”

宋健[中國科學院院士]宋健
宋健從大學時代,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探索到這個規律,所以,留學蘇聯時,他一篇接一篇地做出了控制論方面的論文。這六篇控制論方面的論文發表後,在國際控制論學術界產生了很大影響,宋健也在控制論界小有名氣了。

1960年10月17日,宋健通過了副博士論文答辯。當時學校一些教授認為宋健的論文已達到博士論文水平。有四位教授正式寫信,要求授予他博士學位。他的導師和教研室的老師們都動員他再花三個月時間將論文修改一下,完成博士學位再回國。可是,這時中蘇關係已經惡化。宋健請示了大使館,組織上讓他立即回國。

這時,中國已開始了“兩彈一星”的偉大工程。以錢學森為首的一批科技人員,正投入飛彈的研發工程。宋健當時還沒回國,已決定分配在國防部五院搞飛彈研究設計。這時,儘管宋健對研究控制論入痴入迷,但為了祖國的強大,他放棄了完成博士學位的機會,謝絕了數位院士和老師同學的勸告,毅然整裝回國,投入了祖國的飛彈、航天事業。在宋健的人生信條中,祖國是高於一切的啊!

院士新書

宋健[中國科學院院士]宋健
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我國控制論、系統工程和航空航天技術專家宋健院士的《航天縱橫》首發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胡亞楓、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總編吳向等出席了首發式。

《航天縱橫》一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講述了20世紀下半葉世界航天科學技術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即航天科學與物理數學天文宇宙學生物學等基礎科學和各門技術科學的密切關係以及對基礎科學進步的拉動;展望了21世紀航天科學的任務、發展方向和對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等。

首發式後,宋健院士為北航學子作了題為《航天對基礎科學的拉動》的學術報告,他從5個方面展現了航天事業的發展對數、理、化、天、地、生等自然科學的巨大推動作用。

據悉,為進一步強化北航的航空航天特色,學校已經決定從今年秋季開始,將宇航學作為北航研究生的必修基礎課,並初步選定《航天縱橫》作為教材

人物評價

宋健[中國科學院院士]宋健
歲月流逝,時代變遷。當年的小宋振山,那個貧窮矮小的男孩,如今已經變成了拿著博士證書的宋健,變成了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和俄羅斯科學院,瑞典美國……等等工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變成了為國家民族做出重大貢獻的著名科學家。歲月和風浪使宋健渴求知識、獻身科學的人生追求更加堅定了。春天的陽光灑滿了辦公室。宋健坐在沙發上和我聊著。他穿著樸素,待人謙和,非常平易,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樣,和我談起他的人生經歷和治學體會。他雖然擔任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卻一點兒官氣都沒有。他的平民氣質。

相關詞條


基本情況

姓名:宋健
任教專業:醫學-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
在職情況:在
性別:男
所在院系:中南醫院
所教課程:
研究方向:平滑肌細胞表現型轉變、增生及凋亡的分子機制研究

個人簡介

1956年1月出生。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解剖學博士(PhD;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現任武漢大學醫學院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解剖學會斷層解剖學專業委員會教育組成員,湖北省解剖學會副理事長;《解剖學雜誌》、《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誌》、《解剖與臨床》編委1988-1994主要研究領域為生物血管移植物、心肌缺血/再灌性損傷的保護。1995-2001年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解剖學系及血管生物學研究中心學習、工作,從事血管平滑肌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其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係的研究。先後負責或承擔“雌激素對血管平滑肌細胞的直接作用”、“平滑肌細胞的收縮裝置與細胞骨架”、“血管平滑肌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的相互作用”等課題。在有關平滑肌細胞內細胞骨架構築的研究中,套用共聚焦雷射掃描顯微術及掃描電子顯微鏡術對該細胞的收縮結構進行了連續斷層及高解析度三維重建,證實平滑肌細胞記憶體在規則的肌原纖維及類似肌節的收縮裝置;對現行的平滑肌細胞收縮裝置模型提出了質疑。該成果在1998年第十屆國際血管生物學會議上作初步報告時,引起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後發表於美國雜誌Journal of Histochemistry & Cytochemistry 和Journal of Structural Biology。回國後已開展自體幹細胞移植作為心衰基因治療載體的實驗,並繼續進行有關平滑肌細胞表現型轉變、增生及凋亡的分子機制研究。

主要學術成果

代表性著作:
代表性論文:苦參素對成纖維細胞增殖及Ⅲ 型原膠原mRNA 表達的影響、苦參素對成纖維細胞增殖, 形態學及轉化生長因子β1 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