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黃山中學

安徽省巢湖黃山中學初建於1899年,前身為清末廬州府肥東梁鄉龍華國小堂,現位於巢湖市。一所公立中學設有國中部和高中部。現校園占地近80畝,其中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另設一處近33公頃的研究性學習實驗基地。在校生2800餘人,教職工150人。擁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和教學輔助設施。學校獲得多項榮譽,被批准為全國中語會"十五"重點科研課題實驗學校。

基本信息

巢湖市黃山中學,前身為清末廬州府肥東梁鄉龍華國小堂,初建於1899年.一直招募四方青年,教授新學,培養了像陳原道烈士等一大批優秀人才.1949年至1958年為私立初級中學.公立中學創辦於1958年,1970年增設高中部.1998年因布局調整遷址蘇灣鎮.現校園占地近80畝(另有一分部),在校生2800餘人,教職工150人,擁有兩棟教學樓,規範化的學生公寓,標準學生餐廳,集實驗、計算機、多媒體為一體的綜合樓,以及運動場等現代化教學輔助設施.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另設一處近33公頃的研究性學習實驗基地.
遷址並校幾年來,巢湖市黃山中學全體師生員工,銳意進取,奮力拚搏,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融入"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素質教育為基"的現代教育理念,不斷學習、不斷進取、不斷開拓,確立"嚴謹、團結、奮進、創新"為校風,形成了教學系統化、內容規範化、活動制度化、隊伍"雙主"化、行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努力培養"合格+特長"的學生,建設"達標+特藝"的教師隊伍,創辦"規範+特色"的學校,堅持走"管理立體,教學立信,科研立先"之路,教育教學成績有了長足進步.先後被上級評為"文明單位",機關"創三優"先進集體.高考升學考試率穩步前進,高中各學科會考成績都大大超過新生錄取時在全區的位次.2000年在全區教學規範檢查中一舉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2002年,高考理科本科達線率居全區第二名,綜合和數學等學科成績都在全區名列前茅,2004年高考有近20名重點和優秀大學獲得了各種升學獎勵和資助.在過去的六屆全區中學生文藝匯演中,學校代表隊榮獲五次第一名和一次第二名.目前,學校還被批准為全國中語會"十五"重點科研課題實驗學校.

中學必修課程

初級中學

初一/七年級
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思想品德)、歷史(歷史與社會)、地理生物信息技術體育音樂美術
初二/八年級
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思想品德)、物理、歷史(歷史與社會)、地理、生物、信息技術、體育、音樂、美術。
初三/九年級
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思想品德)、物理、化學、歷史(歷史與社會)、體育、音樂、美術。
國中課程學業說明
1、一般國中畢業後要參加中考(高等中學招生考試),中考內容大致包含國中9科基礎科目(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思想品德)、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和體育考核。而少數地區會在初二下學期舉行生物、地理考試,初三不再複習。
2、進入國中後,英語,物理科目將會被視為與語文,數學同等的大主科。政治(思想品德),化學的主科地位在目前有一定程度的弱化。

高級中學

總體安排
高中課程基本包含:語文,數學,英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高中課程區別不按年級劃分,分為必修,選修兩大部分。
必修課程
一般高一年級全部統一學習必修課程,每科都有必修課程,大致需要一學年加半個學期(高一至高二上學期期中)。
選修課程
高二文理分科後,繼續學完剩下的必修課程,學完必修課程後即進入選修課程的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科目的選修課程為限選,基本上根據自己的需要各科選修2~6冊教材。其餘科目的選修課程為任選,根據自己的文理科別或選修科目,一般文科選修思想政治,歷史,地理,基本上根據自己的需要各科選修2~4冊教材;理科選修物理,化學,生物,基本上根據自己的需要各科選修2~4冊教材。

趣聞

中國第一所公立中學

中國一批高等學府迎來了他們建校百年華誕,北京和平門附近一所古樸幽靜的學校———北師大附中也迎來了它的百歲生日,這是一所中學的生日,就像以往,它慶祝生日不過是請校友返校走一走,聊一聊,慶祝方式低調安靜。但是,當你打開該校鄭潔老師那本厚厚的校友錄,看到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錢學森、趙世炎姜泗長馬大猷、張岱年、于光遠、李德倫、于是之、李健吾、林琴南、錢玄同、石評梅、黃廬隱……這些在中國的近百年歷史上留下過聲音和烙印的名字。
在北師大附中的校友中,有兩個現象很特別,一是成名成家的多且雜,二是他們對母校都有很高的評價,據介紹,錢學森每到校慶都會追憶起當年在北師大附中的校園生活。他曾經說:“附中6年,對我的一生起了很大的作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的師大附中培養了2萬餘名學生,其中包括6位共和國的正副教育部長、30多位院士,知名人士更是數不勝數,那也許就沒有什麼慶典比讓昔日的學生、今日的英才回來看看更隆重的慶典了。

創立“中學”概念

1901年,滿目瘡痍的清王朝拖著沉重的腳步蹣跚著走進了新的世紀,就在這一年的11月2日,五城學堂奉旨成立。這就是今日北師大附中的前身。國小大學都是我國固有的名字,那時候還沒有“中學”這個詞,故稱學堂。
在此之前,中國也曾模仿西方辦學,設立了一些洋學堂,這些學堂都是培養洋務人才———翻譯、海軍、陸軍、工業、交通等服務的專業學校,相當於今天的職業技術培訓學校。1901年成立的北京五城學堂是第一所獨立設定的普通知識學堂。但當初學堂的成立也是打算為北京電話局服務的。如果沒有後來的壬寅學制,五城學堂很可能就在普通學堂的基礎上成立一所電信專業的高等學堂。

五四之後實行男女同校

五四運動後,中國的公立中學開始力求超越教會學堂,逐步取得了信用,證明中國人自己辦的學校能夠勝過外國人辦的教會學堂。在轉移風氣方面的工作,附中功不可沒,當時的情況是北京的風氣在全國各大都市領先,附中在北京領先。為了端正學校體育風氣,革除教會學堂傳染的陋習,附中率先展開全校普及的體育運動,並限定從優秀學生中培養體育選手。它開創了課間操制度,成立各種運動隊,規定每年舉行一次運動會。1921年附中開始招收女生,成為我國最早實行男女同校的中學之一。同時成為各種新教育思想的試驗田。在已故指揮家李德倫先生的回憶中,“附中味兒”就是濃厚的學術空氣、文化氣息、好學精神、文雅富於幽默的談吐和愛好體育、健康活潑的作風。不死讀書,而是生氣勃勃,這股風氣一直流傳至今。

抗戰期間在戰火中苦讀

抗日戰爭期間,北平淪陷以後,師大附中的部分教師和數百名學生背井離鄉,輾轉遷移,先至西安,後隨西北聯大南遷,經過漢中500里行軍,到達城固,在東關關帝廟安營紮寨,在關帝廟大門上掛出了“國立西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的校牌。當時在這裡學習、後來曾任北師大教授的趙慈庚先生說起過一件小事,1940年2月7日是除夕之夜,夜裡12點以後,當他走出屋子,想冷靜一下看書發昏的頭腦時,一位叫做賈晰光的老師也端著茶杯出來,輕聲說:“你看這大年三十兒夜裡,城固縣的人都睡著了,惟有我們這幾間靜悄悄的草房,窗明燈亮。”正是在這秋風欲破、沒有儀器設備的百間草房中,六七年間,送出了四百多名英俊少年。使得附中的薪火在戰火紛飛中也得以輩輩相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